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33号)和《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21年“课堂教学大比武”暨“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活动的通知》(川教函〔2021〕379号)、《成都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成都市2021年度“课堂教学大比武”暨“基础教育精品课”活动的通知》等文件的要求,区教育局决定开展2021年度“课堂教学大比武”暨“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活动,现将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二、活动对象
全区所有中小学校(包括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完全中学、普通高中)有关年级、有关学科教师均可自愿参加。其中:
全区范围内省级名师名校长鼎兴工作室、市级名师名校长需在省平台完成一节“精品课”晒课,发挥名师名校长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三、推优要求
1、推送比例
(1)“基础教育精品课”推送节数限制:
专任教师人数超过150人的学校,小学最多报送6节,初中最多报送10节,高中最多报送8节;并且每学科最多报送1节。
专任教师人数少于150人的学校,每学校每学段(小学、初中、高中)都最多报送3节,并且每学科最多报送1节。
(2)2021年度“课堂教学大比武”推送节数限制:
专任教师人数超过150人的学校,小学最多报送8节,初中最多报送12节,高中最多报送8节;并且每学科最多报送1节。
请各学校严格按照上述规定的节数进行推优。
2、质量要求
(1)“基础教育精品课”推送课例要求
精品课以微课形式呈现,包括微课视频、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单、课件、作业练习和必要的实验演示。
注:①本活动各学科教材限定为:人教版
②非人教版学科可自行寻找相应人教版教材
(2)“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推送课例要求
本活动各学科教材限定为:当前正在使用的教材。
四、推优流程
1、精品课遴选安排
(1)自主申报。教师按照精品课活动学科目录(详见附表1-1),对照平台课程节点编号,确定自己拟讲授的具体内容,自主设计微课并向学校提出申报。
(2)学校推荐。学校积极组织研讨和交流展示活动,按照规定的节数择优向区级进行推荐。
(3)区级评选。区级组织有关评审专家对学校推荐的微课设计进行初选。经由区级推选出的教师再按照精品课制作要求(附表2-1)摄制微课视频。
2、课堂实录遴选安排
(1)教师在线提交作品:11月7日24时截止。
(3)区级评审推优:根据课堂实录作品评价指标(附表3-2),区级于11月24日前分学段学科完成本级评审。11月25日,区技装中心在“大比武”活动系统完成平台在线推荐。
2021年9月30日前,各学校完成对“基础教育精品课”的推优,同时以学校为单位,一并报送推荐的“微课设计”电子版和“基础教育精品课-校级推优作品信息表”(附件2)。
2021年11月10日前,各学校完成对“2021年度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课例的推优,同时以学校为单位,报送“2021年度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校级推优作品信息表”(附件3)
4、遴选途径
“精品课”以微课形式在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上进行遴选,课堂实录通过省资源平台进行遴选。
区技装中心负责按“精品课”和“课堂实录”技术标准,参与教师课程资源制作;在教师“晒课”“优课”评审环节中做好技术保障工作,负责平台推优等环节的工作。
五、活动奖励
本次活动将对两类课例分别按照3:5:2的比例评出区级一二三等奖,同时遴选优秀课例参加市级及以上评选。
活动结束后,将根据各学校开展活动的成效、教师参与规模、任务完成情况和推荐课例的质量等,授予排名靠前的小学、初中各8所学校和高中前2所学校“优秀组织奖”,授予获“优秀组织奖”的单位管理员“优秀管理员”称号。
六、联系方式
附件:
1.成都市2021年度“课堂教学大比武”暨“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活动方案
2.“基础教育精品课-校级推优作品信息表”
3.“2021年度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校级推优作品信息表”
成都市双流区教育局
2021年9月23日
附件1
成都市2021年度“课堂教学大比武”暨“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落实《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四川省普通中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课堂教学从“育分”走向“育人”的目标;着重培养提升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充分发挥名师、名校长的引领示范作用;深化基础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系统化、体系化建设我市优质教学资源,强化优质资源的共享应用;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和水平,促进我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课堂教学大比武”暨“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活动(以下简称活动),着力推进成都市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和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开展“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研究探索实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助力“双减”政策落实,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和水平,并建设一批市级优质资源,完成省级推优任务。
三、活动对象
全市所有中小学校(包括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完全中学、普通高中)有关年级、有关学科教师均可自愿参加。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必须参加(详见附表1、1-1、1-2)。
各校省级名师名校长鼎兴工作室、市级名师名校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参与献课。
四、活动安排
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线下活动主要由学校、区(市)县完成。各地要采取多种方式开展研课、磨课、赛课活动,包括教学设计、预习任务单、作业设计、教学资源选用、课件制作等的评比活动,通过线下活动保证线上作品质量。
线上活动分“精品课”和“课堂实录”遴选,其中“精品课”以微课形式在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上进行遴选,课堂实录通过省资源平台进行遴选。
(一)精品课遴选安排
1.自主申报。教师总结个人教学实践成果,凝练教学经验和方法,学习借鉴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以下简称云平台,网址:ykt.eduyun.cn)相应课程教学资源,按照市级下达到各区(市)县负责的年级精品课(详见附表1-1),对照平台课程节点编号,确定自己拟讲授的具体内容,自主设计微课并向学校提出申报。
2.学校推荐。学校应鼓励、支持教师参与微课设计,积极组织研讨和交流展示活动,并择优向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推荐。
6.省级遴选。省级组织专家对市(州)级推荐的精品课进行评审,并择优推荐400节参加部级评审,部级“精品课”获奖率将作为下一年度名额分配的重要参考指标。
(二)课堂实录遴选安排
1.教师在线提交作品:11月7日24时截止。
为保护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姓名权及肖像权,特殊教育学校(仅限盲校、聋校、培智学校)教师提交微课作品参赛。
4.市级评审推优:根据课堂实录作品评价指标(附表3-2),成都市在12月10日前,分学段学科完成本级评审。同时在分配名额内向四川省完成线上推荐70节,报送成都市课堂实录推优作品信息表。
5.省级优秀课例评选、展示:省级组织专家对区(市)县推荐的课例进行评审,特别优秀课例可作为优秀网络课程资源收录到省平台资源库,直接在省平台予以公开推荐及共享,同时颁发省资源平台优秀资源选用证书。成都市一等奖课例全部挂成都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三)质量要求
1.坚持正确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尊重教育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在意识形态、民族宗教、领土国界等关键问题上不能有偏差。
2.确保科学严谨。严格依据国家课程标准,保证学科知识内容和授课语言的科学准确,保证情境素材的真实性、适切性和权威性。
3.突出课堂实效。体现学科教学改革方向,充分考虑学科性质和不同学段学生学习特点,有效解决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注重发挥学科德育功能和综合育人功能。
5.保证内容原创。必须是教师本人教学实践中所积累的典型教学成果,不得冒名顶替,严禁抄袭,引用资料须注明出处和原作者。
五、激励措施
根据各区(市)县活动开展的工作成效、推优作品质量及任务完成情况等,对参与活动积极、组织实施工作开展较好、成效突出的区(市)县颁发优秀组织奖。优秀管理员在优秀组织单位中产生。对参加活动获得市级以上优秀课例的教师,可在评优评先和职称评审中予以倾斜。成都市一等奖“精品课”和课堂实录全部挂成都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供全市教师观摩学习。
六、组织实施
活动在成都市教育局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协同组织实施。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区域活动的组织领导,制订具体活动方案,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电教、教研等部门的作用,落实开展活动所需的各项经费(包括培训、活动指导、录课、评审等)。
各区(市)县教研机构负责制定具体的教师“选课、磨课、晒课、赛课”等活动方案,建立学科专家组,积极参与精品课的指导,负责对本学科的课例进行评选,切实把代表本地最高水平的课例推选出来,发挥“优课”的示范、引领作用。各区(市)县电教部门按“精品课”和“课堂实录”技术标准,参与教师课程资源制作;在教师“晒课”“优课”评审和平台推优等环节的工作中,做好组织和技术保障工作。各中小学校要认真做好网上“晒课”内容的审核工作,确保本校教师上传的资料无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等问题。
七、工作要求
(二)注重质量。各区(市)县电教、教研等部门要紧密配合,加强对活动的指导力度,提升课例质量和制作水平,同时规范遴选程序,优中选优,把好质量关。
(三)强化应用。各区(市)县要加强对获奖作品的宣传,积极开展交流展示活动,要组织教师观课、学课、研课、评课,加大推广应用力度,供广大师生应用,切实提升优质资源的使用效益,促进提高教学质量。
八、其他事项
活动联系方式:
(一)成都市教育局
(二)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负责技术支持)
(三)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负责活动组织和评审)
管理群。群号:149594805。区(市)县教育局、电教馆(站)、教研室等工作人员加入,活动过程中人事若有变动,请务必及时申请更新群中人员信息。
学校群。群号:343690128。学校管理员加入,请注明区县、学校、姓名。
(五)国家平台技术服务
(六)省级平台技术服务
附表1
四川省各市(州)作品推荐名额
市州
精品课
课堂实录
总名额
小学
初中
高中
小计
名额
课程节点范围
成都
20
1-3年级
7-9年级
50
所有年级
90
70
160
自贡
10
7年级
30
40
攀枝花
4-6年级
泸州
高一年级
80
德阳
高三年级
绵阳
广元
8年级
高二年级
遂宁
内江
9年级
乐山
南充
宜宾
眉山
广安
达州
60
雅安
巴中
资阳
阿坝
1-6年级
甘孜
凉山
合计
270
200
130
600
1200
备注:
二、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微课”作品不占推优名额,可单独报送1-2节;
三、省级名师名校长的“精品课”在省平台展示,不占推优名额,不参与省级评审,只进行晒课展示。
附表1-1
202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
遴选活动学科目录
序号
小学1-3年级
初中7-9年级
高中10-12年级
1
语文
思想政治
2
数学
3
英语
4
道德与法治
5
科学
历史
物理
6
音乐
地理
化学
7
美术
生物
8
9
信息技术
11
12
13
通用技术
备注:“晒课学科目录表”仅供参考,详见jpk.eduyun.cn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传课目录知识节点,并参考学习样例制作。
成都市精品课建设任务分配:
1.小学1年级、初中7年级、高中10年级,学科目录上知识节点。区市县每学科最多1节,交20—31节;市直属(直管)学校有关年级每学科最多1节,交10-24节。
成都高新区教文卫健局、成都东部新区教育局、锦江区教育局、双流区教育局、温江区教育局、简阳市教育局、邛崃市教育局、成都市树德中学外国语校区、成都外国语学校、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
2.小学2年级、初中8年级、高中11年级,学科目录上知识节点。区市县每学科最多1节,交20—31节;市直属(直管)学校有关年级每学科最多1节,交10-24节。
四川天府新区社区治理和社事局、青羊区教育局、武侯区教育局、青白江区教育局、郫都区教育局、彭州市教育局、崇州市教育局、蒲江县教育局、成都市第七中学高新校区、成都石室中学北湖校区、成都市树德中学光华校区、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成都市第五十二中学
3.小学3年级、初中9年级、高中12年级,学科目录上知识节点。区市县每学科最多1节,交20—31节;市直属(直管)学校有关年级每学科最多1节,交10-24节。
金牛区教育局、成华区教育局、龙泉驿区教育局、新都区教育局、新津区教育局、都江堰市教育局、金堂县教育局、大邑县教育局、成都市第七中学林荫校区、成都市树德中学宁夏校区、成都石室中学文庙校区、成都市盐道街外语学校、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
附表1-2
2021年四川省“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学科目录
体育与健康
14
1.成都市2021年“课堂教学大比武”建设任务:(本年度是最后一次课堂实录课比赛);
2.不限年级,各区(市)县每学段(小学、初中、高中)学科最多1节,交20——36节;市直属(直管)学校(可分校区)每学科最多1节,交20-36节。
附表2-1
精品课制作要求
一、微课视频
二、课件
课件及其嵌入的媒体素材应确保内容清晰无误,界面设计简明、布局合理、重点突出,风格统一。引用地图应使用教材上的地图并标明出处,格式为:地图出自xxx(教材名,出版社,版本,第x页)。
三、其他文档
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单、作业练习等以文本的形式呈现。
教学设计应至少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等。教学目标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教学实际情况。教学内容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课例研究成果,着重分析本课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包含必要的教学环节,层次清晰,体现多样化教学方式。
附表2-2
课堂实录制作要求
课堂实录的内容应为经省教育行政部门审定、备案的中小学各年级各学科教材中的具体一课(节)所含知识,应包括一堂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的完整教学设计、所用教学课件及教学过程视频。教学过程视频应展现课堂教学的所有内容,可进行后期剪辑处理,在适当环节插入清晰可见的教学资源呈现画面。
一、课堂实录标准
(一)录制要求
1.录制时长。课堂实录统一采用单一视频形式,在视频的后期制作中,应编辑删除与教学无关的内容,时长不应超过35分钟。
3.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录制。教师在录制前应对授课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PPT、音视频、动画等)认真检查,确保其文字、格式规范,没有错误,符合拍摄要求。在拍摄时应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及板书完整、清晰。
(二)技术要求
1.画面清晰稳定
白平衡准确,避免画面出现明显色差;聚焦要实,避免画面出现明显模糊;曝光适度,避免画面过亮或过暗;画面水平,避免画面明显倾斜;构图规范,清晰展示课件、板书、实验操作等重点教学信息。
2.声音清晰
声音清晰,无明显噪音、回音。
3.输出技术参数
成品输出成MP4格式(H.264/AVCMPEG-4Part10编码)。
视频分辨率为1080×720,码率1500Kbps(1.5Mbps)。
音频采用AAC(MPEG4Part3)编码,采样率128KHz。
二、课件和教学设计标准
1.文档内容:PPT中请勿使用特殊字体,请勿添加视频、MP3、Swf、Flash、宏对象。教学设计中插入对象请勿添加宏,请勿插入除图片外其他任何文件对象。
2.文档格式:支持PDF/rar/zip格式。PPT、word等教师教学资料另存为PDF格式,在“附件”栏单独上传提交。如有其他教学资源,可进行压缩打包上传。
三、其他
课堂教学视频文件名称按如下方式命名:学段年级[学科(版本)]课程名称。
附表3-1
2021年部级精品课评价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描述
权重
目标
内容
教学目标科学合理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核心素养导向;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可检测,重难点突出。
教学内容
组织科学
教学内容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认知规律,注重培养学生能力;覆盖该课所含知识,课时安排合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流畅紧凑
15
教学方法策略适切
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理念,注重学生亲身体验、情境感知;教学组织严谨,教学方法得当,策略有效。
融合有效
熟练运用信息技术,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整合和应用数字教育资源,促进知识理解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教学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如有实验内容,实验技术应运用合理。
教学资源
教学设计明确恰当
教学设计(及学习任务单)与教学目标一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体现导学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作业练习规范科学
课上练习、课后作业、实验活动(如有)紧扣教学目标,总量适中,难易适度,形式多样,促进学生发展。
技术规范
资源完整
提交规范
教师讲解、实验与多媒体演示切换适当,布局美观,声画同步;课件、学习任务单、作业练习信息完整、格式规范;资源引用注明出处。
附表3-2
课堂实录评价指标
分值
教学设计
(10分)
科学完整
教学目标符合课程标准要求,明确、可检测,能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导向;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准确,能把握重难点;教学活动环节清晰,学生主体参与度高;教学评价设计合理;体现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
教学实施
(50分)
紧凑流畅
教师专业
素养较高
教学能体现教师较高的学科素养;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策略有效;注重教学生成,反馈和评价及时恰当。
学生主体地位充分体现
教学面向全体,尊重学生差异,注重学生学习思维、习惯、方法的培养,能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
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合理选择、整合和应用数字教育资源,支持学生学习、师生互动和评价反馈,提升教学实效。
新技术方法应用创新
积极探索基于新技术和资源平台的网络化、个性化、开放性的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发展高阶思维能力和真实情境下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特色。
教学效果(30分)
课堂学习
氛围浓厚
课堂气氛活跃融洽,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在学习活动中获得良好体验。
教学目标
有效达成
全体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学生核心素养充分发展
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在学科思维、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资源内容
晒课信息完整、文字规范;资源引用注明出处;视频拍摄内容完整,画面、声音清晰,声画同步,充分展现师生教学活动。
备注: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微课”作品制作和评价指标参考2020年大比武活动文件执行
附件2
基础教育精品课-校级推优作品信息表
学校名称
(公章)
联系人姓名
单位/部室
职务
手机号码
学段
学科
精品课名称
执教教师
所在区县
备注:1.学校初选后,按各学段学科精品课得分从高到底排序推荐课例;
小学请报送至:1036303270@qq.com,初中、高中请报送至:6401985@qq.com
附件3
2021年度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校级推优作品信息表
报送单位:(公章)联系人姓名:
作品sn
作品名称
资源类型
年级
教材
作者姓名
市
区
学校
评分
是否为
推优作品
作品链接
备注:1.学校初选后,按各学段学科课例得分从高到低排序推荐课例;“是否为推优作品”列填写是或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