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0年)》全文来了教育大数据12xue

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0年)》全文来了

2021-07-09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0年)》(以下简称《报告》)全文。《报告》总结了“十三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的主要成就和2020年取得的新进展和新成效,评估了2020年各地区信息化发展情况,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推动数字中国建设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

《报告》指出,我国教育信息化2.0行动成效明显。截至2020年底,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达100%,未联网学校实现动态清零,出口带宽达到100M的学校比例为99.92%,98.35%的中小学已拥有多媒体教室,进一步夯实信息化教学基础条件。

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在线教育、在线医疗、远程办公、数字娱乐用户规模快速增长。

2020年,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充分发挥支撑和赋能作用,有力推动社会服务各领域加速数字化转型步伐,在线教育、线上办公、网络购物、无接触配送等广泛开展,有效保障各项民生服务的顺利开展,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其中,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具体包括:

学校联网攻坚行动深入实施,数字校园建设全面普及,贫困地区学校宽带接入和网络提速降费持续推进。

教育资源开放共享程度不断深化,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已接入各级上线平台212个,应用访问总数达到3.6亿人次。

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积极开发汇聚海量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2020年入库课程达7.9万余门,各类媒体资源数量超过37.8万条,涵盖了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和公共媒体素材等多个方向。截至2020年底,我国上线慕课课程数量增加至3.4万门,学习人数达5.4亿人次。

在线教学模式覆盖范围持续拓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持续推进,晒课数量达到2012万堂。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加速发展,应用范围从职业教育拓展到各级各类教育,师生网络学习空间开通数量超过1亿个。

高校在线教学英文版国际平台“爱课程”和“学堂在线”入选教科文组织全球教育联盟,首批已上线500余门英文版课程。

↓报告全文如下↓

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0年)

一、“十三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成就

“十三五”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和《“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数字中国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和显著成效。

(一)数字中国建设质量效益加快提升

图3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及排名变化情况

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5G网络,独立组网(SA)率先实现规模商用,全国超300个城市规模部署5GSA。光纤通信建设取得新进展,截至2020年底,全国光缆线路总长度达5169万公里。光纤宽带正全面从百兆向千兆升级,10GPON千兆光纤网络已覆盖用户超过1亿。2020年,国际顶级域名服务节点总数达到39个。IPv6规模部署持续加速,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申请的IPv6地址资源总量达到54592(块/32),位居世界第二。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窄带物联网(NB-IoT)网络,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到11.5亿,基本实现县城以上连续覆盖,物联网感知终端广泛部署到水电煤气等市政设施领域。云和数据中心为核心的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云网融合持续推进,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直连骨干网比例近70%。国家互联网基础资源大数据(服务)平台全面汇聚域名和IP等网络基础资源数据,在支持有害域名应用监测处置、互联网发展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科技云汇聚315PF计算资源、150PB存储资源以及数十PB的科学数据资源,集成部署综合服务平台52个、各类科研软件400余款,为国内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便捷易用的云服务。

(四)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北京、浙江、上海、广东、江苏、宁夏、安徽、江西、福建、湖北等10个省(区、市)位列各省(区、市)信息服务应用水平前10位。上述地区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公共服务中的创新应用,在教育、医疗、交通、社会保障、文化等领域不断加强优质信息服务资源供给,持续拓展网上办事服务广度和深度,群众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

THE END
1.我校入选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典型案例学校以《教师数字素养》为依据,构建了基于教师线上线下双空间、教学全过程多模态数据的数字素养分析模型,开发了教师数字素养智能化测评系统,实现了数据驱动的教师数字素养监测与评价,已为全国200余万名中小学教师开展数字素养测评与分析服务,形成《教师数字素养研究报告》,同时构建了全套课程资源体系,服务千万人次教师研修https://www.ccnu.edu.cn/info/1073/39201.htm
2.柯清超等: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助力学校构建数字教育新生态建强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是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重要举措,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以智能技术为骨骼,以优质数字资源为主体,以精准化教育服务为灵魂,目前已形成“三横(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三纵(德育、智育、体美劳育)”的“明横暗纵”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体系,建成了世界第一大教育教学资源库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404/t20240419_2111183329_wap.html
3.服务体系管理平台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由各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各类资源,按照统一标准规范,通过体系的枢纽环境连接而成。 公共服务体系的枢纽环境由遵照统一标准规范构建的实名用户信息库、资源信息库、监测与分析数据库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实名制用户认证与校验中心、资源信息交换中心、监测与评价中心组成,是承载公共服务体系内部https://www.scedu.com.cn/ThirdPortalService/link/link!systemIntro.ac
4.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十四五建成统一身份认证、电子证照、空天地一体化感知基础服务平台等公共支撑平台,支撑全市共性应用服务。 3.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十三五”时期,我市全面落实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和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部署,建成覆盖市、镇街(园区)、村(社区)的“1+35+596”政务服务体系,让市民和企业享受高效便捷的线https://www.echinagov.com/policy/322896.htm
5.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备案管理首页 备案查询 投诉举报 帮助中心 登录 应用提供者注册 登录入口 提供者 使用者 管理员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网站运维: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 技术支持:4001910910 ?2024 app.eduyun.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59518号-3 https://app.eduyun.cn/
6.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方案(通用10篇)构建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高畅通的校园网;实现“班班通”,各功能室配备信息技术设备;配备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的计算机,使生机比、师机比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构建浓厚的校园数字文化氛围。 ②教学教研网络化 将校本教研与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结合起来,逐步建成校本资源体系,实现共建共享;积极推进网络教研,在每位教师建设教育教学https://www.ruiwen.com/fangan/5312564.html
7.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修订后的规范名称改为《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旨在促进职业院校数字校园从建设转向应用。《规范》共分为11个部分:引言、总体要求、师生发展、数字资源、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支撑条件、网络安全、组织体系、评价指标和附录。 ——第1部分:引言。该部分说明了《规范》的适用范围、数字校园的内涵以及https://www.nbcc.cn/2020/1029/c1114a34386/page.htm
8.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特制定《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现予发布,请参照执行。 https://www.sszss.com/zcfg/13693.htm
9.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第四章 缩小基础教育数字鸿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第五章 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 第六章 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第七章 构建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第八章 整合信息资源,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 https://www.cnsaes.org.cn/homepage/html/resource/res19/res19_1/6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