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国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探析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提出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强调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文化自信的集中展现,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性基础工程。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的基本内涵与价值呈现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推进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在理论上深入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的基本内涵与价值呈现,这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的逻辑起点与理论前提。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的基本内涵

关于“引领”,从词语释义来考察,“引”有开弓、延长、牵挽、招致、导引、荐举、引用等释义。从语义拓展来考察,“引领”作为一个动词,包含引领的主体与客体、引领的方向、引领的方式等语义内容,涉及谁来引领、引领什么、往哪里引领、如何引领等问题。依据上述语义分析,我们可将“引领”的含义解释为:一事物带领另一事物跟随其向某一方向运动、发展。“引领作用”作为名词,则指一事物引导、带动另一事物跟随其向某一方向运动、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发挥引领作用的主体具有的主导性。深化理解“引领作用”的释义,需要科学把握“引领方向”与“引领发展”两个问题。“引领方向”是发挥引领作用的基本前提,引领者要指引被引领者的发展方向,引导被引领者与其同向、同行;“引领发展”是发挥引领作用的根本问题,仅有方向前提还不能凸显引领作用,引领者要以明确的价值导向与实践要求,引导被引领者朝着既定的价值方向稳步前进、动态发展。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的价值呈现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引领国家治理的价值目标,凝聚社会发展的价值共识,引导公民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第一,引领国家治理的价值目标。“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价值目标,彰显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价值追求,指明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现代国家治理目标的实现,是价值“灵魂”与制度“骨骼”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将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和个人幸福相结合,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又反映了我国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为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明了价值方向。

第二,凝聚社会发展的价值共识。“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价值取向,引导着社会发展的价值选择,凝聚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转化为法律规定,其实质是通过法律的刚性约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合社会价值、凝聚社会共识作用的有效发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统一,既凸显了现代社会治理的核心理念,又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为有效凝聚社会共识、激发社会活力提供了价值指引。

第三,引导公民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准则,引导着公民个体的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选择,明确了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与价值遵循。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调要以主流价值构建道德规范、强化道德认同、指引道德实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将公民个人与国家、社会和他人相统一,既突出公民在道德养成中的主体作用,又坚持提升道德认知与推动道德实践相促进,为引导公民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供了价值准则。

二、文化强国视阈下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的现实境遇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推进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客观分析当前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的现实境遇,以科学审慎的态度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

1.多样化社会思潮给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带来新挑战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多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随着每一次社会秩序的巨大历史变革,人们的观点和观念也会发生变革。”面对国际国内深刻变化的发展态势,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趋复杂激烈,人们的思想认识与价值观念受到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影响和冲击,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论、消费主义等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仍十分活跃,并出现诸多新变种,合流交汇态势日益明显,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的发挥带来严峻的挑战。

伴随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多样化社会思潮借助多种媒介,以碎片化的植入方式不断扩大传播面和影响力,淡化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使得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与长期性日益凸显,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带来冲击与挑战。例如,历史虚无主义借助互联网新媒体,以碎片化方式曲解、质疑和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其实质是要扰乱人们的思想,否定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合法性。“普世价值”论把西方世界的特殊价值扩张为适合全世界的普遍价值,将有限的价值夸大为永恒的价值,其实质是西方国家推行西方价值观的文化霸权主义行径。消费主义“强调花销和占有物质;并不断破坏着强调节约、俭朴、自我约束和谴责冲动的传统价值体系”,它主要代表了一种意义的空虚状态以及不断膨胀的消费欲望,主张消费越多越幸福、消费越多越进步、消费越多越民主。这种以追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和消遣为生活目的和人生价值的社会思潮,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培育。

2.全媒体传播为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提供新契机

全媒体传播具有全员媒体传播的特征。所谓全员媒体,即传播突破主体的限制,具有传播主体多样化的特点。“所有的受众都自觉地参与到新闻的生产与传播工作中,联合作业,协同创新,成为媒体的操盘手、新闻传播的参与者。”全员媒体的发展,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共识带来了新影响。一方面,全员媒体传播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根据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调查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手机网民规模达9.86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7%。全员媒体传播背景下,受众覆盖面更为广泛,传播更具平等交互、开放共享的特点,能够增强受众的主体意识和参与的主动性,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全员媒体传播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共识带来新挑战。在全员媒体传播背景下,传播主体在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分类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如何引导多样传播主体正确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是进一步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力面临的新挑战。

全媒体传播具有全息媒体传播的特征。所谓全息媒体,即传播突破物理尺度,具有传播形式多样化和立体化的特点,“以文字、图片、声音、画面、动漫、图表等多形式、多维度、多侧面进行立体化呈现、沉浸式传播,让媒体成为一个多功能的信息载体”。网络短视频、网络直播是全息媒体传播的主要形式。全息媒体的发展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带来了新影响。一方面,在全息媒体传播中,各种媒介形态相互融合,丰富了信息传播渠道与传播载体,能够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生动性与形象性,有助于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另一方面,在全息媒体传播中,涌现多种传播平台和多样化的传播形式,网络空间呈现信息传播内容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如何有效引导和监管信息传播内容,创造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良好氛围,如何打破文字、图片等表层叙述式传播,打破单向的宣讲形式,综合运用影音、动漫、短视频、网络直播等多层次、多维度的传播形式,进行立体化、沉浸式、互动式的传播,是进一步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引力和感召力面临的新挑战。

3.人民美好精神文化需要为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提出新要求

新时代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现实要求。关于人的需要,马克思认为其是人类生存和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人民美好精神文化需要是新时代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新时代人民美好精神文化需要呈现诸多的新特点,给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提出了新要求。

第二,人民的美好精神文化需要更加多样化。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科技的广泛应用,人们对不同类型、风格迥异的精神文化产品的自主选择意识与自由选择能力不断增强,更倾向于选择具有鲜明个性与特色的精神文化产品,精神文化需要呈现更加多样化的发展态势。人民精神文化需要的多样化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繁荣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践中,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要深刻把握新时代人民美好精神文化需要的新特征,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有机统一,既满足人们对文化形式、文化样态的多样化需求,又契合人们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坚持服务人民的文化发展宗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第三,人民的美好精神文化需要更加品质化。新时代人民追求高品质精神文化产品与精神文化服务的愿望更加强烈,人们更加注重精神文化产品的思想内涵与内在品质,更加注重精神文化活动的教育意义与体验收获,更加期待能够获得反映中国特色、贴近现实生活的经典作品与优质活动,以实现个体的情操陶冶与精神升华。人民精神文化需要的品质化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践中,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要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断提升文化产品与文化活动的精神内涵与文化品质,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现实文化诉求,妥善处理政治引领、价值引导与人民需求的关系,切实满足人民对精神文化的品质化追求,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高质量发展。

三、文化强国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的实现路径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诱入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推进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将思想引领、舆论引导和实践培育作为现实着力点,深入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的实现路径。

1.思想引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明确引领文化建设的基本方向

思想指引方向。在文化强国建设实践中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保文化建设始终沿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不断繁荣发展。

意识形态(ideology)的词源是希腊语中的“eidos”和“logos”,原始含义是观念的科学,后被引申为以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为基础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意识形态是阶级意志的思想表达,对经济基础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新时代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建设符合时代特征、体现社会发展进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当前,面对文化多样化的发展态势,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依然复杂,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凝聚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才能确保文化建设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舆论引导:加强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探索,创新引领文化建设的宣传方式

舆论营造氛围,文化强国建设实践中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要以体现时代发展特征、科学有效的宣传思想工作为依托,不断创新引领文化建设的宣传方式,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与感召力。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探索。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环境、对象、范围和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理念创新,就是要打破传统的宣传思维定式,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和开放性,以创新性思维和开拓性理念推动宣传思想工作取得新进展。手段创新,就是要创新媒体传播方式,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提升宣传思想工作的效果。基层工作创新,就是要根据基层的不同情况与特点,采取符合基层实际的方式方法,创新性地开展具体深入的宣传思想工作,提升基层宣传思想工作的能力与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重点抓好“三个创新”的重要论述,是对新时代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性总结,为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指明了方向。

3.实践培育: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夯实引领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

实践是价值观养成的现实土壤,文化强国建设实践中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各类文化创建活动、引领传统节日庆典活动、引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在实践活动中夯实引领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

第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各类文化创建活动。文化创建活动根植于人民群众的自觉实践,是党的群众路线在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各类文化创建活动,要立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以接地气、连民心的鲜活实践,以生动立体、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国家发展的价值目标、社会进步的价值取向、公民遵循的价值准则,融入城市精神、社区文化、新农村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各类文化创建活动。“坚守我们的价值体系,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挥文化的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各类文化创建活动,将其倡导的价值理念融入各类有形的文化活动,既有利于引导文化创建活动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也有利于推动人民群众在文化创建活动中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第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传统节日庆典活动。“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志性文化现象,传统节日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与价值元素,是推动中华民族传承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传统节日庆典活动,将其蕴含的建设现代国家、构建现代社会与培育现代公民的价值理念融入各类传统节日庆典活动,既能够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精神价值,激发传统节日的发展活力,又能够推进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与表现形式的现代转型,推动人民群众在传统节日庆典活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第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为主要目标,是培育和践行主流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当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要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其一,引领地方风俗文化的传承。风俗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思想观念和文化传统的集中表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的先进价值理念融入地方风俗文化,有助于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层面,推动地方风俗文化的现代转化。其二,引领乡规民约的挖掘。乡规民约是由乡民共同制定和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现代价值追求融入乡规民约,有助于从培育现代公民的层面,推动乡规民约的现代化发展。其三,引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载体建设。载体建设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运用现代信息媒体技术,以信息化载体创设丰富多样的活动,激发基层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作激情,有助于从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层面,推动人民群众在日常文化生活中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参考文献:

[1]姜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红旗文稿》2020年第5期。

[2]侯惠勤:《意识形态话语权初探》,《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年第12期。

[3]辛向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理论探讨》2017年第2期。

THE END
1.技能培训素养提升价值引领三位一体教学实践1 技能培育 2 素养提升 要求提升数据能力 要求注重数据伦理 3 价值引领 产教贯通是双方互相从对方的经验、知识、技能中学习并嵌入各自内部流程的一种社会化学习过程。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吴俊 副教授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依托于北京邮电大学(以下简称北邮)在信息通信、计算机科学、人工智https://zhuanlan.zhihu.com/p/629488270
2.价值决定未来企业如何打造高价值品牌?品牌的战略定位是指品牌意图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起来的联想,核心价值是品牌战略定位的主要内容。品牌向消费者传递的一切信息都不应与品牌战略定位发生冲突。 品牌管理成熟的企业非常注重这一点,比如IBM笔记本的战略定位是“商务首选、权威、严谨”,所以IBM对音乐会的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TQ1NTI5Mw==&mid=2651500626&idx=2&sn=880b4a3229c89ed1a536c1f5f7f97f91&chksm=bc618b3d94f34fab52cba763c39d6e7c8869d3594d5da2056bc96207afd3fce8f6d5258197e5&scene=27
3.价值导向和价值引领什么意思价值导向和价值引领的涵义如下:价值导向 价值导向是指通过一定的价值观念、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引导人们的行为方向,为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确定目标。它是对事物价值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指引作用,表现为社会普遍认可的、影响个体与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这种导向能够指导人们追求什么样的目标,以及如何实现这些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906922164444764340.html
4.核心价值观引领我成长(精选6篇)核心价值观引领我成长 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价值的一种观点和评价标准,它对人的日常行为有很大的导向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是个体适应社会发展的根本需求。人生价值观是人生的导向,指明人生的方向。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决定了你有什么样的做为。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joi7rm60.html
5.钛坦白经济学家滕泰:软价值如何引领企业转型升级?既然现在是一个软价值的时代,我们想创造财富以满足人们永无止境的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那到底应该把握什么样的价值规律呢? 在农业社会创造财富,只要把握住动物和植物的繁殖规律就可以创造财富。在制造业硬财富的时代,利用各种物理和化学的方式加工快速优良的地球资源就可以创造财富。而软价值的财富创造,我们有句话叫做“https://www.tmtpost.com/2870820.html
6.用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是执政党的政治责任价值引领要旗帜鲜明、划清界限。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褒扬什么、贬斥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理直气壮、毫不含糊。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越是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越要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旗帜鲜明地捍卫马克思主https://www.swpu.edu.cn/xctz/info/1063/3746.htm
7.我国要坚持以什么引领文化建设?答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答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国要坚持以什么引领文化建设?这是11月16日青年大学习特辑(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第17题问题,这一期总共有20道题目。下面小编分享青年大学习特辑(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第17题答案。 青年大学习特辑(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第17题答案http://www.mnw.cn/keji/mi/2336680.html
8.价值观理念定位引领希望学生具备怎样的优点,可以当作他已具备了这样的品质去肯定和鼓励,这就是正面引领。这样做,既肯定了学生,给了学生一种向上的力量,人都是需要肯定的,同时也传递了我们的希望,人都愿意成为他喜欢的人希望的样子,这就是价值观的引领。反之,如果我们发现学生有了什么不好的习惯,除了指出,千万不能去强化,强化除了让https://www.meipian.cn/xvqcor6
9.南京日报“作品是否主流,要看价值观导向和品质是否能够承担‘主流化’的责任。网文作品质量参差不齐,作为商业属性很重、娱乐属性很重的文学类别,要成为‘主流’还需要进一步成长。所以,网文需要更多精品,在创作好故事、吸引更多读者、拥有更多社会影响力之外,要担负起‘主流’责任,引领主流价值观。”陈彬说。http://njrb.njdaily.cn/h5/html5/2024-01/19/content_64_133879.htm
10.一文读懂《北京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意见(2021—2025年既把“法治政府建设整体水平持续走在全国前列”作为宏观总体目标,又强调发挥“三个作用”,即发挥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作用,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支撑作用,满足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的供给作用,从中观层面强化价值引领。同时,又提出在“十四五”时期要“力争60%以上的区获得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命名,更多项目获得全国法治政https://www.beijing.gov.cn/zhengce/zcjd/202112/t20211209_2557137.html
11.[《习坎文摘》第61期]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及说明湖北省沙市中学二是在评价理念上,实现了高考由传统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评价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综合评价的转变。三是在评价模式上,实现了高考从主要基于“考查内容”的一维评价模式向“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三位一体评价模式的转变。高考评价体系基于素质教育理论和考试评价规律,创造性地http://www.hbsszx.com/PrintArticle/20487
12.高中政治期末试卷分析(通用14篇)3、注重价值引领,渗透德育功能 立德树人是我们政治课教学的使命。试题将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自然渗透在知识和能力考查之中,有利于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思想方向,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增强主人翁意识和公民责任感。 二、学生答题情况 1、优点 大部分学生能基本掌握文化生活、选修的核心概念和主干原理,知识清晰,能运用所学知识进https://www.oh100.com/zhengzhi/1135153.html?ivk_sa=1024320u
13.高校辅导员培训心得(精选22篇)这个特殊时期也正是考验当代大学生是否能坚定理想信念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立场的时期,而教导青年学生在防控疫情的战“疫”中成长,增强爱国意识,培养高尚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我们要把握好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与思想引导。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xdth/20230214163839_6444266.html
14.任正非的底层逻辑:我们还是要与美国在山顶上拥抱,一起为人类社会1.价值观引领: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 “以客户为中心”前文已述,“以奋斗者为本”则体现在:华为人才薪酬的高企,“不让雷锋吃亏”“力出一孔、利出一孔”的宣导践行,绩效与激励的“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的成熟机制。前文提到华为的人才薪酬,任正非在访谈中也提到每年300亿记者采https://news.hexun.com/2019-05-22/197271872.html
15.守正创新:坚持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具有深厚的学理依据、现实基础和重大意义。 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是更好构筑中国精神、实现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的必然要求。为深入学习党关于新时代推动我国文化建设重要论断,深化对我国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4月3日,https://m.jfdaily.com/wx/detail.do?id=469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