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爬天都峰课堂实录《爬天都峰》名师教学实录(七篇)

我把课文分成三大板块,由爬山的情形引出两次“我”和老爷爷的对话,并把朗读和体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起到以读促思,以思促说,以说促情的目的。

[教学过程]

[片断一]

出示语段: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师:老师将你们引到了天都峰脚下,你们会用你们的眼睛,脑袋感受到什么呢?

生自由边读,边看图感悟。

生交流后汇报。

生1:天都峰真高啊!

生2:天都峰真陡啊!

生3:天都峰真悬啊!

生4:天都峰真奇啊!

生5:天都峰真美啊!

……

师:同学们真棒,从作者的文字中读出了天都峰的这么多特点。那么你能用你的语言把它们读出来吗?

学生练读,指多名学生朗读。

师:生读法极多,各有千秋,天都峰似乎真在我们眼前了。

[教学反思]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会让文字里的很多内容跳出来。“跳”出来的便是学生悟到了的,在片段一里我结合图,引导他们想象和感悟。从较为简单的文字里,生却读出了天都峰众多的特点,令人欣慰。我想边读边悟,天都峰的一切也就刻在了学生的脑海了。

[片断二]

分角色朗读“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

两名学生对读,师生对读,男女对读,

师:此时的老爷爷会怎么想呢?(师故作深思状)

生1:这么小的小姑娘都敢爬,我的年岁比她大,该给她做个榜样。

生2:我怎么能输给一个孩子?

生3:这么高的山,我老胳膊老腿的怎么爬得上去?这么小的姑娘都敢爬,我一定得试试。

师:是啊,“不爬天都峰,等于一场空”。老爷爷怀疑自己的能力,可眼前的小女孩让他敬佩,他受到了鼓舞。

师:那小朋友心里又会是怎么想的呢?

生4:天啊,这么高的山,我一定爬不上了,老爷爷爬得上去吗?

生5:老爷爷都敢爬,我可不能输给老爷爷,那太丢人了。

师:猜一猜,他们都能爬上去吗?说说你猜测的理由。

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体会人物的内心,从而让学生丰富语言,受到文中情感的激励,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合理,语言丰富,课文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我引导学生从读中去思考,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片断三]

请两名学生配动作表演读“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

师:听了两名同学的对话,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

生1:老爷爷本来不敢爬,看到这么小的孩子敢爬天都峰,他才有勇气爬天都峰的。

生2:小朋友开始很害怕,看到年纪这么大的老爷爷来爬天都峰,受到鼓舞才有勇气爬上天都峰顶的。

师:老爷爷和我本互不相识,能够互相学习,战胜困难,你在生活中遇到了这样的情景吗?

一、教学背景分析:

《古诗两首》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内容,本课中的两首古诗《赠刘景文》、《山行》都是描写秋景的。读了之后,我们会被诗中所描绘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间接表达了对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秋色图。内容形象生动,色彩明丽,尤其“霜叶红于二月花”给了使我们以美的享受。两首诗都配有插图,便于对诗意的理解。

二年级的学生虽小但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两首诗有不少学生早已会吟诵。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经验,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其他古诗,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学生的积累。

二、课程整合思路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揭题导课”这一环节,利用光盘资源出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使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意思时利用教学课件中的“电子词典”,帮助小学生识字写字。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利用可件出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当时他们斟酌诗句的过程,使学生理解推敲的含义,突破教学重点。

三、教学设计:

课题授课人授课班级三年级课型精读课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教学难点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2.教学挂图。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认识生字,了解字义,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教学过程:

一、学生初读课文,查字典自学生字。

回顾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

1.读:自读课文。

2.画:画出文中生字词。

3.查:用音序查字法从字典中查找所学的生字。

4.找:根据词义,从字典中找出难解字的字义。

二、指名按自然段读文,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

2.注意字形:

3.理解词意。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鼓舞:使振作起来,增强信心或勇气。

终于: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以后出现的情况。

奋力:充分鼓起劲来。本文指努力向上登攀。

汲取:吸取。

犹豫:拿不定主意。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本文指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出乎意料,令人敬佩。

三、自由读文,巩固生字词。第二课时

1.讲读全文,教育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力量,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的品格。

2.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

一、谈话导入,交流资料。

同学们去过天都峰吗?谁能介绍一下有关天都峰的资料?(去过天都峰的同学可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没去过的同学可介绍一下自己从网上或其它地方所查找到的资料。)

如:天都峰:是黄“七十二峰”中的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约有1.5公里长,坡度在70度之上,最险处近乎于90度。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地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1934年才修凿了石凳,增设了铁索。解放后又修凿了1000多级石阶。

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脊。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二、围绕课题,质疑。

1.谁爬天都峰?

2.怎样爬天都峰?

3.在爬天都峰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三、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1.了解大意: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主要写谁爬天都峰?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本文主要写了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主要写"我"和老爷爷。)

2.理清思路:小组讨论,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前的情景?(1-5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是写爬天都峰之中的事?(6-7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后的对话(8-10自然段)

3.抓住山峰险势,通过朗读,理解“我”的心理。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顶峰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告诉我们峰顶很高,是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天都峰高耸入云”“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写出了石级壁陡实指天都峰之险。“挂”是直上直下的意思,作者用“我爬得上去吗?”写出了自己在险峻山势面前担心,怕爬不上去,用“发颤”写出了当时害怕的心理。

在朗读时一是读出山势的险峻、陡峭;二是读出来作者心理的紧张与担心。

4.抓住“奋力而攀”,通过朗读体会登峰之艰难。

①“我奋力向峰顶爬去。”“奋力”读时要加强语气,读出充分鼓起劲来,尽所有的力量爬。

②“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两个“一会儿”读出作者爬山时不怕累,巧用爬山方法,历尽艰辛克服各种困难。

③“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爬呀爬”,爬山是何等的不容易。“终于”是奋力的结果,还能表现出“我们”经过巨大努力之后爬上了天都峰的快慰心情。

把带点词的语气读出来,从而体会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5.抓住“互相道谢”,通过讨论,明白登山成功之理。

同桌交流,谈谈自己对“我”及爷爷说的话的理解。

①"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这句话肯定了“我”爬山的勇气对老爷爷行为的影响。“居然”是说老爷爷能爬上天都峰是出乎意料,根本没有想到的。

通过交流,由此得出他们都是在对方的鼓舞下,爬上顶峰的。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爸爸的话。

(1)自己动手画出爸爸说的话,认真读一读,“汲取”是什么意思?(吸取)

(2)爸爸说的话“真有意思”你怎么理解?

(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相互鼓励,相互学习。)

(3)爸爸为什么说这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四、总结全文

在日常生活中,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要善于从别人身上获取力量,增添勇气,把事情办好。

五、课外拓展。

(1)开展以“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为话题的讨论会,可搜集一些典型事例交流。

(2)开展“黄山风景图片展”活动或出一期墙报、手抄报专刊。板书设计奋力高一会儿天都峰不再犹豫手脚并用互相鼓励汲取力量陡爬呀爬终于(犹豫)(不再犹豫)课后反思

各位领导、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为大家说的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爬天都峰》。这是学生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学习的第一组第三篇课文,通过本组教学,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因此这一组教材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段语文教学的接口处,而这篇课文是第三篇精读课文,所以它在本单元是举足轻重的。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这篇课文分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学生字词,检查评议,书写生字。

这里我单说第二课时:提示课题,提出学习任务读议结合,理解重点句段,依据板书,弄清全文之间的联系。

根据课标3——4年级的阶段目标要求,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注重体现人文精神。根据三年级学生具有初步理解词句意思的能力,学生能初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我仔细阅读教材内容后,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读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这在第一课时已经完成。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这在第一课时也已经涉及,第二课时继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讨论重点句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2)在自读中了解课文内容。

(3)在讨论中领悟重点句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感受征服困难的快乐,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2、理解“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

3、读懂课文最后爸爸所说的话的意思。

我是如何把教学目标与远程教育资源结合在一起的呢?下面我就说说教法运用。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训练思维。针对教学内容,我打算在教学中充分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形象思维训练。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从图中理解体会,教师通过“教、扶、放”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通过小组合作、画一画等方式使其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教给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下面我再谈谈学法,教学相长,教法与学法往往是相辅相成的,本节课的学法归纳为十六个字:脑动心到,心口一致,合作交流,疑难共解。

下面我再谈谈教学程序与应用:

一、导入新课时,以境激趣,交互立体的“爬”

我先以质疑的方式,引入课题。这里,我以一个“爬”字,问学生:“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呢?”,构建了一个引力强劲的磁场,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牢牢抓住了孩子的心,让孩子带着对天都峰,对整篇课文的好奇去主动地、专注地、兴致勃勃地去读。

二、质疑探究时,以境解疑,交互立体的“天都峰”。

我通过多媒体展示远程教育资源中天都峰的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天都峰是怎么样的?有什么特点?引出天都峰的高和陡。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奋力、手脚并用、终于”等词句,体会“我”和老爷爷爬天都峰的不容易,并注重语文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三、体验内化时,现境动情,交互立体的“汲取”。

四、文本空白处,拓境悟得,交互立体的“老爷爷”。

在这课的教学中,老爷爷的一系列想法和做法,是文本的空白。而我在这里设计了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很有价值的情境“假如你是文中的老爷爷,你也来写一篇《爬天都峰》,让孩子用自己的思想见解、学识才智、趣味情感来充实文中的人物或事物,来拓展文本的情境,并使自己的认识升华,创设出更新,更完善的意境,得到新的感悟和收获。

下面,我再来说说板书。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爬天都峰》一文的板书设计清晰地展示出课文的主线,体现教学重点和难点。

最后,我再来谈谈我本节课的设计理念:

1、利用丰富的远程教育资源,让学生享受优秀的教学服务。

2、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生动形象的画面,能帮助学生解决重点难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营造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主体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可根据媒体上提供的内容找到答案。例如:天都峰的特点学生就可以在多媒体中找到。

3、小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课程,学生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基础知识的训练,最终归宿到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把钥匙,正如叶圣陶老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

我的说课完了,谢谢。

今天第二节课我讲了《爬天都峰》这一篇课文。上课没多久,我就看见有只手举得高高的,我一看,原来是罗伟豪,他可是我班最喜欢提问的孩子。我请他起来说话,他提出个问题“课题为什么要用“爬”字呢?为什么不用“登”呢?山上不是有台阶还有扶的铁链吗?”当时我就鼓励说:“你提的问题很有思考价值,你真爱动脑筋。同学们,我们都来帮助罗伟豪解决这个问题,好吗?”“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答应了。首先我就让学生们了解什么叫“爬”。“爬”就是手和脚一齐着地走路;爬行,匍匐。躯体贴地(如虫、蛇、龟)缓慢向前行。接着,我引导学生朗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答案。同学们都自主地组成了小组,自由地朗读起课文来。

通过引导分析学生提出“为什么要用‘爬’字呢?”这个问题,我运用了引读课文、观察多媒体课件和有关画面和教师语言描述等教学方法相结合,使天都峰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生动地再现。我觉得这样的开讲紧扣课题,承前启后,显得较为干净利落。我让孩子们在充分的读中感悟,通过朗读,来感悟天都峰的高、陡、险以及感受作者对天都峰的畏惧,为下文写小姑娘和老爷爷从别人的身上汲取力量,克服困难终于爬上天都峰作了铺垫。

运用知识的迁移,帮助孩子理解

《爬天都峰》一课主要讲了天都峰的高和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解决困难,胜利爬上了天都峰的事情。通过对课文的朗读,体会善于从别人身上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共同进步解决困难的道理。

课堂上,我首先对生字和词语检查过关,然后就把重点放在朗读感悟上。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把朗读感悟重点放在了对天都峰的高和险上,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的话语上面。在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险上,我让学生多次朗读第二段,在读中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体会。如:“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体会天都峰的高;通过“挂”等词体会天都峰的陡。

一。揭题,勾画心中的天都峰

1.师:上课时,我们学习了第3课的生字新词,接下去我们来深入理解课文,一起随着课文中的小姑娘去爬一爬天都峰,看看我们能有什么收获?

现在,我们来到了天都峰脚下,站在天都峰脚下,我看到—(引读第二自然段)

2.学生勾画心中的天都峰,点评交流

师:你们觉得这位小姑娘用语言描绘出了天都峰的什么特点?

生:(答)

师:一个挂字让你感觉到了什么?

师:为什么作者要在这儿写天都峰的高和险呢?

(小组讨论)

师小结: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难,暗示爬天都峰要有勇气和力量。

3.看书观察天都峰

师:你们看书上这幅图,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险,那我们能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吗?

好,谁试着读一读第2自然段?

(指名读→齐读)

师:(过渡)天都峰比云彩高,而且笔陡笔陡,爬天都峰难呀,难于上青天,我站在天都峰脚下会想些什么呢?

师:是呀,很多游客都和这个小姑娘一样,抬头望着天都峰,害怕了,犹豫了。

师:能爬上天都峰的,都是勇士呀!这个小姑娘有没有爬上天都峰呢?她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是什么力量让她勇敢地爬上天都峰顶?我们来看课文。

二。深入读。议。理解我和爷爷爬上峰顶的过程

1.师: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到最后,用笔把小姑娘是怎么爬上天都峰的句子用横线划出来。

(生自学)

2.交流,指导感情朗读。

(1.)生:读找出的句子。

(2.)师: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小姑娘在爬山的过程中还会有什么样的动作?

(3.)请用上“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一会儿(),”来说一说你想到的动作。

(4.)仿照这句话来说一句话。

(5.)就这样,,爬呀爬,小姑娘终于爬上了天都峰顶,老师看到有的孩子读的时候笑眯眯的,就像自己也爬上了峰顶一样。请大家再读一读7自然段。

3.想象说话:

师:那么老爷爷又是怎样爬天都峰的呢?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说)

师:“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顶。”大家觉得老师读的和课文中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没有“终于”二字。

师:句子中有了“终于”这个词,让你感觉到什么呢?请你们自己试着读一读7自然段,读完之后,同桌交流一下体会。

(学生谈体会)

师:那你能通过读把你的体会表现出来吗?

三。启发想象,回顾前文,理解我和老爷爷是互相鼓舞,爬上天都峰的。

1.师:站在天都峰顶,我,老爷爷,爸爸说了些什么?

(指名说→分角色读)

2.师: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请提出来。

生:(提问题)

3.小组讨论这些问题。

4.汇报,交流

(1)师:交流前,让我们再回到前面,小姑娘来到山脚下时,看见那高陡的天都峰,心里是什么感觉?是什么力量使她有勇气要爬上去?

师:这是一位怎样的老爷爷?

师:这时,小姑娘心里会怎么想?

那么老爷爷呢?看到“我”这样一位小姑娘也来爬天都峰,心里又是怎么想的?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当时他们的对话。

(2)出示对话,指导朗读,强调“也”字,从中体会到什么?

(3)师在爬山途中,当他们觉得累得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想象一下,他们又会怎么互相鼓励呢?

(学生想象回答)

师:对,他们始终在互相鼓励。所以,他们要互相道谢,让我们再来读读他们互相道谢的话。(男女生分角色读对话)

师:看,这一老一小谢得多真诚,所以爸爸要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现在你明白爸爸说的话的意思了吗?爸爸笑着说的话是对这一老一小的赞扬,让我们学着爸爸,也笑着来赞扬这一老一小吧!

(生齐读爸爸的话)

四。总结明理,拓展延伸

1.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2.教师引导:我们沿着山路往回走,一路上遇到了许多游人,有的人望着险峻的天都峰退缩了,有的人在曲折的山路上犹豫不前,有的人看到曲折的道路,不知该如何前进……想一想,把你在“爬天都峰”中的感受介绍给大家,让每个游客坚定爬天都峰的决心。

(学生说感受)

3.小结:听了你们的话,我想这些游客一定会像小姑娘一样不再犹豫,一定也会爬上天都峰的。愿我们班的小朋友也能战胜学习,生活中的一切困难,最终攀上科学的高峰!

《爬天都峰》一课主要讲了天都峰的高和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解决困难爬上天都峰的。通过对课文的朗读体会善于从别人身上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共同进步解决困难的道理。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

今天上课用两个课时讲了《爬天都峰》这一课。开课时以《黄山奇石》一课为导入,本计划让学生把这篇课文回忆着背一下,结果学生都忘得差不多了,于是我只得引学生背了其中的一段,学生回忆起当时的金鸡叫天都了。接着以爬山的前后为线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理解。在找自然段时,学生先讲学生们说前两段是爬山前,三到七是爬的过程,我当时觉得学生说得有道理,就很赞同,然后我们就这样进行了练习朗读及指导,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我抓住小女孩和老爷爷的对话和动作,说明他俩在比,这一点学生体会得较好,边想象了当时的情况边述说,不少学生都觉得这两个人很有意思大笑起来。学生在读"我奋力向峰顶爬去……"时我让他们做动作并想象,学生读得有的都出了汗,接着让他们对比想象爷爷爬时的样子。有的学生就开玩笑似的说,爷爷也很奋力像老猴子一样……惹得我和其余学生忍不住哈哈大笑,本想忍住笑再找几个说一说,但却和学生一样笑得肚子疼,这时候老师不像老师,学生不像学生了,过了一会儿我忍住笑说:"看来同学们都认为老爷爷也很努力,所以他们爬呀爬,终于爬上了山顶。"然后进行读七八九段,学生就学会了对比。

在指导读六七自然段时,有个学生提出来个问题"为什么要用"爬"字呢山上不是有台阶还有扶的铁链吗"当时我就鼓励说:"她提的问题很有思考价值,她真动脑子!"然后我和学生一起讨论了一下,通过看天都峰的高等,学生知道因为山太高太陡,所以直起身子走可能走不动,大都是像猴子一样爬的,所以用爬山。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了解到课堂必须有一个主要目标把这个目标记在心里,让学生每上一节课就有一些收获。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

济源市轵城镇东天江小学马小随

上了三年级的《爬天都峰》一课后,感觉很费力。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由于刚刚升入三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小,知识积累有限,很多东西都还是一无所知。需要教师多想办法,在学习方法上多加指导,才能有效地提高效率。

一、让学生学会质疑。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让学生学会质疑,无疑会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因此我在教学本课时,让学生在扫清字词障碍的基础上,提出课文中自己认为重要的问题,由师生共同研究解决。从实际情况看,学生所提的问题大多都是文中带有问号的句子。但我也认真地做了引导回答。从整堂课看,学生所提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不多。这些问题也许在成人的眼中都看似无用的东西,可在儿童的眼中恰恰是最有用的、最有价值的“宝贝”。因此,我认为我们不应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这些“小儿科”的问题,如果用儿童的眼光去看,会发现他们所提的问题都是丰富的“金矿”。将来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知识面的拓展,“金矿”经过细挑炼,会炼出金灿灿的高纯度的“金子”。教师要做的是多指导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的方法,同时更要保护好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而不能因为学生所提问题没有价值不去做这项工作,是否也存在“因噎废食”的道理。

二、学会阅读和写作的方法。

语文课本中所挑选的课文都文质精美,不仅仅有识字、砺志的功能。我们还要做的是从作者行文的精妙构思中,教给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方法。

饭是一口一口地吃,学习也是一点一滴地积累。古语云“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从点点滴滴入手培养学生的能力,才能让学生少走弯路,大放熠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按住ctrl键点击查看更多小学资源

一,学生初读课文,查字典自学生字。

二,指名按自然段读文,检查自学情况。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三,自由读文,巩固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交流资料。

同学们去过天都峰吗谁能介绍一下有关天都峰的资料(去过天都峰的同学可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没去过的同学可介绍一下自己从网上或其它地方所查找到的资料。)

如:天都峰:是黄"七十二峰"中的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约有1.5公里长,坡度在70度之上,最险处近乎于90度。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地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1934年才修凿了石凳,增设了铁索。解放后又修凿了1000多级石阶。

二,围绕课题,质疑。

1.谁爬天都峰

2.怎样爬天都峰

3.在爬天都峰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三,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1.了解大意: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主要写谁爬天都峰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本文主要写了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主要写"我"和老爷爷。)

2.理清思路:小组讨论,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前的情景(1-5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是写爬天都峰之中的事(6-7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后的对话(8-10自然段)

3.抓住山峰险势,通过朗读,理解"我"的心理。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顶峰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告诉我们峰顶很高,是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天都峰高耸入云""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写出了石级壁陡实指天都峰之险。"挂"是直上直下的意思,作者用"我爬得上去吗"写出了自己在险峻山势面前担心,怕爬不上去,用"发颤"写出了当时害怕的心理。

在朗读时一是读出山势的险峻,陡峭;二是读出来作者心理的紧张与担心。

4.抓住"奋力而攀",通过朗读体会登峰之艰难。

①"我奋力向峰顶爬去。""奋力"读时要加强语气,读出充分鼓起劲来,尽所有的力量爬。

②"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两个"一会儿"读出作者爬山时不怕累,巧用爬山方法,历尽艰辛克服各种困难。

③"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爬呀爬",爬山是何等的不容易。"终于"是奋力的结果,还能表现出"我们"经过巨大努力之后爬上了天都峰的快慰心情。

5.抓住"互相道谢",通过讨论,明白登山成功之理。

同桌交流,谈谈自己对"我"及爷爷说的话的理解。

①"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这句话肯定了"我"爬山的勇气对老爷爷行为的影响。"居然"是说老爷爷能爬上天都峰是出乎意料,根本没有想到的。

(1)自己动手画出爸爸说的话,认真读一读,"汲取"是什么意思(吸取)

(2)爸爸说的话"真有意思"你怎么理解

(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相互鼓励,相互学习。)

(3)爸爸为什么说这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四,总结全文

五,课外拓展。

(1)开展以"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为话题的讨论会,可搜集一些典型事例交流。

THE END
1.《地球的结构》教学实录《地球的结构》教学实录 活动时间:2023.10.16 活动主题:第六届小学科学特级教师及名师论坛 活动地点:厦门 上课课题:教科版小学科学5年级上下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第2课 上课班级:501 上课老师:袁优红(浙江省舟山绿城育华学校) 记录人员:青田县城东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塔山路校区周笑莹 https://yun.zjer.cn/index.php?r=space/person/blog/view&sid=518272&id=39541661
2.小学科学教学视频小学科学教学视频栏目收集全国各地小学科学教学视频优秀课件教案,小学科学教学视频,小学科学教学视频公开课视频,小学科学教学视频名师示范课视频,小学科学教学视频优课视频|课件|教案等备课资源。https://www.tingkez.com/kexue/xxkx/index_151.html
3.查字典视频网查字典视频网收录了国家级优质课教学视频和各省市优质课、展示课、公开课等名师课堂实录以及从互联网搜集精选的优质教学视频,为广大教师朋友提供一个优质而便捷的教学视频观看平台。https://vmip.chazidian.com/
4.小学语文名师实录6篇(全文)2016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如今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希望本文對于参赛教师和从事课片拍摄的人员能够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通过实践提高课堂实况片的摄制水平,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舞台上更好的展示自己。 小学语文名师课堂实录 第5篇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6lmlxuw6.html
5.六年级科学优质课研讨课公开课堂实录教学视频提供六年级科学优质课研讨课公开课教学视频,各省市六年级科学优质课、展示课、公开课、名师课等优质六年级科学课堂教学视频。https://www.sp910.com/shipin/kexue/6nj/
6.教视网教视网收录了国家级优质课教学视频和各省市优质课、展示课、公开课等名师课堂实录。教视网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朋友提供一个优质而便捷的教学视频观看平台。 标签:综合其他门户网站优质课优质课视频公开课视频名师课教学视频教视网课堂实录 链接直达手机查看 教视网收录了国家级优质课教学视频和各省市优质课、展示课、公开https://www.baobaocun.com/thread-377073-1-1.html
7.名特级教师王崧舟的诗意语文名师课堂在“修炼语文教育内功”方面:第一招叫“实录还原法”,就是收集名师的有代表性的课堂实录,然后把实录还原成教学设计,再把教学设计还原成教学理念,以修炼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硬功夫”(即既有思想“上得了天”,又有技术“下得了地”);第二招叫“情境填空法”,就是观看经典课堂实录时,抓住一些教学细节,把自己的https://jky.czedu.cn/html/article5593860.html
8.“千课万人”STEM课堂教学观摩会(科学篇)正视课堂当下,混合学习已经扬帆起航。 偶像来了! 李子平、章鼎儿、路培琦老师被誉为小学科学界的"三剑客"一一前两位国宝级的大师,将和小学科学重量级的专家大咖们齐聚会场!怎不令我惊喜、激动! 11月23日,76岁高龄的李子平老师给我们分享的课题是《走向探究的科学课》,STEM是为培养创新人材而设立的课程要求,我国目前https://www.meipian.cn/1rkrp3my
9.小学语文名师课堂精选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及优秀教师别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既关注中文核心期刊,也不薄非核心期刊。既重名家,也不乏新人。重视课堂的实效性、方法的可操作性,内容的创新性。按照新教材分册汇编,采用新教材的序列分单元编排,作为广大语文教师备课学习借鉴之用,也是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章节https://wap.cnki.net/touch/web/CnkiBook/Article/27345.html
10.关于组织开展2019学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创建活动的通知2019年4月25日前,各中小学(幼儿园)组织教师全员开展优课创建活动,做到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要上好一节研究课。通过人人创课、校内晒课和观评课等活动,遴选出具有创新特色、推广价值的校级优秀课例。由学校负责按照“优课”的内容要求、技术标准拍摄课堂实录,完成“优课”制作,推荐参加区县级晒课、赛课。 https://jnlwsyxx.jndjg.cn/index.php?r=space/school/portal/content/view&id=511777
11.鄄城县教育局关于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的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原则上特级教师、菏泽名师、鄄城名师、县教坛精英、县级以上优秀教师、教学能和新入职教师全部参加。在校级“优课”创建过程中,县教研室教研员要及时跟进,同步开展教研指导,帮助教师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研究活动。 在电教仪器站的支持下,学校要帮助教师制作“优课”课堂实录(教学过程视频)。http://www.jcyz.cn/Article/37fcf11c-5b02-4751-9bb9-56e20de8aeb7.shtml
12.名师学习计划(精选20篇)本年度在工作之余挤出大量时间反复研读华应龙老师的《我就是数学》和《我是这样教数学的》两本专著及华老师的融错思想,深刻领会其思想精髓,并逐渐科学内化吸收,为自己所用。做好读书笔记,书写学习随笔与心得体会。 三、积极参加网络学习,向专家学习。 继续深入网络大课堂,收看华应龙名师名家的课堂实录与视频讲座,做好https://www.ruiwen.com/xuexijihua/4789003.html
13.小学语文教师能力提升计划(通用21篇)很喜欢观看名师的课堂实录,更渴望聆听名师的现场授课,因为他们解读文本的深度和行云流水般的课堂教学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我多次尝试着学习他们,照搬他们的实录。但依着葫芦,却总是无法把那瓢画圆。后来,我才明白,他们那如行云流水的教学风格我们是无法学会的。因为那源于水到渠成,源于丰厚的知识储备。作一个语文https://www.unjs.com/fanwenku/389211.html
14.听听声音优质课视频四年级科学北师大版听听声音 45:24 49:56 《声音的高低》【夏敏】(2015年江苏省小学科学名师课堂教学实录) 1:43:48 教科版小学科学《听听声音》(2019年浙江省小学科学名师网络工作室活动) 44:15 2015年江苏省小学科学名师课堂《声音的高低》教学视频,夏敏 https://www.zhav.com/tag/3195.htm
15.青年教师个人发展计划800字(通用13篇)结合教研室组织的“网上远程教育视频”培训,大量阅读全国特级教师的一些课堂实录,对名师们的案例进行积累研究,同时联系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以名师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向研究型教师迈得更近一些。 3、在高效课堂研讨中进步 实践才能促进自己业务水平的成长,虽然过程总是非常艰辛,但没有艰苦https://www.oh100.com/a/201706/602752.html
16.语文阅读教学反思(通用15篇)在我们的实际课堂中自己深感语言匮乏,怎么办呢?她告诉我们:课堂语言要积累:抽名师课堂实录中表扬语言20条;指导语言20条。教师要读书,是自己有丰厚的文学底蕴,给我们推荐了好书:《教学勇气》、《静悄悄地革命》《漫步教师心理》《美的历程》。 二、工作要有智慧: https://www.yuwenmi.com/jiaoxuefansi/3818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