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OECD经和组织教育研究与创新中心联合人工智能与未来技术研究组发布《教育输给科技了么?》对比了自2016年起OECD收集的人工智能与人类在数学和读写能力测试的对比,总结出对于职场和教育的官方建议。
▲图片截选自OECD官网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又一次科技变革。了解人工智能与人类能力的对比对于我们了解我们应该如何培养面向未来的孩子的教育尤为重要。
报告原文共111页,为方面阅读,我们将章节重点内容翻译整理,想要了解更多的老师可以自行查阅OECD官方发布。
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研究的前世今生
自2016年起,OECD就展开了人工智能的能力测试。结果显示人工智能在国际成人能力测试(PIAAC)的表现为2级,已居于人类测试的世界平均水平之上。
**PIAAC,国际成人能力测试是对16-65岁人群在读写能力、数字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测试。
他们总结出三种AI难以取代的工作,分别是:
▌需要感知能力的工作,例如在非稳定环境下的工作
▌和需要社交能力的工作,例如协商和说服
他们对600多个不同职位做了分析,结果得出47%的工作都有被AI取代的风险。
后续的科学家,进一步对比AI对于蓝领工作和大学毕业职场工作的影响,结果显示,大学学历的文职工作被取代的危险比例并不必蓝领工作低。
OECD此次的研究对比,不仅局限在知识测试、职位测试,更有能力测试。不仅着眼当下的能力,更有未来的能力测试和对比。
人类与人工智能的“能力大战”
一个国家人工的能力水平直接决定着它的创造力、成长力和竞争力。所以大力投资教育并培养具有面向未来能力的下一代尤为重要。
但似乎人工智能借助大数据、深度学习和超强的计算能力,进化的更快。在很多领域已经超越人来,比喻语言识别等。
OECD对比了20个成员国家的成人能力测试曲线及15岁学生的读写能力与数字能力发展。数据显示,虽然成人能力在缓慢提升,但是15岁学生的读写和数字能力有下降趋势。
▲03年-18年15岁读写和数字能力趋势,
OECD数据
而反观人工智能可以说是“突飞猛进”了,这里就不赘述复杂的AI测试了,联想一下最近的ChatGPT的各项能力和表现,就“不言而喻”了。
此处省略30页数据分析和对比,直接来看结果吧。下图为人工智能(蓝色)对比人类(灰色)分别在读写能力和数字能力的对比。
可见,总体来说人工智能在语言能力上的表现优于数字能力,但整理来看都是优与人类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越是困难的问题,人工智能的表现就越好。(这也不难理解,毕竟能解决高难度问题的人类占十分少数。)
更让人震惊的是,多组研究学者得出相似结论。到2026年人工智能对于人类测试的完成度和准确度都可以达到100%。看来这次的“能力大战”,人类是要输了。
人类“能力大战”输给人工智能,怎么办?
那人工智能真的要取代人类了么,这是OECD报告最后的一段安慰人心的总结。
▌研究仅针对了人工智能的基础能力做了测试对比,是否可以真正应用于科技和生活中取决于许多因素,例如预算、投入、社会认同等;
▌研究仅针对读写能力和数字能力做了研究,而在真实生活中大部分工作需要一个宽范畴的综合能力,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带着这些研究中的局限,我们依然需要意识到人工智能对我们的就业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当一部分职业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同时,对于需要掌握人工智能的“新职位”正在持续增长。
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教育来适应这个“新时代”呢?OECD提出以下建议: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和数字能力,因为这些能力是学生揭开新知识的“钥匙”和基础。
▌注重提升学生“复杂的”读写和数字能力,例如,读写能力包含认知策略的三部:找到信息-整合分析信息-反思和应用。(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还局限在寻找和整合信息阶段)
▌我们还需要加强学生的数字能力,让他们学会应用人工智能,抓住它所带来的“新职位和新机会”。
人工智能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我们只有适应这样的变化,并变革我们的教育才能不被淘汰,并抓住新机遇。对于学生的高阶思维和核心能力的培养将成为重点。
参考文献:
蔚来教育(TeachFuture)的2023年PBL线上训练营开课日历已经排好啦,我们一起PBL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