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社部统计,今年以来,我国就业实现良好开局,保持总体稳定。1月至3月,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03万人,同比增加了6万人;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113万人,为近年同期较高水平。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一头连着亿万家庭,一头连着发展大局。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城镇新增就业预期目标设置为1200万人以上。
当前形势下,随着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做好就业工作具有许多有利条件。但与此同时,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部分劳动者困难仍较多。记者近日从人社部获悉,当前,我国稳就业促就业政策效果持续显现。下一步,人社部将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全力以赴稳就业、保用工、促发展,努力完成全年就业目标任务。
四个“着力”稳就业促就业
今年以来,就业主要指标运行平稳,市场招聘需求热度上升。“春风行动”期间,全国累计发布岗位4300多万个,同比增加了10%。同时,重点群体就业有所改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规模有所增加,3月末,脱贫人口务工规模3049万人,高于3000万人的目标任务。
下一步,人社部门还将采取多方面措施稳就业促就业。
——着力支持稳岗扩岗。延续实施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等政策,落实和完善稳岗返还、专项贷款、就业补贴等政策,加强对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等各类经营主体支持,大力推进“直补快办”,充分释放稳岗效能。
——着力拓宽就业渠道。实施先进制造业促就业行动,加快培育数字经济、银发经济等就业新增长点。深入实施重点群体创业推进行动,开展创业资源对接活动,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着力强化精准服务。持续开展民营企业招聘月等“10+N”就业服务专项活动。落实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下沉基层的政策举措,充分发挥6900多家零工市场供需对接作用。
——着力支持重点群体。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实施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落实就业困难青年专项帮扶行动。强化脱贫人口等农民工就业支持,健全劳务协作机制,深入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提升基层就业服务水平
基层就业服务是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是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近日,人社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下沉基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下一步,围绕基层服务对象的需求,人社部门将从多方面推动落实《意见》,包括推动服务网点覆盖基层,聚焦人流密集区、产业集聚区等区域,布局基层就业服务网点,形成覆盖城乡、便捷可及的就业服务圈;推动服务信息辐射基层,推广“大数据+铁脚板”服务模式,支持街道(乡镇)、社区(村)精准实施就业服务和重点帮扶;推动服务力量下沉基层,县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下沉基层服务网点开展就业服务;推动服务模式适应基层,探索预约服务、上门服务、代理服务、远程服务等便民措施,支持基层就业服务网点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联动开展就业服务;推动服务供给支撑基层,建立健全政府购买公共就业服务机制,加强选树推介基层就业服务典型经验。
开展专项行动规范劳动用工
实现和促进高质量就业,离不开完善的劳动力市场。近年来,人社部门加强与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健全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的监察执法,强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实施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劳动者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
但同时也要看到,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问题时有发生,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近期,人社部将开展规范劳动用工暨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集中整治劳动用工和人力资源市场领域突出问题,加强对企业的指导,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劳动者就业创造良好环境。
让灵活就业人员好就业就好业
灵活就业已经成为稳就业的重要抓手。目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经有两亿人。如何保障好这些劳动者的权益对于稳定就业市场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