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国内的评估评价和国际评估评价的对比,在长江教育创新带,众多高校多个一流学科建设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们也看到了潜力和发展。”12月18日,在南京举行的长江教育创新带科教产教融合发展大会中,教育部副部长孙尧对近两年长江教育创新带的发展作出如上评价。
如何让长江教育创新带发展更具活力?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在线致辞时建议,要在协同培育产业链急需人才、协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协同实施强链补链行动上持续发力。
会议期间,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南航)、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26所重点高校、领军企业代表共同签署共建长江教育创新带科教合作体倡议书。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航校长单忠德表示:“我们希望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改革,探索课程数字化、高校间的课程共享,建立健全产教融合培养机制,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平台,将长江教育创新带建成更高水平的创新人才培养,重大科技攻关集成和国际交流合作的新高地。”
26所重点高校、领军企业代表共同签署共建长江教育创新带科教合作体倡议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供图
培育产业急需人才、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以创新为核心、教育为中心、育人为重心,长江教育创新带的发展已然按下快进键。
2020年3月,南航建设的“智能航空器设计与制造”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合作体汇聚了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等知名高校,与中国商飞等国内航空领域龙头企业深度合作,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新一轮科技变革带来的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围绕未来航空器科技联合攻关与颠覆性创新、未来航空器科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先进航空器科技创新重大平台、未来航空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联合团队、构建长江经济带航空科技产学研用等方面开展建设。
在南京大学,该校建立了长三角一体化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平台,与江苏省、南京市共建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
这只是长江教育创新带发展的一个个缩影。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关键支撑。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在远程视频发言中,就长江教育创新带的发展提出三点建议。
其次,他建议,要进一步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需求,围绕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明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主攻方向;要强化协同攻关,打造产学研用合作共同体;要加强基础研究,努力取得更多原创性成果。
他同时建议,要推进上中下游区域协同,促进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的结合,要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打造一大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不断提升产业链抗风险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航校长单忠德作报告,金凤?摄
既要做好基础研究也要与产业实体互助共赢
南京大学以三位一体的原创驱动式科研新模式进行探索实践,即以基础研究为根,向创造技术、成果转化延伸拓展。
“基础研究是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此外,一定要有基础研究支撑的创造技术,这包括事关全局的前沿性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领域瓶颈问题解决方案、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吕建说,基础研究一定要和技术创新互动,“这不是说把基础研究的成果拿来做创新就完了,基础研究的思维对创造技术也很有用。想问题都往根上想,在根上做变化,效果就不一样了。”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校长俞建勇看来,目前大学服务社会的意识还不够强,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把握还不够准确,大学服务社会的匹配度还不够高,服务社会的系统性还不够。他建议,要着眼解决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在生态环保、科技创新等方面的重大建设需求,结合现实需求来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建立专业预警机制,找准科教产教融合的切入点,与企业深度合作,凝练出前沿科学研究的真问题,产出更多能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的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