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峰会·2019”在京举行。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发表讲话。他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
深化对智能时代的理解与认识
智能时代,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环节将发生深刻变化,传统的社会结构、职业分工将产生重大调整。教育亦不能置身事外,应主动适应新的时代要求。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会对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体系和教学模式产生革命性影响,从而进一步释放教育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巨大潜力。
智能时代的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实现更加多元、更加精准的智能导学与过程化评价,促进人的个性化和可持续发展。人工智能赋能教师,将改变教师角色,促进教学模式从知识传授到知识建构的转变,同时缓解贫困地区师资短缺和资源配置不均的问题;人工智能赋能学校,将改变办学形态,拓展学习空间,提高学校的服务水平,形成更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治理,将改变治理方式,促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和资源配置的精准化,加快形成现代化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强大冲击下,我们积极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主要举措包括:
1.优化人工智能教育科技创新体系
在专家团队建设方面,成立了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专家组,研究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发展的战略目标、基本方针与主要任务,规划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创新推广模式、方法和路径;在科技人才培养方面,计划到2020年建立50家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培育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队伍,培养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在重大研究计划方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教育部启动了一系列聚焦人工智能与教育的专门课题,促进了智能教育发展战略、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
2.完善智能教育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3.推进智能教育应用与创新示范
促进产学研用结合,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人工智能领军企业、中小学校加强合作。在区域试点方面,建立了宁夏"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启动"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在学校试点方面,已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建设了一批智能教室,并对教师进行智能教育素养培训,提升智能环境下教师智能教学诊断和精准教研的能力;宁夏示范区还在中小学设立了15所人工智能应用实验学校,推动教师广泛使用智能助手,开展智能教学。
4.建设适应智能时代教育发展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我们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领未来教育发展。建立了教师教育创新基地,创新教师培养环境,探索培养适应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挑战的教师;开展智能教育素养提升行动,针对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开展智能教育领导力研修和教学能力研修;开展教师大数据建设行动,在全国教师信息库基础上,对教师教学、科研、管理等全过程大数据进行进一步采集和挖掘,改进教师管理,优化教师服务。
展望面向智能时代的教育发展
今年5月,教育部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在北京召开了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大会的贺信中强调,把握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态势,找准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人工智能高端人才,是教育的重要使命。要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加快发展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为我们推动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为了拥抱智能时代,社会各界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我们认为智能时代的教育发展将呈现出以下几个新特征。
2.教育科学研究将进入交叉融合、集智创新的新阶段
智能时代的教育科学研究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交叉融合,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结合起来,把教育科学研究与前沿技术研究结合起来,把理论、技术研究与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并融入我国自身的文化特点,集智创新,共建共享,推动实现人的全面、自由、个性化发展。
3.教育发展目标将聚焦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新标准
4.教育治理体系将面临社会伦理、数据安全的新挑战
智能时代的到来,将伴随着大量数据和算法的产生,而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进一步模糊人类社会与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的界限,从而衍生出一系列伦理、法律及安全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挑战,进一步明确理念规范,注重社会价值引导,加强前瞻预防和约束,保障数据安全和算法公平,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发展。
面对智能时代教育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结合我国教育教学发展基础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我们将积极探索,推进建立智能时代的新型教育体系。
在规划层面,通过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构建满足智能时代人才培养要求的新型培养体系。我们正在组织研制《中国智能教育发展方案》,以构建智能时代下的教育新生态为目标,全面创新教育模式,推动教育供给侧改革,转换教育发展的动力结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
在研究层面,将采取多种措施促进产、学、研、用相结合,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人工智能领军企业、中小学校等各方加强合作,优化产学研一体的智能教育技术研发体系。建立长效投入机制,汇聚优质学科资源和研究力量,跟踪国外最新进展情况,挖掘国内现实发展需求。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研究智能教育的发展战略、标准规范以及推进路径。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艰苦奋斗,不忘初心;70年筚路蓝缕,硕果累累。今天,中国的教育事业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的时代要求,我们应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发展,肩负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的历史使命,为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