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完善职业教育纵向贯通横向融通

就公众对职业教育的态度来看,58.48%的公众表示,对我国的职业教育感到期待;另有36.82%的公众态度较为消极,其中21.84%的人感到担忧,14.98%的人感到失望。进一步分析显示,本人或亲朋好友接受过职业教育的受访者对职业教育表现出更为积极的态度;本人或亲朋好友未曾接受过职业教育的受访者或许受制于认知距离与刻板印象,对职业教育的态度更为消极。

就公众对各国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认知来看,近四成(39.35%)公众认为,中国是世界上职业教育发展较好的国家。超六成(63.72%)公众认为,我国可以在10年内完成对德国职业教育水平的赶超,但也有一成(11.01%)公众态度较为消极,认为这个周期跨度至少需要20年。

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于公众而言,拥有良好就业前景、学到真本事是职业教育的价值所在,尤其伴随当前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技能”“就业”等要素在公众心目中的占比权重持续上升。调查结果显示,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技能、就业机会及企业合作被视为职业教育的突出优势,四者贯穿教育要素、办学条件与教育结果三个层面,即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主要内容,以产教融合的方式,增强学生就业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开始正视职业教育给予人生的另一种可能。超四成(41.70%)的受访者表示,如果孩子对某一领域有较为浓厚的钻研兴趣,他们愿意让孩子接受职业教育。一方面,兴趣可以激发个人斗志并发展为人生志向,通过长久耕耘最终也能实现个人价值,教育类型在其中仅仅扮演了调节变量的角色;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因其细、专、实等特性,更能给予兴趣明确的学生以专业、定向培养,引导其成为特定领域内的行家里手。

就业前景不明朗、社会偏见普遍存在、竞争力不足等引发受访者共情,职业教育发展主要面临舆论环境不够友好、办学质量参差不齐、贯融机制有待健全等阻碍

第一,舆论环境不够友好。超五成受访者认为,职业教育“就业不理想,只能选择较低层次的岗位”(64.26%),其本身“不被社会认可,被歧视”(52.89%)。在本次调查关于职业教育结果的排行中,阶层跨越与薪酬待遇分别位列倒数第一、第三位,可见受众关于“接受职业教育只能当底层工人”的思想还是根深蒂固。

近年来,我国就促进职业教育发展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意见。2020年,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等部门制定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明确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包括10个方面共27项任务,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向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以质图强迈出奋进步伐。但从实践层面来看,当前关于职业教育的规划及环境型政策工具偏多、直接作用于职业教育供需双侧的政策工具偏少,今后应进一步强化这一方面。

公众眼中理想的职业教育画像:扎实的职业技能学习、通畅的培育联动机制、持续的岗位供给机制、合理的社会回报与认可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1年10月12日,《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出台,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擘画了新蓝图,极大改善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舆论环境。近七成(69.5%)公众表示,对我国未来职业教育发展有信心,其中近四成(38.63%)的公众表示非常有信心。

综合来看,公众眼中理想的职业教育发展状态应具备以下几个要素:一是扎实的职业技能学习。理想的职业教育应该以技术技能为核心,兼顾文化知识学习,不断夯实职业竞争基础。二是通畅的培育联动机制。一方面,要推进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纵向贯通,构建通畅的人才培养体系;另一方面,要促进不同类型教育横向融通,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三是持续的岗位供给机制。要确保职业教育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匹配,既要及时回应市场需求,也要具备前瞻性,让教育探索走在现实发展前。四是合理的社会回报与认可。既要完善配套政策,提高职业技术技能人才的薪酬待遇,也要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舆论环境,多措并举增强职业技术技能人才的获得感、尊严感。

职业教育未来要致力于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推进现代化与内涵式发展、完善纵向贯通横向融通路径、构建共建格局与实现教育公平

面向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新征程,要牢固树立“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发展信心,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推动实现公众对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美好期许,让职业教育更好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

第一,强化宣传,为职业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超半数(56.32%)受访者认为,未来职业教育发展应着力破除社会认知藩篱,“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与社会回报率”。为此,一是要深化对类型教育培养理念、社会价值的理解,树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类型、同等重要的认知,扭转“重普轻职”的传统观念。二是要转变“轻视技能”的态度,开展立体化宣传教育,加强对工匠精神的弘扬与传承,讲好有关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故事,加快建设“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的技能型社会。三是要积极推进薪酬待遇与技术技能水平挂钩,强化政策供给,不断提高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在就业、落户、职称评审、晋升等方面的待遇水平,让职业技能人才与高等学历人才享受同等发展条件。

广泛凝聚共识共智,激发多元主体创业热情,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已成为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超四成(41.52%)的受访者认为,促进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构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职业教育协同治理格局”,充分发挥各主体禀赋优势,擘画职业教育发展新篇章。另外,35.02%的受访者表示,“推动职业教育城乡、区域均衡发展,确保教育公平”也应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应有之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攸关无数学生成才立业。职业教育发展应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需要与不同地区教育水平实际发展情况,坚持因地制宜、因域而异,持续优化区域资源配置,强化职业教育发展的普惠性与多元性,以“精准灌溉”确保教育公平。

KESION不断通过技术创新,提供产品和服务,助力企业向数字化转型,通过科技驱动商业革新,让商业变得更智慧!

科汛专注于在线教育软件及私域社交电商SaaS平台解决方案,让商业经营更简单。

THE END
1.优化职教高考强化职普融通职教高考制度的建立就是这个通道上的重要基石,对于形成职教、普教并行的高考双车道,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意义重大。只有抓住职普融通这个关键,推动职教高考与普通高考融合发展“齐步走”,才能逐步提高职教高考社会认可度,推动职业教育转型升级,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泰州市教学研究室)《中国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4638974873581734&wfr=spider&for=pc
2.产教融合职教融通发展新型职业教育思享汇职业教育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高素质人才输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实现各类生产要素高效配置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渭南市临渭区坚持产教融合、职教融通,大力发展新型职业教育,聚力提升新型劳动者的理论素养、职业技能、创新意识、数字化思维和智能化应用能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目前,https://www.ishaanxi.com/c/2024/0724/3203462.shtml
3.两会教育热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01、搭建普教与职教融通平台 民革中央在《关于推进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融合发展的提案》中,援引了202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的相关表述,明确职业教育不是层次教育,而是类型教育,并强调职、普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该提案建议,制定专项行动方案,在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搭建横向的融通平台,在基础教育https://www.gjncc.com/xwzx/788.html
4.微信公众平台落实职教高考政策,促进职普教育相互融通 职业教育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 核心阅读:设置职业院校贯通培养项目、推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职教高考、开展职业启蒙教育、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合……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培养方式更加多元,努力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yNTI3MTYwMw==&mid=2247567510&idx=3&sn=19513798808e01ad7be8d497095f47ad&chksm=c1ca9bcaf6bd12dc440cd5fbd37a1708518651296ce5644ccd77b413ba8bbcea90fe3241a38c&scene=27
5.职业教育类型属性下的普职融通:特点使命与行动职业教育类型普职融通特征使命 作者: 李政 Author: LI Zheng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 刊名: 职教通讯 Journal: Communic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年,卷(期): 2020, (9) 所属期刊栏目: 专题研究 分类号: G710 基金项目: 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jtx202009006
6.首页辽宁省职业教育书证融通管理平台凌源市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职教中心)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大连市交通口岸职业技术学校 大连市轻工业学校 大连铁路卫生学校 庄河市职业教育中心 丹东市民族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丹东市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丹东市中医药学校 东港市职教中心 http://lnve.net/szrtpt/
7.职普融通产教融合顺德职教发展进入加速度凤凰网佛山一直以来,顺德职教都是广东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顺德区现有12所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30875人,其中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9所,省级重点职业学校3所。顺德职业学校对接服务区内企业超过800家,顺德职教反哺当地及周边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已日趋成熟。 开展综合高中职普融通试点 https://foshan.ifeng.com/c/8Za2PLTpOD5
8.青岛职教中心普职融通班怎么样值不值得报名在教育选择日益多元化的今天,青岛职教中心的普职融通班引起了众多学生和家长的关注。普职融通班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它能否为学生的未来开辟一条独特而光明的道路?又是否值得学生们踊跃报名?这一系列的问题困扰着许多人。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青岛职教中心普职融通班的方方面面,从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到升学就业前景https://www.sdzxzsw.com/news/18856.html
9.31省职业教育推进路线图!深入实施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和中职学校“双优计划”,研究整合组建本科层次职业院校,优化职业院校专业布局和结构,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更多技能人才、能工巧匠。 05 宁夏 深化产教融合、职普融通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职普融通。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714688308&efid=yu9WWlYsz8t0q7c5HQIQ9Q
10.我国职普融通育人模式的实践进路——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三)发挥职教社会服务功能,与普教形成资源共享 如今,国家层面在充分肯定职业教育的价值和作用的同时,对其更有着“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期待。在外界环境认为现代职业教育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时,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为人们所重视,而推进职普融通育人是职业教育社会服务功能发挥的一个重要契机。在普通学校尚不具备https://jwc.scy.cn/info/2137/3088.htm
11.新宾职教中心“职普融通”高考升学班面向抚顺市内招生简章党的二十大中对职业教育提出“要推进职普融通,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十四条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新宾职教中心依托自身办学优势,在2022年开始成立“职普融通班”,学生建立新宾职专学籍,开设普通高中课程,在新宾二高中上课,通过相关学科学业水平考试,高三毕业与普通高中https://www.meipian.cn/4u0fup1q
12.职普融通为学生成长成才铺路搭桥然而,由于缺乏根本性的政策支撑,职普融通在现实中遭遇了各种挑战和瓶颈,如课程开发、师资共享、学生学籍、经费保障等,都没有形成有效、稳定的机制。职普融通涉及中职与高中学校之间的利益划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权限管理等一系列问题,一些职业学校自主开设的所谓职普融通班,多瞄准“职教高考”,招收文化课基础相对好的http://pgy.chisa.edu.cn/rp/rp_detail.html?docid=1057010326018461696
13.林宇: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职教体系,满足社会高水平人才需求职业教育尽管长期面临投入少、底子薄的严峻现实,却在一路发展中取得了亮眼的成绩,对此林宇从四个方面总结了促进职教发展的经验方法,“我们一直坚持这些举措的实施、逻辑的构建,以保证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第一,确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逻辑。 整体遵循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建构逻辑,纵向贯通强调学生在体系内部的接续培https://www.ahip.cn/2021/1207/c109a10551/page.htm
14.未来三年,温州职业教育如何高质量发展?市教育局权威解读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教体系 如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让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方案》提出,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将中职、高职、本科的升学成才通道打通,我市将深化“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推动中职学校与本科院校开展“3+4”人才培养,争取“3+2+2”中高本贯通人才培养省https://news.66wz.com/system/2023/04/23/10556375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