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ChatGPT到Sora,人工智能正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01
他建议,政府、央国企率先提供更多应用场景,聚焦“小切口,大纵深”。“企业用大模型不能冒进,而是要用AI逐步改造业务,循序渐进,积小胜为大胜。在实践中要拆分场景具体分析,在业务流程上找准切入点,选择与大模型成熟能力匹配的业务环节切入,切入点虽小,但纵深推进,对业务影响很大,改造收效更大。”
在周鸿祎看来,基于“暗知识”的垂直大模型能更好解决企业问题。建议鼓励企业在定制AI前,做好知识管理,将企业大数据平台升级为企业知识平台。
另外,业务融合很重要,他建议鼓励和引导企业将大模型与数字化业务系统深度结合,同业务流程相结合,充分发挥大模型价值。
周鸿祎建议,国家更加重视通用大模型安全问题,给予兼具“安全和AI”能力的企业专项扶持政策,更好发挥其解决通用大模型安全问题的重要作用。
他还建议,国家有关部门采用揭榜挂帅等方式,鼓励并扶持兼具安全和AI能力的企业,给予专项扶持政策,支持企业担起大模型安全重担,聚焦攻坚,为解决通用大模型安全问题提供坚实保障。”
周鸿祎还表示,AI科普教育显得愈发重要,大家都需要学一些AI基础知识,掌握使用AI工具的能力,未来属于会正确使用大模型的人。
“人工智能可以赋予普通人更强大的能力,助其解锁专业技能,越过专业壁垒”发挥聪明才智。能“玩转”人工智能更是一种职场优势,“人工智能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人机协作。”周鸿祎说。
02
齐向东建议,应大力探索“AI+安全”创新应用,抢占国家安全的人工智能战略制高点,提高我国应对网络空间安全风险与不确定性的能力。
此外,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推动“AI+安全”的良性循环。
在供给侧,开展联合创新,围绕攻防实战和应用场景实现“AI+安全”尖端技术研发突破。齐向东建议,鼓励各行业头部企业与专业安全厂商结成创新联合体,在关键行业选取典型场景开展联合创新,共同探索大模型安全创新产品在威胁检测、漏洞挖掘、指挥研判等方面的应用。
在需求侧,则应当强化政策牵引,推动“AI+安全”技术创新产品在各行业落地应用。
无论是追赶核心能力、拓宽应用场景还是解决安全问题,人才培养都是重中之重。
在提案中,齐向东建议,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人才培养上的优势,鼓励成立校企共同体,在实践中培养更多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新兴产业人才。
03
刘庆峰建议,在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瞄准我国通用人工智能发展中需要重点补上的短板进行设计,围绕自主可控算力生态构建、高质量数据开放共享、科学的评测标准制定、源头技术前瞻研发、人才培养、法律制定和伦理人文等维度,系统性制定国家《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简称《规划》),由国家高位推动规划的制定和落地,不断缩小中美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在通用底座平台方面的差距,并在行业应用和价值创造上打造我国的比较优势。
刘庆峰也建议,要研究通用人工智能时代人才能力素质模型和培养方案,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
此外,刘庆峰还表示,针对未来可能被人工智能大量替代的行业和岗位,要针对劳动力培养及再就业做专项研究,并且提前、主动做好应对。同时,还要加快建设新的人才能力素质模型和课程培养体系,特别是加快用通用人工智能赋能软件代码、语言学习、艺术创意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04
曹菲认为,自2022年底以来,OpenAI推出的ChatGPT和今年2月推出的Sora视频生成模型被认为是通向通用人工智能(AGI)的重要里程碑。当前,人工智能处于新一轮技术、应用大爆炸的发展早期,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期。海量的优质公开数据是推动先进大模型发展的关键因素。
为推动创新企业能够合法合理地获取可公开的优质数据,破解制约大模型技术发展的瓶颈,曹菲建议:建立AI数据交易市场;制定数据交易规范;支持数据开放与共享;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培育数据交易生态环境;数据出境法律保障。
05
大模型训练高度依赖高质量数据,没有好的数据就不可能有好的模型。
06
首先,企业需要将自主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发展新质生产力,特别是在以大模型为代表的AI技术创新大潮中,一方面需要建立自主研发和产业发展相辅相成的正循环;另一方面也需要利用大模型的契机,改变国产技术单纯静态替换的现状,通过逐步“真替真换”,实现降本增效,推动产业发展。
07
为确保东数西算工程的高质量健康发展,张云泉建议建立起“东数西算”工程的动态调整机制,发扬“东数西算”精神内核而不拘泥于具体的规划,建立起完善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健全问责和扶持体系等举措。
张云泉还建议集中AI芯片研制力量突破算力瓶颈,包括一是加大国产高端AI芯片研发,设立智能算力发展专项组等几个方向的建议。
张云泉建议积极解决课程、师资和资源配置等挑战,主张建议普及生成式AI教育,比如提到“设立‘生成式人工智能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以鼓励学校间根据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特点,共享教学内容资源和教学计算资源”,“建议设立‘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实践基地’,以鼓励有智能化需求的各行业企业提供实习机会和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增加学生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上的实践能力”等举措。
08
在《关于推进行业大模型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中,张志勇指出,各级政府支持政策陆续出台,从算力支持、场景开放、技术突破、产品生态等方面鼓励大模型发展。
张志勇建议,应提升算力资源供给能力,提升行业数据供给水平,加快创新应用场景建设,降低应用部署成本,加强模型数据安全,加强产业政策扶持和人才培养。
在具体建议中,他特别提出,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政策引导、品牌推广、行业采购等层面加大对国产硬件的支持力度,推进AI深度学习框架、AI硬件计算百分之百国产化。
为解决算力发展存在的问题,张志勇提出四点建议,分别是加强边缘算力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建设,探索建立算力供需对接机制,加大培育边缘算力创新应用以及促进边缘算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09
雷军在《关于加强培养人工智能人才满足科技变革需求的建议》提案中作出如是表述。
雷军认为,从长期趋势看,各行各业对掌握人工智能基本技能的人力需求正急剧增长,以国内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实际技术水平来看,在顶尖人工智能人才储备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更加短缺。
10
蒙曼表示,不要回避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应培育综合大学科应对这种复合智能。
“我们现在学科分类太细,应该建立文理兼备的综合学科,先培养学生复合型思维技能。”蒙曼表示,这样才能应对AI复合智能。
她强调,科技进步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人文精神的培养,这是人和机器人“最大的差别”。
蒙曼说,技术只能提供玄幻、多彩的效果,不能提供内核。“在当下激烈变革的时代,阅读让人安顿下来。”对于当下的“书展热”,蒙曼说,人在书中得到情感寄托,与能力提升同等重要。
11
12
当前,新型工业化正在成为新质生产力形成的主阵地,AI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成为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领域。
杨杰建议,在国家层面推动“AI+”行动,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主攻方向和关键任务。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惠及千家万户、赋能千行百业,打造“AI+”产业高地。
杨杰表示,要以推进AI全方位、深层次融入实体经济重点领域、核心环节为方向,聚焦人民群众在教育、医疗、养老、娱乐等领域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快布局超大型智算中心、人形机器人、无人驾驶、未来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赛道,培育多模态人机交互、智能助手、工业理解计算及代码生成等一批有需求、有效益、有前景的创新应用。
13
贺晗带来了题为《关于加快拓展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应用场景的提案》,他提出了四个方向的建议。
一是鼓励搭建多层次应用场景供需对接平台,为市场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应用场景,推动应用场景拓展从“出文件”“给政策”到“建机制”“创机会”转变;
二是在全国范围实施大模型赋能千行百业示范应用推进计划;
三是大力推进大模型应用生态建设,构建开放共享协同的产业生态体系;
四是注重面向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培养,培养一批既懂行业技术又懂大模型技术的综合型人才。
14
靳东受访谈人工智能对影视行业的影响。
他称,像今年OpenAISora等人工智能系统,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的事(时代),对中国的影视,对全世界的影视影响感觉都挺大。
15
面对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音乐家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笃定地回答,不可能。
“就像我们面对面交流,如果是一个机器人跟你交谈,还会产生同样的情感体验吗?音乐和其他所有艺术一样,是需要灵光乍现的时刻的。”他说,这才是艺术最鲜活、最感人之处。
“不过,人工智能可以为艺术创作带来很多便利,我们要拥抱新科技。”作为著名歌唱家,廖昌永认可科技对创作的帮助和促进作用,“比如实景布置和虚拟现实技术配合恰当,可以打造更美的舞台。”
16
陶璐娜认为,在我国竞技体育领域,“冠军模型”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结合应用,尚处于探索和试验阶段。
为此,陶璐娜建议,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在“冠军模型”的更多场景应用,进一步开辟竞技体育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的新赛道,打造竞技体育全面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17
刘宏志的建议是推进数字乡村平台载体升级,构建服务“三农”数字生态。
其中就包括“发挥平台数据驱动作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海量数据的汇聚分析,提供精准服务,让数字化、AI等充分赋能乡村数字全图景。”
刘宏志一大建议是推进数字乡村生产方式升级,促进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其中就包括“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农作物生长环境的精准监测和调控。”
18
吴国平表示,当下文旅行业具有市场规模大、产业配套全、应用场景多等特点,具备让新技术驱动产业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加快人工智能在文旅行业应用,不仅是文旅企业发挥功能使命,助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构建人民喜闻乐见精品工程的有效途径;更是抢抓战略机遇,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19
20
21
林孝发提交了关于绿色科技赋能家用机器人新兴产业的提案。
林孝发建议,要支持智能家用机器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加快未来产业孵化和先导区的建设进程。比如,要打造智能家用机器人地区样板、培育主导型领军企业、培养创新型企业家,围绕“智能、绿色、颜值、健康”四大核心,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产业规模化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林孝发认为,以AI、工业互联网、物联网、5G、大数据、云计算等为抓手,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要积极推动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做优做强,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组建产学研用联合体、支持跨界联合研发中心,打造具有发展潜力和行业影响力的世界级科研平台。
在AI政策法规方面,金杜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毅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议完善人工智能算法治理体系,尽快推进《人工智能法》出台,并从四大方面给出具体建议。
22
“构建人工智能产业新生态,发展新质生产力,将辽宁打造成东北区域创新中心,是我最关心的问题。”张进在接受采访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