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为114万灵活就业人员的量身定“制”看城市温度

春日的清晨,细雨迷蒙,空气中仍带着些许寒意。街道上,行人来来往往、车辆川流不息、早餐铺冒着腾腾热气……伴随着浓浓的烟火气,城市从沉睡中醒来,开启了新一天的繁忙。

“叮咚!您有一个新的外卖订单!请及时处理。”早上六点半,39岁的外卖骑手王洪超刚打开接单软件,就收到手机提示音,来不及好好吃完早餐就匆匆出门。

如今在南昌,无数个以王洪超为代表的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独立设计师等新兴职业人群,与个体经营户、家政人员、建筑工人等传统零工一道,构成城市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他们也被称为灵活就业群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近年来,南昌市各级部门从灵活就业人员的职业隐忧着手,一系列保障政策不断落实落细,一大批供户外劳动者休息的“骑手之家”“爱心驿站”建成,一场场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如期开展,不仅让灵活就业群体吃上“定心丸”,为社会稳定“系上安全带”,更是南昌这座英雄城温度和气质的体现。

新经济新业态下的灵活就业

44岁的聂珍珍勤劳肯干,与爱人一同在新建区长堎农贸市场从事猪肉贩卖的小生意,两口子不怕吃苦,待人热情、交易公道,每天可以卖出200多斤猪肉。

“每天凌晨3点半起床,我们俩分头赶去不同批发市场采购。”这样辛苦的忙碌,聂珍珍已经坚持了20多年,好在日子过得安稳红火,不但在城市买了房安家,两个孩子也逐渐长大,其中一个还考上了研究生。

繁忙的城市里,无数“聂珍珍们”自强自立、自谋出路、自己缴纳社保,方便了居民生活,保障了市场繁荣。

灵活就业也符合当下许多年轻人的意愿。随着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迅猛发展,临时性、平台型、创业型等各种灵活就业形式兴起,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两年前,从外地离职回到家乡南昌的王洪超,本想继续找一份“稳定”工作。四处碰壁后,他将目光投向街头穿梭的外卖员队伍,“我现在主要是负责经开片区,周边校园多,外卖单量也不少。”尽管是去年年初才入职的新骑手,王洪超日单量已达到30多,在其所在的服务辖区所有骑手中排名前列。

近年来,从南昌经济发展趋势看,传统产业纷纷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新能源、VR等新兴产业向上生长,成功“出圈”的文旅不仅带火了餐饮住宿等线下消费,也推动平台经济、创业型经济的发展,构筑起114万新业态从业人员及灵活就业大军的活跃力量。

“不论外延和内涵如何变化,灵活就业形式映射了经济发展趋势的多样,发挥着就业‘蓄水池’的重要作用。”南昌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就业服务科副科长吴宇平介绍说,让灵活就业人员“安心”就业,事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自由弹性”背后也有职业隐忧

“如果可以选择,谁不想要一份稳定工作呢?有更好的工作环境,各方面都有保障。”眼瞅着日子越来越好,这背后,聂珍珍却总有一重隐忧:小本生意都是干一天活挣一天饭钱,要是哪天出点事倒下了,不但没了收入,还得负担医药费。

“下雨天最难办,路上比较湿滑,天黑视线也不好,有好几次我们都和事故擦肩而过。”回想起每一次的出行,聂珍珍都心有余悸,直到去年一位熟人在夜间进货途中遭遇车祸,让她觉得购买工伤保险非常有必要。

“我们没有工作单位,养老保险和医保还能自己缴,但之前工伤保险一直没有着落。”聂珍珍表示。

“原先社保政策是建立在有劳动关系基础上的,与就业形态的新变化不相匹配。”市社保中心工伤保险科科长冷华长表示,新就业形态的出现,也带来新的职业伤害保障难题。

“被困在算法里”的外卖骑手等平台就业群体,也面临着无正式劳动合同、无社保保障、商业保险无人敢保等职业梗阻。除此以外,“解决休息场所、获得社会认同”是很多人当前最为迫切的需求。

“我们不怕辛苦不怕累,就是累了想歇歇脚、渴了想喝杯水找不到地儿。”谈及送餐外卖员工作,王洪超感慨万千,“有时就在别人屋檐底下,有时就在商场里席地而坐,总会迎来路人异样的目光。那时候总觉得这么大的城市,还是没我的容身之处,这工作也不知道能坚持多久。”

虽然收入已高于大多同龄人,胡文杰的父母依然希望他找一份有五险一金的稳定工作。“他们始终认为有社保才叫稳定,担心我老了没有保障,希望我找份正式工作。”对长辈的劝说,胡文杰有时也觉得不无道理。

针对灵活就业群体抗风险能力弱、缺乏社会保障等不足,新建区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黄伟认为,要结合灵活就业的特点,重点从就业服务、权益保障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

“定制”权益保障和公共服务

城市的温度,在有呼有应。

针对灵活就业群体的所难、所想和所盼,在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南昌提出要“健全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扎实开展补充工伤保险工作,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重点群体参保。”

2月1日起,《南昌市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行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解决了灵活就业人员不能享受公积金贷款购房的问题;

3月1日起,《南昌市补充工伤保险办法(试行)》开始实施,实习生见习生、新业态从业人员等灵活就业人员被纳入参保范围。

听说进货路途发生的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都在补充工伤保险保障范畴,聂珍珍夫妇俩第一天就办理了。一年只需缴纳228元保费,待遇项目达12项之多,等级最低的十级伤残能获得5万多元补偿,“现在没了后顾之忧,干活的劲头也更足了,要好好努力再多干几年。”

“南昌市补充工伤保险是制度性安排、政策性保险。”冷华长介绍。针对灵活就业人员,南昌市近年来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政策,如针对灵活就业困难人员,持续落实社保补贴政策,原本个人一年需缴纳养老保险费用约8500元,补贴后个人一年仅需缴纳约2800元。

针对灵活就业人员中的户外劳动者没有落脚点的难题,南昌市增强公共服务,充分整合多方资源,通过自建、合建等形式,建设了一批标准化、规范化的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

近来的每天下午3点多,在中午送餐高峰结束后,王洪超都会来到南昌经开区车塘湖路上的“司机驿站”休息。

蓝白相间的“司机驿站”不大,只有30平方米,但空调、桌椅、饮水机、微波炉、书籍、应急药品、充电设备等设施一应俱全。“对我们这些在外奔波的人来说,这不仅是一个歇脚的地儿,也是‘心灵的港湾’。”王洪超说,每次来到“司机驿站”,他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给予的温暖和尊重。

“现在这种休息驿站越来越多啦,我们外卖员也有了属于自己的‘据点’,能安心工作了。”谈话间,今年46岁同样是外卖员的刘广仁笑着告诉记者,去年底下罗村已经设立了“骑手驿站”,两个站点相距大概十多公里,平时离哪近就去哪休息。

“截至目前,全市共打造了502家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每年服务各类户外劳动者400余万人次。”南昌市总工会副主席邹循泷表示,通过鼓励、引导门店、便民服务中心、银行等场所接纳户外劳动者,把关心关爱实实在在送到灵活就业群体身边,提升灵活就业人员的获得感、幸福感。

南昌市还陆续打造了农民工(散工)服务站点10余家,零工们不但不用在路边揽活儿,还能享受求职登记、政策咨询、劳动维权等服务。“围绕灵活就业人员,我们计划在全市范围内规划选址重点区域,打造一批‘小而优’的零工实体服务场所。”吴宇平介绍说。

为灵活就业谋求看得见的未来

晚上8点,新建区就业之家的“农民工夜校”灯火通明,2024年新建区第8期就业技能培训——家政服务员(中级工)培训正在开展,吸引了32名待业女性参加。

黄伟介绍,为帮助提升农民工职业技能水平,拓宽就业渠道,实现技能与岗位的精准对接,新建区就业之家以需求为导向,持续开展家政服务、电子商务、电工、中式面点等实用技能培训。

“虽然我已经有三个孩子,积累了一定的母婴护理经验,但这次培训让我对母婴护理有了更深入、更科学的认识。”47岁学员夏红香感慨道,“这次培训不仅让我增长知识,还为我打开就业新大门,我计划通过系统学习,取得母婴护理员资质,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自身素质硬起来,职业道路才会越走越宽。针对部分灵活就业人员欠缺职业技能的难题,南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与33家培训机构合作,提供符合市场需求、易学易用的技能培训,帮助有需求的灵活就业人员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就业能力。2023年至今,南昌市累计为8297名灵活就业人员进行短期培训。

“通过引入社会力量,依托‘5+2’就业之家,为生活困难的灵活就业人员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提升就业能力。”南昌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职业培训科负责人陈凯俊介绍称,截至4月1日,南昌市“5+2”就业之家已有58个就业技能培训计划,拟开展各类工种培训8495人。

就业是民生之本。随着南昌市532个“5+2”就业之家网点建设如期推进,城市和农村“15分钟就业服务圈”正逐步构建。接下来,南昌市将全力提升就业创业整体质量,抓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为灵活就业人员等各类群体提供规范高效可持续的公共就业服务。

无论是“5+2”就业之家的建设,还是“农民工夜校”,或者是“定制”的社会保障政策,在其背后,以灵活就业群体为镜像,折射出有温度的南昌与之双向奔赴。

THE END
1.因地制宜灵活就业的好举措随着我国劳动就业制度改革不断变化发展,用人单位的用人方式更趋灵活,劳动者对就业的需求日益多样化,选择灵活就业的人也越来越多,这正是经济韧性的充分体现。 让居民在家门口挣钱,开展针对性培训、提供优质就业服务是关键。就业困难群体和有空余时间的零工群体存在培训服务少、抗风险能力弱等不足,首先要开展针对性创业培http://paper.jzrb.com/Article/index/aid/8644896.html
2.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重要新闻其一,更加重视提高灵活就业劳动者权益保护水平。其二,将劳动者各项权益,财产权益与人身人格权益,生存权益和发展权益,逐步纳入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作用范围。其三,优化劳动者权益保护机制,改进劳动者权益倾斜保护、社会保护、分类保护中政府、社会与企业的职能组合,完善劳动关系治理体系。同时,还应当处理好保护劳动者权益与https://chinajob.mohrss.gov.cn/c/2024-12-12/420630.shtml
3.让灵活就业者好就业就好业让灵活就业者好就业、就好业 核心阅读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加强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的通知》,明确一系列支持举措。 当前,我国零工市场发挥什么作用?提供哪些服务?下一步,零工市场怎样进一步规范化建设?记者探访多地零工市场,并就此采访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40410/f3fd5f5ca0694249a42140ea56d3fd92/c.html
4.德州市以“九有六服务”标准为灵活就业者搭建就业平台截至目前,临邑已登记灵活就业者4.4万余人次,培训劳动者2000余人次,实现就业过万人次。张红花说:“通过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零工市场有效提升了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增强了劳动者择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权,帮助他们从‘好就业’向‘就好业’转变。” 模式创新就业服务线上线下互融互通https://m.dezhoudaily.com/dzyw/p/1633028.html
5.让零工“好就业”且“就好业”零工微服务,就业大文章。随着零工市场服务管理制度的规范和完善,零工市场将成为求职、培训的平台,候工、歇脚的驿站,咨询、维权的后盾,让更多灵活就业者体面劳动、发挥所长、实现价值。 原标题:让零工“好就业”且“就好业”https://www.cqcb.com/anhuisheng/2022-07-19/4961200.html
6.北海日报让更多人好就业就好业 据《光明日报》报道,日前,人社部、民政部、财政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零工市场建设 完善求职招聘服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加强零工市场建设、完善求职招聘服务系列重点工作。要求建立零工求职招聘信息服务制度,将零工信息纳入公共就业信息服务范围,强化就业创业培训服务,对困难零工https://epaper.bhxww.com/bhrb/h5/html5/2022-07/31/content_3_108969.htm
7.深一度昆山:让零工“好就业”且“就好业”【深一度】昆山:让零工“好就业”且“就好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建设零工市场正是探索完善零工就业服务的新路径。2月20日新华社《高管信息?江苏》刊发了《昆山:零工“请进场”激活就业“大民生”》文章,点赞昆山零工市场为就业者和企业搭建“供需桥梁”激活就业“大民生”。紧接着,2月21日,苏州市副市长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48218
8.信阳市平桥区:零工市场让灵活就业更有保障“零工市场既保障权益,也通过培训创造更多发展机会,帮助灵活就业人员实现‘就近能就业、进城能落脚、打工有保障’。我们将继续优化零工市场服务,着力构建更为有序、更具活力、更加高效的零工市场服务体系,让更多人好就业,就好业。”陈治国说。 零工需求在哪里,市场就建到哪里。截至目前,平桥区明港镇零工市场已发布用工https://hn.cri.cn/20240520/c5ddb01b-f581-62df-cdd8-d0efb76657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