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课堂】学批注,三步走——《牛和鹅》教学解读与设计
【文本透析】
一、文本原生价值
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就是对比手法。
(二)“我”和鹅的对比
(三)“我”和金奎叔的对比
二、文本教学价值
(一)人文价值
(二)语用价值
本文中的细节描写也是值得留意的。比如,面对孩子们的戏弄,老牛“只是眨眨眼,把尾巴甩几甩”,大鹅听到招引的声音“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地、神气地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吭吭’地叫着,扑打着大翅膀”,等等,都是通过细节,活灵活现地展示了牛和鹅对人态度的不同,从而增强了表达的真实性、生动性和感染力。细节描写还巧妙表现了大鹅对孩子的态度的变化,从之前的“一摇一摆地,神气地走过来”到后来“只是‘吭吭’叫几声,扇几扇翅膀,就摇摇摆摆地走开了”,既真实记录了大鹅行走的姿态,同时也从一个侧面揭示出孩子不再怕鹅的心理成长历程。
(三)引领价值
【教学目标】
1.识记文中“掐”“凭”等10个生字,在语境中能书写“甚、惹、概、摔、昏”等14个生字和对应的词语。2.通过文本提供的批注的例子的学习,了解批注的三种基本方法以及批注的位置。3.围绕着“我”见到鹅时和鹅袭击“我”时的心情练习批注。借助批注内容说明学习的体会,在“尾批”中写明“为什么直到现在还记得金奎叔说的话”的理由。4.能够体会蕴含的道理:尊重事实,不被固有的思想左右,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效果大不一。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初识“批注”——“犹抱琵琶半遮面”
(一)勾连旧文,唤醒“批注”。
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这篇课文的形式与平时的课文一样吗?1.出示课文《蝙蝠和雷达》《呼风唤雨的世纪》,引导学生交流。
2.小结:《牛和鹅》和这几篇课文很相似。学习小伙伴把读文时的思考记录在课文旁,这种一边阅读一边作批注的读书方法,就是本单元要学习的“用批注的方法阅读”。
(二)借助笔记,初识“批注”。
这样的读书方法,你们并不陌生,看—1.出示学生平时在语文书上勾画生字词、标自然段序号、写词语解释、写段意、写段意、勾画中心句等。
2.小结:其实,同学们以前读课文作过批注,像这样在课文旁边写文字,运用一些符号进行标画,这就是运用批注的方法阅读。
板块二聚焦“批注”——“删繁就简三秋树”
(一)读词串文,梳理内容。
1.出示姓名词串。
这是课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哥儿”是对男孩子的称呼,课文中的“霖哥儿”是谁?
(是他自己)他自己是谁?叫什么名?(作者任大霖)作者名叫任大霖,“任”这个字作为姓或者地名的时候读第二声,咱们一起读读他的名字。
2.出示大白鹅词串。
(1)第一个词是鹅的叫声,谁来读?孩子们,咱们课文中的鹅有这么好脾气吗?那它是怎么叫的?谁来试试?
(2)第二个词是鹅的脚步声,谁来读?脚步声很轻,咱们课文中的鹅跑得很快,谁来读?
(3)第三个词是唤鹅的叫声,谁来唤?还有不同的唤法吗?唤出韵律感,你也学着唤一唤,好玩吗?
3.出示动宾词串。
(1)有没有发现这些词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表示动作的,每个词的第一个字都是动词)还都是提手旁,都是表示动作的词。
(2)师读词语,生做动作,弄懂词义。
(3)再读词串,读出节奏感。
4.出示示意图,自由练说课文主要内容。
引导抓角色要点概括:“我”小时候十分怕鹅,在被鹅袭击时幸好金奎叔救了“我”,听了他的一番话后,“我”再也不怕鹅了。
(二)微课引路,学习批注。
1.出示段落,引出批注。
大家都说: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1)在作者的家乡,人们却对牛和鹅有这样的看法?什么样的看法呢?(齐读第一自然段,理解分号的作用。划分内容:怕与不怕)
(2)你读了有什么感觉?(初晓批注的内容)
(3)有位小读者和你们一样,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写了下来,那么他把感受写在哪儿了呢?(认识批注的位置)2.微课传递,知晓批注符号和位置。
(1)播放微课,展现一位小读者用批注的方法阅读文本的过程。
(2)汇报交流。
预设:
①小读者是一边阅读一边批注的。(板书:边读边批)
②小读者把自己的思考写在了课文的题目旁、旁边空白处或者结尾处。(板书:眉批旁批尾批)
③小读者使用了多种批注的符号,圆圈、波浪线和直线(板书:符号多样)
3.阅读交流平台,梳理批注角度。
(1)出示交流平台,提炼批注的角度。(板书:疑问类批注启发类批注写法类批注)
(2)归纳课文批注角度:这位小读者在阅读《牛和鹅》时,一共作了几处批注?分别从哪些角度批注的?
①疑问类批注:如第一处批注。
引导思考:“事情”指的是什么?你相信这种说法吗?
②写法类批注:如第二处批注。
③体会类批注:如第三、四处批注。
④启发类批注:如第五处批注。
引导思考:小读者是从哪个自然段受到启发的?
(三)顺学而导,初尝批注。
2.引导学生按批注角度的分类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板块三操练“批注”——“终归大海作波涛”
(一)对比镜头,品读心情。
1.默读5-7自然段,画出“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的句子,用学到的方法批注阅读。
2.特写镜头,品析“我”的心情。
①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
②我的心里很害怕,怕它们看见了会追过来。
①我吓得脚也软了,更跑不快。
②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
③我就又哭又叫,可是叫些什么,当时自己也不知道,大概是这样叫吧:“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
引导交流:你们从哪些角度作的批注?作的什么批注?体会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
第一种“写法类批注”。
我认为“脚软、掉、弄脱、又哭又叫”等词语写得好,形象描绘出了“我”极其害怕鹅的样子。(板书:动作)
第二种“体会类批注”。
从“我就又哭又叫,可是叫些什么,当时自己也不知道,大概是这样叫吧:‘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这句话中体会到“我”被鹅袭击时惊慌失措的心情。(板书:语言)
3.双镜头切换,品读鹅的神气。
引导思考:再找找描写“鹅”的句子,你一定有不同的感受,写下你的批注。
(1)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地、神气地朝我们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吭吭地叫着,扑打着大翅膀,好像在它们眼里根本没有我们这些人似的。
(2)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它赶上了我,吭吭,它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
(3)它用全身的力量来拖我,啄我,扇动翅膀来扑打我。
第一句“写法类批注”。运用了拟人手法,作者用“伸长脖子”写出了“鹅”的傲慢。
第二句“体会类批注”。我从“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体会到鹅不怕人,欺负人。
第三句“写法类批注”。我从“拖我、啄我、扑打我”这些词展现了鹅袭击“我”时凶猛的画面,体现了鹅霸道的样子。
(二)品悟内涵,学习尾批。
引导过渡:正当“我”被鹅袭击得惊慌失措时,金奎叔帮“我”解围了。金奎叔是怎样做的呢?
1.走进金奎叔的表现。
(1)学习第8段,批注学习金奎叔的表现。
(2)交流句子,从中感受到鹅在金奎叔面前并不是那么凶猛可怕。
2.品悟金奎叔的话,学尾批。
过渡:金奎叔不仅不怕鹅,敢摔鹅,还对“我”说了一番话,一起来读读!
“金奎叔说:让它这样看好了!可是,它要是凭这点欺负人,那咱们可不答应,就得掐住它的脖子,把它摔到池塘里去。记着,霖哥儿,下次可别怕它们。”
(1)读出不怕鹅的感觉。
(2)为什么到现在“我”还记得金奎叔的话呢?请你批在结尾,这叫——(尾批)。
①因为金奎叔的话让“我”改变了对牛和鹅的看法和态度。看待事物要平等,不要以为牛老实就欺负,鹅凶一点就害怕。
②因为金奎叔的话里含着一个道理:不能仗势欺人,欺负弱小。我们做人也应如此。
③看事情的角度不同,所以结果不同。
(3)小结:启示类批注可以放在课文结尾,能够产生新的思考,收获启示。
(三)总结提炼,拓展批注。
2.链接阅读,拓展批注:批注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赶紧用上所学的批注方法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