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数智融合 构建智慧化高职教育发展新生态高校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中共中央、国务院2023年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将建设数字中国上升到“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的战略高度。在科教兴国战略和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的总体布局中,在教育强国建设的总进程中,职业教育是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和最大增量,职业教育与时俱进,才能为建设教育强国夯实技术技能基础。教育数字化是教育教学活动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的产物,也是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高职教育数字化转型与升级已迫在眉睫,突出产业数字化应用场景、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培养数字化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广科院”)党委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把推动发展作为主题教育的着力点,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秉承“开放、共创、共享”合作思路,以“云中广科”为示范样板提出“云中高职”发展理念,开展了高职数字化转型的实践和探索。校企双方围绕“数字化顶层设计”“数智融合的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和“数字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等三个方面,出实招、谋实事、求实效,共同打造数字化产教融合新平台,探索智慧化高职教育新形态,推动解决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难题,将主题教育落实到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数字化意识、数字化素养、数字技术能力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适应数字经济发展、支撑现代产业体系的技术技能人才、数字工匠人才。

打造“云中广科”标杆,构建“云中高职”数字化顶层设计

广科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推进数字教育,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精神,与华为聚焦高职教育数字化的共性问题,提出“云中高职”战略,共同研究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和教育教学的新形态,携手探索先进可靠、经济适用、可复制推广的数字化转型方案。通过数字化重塑文化、重塑实力、重塑校园,助推学校“双高”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图1携手华为共同打造“云中高职”智慧教育新形态

构建大规模个性化人才培养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进一步推进数字教育,为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教育现代化提供有效支撑。个性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必然要求建设全覆盖的数字化支撑平台,将数字技术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也必然是学校数字化升级的核心要求。广科院提出“二三三二”人才培养体系,面向两类学习者、通过三个发展路径、实施三阶段异步组织、校企“双元”育人,从而实现大规模个性化人才培养,抓好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关键一招。

创新“大类招生、分类精准培养”模式。基于“二三三二”人才培养体系,广科院软件技术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创新“大类招生、分类培养”育人模式改革。根据产业人才大数据分析,动态设置多类型模块化课程体系;通过产业、教学、发展大数据分析,开展“大一自然班、大二岗位班、大三项目班”的两次分流异步教学组织,实施分类教学、个性化培养。

广科院、华为及其生态伙伴凝聚推进数字教育的价值共识,构建了数字化产教融合生态,共建云中高职研究院、职业教育大数据研究院,开展以数字人才培养、数字校园联合创新、职业教育大数据研究为主要方向的创新实践,以“云中高职”生态赋能学校数字化升级,打造“云中广科”标杆,构建数字化校园新样板,以基于“云中高职”的专业群数字化变革与实践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广科院成功入选教育部第一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广东省高职教育数字化标杆学校,入选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成果典型案例。“云中高职”战略写入了华为2021年年报,“云中广科”成为华为实施“云中高职”的样板和标杆。

创新“六维”总体设计,建立数智融合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

广科院依托“云中广科”平台,以软件技术国家高水平专业群为试点,重点围绕“教学标准、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团队、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六个维度系统实施数字化升级,建立数智深度融合的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实现更高效、更精准和更有效的人才培养。

图2六个维度建立数智融合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

基于大数据研制个性化教学标准。依托职业教育大数据研究院,校企合作建设了产业人才大数据分析平台、学情大数据平台,引领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研制。

建设丰富的多元数字化教学资源。校企共建立体化项目教材、在线精品课程、数字迭代的项目资源库、课程思政云平台和虚拟仿真实训案例等多元教学资源,充分运用国家智慧职教平台、实训实战云平台等支撑学生泛在、多样化学习。

提升教学创新团队数字素养与能力。重点围绕提升教师的“数字职业技能开发能力、专业数字化建设能力、教师数字技术应用能力”,通过培训数字化工具、实施混合式教学、建设数字化资源、开展数字化评价等实战化举措,推动教学创新与课堂革命,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创新“云中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打通在线教学管理门户、在线实训平台、管理服务平台,校企搭建协同创新混合云支撑平台,实现管理数据和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云端访问。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项目在线智慧实训、云中协作和AI辅助的“云中课堂”模式。

实施基于大数据的教学评价。依托智慧教学实训云平台,采集教与学过程大数据,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大一专业基础课,采集学习平台上的学习时长、交互情况、作业完成效率等数据,侧重学习过程评价;大二岗位核心课,采取项目小组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方式,强化项目完成情况的结果评价;大三综合实践课,采集学生项目团队在开发过程中的日志、总结等过程数据,定期开展项目成果答辩,开展以“职业能力+个人发展”为主的增值评价。

基于软件技术国家高水平专业群的数字化实践,在模式、平台、软硬件等方面推动广科院7个省级专业群的数字化变革与转型,实现基于“专业+AI、AI+行业场景”的开放共享赋能,以AI赋能为主线,引领全校专业群“AI+特色”的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创新工场产教融合开放平台,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

建设数字创新“云”工场,搭建数字创新服务产教融合平台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统一部署,提出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这为职业教育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使命。基于协同创新混合云提供的资源和算力支撑,广科院软件技术国家高水平专业群联合10余家IT企业共建“一研究院”“一工作站”“一产业学院”和“三中心”,构建数字创新工场产教融合大平台,高质量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图3数字创新工场产教融合大平台: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协同创新混合云。建设算力强大、容量充足的混合云,支撑用于教学实训的云平台,为学生提供智能化、泛在式、个性化的“云中实训”。建设用于科研技术服务的高性能计算中心,满足学校科研以及区域优势产业技术创新的算力需求。

打造职教大数据研究院。成立职教大数据研究院,校企共建高水平研究团队,开发产业大数据平台、全国-省-校三级联动的高职大数据画像系统,完成《状态数据质量分析报告》等6项报告,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集成三大应用创新中心。依托教育部软件工程协同创新中心、广东省智慧职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移动应用工程技术开发中心等三大应用创新中心,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促进人才培养、产学研用、科技成果转化,近三年技术服务经费总额达1630余万元,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34项,获知识产权155项、研发产品85款,打造了计算机视觉、大数据等4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

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双高”建设以来,广科院坚持“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着力提升数字化育人成效,围绕数字化升级初步构建了智慧教育发展新生态。移动端统一门户WeLink活跃用户2.9万余,集成各类应用和办事流程139个,移动端服务使用3000万余次;形成了数字治理体系、数据驱动各类诊改工作77项;建设了一批优质的数字化资源,上线国家智慧教育平台34门,其中国家级6门;入选“十四五”规划教材22部;树立了师生的数字化意识和思维,培养了师生的数字化能力和方法,输送了一批高素质的数字化人才。

广科院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立足“湾区基色、创新本色、数字底色、科技特色”办学思路,倾力打造湾区数字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构建智慧化高职教育发展新生态,推动高职教育的数字化变革与创新突破。实践证明,办好新时代高职教育,必须更加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握蕴含其中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转化为推进高职教育数字化的思路办法和具体成效。

坚持系统观念“高度”,强化顶层设计促内涵发展

广科院与华为聚焦高职教育数字化的共性问题,以数字化驱动教学、实训、管理转型升级,共同打造了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和“云中高职”智慧教育新形态,携手探索先进可靠、经济适用、可复制推广的数字化转型方案。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系统观念“高度”,才能探索出一条顶层设计、规划先行、稳步推进、迭代发展的高职数字化转型之路。新时代新征程上,要不断巩固在数字化建设和应用方面取得的成果和特色,找准职业教育与数字化的结合点,锚定“双高”建设的发力点,数字化重塑文化、重塑实力、重塑校园。

重视调查研究“深度”,推动学校数字化转型升级

深化产教融合“广度”,激发学校改革发展新活力

广科院在教育数字化发展中把产教融合摆在突出重要位置,以“一体两翼”为改革载体,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构建了数字创新工场产教融合大平台。实践证明,只有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广度”,切实做到“学科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需求转”,才能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逐步形成职业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双向发力的发展格局。新时代新征程上,要结合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数字创新服务产教融合平台上激发新活力,高质量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双向互动。

培育立德树人“厚度”,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广科院构建了“二三三二”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大类招生、分类培养”育人模式改革,将数字化意识、数字化素养、数字技术能力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践证明,只有培育立德树人“厚度”,抓好增强职业教育适用性,才能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大规模个性化人才培养。新时代新征程上,要不断夯实数智融合的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全覆盖的数字化产教融合新平台,实现更高效、更精准和更有效的人才培养。

THE END
1.首页“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中心”平台系统及专门为本系统开发的工具软件、与中心平台对接的校园端平台系统,其知识产权归高等教育出版社所有。高等教育出版社为本平台提供的自主开发或合作开发的各类内容资源,其知识产权归高等教育出版社所有,或归高等教育出版社与合作开发单位/个人共同所有。 https://www.icve.com.cn/portal_new/platform/platform.html?page=2
2.职业教育数字资源(教材)交流展示平台职业教育数字资源(教材)交流展示平台 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 职业教育 实践性教学案例 报名未开始 申报入口 职业教育 数字教材(样章) 报名未开始 申报入口 学校登录电教馆登录专家登录https://www.yklmeta.com/index.html
3.职校教材管理平台:数字化助力教育资源高效利用传统的教育资源管理方式存在许多弊端,包括信息不透明、难以更新、无法共享等问题。而职校教材管理平台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突破了传统限制,为教育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 首先,职校教材管理平台通过建立全面的教材数据库,实现了教材信息的完善与统一管理。平台收录了丰富的职业教育资源,包括教材、教案、试题https://www.yixinjie.com/lib/jiaocai-58766.html
4.威海职业学院2021级高职教育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指导意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https://www.whvc.edu.cn/jwc/2021/1203/c5932a101960/page.htm
5.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教育“三教”改革的实现路径数字化教材有别于传统教材,是以互联网为载体,采用数字化技术并兼容图、文、声、像等多媒体功能,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传统纸质教材进行数字化处理,转化为适用于各类学习终端的互动性教材。它具有信息的多维化、内容的海量化、阅读的交互化、形式的多样化、传播的网络化等特点。《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倡导https://www.hbsy.cn/sgw/info/1170/1253.htm
6.洛阳市商业中等专业学校质量年度报告(2023年)使用教材 (五)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学校已经具备信息化教学、学校管理信息化所需要的软硬件设施设备,学校固定宽带网络总出口宽带是2千兆。学校重视数字化校园建设,按照《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中的师生发展、教育教学和网络安全要求,学校有计算机569台,按照信息化水平建设要求,每百名学生15台,教师每人1台。学校拥有118间http://www.lysyxy.com/article_4282.html
7.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推广培训考试答案23套(2分) 2、数字化对职业教育的应用,主要在于(ABCD) A.对人才培养目标和内容的应用 B.对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的应用 C.对职业教育评价模式的影响 D.对职业院校组织功能的影响回答正确得2分正确答案:ABCD你的答案: 1多选题(2分) 3、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总体上要建设:(ABCD) A.1个驾驶舱 B.2个主平台 C.4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813/6242223132004223.shtm
8.2023交流展示活动通知阳谷县定水镇小学(2)报送形式:作品信息表在线填写,数字教材可通过项目平台提供的创作工具生成,也可通过 PDF、应用程序、外部平台链接等方式提交,配套资源经命名后逐个上传,总大小不超过 1GB。 职业教育数字教材样章:数字教材中的一个样章及配套教学资源。样章要体现教材内容设计理念,以真实生产项目、典型工作任务、案例等为载体组织内容https://lcsjyy.lcedu.cn/index.php?r=space/org/content/view&id=927953
9.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教材为“国家级职业教育鞋类专业教学资源库(立项号2014-09)”配套教材,教材编写基于建设完成的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在内容结构体系方面与教学资源库信息化资源一一对应,将线上与线下、文字与视频相结合,实现数字化应用全覆盖。 2017年资源库建设完成,教材(未正式出版前)即开始在资源库参建院校鞋类和服装专业广泛使用。教材https://jwc.wzvtc.cn/wzzyjsxygjghjc/sswzyjygjghjcs/2021/12/23/116820.html
10.数智化赋能:旅游职业教育的变革与创新全国数智化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1月25日,以“数智化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为主题,由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全国数智化专业委员会、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重庆三峡职业学院联合承办的为期4天的全国数智化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与发展研讨会暨旅游类专业“数智化素养提升”师资培训班在重庆市万州区圆满落幕。 https://new.qq.com/rain/a/20231126A01K5N00
11.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有几大板块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有四大板块。第一个板块是“专业与课程服务中心”,服务学习者享有优质便捷的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提高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使用效率。第二个板块是“教材资源中心”,服务职业教育教材开发、选用、监管和评价等需要。第三个板块是“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服务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技能鉴定和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948185947888627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