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拔尖人才:城阳区教育和体育局韩同欣——创新创优,争做新时代教育的引路人

大众网·海报新闻·2020-05-1113:16·发展民生

大众网·海报新闻青岛5月11日讯(记者李孝堙)“我不断前行的动力,来自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追求,来自于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韩同欣

韩同欣,男,城阳区教育和体育局教研室初中部负责人,2019年度城阳区拔尖人才。

时光如流沙般转瞬即逝,只留下岁月的沉淀、积累与升华,在不知不觉中,二十六载春秋悄然流逝。韩同欣从一名大学毕业生走上人民教师的岗位,又从一名普通的老师成为青岛市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城阳区拔尖人才。层层的光环,叠叠的荣誉,无不来自于他一片炽热的教育情怀,在前行的道路上,他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愈战愈勇,以充沛的精力永不懈怠。

工匠精神率先行不忘初心求卓越

二十六载的耕耘路,孜孜以求的工匠精神,让韩同欣斩获殊荣无数。他曾多次在全国及省、市优质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被特聘为“青岛市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术委员”和“青岛创业大学创业导师”。

同时,他潜心于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主张“普及+提高”的创新育人模式,以“创新”为重点和突破口,大力实施创新教育,全面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创新人才发展服务。2019年1月,被山东省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等部门授予“山东省科普专家人才库科普综合类专家”称号。

此外,韩同欣先后被授予“全国十佳创新名师”,历任中国创新教育讲师团团长、中科院“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创新教育讲师、中国教育学会和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会员、山东省青少年科普专家团专家、山东省教育学会和发明协会会员。韩同欣先后指导100多名学生获得国家专利,有十几篇论文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并多次举行示范课、报告会等专题讲座,还多次应邀到北京、江苏、广东等十余个省、市、区举行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及创新教育报告会,听众超过10万余人。

潜心研教终不悔敢为人先争一流

时光追溯到1995年,刚刚大学毕业的韩同欣被分配到偏远的农村中学,成为一名普通的物理老师。在从事基层教学的过程中,他坚持精心写好每一次备课笔记,用心上好每一堂课,在抽象的物理世界中带领学生发现有趣的物理现象,把枯燥难懂的物理知识变成丰富有趣的生活常识。“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就是凭借这样多年的苦心研磨,终于在2002年12月,年仅28岁的韩同欣就登上了全国最高级别的教育殿堂,代表山东省举行新课改示范课,收获好评无数。

多年来,凭借着对物理教学的热爱,韩同欣从备课组长成为了教研组长,从区教学能手升级到了市教学能手、市学科带头人。一路上的努力工作,积极进取,一次次地不断探索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不懈的钻研和追求,成就了韩同欣在这个专业领域里的权威,让他很快地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育骨干。

“停歇”?在韩同欣的人生字典里没有这两个字。“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登蜀道,不知路之难也”。为了充实自己,提升自己,韩同欣决定涉足其他专业,一专多能的发挥自己的教学专长。

2008年,韩同欣开始涉足创新教育领域,在这个陌生的行业领域里,他孜孜以求,刻苦钻研。多少个不眠之夜,他埋首书卷,探求新知;多少个酷暑严寒,他将自己关进实验室,动手实践。终于,凭借着坚持不懈的精神和毅力,韩同欣在这一领域又接连取得骄人的战绩:他连续多年带领学生参加全国创新、创意大赛,多次荣获一等奖;他自己发明的“智能打鼾报警器”走进《山东电视台》的“发明创造栏目”;他研究的“动能转换装置”成功获得国家专利;他撰写的科创论文《聚焦创新素养,提升教育品质》被《教研周刊》录用,其实践价值在全国得以推广。

普通人对教师行业的理解是教书育人,在韩同欣的教育世界里,他除了教别人之书,育别人之才,更多地是在教书育人中实现自己的理想,突破自己的极限,在创新中不断的教己育己,然后普及于人惠及于人。

一丝不苟兴教研创新创优谱新篇

2014年的8月,韩同欣竞聘到城阳区教育和体育局教研室工作,从服务一所学校转变为服务全区师生,一个华丽转身的背后,蕴藏着多少压力和动力。这几年来,韩同欣深耕沃土,一心扑在教研事业上,先后主持教育部“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关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创新思路的研究》(课题批准号:JKY7883),山东省课题《校本课程开发的功能、策略和评价的研究》(编号SDJG12514020),得到专家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纸上得来终觉浅”,为提高学科教师的专业素养,他近年来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多次组织全区学科大筹备活动,提升一线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与此同时,韩同欣先后组织教师分批赴教育发达地区学习观摩,吸收外地教学的先进经验,深化到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他还邀请全国教育和课改专家、名师到城阳区办讲座、上示范课、组织同课异构等活动,让老师们不断碰撞思想,激发教育火花,提升教学水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韩同欣带领全区初中学校积极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生本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先后从课型层面推广到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等各个领域,又在区域层面得到了广泛推广和传播。

韩同欣率先开启“目标导向、问题驱动、六学联动”的教学策略,带领他的教研团队研发出新的生态高效课堂教学法,并向多个区市推广,影响广泛,效果显著。

这些年来,在韩同欣的引领和培养下,一大批中青年教师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起来,他们在教学的多个领域展露风采,取得多个奖项,成绩傲人,特色突出,将韩同欣点燃的教育之灯,手手相传。

“作为一名教研工作者,新时代需要我们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韩同欣说。他力求在思想和业务上走在学科教师的前头,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更好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他坚信,唯有如此,才能引领学科队伍笃定的行走在教育逐梦的路上,培养出更多能够超越他的专业领域拔尖人才,为城阳教育的美好明天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做好城阳教育的引路人!

THE END
1.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实践探索在此背景下,科学与技术相关学科教师如何做好角色定位是不容回避的问题。强教必先强师,在时代迫切呼唤拔尖创新人才的今天,教师应不断丰富自己的角色,为人才成长保驾护航。 贯彻大思政教育,成为科学精神的弘扬者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政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要将大思政教育融入各个学科。科学与http://m.jyb.cn/rmtzgjsb/202411/t20241126_2111275737_wap.html
2.构建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应始终把握科学定位,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中小学生的科学兴趣、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避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 夯实义务教育人才培养基础。义务教育阶段重在充分发挥中小学校科学教育主阵地作用,在科学教育方式改革上实现突破,广泛培养中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动https://www.sinoss.net/c/2024-11-26/644986.shtml
3.研究》笔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关注的问题探讨编者的话:优才的选拔与培育,始终是中外教育领域百年来持续探索且争执不休的主题,自拔尖创新人才作为政策概念提出以来,我国教育领域又出现了一轮新的探索与实验。然而,究竟如何理解拔尖创新人才?如何识别与遴选拔尖创新人才?相关实验与探索的效果究竟如何?如何从教育的整体观以及我国区域社会发展均衡观角度,提升拔尖创新人才https://gjyj.dgut.edu.cn/info/1031/4728.htm
4.浅谈素质教育中创新人才的培养论文(通用6篇)所谓创造教育,就是将“创造学”(研究人类创造发明活动规律的科学)的一般原理,通过教育途径,较系统地传给学生,培养学生创造发明的能力。简而言之,创造教育就是开发学生创造力的教育,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创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民族进步,国家兴旺发达。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创造教育的深入开展是密不https://www.fwsir.com/jy/html/jy_20140807101752_272704.html
5.创造时代的创新人才培养聚焦这些特征不一定全面,但大体上能够反映我们认为的创新人才的特征,至少是基本特征。 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陶行知先生在八十年前甚至更早就“创造教育”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张,而且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我们常常说要放眼世界,要有全球视野,要知道今天的学术前沿在哪里,知道国际的学术前沿在哪里,但是,我们也要对我们国家教育https://jyj.gmw.cn/2019-08/12/content_33071215.htm
6.高等教育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高等教育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在本学期的形式与政策课上,清华大学教授张慕葏教授为我们讲授了课题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的一堂课。课题中提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但关键在于有一批创新型人才,没有一支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作支撑,实现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不可能实现。 https://www.oh100.com/ahsrst/a/201703/244701_2.html
7.谈谈科技与教育创新人才之间的关系?教育是基础,科技与教育总是有时间差的,别只望教育与科技同步,科学技术总领先于教育,人才是继承文明的人,也就是爱到良好教育的的人,当人才到实践中得到创新后才形成科技,科技作用于教育!这是过程的关系,创造是推动力,其根本力量来源于社会利益!创造是根本,是目的。科学技术是思想文化反应!http://m.xueda.com/wenda/958.shtml
8.全省教育科技创新大会暨人才工作会议召开4月29日,全省教育科技创新大会暨人才工作会议召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对我省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进行全面部署,举全省之力构建一流创新生态、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为实现“两个确保”提供强有力支撑。省委书记楼阳生出席并讲话,省长https://kjt.henan.gov.cn/2022/04-29/2441957.html
9.中专教育与培养创新人才教学的几点思考分析知识经济已经成为当前发展的新潮流,其内容便是将高新技术作为社会第一生产支柱。在科学技术主导的经济发展趋势的当下,知识储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当前人才需求的重要因素。本文将针对中专教育与培养创新人才教学进行全面的思考。 一、教育与培养创新人才的意义 https://www.sh-yuy.com/news/4605.html
10.创新性人才与创新型人才有何不同4月7日下午,我观看了超星教师发展直播讲堂的第3期讲座的回放视频,由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别敦荣教授作主题为《创新人才培养与课堂教学改革》的报告,视频全程听完后,有几个新概念引起了我的思考。别教授的讲解指明了高等教育教学创新方向,理清了大学课堂高质量发展脉络,分享了课堂改革任务重点与路径。 https://www.xdxd.cn/jxtd/jgyd/jlyd/2024-04-09/58989.html
11.郑州中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这是郑州中学人的教育梦想。因此我们将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在:通过实验班学习,使学生具有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科学精神;具有追求真善美的人文精神;具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品质和敢于质疑的批判精神;在合作、交流与实践中培养学生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优秀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超群、https://www.zzms.com/article/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