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实验报告(精选5篇)

论文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实验教学评价实验教学功能实验教学资源

论文摘要:对宁波地区实施高中新课程以来,化学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查,从实验教学的功能、实验开设情况、学生实验中活动方式、实验教学的评价、实验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落实实验教学的三维目标、发挥实验教学功能、加强实验教学评价、开发实验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了反思,试图为一线教师和教材编写者提供一些参考。

1问题的提出

浙江省从2006年开始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通过教学实践,高中化学教师正在从新旧课程理念的冲突中转型和磨合,化学新课程从课标到教材突出了化学学科的特征,更好地发挥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强调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重要作用。化学新课程创造性地设置了“实验化学”模块,弥补了知识模块教学中化学实验偏重于为知识教学服务的缺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调查内容的设计和实施

2.1调查内容的设计

在进行此次调查前,笔者进行了多次讨论交流,确定从4个方面设计调查表。

(2)对实验开设情况的调查。从“实验组织形式”、“实验开设情况”、“实验学习方式”和“实验教学的开放”4个层面进行调查。希望通过对实验的具体开设情况的调查掌握第一手真实的事实数据,从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

(3)实验评价方面的调查。针对实验评价方式、评价的具体形式设计了相应的问题,调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是否实施多样化评价及实施的程度如何。

以上4个方面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实验教学理念是前提,实验的开设情况是落实,实验评价方式是关键,实验资源开发是保障。

2.2调查的实施

3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3.1对实验教学功能的认识

由表1可见,教师普遍认为“新课程实验数量增加,实验教学受到加强,并注重实验的探究性”,但在认识上和实际操作中仍认为“新课标理念好,实验教学实际落实难”。

表2表明,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对实验教学功能认识有较大提高,但也有部分教师对“化学实验有利于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落实,化学实验有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和知识的构建”持保留意见,还有不少教师的认识停留在为教材而教和为高考而教。

由表3可见,有一半以上的教师认为“单独设实验化学模块没有必要”,但又有75%的教师认为“实验化学与其他模块的化学实验功能不同”,可见对新课程各模块的教学功能的理解还不一致,对“实验化学”这一全新模块的教学缺乏经验,如何组织教学还在探索过程中。

3.2对苏教版教材中化学实验的调查

浙江省使用的是苏教版化学教材。调查结果显示,75%的教师认为“没有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学生实验实际减少”。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中都未明确界定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但苏教版教材中“活动与探究”栏目偏重于学生实验,“观察与思考”栏目偏重于演示实验的编写意图是明确的。因为教学的课时减少,使得一些教师(43.8%)感到课堂实验数量偏多。大多数学校实施新课程后,没有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增添仪器药品,使某些实验因缺少仪器药品而无法开设(87.5%)。

3.3对实验开设情况的调查

(1)课堂实验教学的组织形式的调查结果为:边讲边实验((75.0%)、演示实验(68.8%)、实验录像(12.5%)、动画模拟和口头实验(12.5%),边讲边实验和演示实验是目前课堂实验的主要形式,大多数教师为了减少课时不足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将一些学生实验改为课堂边讲边实验的方式。

(2)教师对实验教学的态度和做法。表4显示,绝大多数教师对化学实验教学是重视的、态度是端正的,表现在“学生实验课,教师同样备课,提前做过,确保实验成功”,“学生实验由备课组讨论,将各专题整合”,但对教材以外实验的开发和利用很少。

3.4学生实验中学生的活动方式

3.4.1学生实验的方式

3.4.2实验教学的开放

调查发现,只有一半左右的教师“经常鼓励学生开展家庭小实验”(56.35)、“允许学生课外带着问题进行实验探究”(43.8%),但几乎没有教师“允许学生在实验课中做其他实验”(0.0%)、“三年中没有带学生外出参观化工厂等经历(93.7%)",因此,实验教学的延展和开放是新课程教学的弱项。“鼓励学生进行实验创新”虽然有较高的比例68.8%,但了解后发现主要是实验方案的设计和改进,没有进行实验的实做。

3.5实验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

3.5.1实验评价的方式

调查显示,只有50.0%的教师和学校进行了实验的考查,进行实验考查的学校大都采用“笔试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62.5%),大多数学校“不单独进行实验教学评价,只用测试中的实验题作为评价方式”(75.0%),评价中很少有同时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37.5%)。

3.5.2教师对实验评价的态度

调查显示,教师评价的态度是积极的,对学生“鼓励、表扬、赞赏,(87.5%),进行“批评、惩罚、重做”仅有12.5%,经常采取“小结、点评”(93.8%),但让学生“演示、展示”等更具有激励性的评价方式运用不够(43.8%)

3.5.3过程性评价情况

表5显示,教师注重学生实验的过程教学,但偏重于实验现象的合理解释、实验习题回答是否正确,很少有教师对学生实验进行“档案袋”评价管理。

3.6实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调查结果表明,学校班级数在30个以上的有10所,占62.5%,而学生实验室有2间的学校占18.7%、有3间的占43.8%、有4间的占31.2%,有5间的占6.300;没有专职化学实验员的学校占12.5%、有1名专职实验员的占56.3%、有2名专职实验员的占31.2%;实施新课程以来,大量添置实验设备和药品(5万元以上)的学校只占25%;目前,宁波市各学校化学实验仪器和药品的添置途径是市、区教育局装备中心占37.5%,学校自购占25%,两者结合占37.5%。此外,很少有学校进行校间的资源共享和面向社区、科研单位的资源开发。“向兄弟学校或其他单位借用实验仪器和药品”的学校占6.3%,“因实验教学而利用社区资源”的学校占6.3%。

4反思和建议

4.1更好地理解课标的理念和教材设计的意图

4.1.1深人理解课标要求的实验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实验教学的总体目标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应通过对各模块教学中实验教学要求的分析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具体落实实验教学目标所体现的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明确教材实验设计的意图,学生实验的内容应创设条件让学生亲自操作和探究。

4.1.2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

课标中对化学实验教学的功能作了充分的说明:(1)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其他模块中的化学实验与实验化学模块中的化学实验均具有_[述教学功能,但有所侧重,其他模块中的化学实验更多地为知识教学服务,用于创设情境、提供化学事实、验证化学假设,《实验化学》教材的内容编排按照“分离、提纯(获取纯净的物质)~物质性质的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应用的研究物质的制备与合成的研究”的顺序展开。通过对物质定性、定量2方面的研究,达到对研究对象有一个系统而深刻的认识。《实验化学》教材中的化学实验,以实验问题(主题)为线索进行教学,学生不仅可以获得知识、方法和技能,更能通过对实验过程的体验深刻地认识科学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情感,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2.1整合、共享、开发实验教学资源

课标指出“学校应高度重视化学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药品、仪器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在保证实验安全、有序的前提下,条件较好的学校应向学生开放化学实验室,为学生自主地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创造良好条件。”,“社区是学生的生活环境,也是学生的学习环境。社区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课程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学习资源,是化学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新课程大大加强化学实验,使仪器的数量、药品的消耗增加,教材中新增的实验需要添置新的仪器和药品,如电子天平、磨口仪器、抽滤设备、pH计、铝试剂、乙酸醉等,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实验室的配置、仪器药品的添置、化学实验员的配置明显不足,校间共享资源和社区资源基本没有开发利用。需要整合现有的化学实验资源,并积极争取得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视。

4.2.2使学生成为化学实验的主体

化学新课标、新教材具有“开放性”和“生成性”特点,不统一规定“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哪些实验必做哪些实验可选做,这是为化学教师教学时留下更为广阔的创造空间。这利于教师创造力的发挥,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要实现化学实验教学的目标,必须发挥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变演示实验为边讲边实验;在学生实验中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课外开放实验室允许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探究,布置实践性作业进行家庭小实验,有条件也可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协作进行化学课题研究。

4.3发挥教研部门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4.3.1弹性规定化学实验开出的内容和方式

针对当前某些化学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法等没有具体硬性的规定,而存在认识偏差和迷茫,各地教研室是否可根据本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和实验装备、师资的配置情况,弹性规定教材中哪些实验必做,哪些实验可以根据条件选做,哪些实验建议为“演示实验”,哪些实验建议为“边讲边实验”和“学生实验”。这样,使教师有据可依,可以保证实验教学的底线。

4.3.2开展以实验教学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当前各地教研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以教材分析(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说课、听课、评课)、高三复习、命题测试为主,而专题进行实验教学的研讨很少。建议各地教研部门能将实验教学的研究作为教研活动的一个重要主题,经常开展教师实验基本功比赛、实验调演、实验创新设计、以实验为核心的教学设计等专项教研活动。

4.3.3加强实验教学评价,规范实验考查

化学实验应纳人化学教师基本功考核的范围,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部分。对学生的评价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可从学生实验的态度、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质疑的数量、实验结果和实验的创新等方面进行评价,也可让学生在参加实验表演、比赛和展示中进行活动表现评价。学生实验考查是推动实验教学和进行实验教学的很好载体,浙江省实施新课程前有全省统一的实验考查,在实施新课程后,将理、化、生实验考查及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纳人了劳动与技能项目综合素质测评中,取消了省统一组织的实验考查,而改由学校自主安排实验考查,导致一部分学校停止了实验考查,使实验考查被大大削弱。建议当地教研部门是否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承担起组织统一实验考查的任务。

4.4教材编写者要积极听取教师意见改进教材

4.4.1优化化学实验的呈现方式

教材中的实验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功能和活动方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例如,在用实验创设教学情境或进行知识点教学的过渡时,可设计导学类实验;在概念形成教学中,应设计成“演示实验”、“边讲边实验”等随堂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应设计探究性的学生实验;在实验拓展中,可设计微型实验和家庭实验。并要注意不同模块中,实验内容和能力要求的层次性、递进性和开放性。

4.4.2改进某些费时低效的实验

关键词:分析化学;高职高专;教学改革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国内很多高校对实验教学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改革,如研究性学习及双任务教学等。因此,在总结多年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我对高职、高专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改革进行了探索。

一、合理设计实验内容,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分析化学实验大多数都是验证性的基础实验,综合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较少。因此就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以及运用科学的方法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基础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创新实验”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满足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的同时,如0.1mol/L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溶液的配制、分析天平的使用、酸碱滴定管的使用等,也让学生可以通过查资料,自己设计一些较复杂的实验方案并能够选择实验仪器、配制实验药品等,如药剂的测定等。同时还培养少数优秀学生的创新能力,即从采样、样品预处理到测定、分析数据等都由学生自己动手去做,来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如土壤中有机质、可溶盐分的测定等。

二、培养学生实验意识,养成良好实验习惯

经过对几届学生的这种严格管理,实验教学效果很好,在实验课上,每组的两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动起手来,很好地配合,提高操作技能的同时也增强了团队配合意识,最后也能够得出较准确的实验数据,基本上达到了分析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目标。

实验学时安排合理与否,会影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就学校分析化学实验课安排实际情况来看实验总学时32学时,而通常一个实验要3学时,部分实验要4学时,这样可以安排8~10个实验,因此在满足基础实验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可以安排少数的综合设计实验。但是,创新性实验则需要较多学时,因此,为培养少数优秀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还需开放实验室,开辟第二课堂。

四、通过其他手段,鼓励和激发学生兴趣

1.实验成绩采用考核量化形式

传统的考核办法是学生的平时操作情况与期末笔试成绩相结合的办法,这种考核方法主观成分较多,而实验报告又不一定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因此制定一套较严格的实验考核办法就成为了必然。在教学中,我将实验总成绩分为平时成绩(60分)、实验技能考核(30分)、知识点综合考察(10分)三大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包括预习报告(10分)、实验报告(20分)、实验操作(30分)。通过教师每次课认真对每个学生做记录以及综合考察,从而给出比较客观的评价。

2.举办专业技能大赛

为鼓励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特举办每年一度的专业技能大赛,大赛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如滴定管、移液管的使用、指示剂的选择等。几年来,专业技能大赛的举办,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毕业生返校介绍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实用性

通过邀请在实验室工作或从事检验工作的毕业生返校,让他们给在校生讲解分析化学实验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及他们的亲身体会,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到实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五、结束语

关键词:师生角色转换教学方法分析化学实验综合素质

1师生角色转换教学方法在分析化学实验课中运用缘由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是药学类各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是训练学生阅读资料、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等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有力保障。目前的实验教学是我校教学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原因是现行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学生写报告,教师批改。这种传统教学方法不能全面、综合、科学地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只有提高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提高其学习的主体地位和学习兴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所以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师生角色转换”的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教学的“一言堂”和“满堂灌”这种单向传授知识的方式,使学生成为教学环节中的主体,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有效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和智力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师生角色转换教学法在分析化学实验课中实施方案

2.1课前准备

将师生角色转换的教学方法,在2010级药学专业的分析化学实验中进行实施,本学期内,分析化学实验有6个实验项目,将该班36人分为两大组,将每个大组再分为3小组,每小组6人,两个实验室同时开设不同的3个的实验,每个大组在不同的实验室上课,各组都要选出小组长。教师在上课前1~2周将授课内容通知给各组组长,组长组织学生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查阅资料,自行设计方案,备写教案,做ppt。每人都要试讲,老师给予点评和修改意见,小组自行确定授课人,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准备实验药品和仪器。

2.2课堂上教学方法的应用

课堂上学生讲解时,教师认真听讲,并与授课人做适当的听课交流,点头示意给予授课学生鼓励,使其更加自信,此时即为“学生当老师,老师做学生”。学生讲解完毕,小组间以讨论方法集中本组的问题及意见,并派代表向授课人提问或反馈意见,授课人员对各组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如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向教师请教,教师可以给予帮助。最后教师对授课人授课情况给予肯定,并提出更好的建议和希望,即“学生当评委,老师当嘉宾”。实验操作中,授课学生指导学生做实验,实验结束后,实验组学生呈交完成的实验报告册,授课学生根据各组的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册的处理情况作出总结,此过程中教师只起到辅助作用,即“学生当讲师,老师当助教”。最后,教师对各组的表现及报告情况给出最后的总评及分数。

2.3课后巩固

3师生角色转换教学方法在分析化学实验中应用效果评价

4师生角色转换法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张效玮,曾玉,冼少龙.师生角色互换法教学法在康复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4):103.

[2]程薇,赵淑,英穆燕.师生身份转换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尝试[J].中医教育,2010,29(5):37-38.

关键词: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工科院校以培养高层次技术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着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它在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有功不可没的作用。分析化学实验是化工类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动手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创新精神。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为了培养出的学生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本文结合本人工作实际情况,在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手段,完善考核制度等方面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提出了一系列设想,有许多已付诸实施。

1、优化实验教学内容,编写合适的实验教材

实验化学教学内容是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实验教材的合适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查阅各大高校实验教材,以武汉大学主编的《分析化学实验》和四川大学浙江大学合编的《分析化学实验》作为基础,结合化工本专业的特点和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编写合适的实验教材,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教材及教学内容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1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分析化学实验作为化学化工类学生的基础课,其内容必须包括化学分析和一般仪器分析基本内容;四大滴定分析、重量分析和吸光光度分析实验,同时注重实验内容与社会实际相结合,为社会培养优良的应用型人材。温州大学是具有地方特色的综合性大学,工科学生毕业后大部分走向工厂和企业,在编写教材时,选取一些与实际相接近的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编入教材,如硅酸盐水泥中主要成分分析,电镀液的铜锌镍分析,制革污水中六价络的测定,工业纯碱中碳酸纳碳酸氢纳氢氧化纳的联合测定,建筑桩基岩样成分分析,装饰陶瓷成分分析,装饰花岗岩成分分析,装饰大理石成分分析,黄铜合金中铜锌分析,青铜合金中铜锡分析。这些实验贴近温州产业实际同时又能综合利用不同化学和仪器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一部分作为学生实验自选项目,另一部分作为学生必做实验项目,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1、3教材内容的丰富性

将《实验室规章制度》、《实验室安全规则》、《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规范》、《学生实验示范报告》、《常见分析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常用分析化学实验数据》《有效数字和误差分析》等内容编入教材中,这些都是在化学实验学习中必须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将这些知识列入教材,方便学生学习和掌握,帮助提高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质量。

2.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带课教师认真备课,并预做实验,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

通过认真备课,熟悉实验中的重点和难点,找出学生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及时批改学生实验报告,并记录学生普遍存在的错误,并给予学生及时讲解,准备好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的思考题,及实验中学生所要注意的问题,理清上课思路。带课教师通过预做实验,可以检查仪器药品是否准备充分,加深对实验过程的了解,同时在指导学生实验时,对学生有可能出现的情况而做到心中有数。通过预做实验可以得到准确的实验数据,可以用来考察学生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总之带课教师做好实验课前的准备工作,为上好一堂实验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2.2学生认真预习实验内容,并写好预习报告

2.3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改变以往“教师讲课学生听”,“教师演示实验学生看”的单一的教学方式,而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讲和示范实验”。教师采用问答式的方式对学生上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并采用问题的形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本堂课内容可以教师简单讲解,引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教师和学生共同演示实验,让其它同学来评价,最后教师总结。在教学中教师引入问答式、启发式、讨论式、探索式的教学方式到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4利用课内课外实验练习,狠抓学生实验操作基本功。

3.更新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多媒体技术教学已成为实验教学不可或缺的辅助教学手段。涌现了较多的电化教学资源,如录像带、VCD、多媒体课件等资源,大大满足了实验电化教学的需求。

通过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增加了课堂的直观性,规范了学生实验操作,便于学生快速掌握实验方法,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完善考核制度

【关键词】实验教学;改革;创新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医科院校药学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分析化学实验包括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两部分内容。通过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加强学生基本操作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分析方法以及了解当前先进分析仪器的使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致进行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

在学时有限的基础上,为能有效地通过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结合自身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经验,对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改革进行了探索。

1独立医科院校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学习现状

1.1学情分析及师资条件近几年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使得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化学基础差,层次落差大。特别是三本学校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考试前才临时抱佛脚,甚至产生作弊念头。

1.2教学方法陈旧实验教学通常是教师事先把实验目的、原理写在黑板上,上课时教师讲解并演示所用仪器的操作方法,便让学生进行实验,较少进行课堂提问。导致学生机械地按照书中的实验步骤被动进行实验操作,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没有发现新现象、新方法的快乐,感受不到科学的魅力,对实验课失去兴趣。

1.3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不同步通过实验操作训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但由于教学资源紧缺,导致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不同步。没有做好理论铺垫就开始做实验,学生对实验目的及实验原理理解不透彻,在实验中容易忽视很多细节,比如说有效数字的保留,不同精度量器的正确选用,仪器的规范操作等,这些细节会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度。

1.4学生忽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由于特殊的专业特色,医科院校培养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应该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实践教学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但学生重理论知识学习、轻实验技能训练,重考试成绩、轻能力培养。

2课程改革实践措施

2.2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紧密结合医学生既是理论型又是实践型的人才,因此在培养人才时应两方面同时加强。为提高学生对分析化学实验学习的兴趣,首先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做实验的目的;其次,上完理论课后再来开设实验,学生才能清楚实验中涉及到的知识在课本哪一章学习过;另外,在原有的验证性实验基础上,增加设计型实验:教师提出实验题目,学生完成实验方案,然后实施,最后写出实验报告。一个成功的设计实验,往往要经过设计、实验、再设计、再实验的若干反复过程。在方案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产生很多疑问,教师在每一环节中都要启发学生,对学生热情答疑,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最佳实验方案[2]。

2.3规范实验操作技能在课堂上,教师可针对实验目的、原理及实验内容等要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并记入平时成绩;通过示范操作和个别指导的方式,使学生掌握严格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为提高学生对操作训练的积极性,可引进多媒体教学,把实验操作用录像、电脑动画等直观的形式加以演示,使枯燥的操作技能得到形象生动的理解,使学生在轻松氛围中掌握规范的实验操作[3]。

2.5改革实验成绩考核方式为充分考核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应改革原有的考核方式。实验考核由平时成绩、实验报告、设计实验及期末实验考试成绩四部分构成,各占四分之一。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不变。设计型实验考核学生实验方案设计的合理性、成本合算、实验设计的创新性,根据实施操作技术和实验结果给出客观的实验成绩。通过实验考核方式的改革,特别是把设计实验作为考核成绩的一部分,可使学生重视基本操作,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创新实践。

3展望

分析化学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探,我们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进步,相信通过不断的完善教学方法,一定能更加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发挥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1]杨云,李银环,慕慧.深化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J].西北医学教育,2010,5(15):987-989.

THE END
1.实验教学与仪器杂志是什么级别?杂志刊期是多久?实验教学与仪器杂志级别为省级期刊, 目前刊期为月刊。 实验教学与仪器杂志简介信息 实验教学与仪器杂志,月刊,本刊重视学术导向,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刊载内容涉及的栏目:实验教学研究、实验改进等。于1984年经新闻总署批准的正规刊物。 实验教学与仪器杂志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专家严格审定,本刊通过https://www.youfabiao.com/syjxyyq/wenti/05.html
2.通知公告8 关于召开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文综学科组2024年年会暨第十一届创新发展研讨会的通知 2024-10-11 9 转发科学技术部办公厅 中国科学院办公厅关于开展2024年全国优秀科普图书作品和科普微视频等活动 2024-10-09 10 关于开展2024年浙江省高校实验室工作先进评选的通知 2024-10-09 11 浙江师范大学信息传播https://lab.zjnu.edu.cn/_s157/tz/list.psp
3.ThermoFisherScientific促销与活动 查看所有内容 学习中心 查看更多信息 学习专题 生物样本库 生物生产 细胞培养和转染 临床及转化研究 流式细胞分析 技术资源 产品选择指南 说明书和实验方案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分析证书(COA) 引用和参考文献 网络讲座 查看所有讲座 大规模设备更新 赛默飞生命科学专场 直播时间:https://www.thermofisher.com/cn/zh/home.html?query=20163
4.PhysicsandAstronomyRecent Submissions Extracting work from coherence in a two-mode Bose-Einstein condensate? Williamson, LA;Cerisola, F;Anders, J; et al.(IOP Publishing,2024) We show how work can be extracted from number-state coherence in a two-mode Bose-Einstein condensate. With careful tuning of parametershttps://ore.exeter.ac.uk/repository/handle/10036/10893
5.解析试剂仪器《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杂志》期刊:论文发表投稿国家级试剂仪器《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杂志》期刊杂志季刊,创刊于2013年,经国家新闻部署批准,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信息化与标准化相结合的办刊方针,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的办刊理念,论文发表涉及综述、指南与规范、访谈、自动化与信息化、质量控制、新技https://www.zhailao.com/html/qikanlunwenfabiao/5299.html
6.(图片版)学科物理中学物理论文投稿期刊官网汇总《物理之友》终于有官网啦。 9、《实验教学与仪器》 https://syjx.csust.edu.cn/ 10、《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http://bkstg.pep.com.cn 投稿注意看右边我标红的。 祝编辑是负责物理的。 11、《教学考试》 http://www.jxks.org/ 第8期《物理教师》更新啦!冯杰教授:刍议物理思维与数学思维的差异性——也https://www.360doc.cn/article/80244766_1046628637.html
7.实验室研究与探索视觉引导的机器人抓取操作实验平台搭建与教学应用 李文龙;杨文韬;杨华;徐伟;王东方;李益群;2024年11期 v.43;No.345 57-63页[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2176K] [下载次数:59] |[网刊下载次数:0] |[引用频次:0] |[阅读次数:9] 仪器设备研制与开发 https://sysy.cbpt.cnki.net/WKE/WebPublication/index.aspx
8.实验技术与管理期刊《实验技术与管理》是1963年由清华大学创办的综合性技术期刊,教育部主管,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会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是实验技术开发应用、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管理的交流平台,立足服务、精益求精,推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改革,推广实验新技术新方法,交流实验教学改革经验,真诚地为高校实验室工作者服务。 https://cqvip.com/journal/62355/2085174
9.实验技术与管理<正>常熟理工学院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是江苏省级实验教学中心,建成于2009年,2019年搬至现在最新的东南校区,拥有实验室6间,准备室和仓库5间,面积近1200m~2。下设实验室现有电路分析实验箱、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箱、数字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等2000余件,近500万元仪器设备,同时可以容纳http://syjl.chinajournal.net.cn/WKE/WebPublication/wkTextContent.aspx?colType=4&yt=2020&st=06
10.2018级三年制高职药学人才培养方案李文志(四)药品检验所、医药院校等单位从事实验员、资料整理员等工作 六、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药品生产、药品经营、医院药学服务等行业企业,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药事管理与法规等专业知识,具备药品调剂、医院药学服务、常见制剂生产及质量检验等能力,具有良https://jwc.wfhlxy.com/info/1023/13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