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丰富语言经验,是锤炼学生语文“童子功”的重要任务。丰富语言经验要经历三重境界。第一重:多角度积累,助力表达,练就一支“生花妙笔”。通过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经典句式、写作方法、传统文化等,提高表达水平;第二重:多途径积累,丰厚底蕴,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指导学生从课堂、生活、阅读中积累;第三重:多渠道运用,融会贯通,淬炼一颗“玲珑之心”。通过创设活动、主动交际、多科结合等方法,盘活积累,润泽童心,实现“知行合一”。
【关键词】丰富语言经验积累运用文化底蕴语文“童子功”
“丰富语言经验”这个概念是上海师范大学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心吴忠豪教授,最近在全国小语“十大青年名师”颁奖典礼暨观摩课活动讲话中提出的。传统的语文教学,我们一直强调语言材料的积累,其实这只是语言经验的一个方面。语言经验还包括运用语言的经验,如词语如何运用,句子怎样联结,演讲的时候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言形式等等。这些大都无规律可言,就是凭经验,凭感觉。有些学生为什么词语用不好,句子写不通,因为他缺少词语运用的范型,句子运用的范型,也就是缺少语言运用经验。其实语感也是一种经验,语感不是学理知识,而是对语言的感觉,是一种感性经验。
如何丰富语言经验呢?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和研究,发现丰富语言经验,锤炼语文“童子功”需要经历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多角度积累,助力表达,练就一支“生花妙笔”
1、积累词句,让表达“枝繁叶茂”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非常注重引导学生积累这样的词语。
师:出示《火烧云》中描写颜色的句子,想一想作者高明在哪?
生:作者把颜色写得更具体。
师:作者都写了哪些颜色,用笔画出来。
生: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师:“红彤彤”和“红的”比较有什么不同?
生:红彤彤更可爱。
师:红彤彤、金灿灿这样的叠词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你来读一读。
师:像“葡萄灰、茄子紫”这样的词语有什么好?像这样的词语叫做“比喻色”,你能说出这样的比喻色吗?
学生说出的词语:珍珠白、宝石蓝、孔雀蓝、柠檬黄、玫瑰红、象牙白。
教学中,薛老师带领学生及时捕捉到了课文中的新鲜词语,并引导学生体会妙处,进行仿说练习。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词语,还积累了一组词语,习得了一种表达语言的方式,可谓一举多得。
我们都说课文是个例子。因此很多时候,老师们都是用课文来教学生怎么学表达,但其实我们也不能忽略课文的典范作用。课本的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范式语言。很多词语和句式都值得学生借鉴、模仿。例如:
《匆匆》一文中有许多经典的句式:
“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连用四个问句,表现了自己内心的惶恐和不甘。
这样的句式,如果我们能经常引导学生注意欣赏、背诵,那么日积月累,学生脑海中就会形成一个庞大的语言材料库,那到需要表达的时候,又何愁没有语言,没有很好的表达形式呢?
2、积累方法,让表达“姿态万千”
3、积累素材,为表达“开源广流”
例如,课前五分钟,我们可以组织学生交流一下班级里最近发生的有趣的事;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发现;可以让学生交流以下读书的感受;可以聊聊身边印象深刻的人;还可以说说自己喜爱的美食……总之,每天一个话题,既给学生提供了表达的舞台,又能引导学生发现和积累身边的素材。而且学生间的交流还能相互启发,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
(2)微日记
(3)电子记录法
3、积累文化,为表达“养根固本”
积累文化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在情感、思想上受到熏陶,从而激发情感,改变思想,滋养心灵,让学生逐渐成长为一个有见识,有情感,有底蕴的人。这是由内而外的滋养和改变。当学生的文化积累达到一定的“量”,这个“量”就会转变成“气质”散发出来。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多角度积累在丰富学生语言材料的同时,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润泽了学生的心灵,还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这样的积累,旨在为学生的学习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堪称练就语文“童子功”的第一重境界。
第二重境界:多途径积累,丰厚底蕴,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积累的内容丰富多样,也就意味着积累途径的各不相同,大致归纳起来,有这样三种:
1、在课堂中采撷
首先,要学会观察。我们要教会学生观察,让学生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例如《莫泊桑拜师》一文,福楼拜指导莫泊桑观察各种各样的马车,观察守门人,要求他及时记录下来,这就是在指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观察、积累素材。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要让学生学会由表及里、从上到下、运用多种感官、连续观察、比较观察、不同场景观察等多种方法。
其次,要善于思考。观察到的内容,只有进一步总结、对比、思考、探求,才能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
第三,要及时交流。“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生活中的发现需要课堂中的“引导”,更需要课后的交流。课堂上老师的“导”能带给学生一定的启发,促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去发现生活中的奇妙。课后的交流则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会细致观察,并深入思考。
3、在阅读中汲取
“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善于通过各种途径积累,将进一步拓宽学生生命的厚度,带领学生走进更为广阔的空间,带给学生更强劲的发展动力。这是锤炼语文“童子功”的第二重境界。
第三重境界:多渠道运用,融会贯通,淬炼一颗“玲珑之心”
丰富语言经验的目的是融会贯通,学会运用。只有学会运用,才能激活积累,达到“厚积薄发”的境界。而如何运用,则需要我们开创各种渠道,激发学生的热情,随时纠正学生运用中的失误,从而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技能。
1、创设活动,搭建运用平台
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积累、运用,是寓教于乐的最佳选择。下列活动,或许可以让我们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1)“诗词考级”活动——开启传统文化的大门。
(2)“美文诵读”活动——领略经典美文的魅力。
美文诵读是学生积累外化的又一种表现形式。诵读的精彩,在于对作品的理解和演绎。美文诵读活动,学生要沉入作品,细心涵泳,方能准确把握情感,并进行精准的展现。活动中,学生或独自诵读,或与同学合作,或者邀请家长参与……为了在诵读中崭露头角,孩子们一遍又一遍反复吟诵。这个反复吟诵的过程,就是积累内化的过程。而他们声情并茂的诵读,正是他们积累的语言、情感等的生动外现。
(3)“角色扮演”活动——感受别具一格的阅读。
孩子的童真就是扮演,他们喜欢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角色扮演”活动,学生不仅要自己动手制作心目中喜欢人物的服装,还要走进阅读人物的内心,深入领会作品的内涵,模仿人物的语气、神情、动作……学生们既要当设计师,又要做导演、演员。活动中他们需要和同学交流、合作,充分运用自己的各种积累。这样的活动,学生兴趣盎然,他们所得到的体验、积累和锻炼也是终生难忘的。
(4)“成语乐园”活动——走进妙趣横生的世界。
当然,活动的形式还远远不止这些。但不管是什么活动,设计的时候,如果我们能以积累和运用为宗旨,想方设法为他们搭建运用的平台,那学生的积累就能与运用,相融共生,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2、主动交际,寻求互通融合
交际就是交往和交流。学生有了积累,如果不会交往,不能让自己的积累发挥作用,那这样的积累就是无用的。怎样让学生在交往中盘活积累呢?以下形式可以带给我们一些启发。
(1)“主题演讲”演讲是一种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表现形式。参加演讲活动,学生撰写演讲稿的过程,就是激活语言材料和文化素养的过程。为了增强说服力、感染力,他们需要或旁征博引,或以情动人,或以理服人……各种写作方法,各种情感表达方式,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展示。学生在这样的演讲中,领会到的是语言的魅力,积累的喷薄,成功的喜悦……
(2)“爱心义卖”这是一种交际性的实践活动。学生在讨价还价的实战中,运用的是言语的表达技巧,生成的是言语智慧,还能锻炼胆量和思维的灵敏度。更为可贵的是,这种运用形式,学生非常喜爱,且很实用,学生在自然的交往和相互学习中,丰富了语言经验,可谓“练而无痕”。
(3)“辩论比赛”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言语形式。学生在激烈的唇枪舌剑中,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调动所有的积累,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法,及时应对别人的“攻击”,同时也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思维力,去发现别人言语中的漏洞,“以子之茅,攻子之盾”,并从各个角度去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是对知识积累和能力积累的一种高强度挑战,堪称高难度“运用”。
(5)“主动教授”这是一种教学相长式的积累,学生需要将自己的理解和积累,根据对象的不同,进行恰当的转换。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同学,“小老师”可以讲得快一点,简略一点;对于接受能力差的同学,“小老师”要讲得慢一点,具体一点,有时还要进行生动的比喻……从“积累”到“内化”,再到“呈现”,学生需要在积累的材料中走几个来回。这也印证了美国教育学家埃德加·戴尔(EngarDale)研究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即主动教授他人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3、多科结合,尝试融会贯通
例如诗词与古诗结合,可以打造优美的古诗操;诗词与绘画融合,可以形成意境幽远的古诗配画;诗词和歌曲相配,可以谱成美妙的古诗歌;诗词与食物相遇,会让美食富有韵味;诗词与游戏组合,可让娱乐独具品味……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积累与运用巧妙结合,融会贯通,促进积累的同时,也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语用能力。这是锻造语文“童子功”的第三重境界。
“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学习语言就必须多角度、多途径积累丰富的语言经验,然后多渠道运用。古人云“知行合一”,惟其如此,才能让学生练就扎实的语文功底,为学生奠定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每一位学生的精神都染上绚丽的文化底色。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
2.吴忠豪.丰富语言经验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2019年全国小语“十大青年名师”颁奖典礼暨观摩课活动讲话.
3.【美】德加·戴尔.视听教学法之理论:学习金字塔理论【M】.上海教育科研.
4【美】马文·哈里斯.文化人自然:普通人类学导引顾建光、高云霞译,浙江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