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2022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政治:社会大变革(宗法分封制和礼乐制崩溃、周天子权威丧失)和争霸战争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旺,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文化:专业文化阶层的形成、私学的兴起、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广泛的文化交流与碰撞,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必要的文化背景。

3、“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

儒家

孔子

“仁”和“礼”;“为政以德”;私学,“有教无类”;

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孟子

仁政、重民;性善说;

儒家学派重要奠基人,被尊为“亚圣”,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荀子

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性恶论;

儒家重要代表人物。

墨家

墨子

反映其思想的书是《墨子》兼爱、非攻

道家

老子

反映其思想的书是《老子》,又名《道德经》“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

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庄子

把世间万物都看作相对的“齐物”;

法家

韩非子

以法治国;法、术、势相结合,加强中央集权;主张变法革新。

是法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的集大成者,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二、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

1、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春秋末期,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以德治民”。

(3)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还提出“三纲五常”,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其核心内容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5)明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说明它已经走到极端。

2.进步的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1)明朝:李贽是明后期“异端”进步思想家,他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揭露道学的虚伪,反对歧视妇女和压抑商人。他是我国反封建的思想先驱,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色彩。

(2)清初:黄宗羲:在明亡后,隐居著述,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激烈的批判,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也有一定的影响。

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著《天下郡国利病书》,他提倡“实学”的目的在于批判理学,反对君主专制政治,顾炎武的学风对清代学者影响很大。

王夫之是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2

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一、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历程

代表人物

古希腊

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柏拉图:《理想国》

提倡怀疑,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

文艺复兴(14-17世纪中期)

起源于意大利:“文学三杰”:薄伽丘《十日谈》;但丁:《神曲》;彼特拉克:《歌集》,“人文主义之父”。“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

传播:16世纪以后,由意大利扩展到欧洲其他地区。出现了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拉伯雷等艺术大师和“日心说”等自然科学成就。

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追求现实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迷信盲从。核心是人文主义。人文精神复兴。

宗教改革(16世纪)

德国:马丁·路德,形成了路德教派;

瑞士、法国、英国等国纷纷进行宗教改革,出现了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新教。

反对天主教会特权,提倡个性解放,摆脱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

人文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弘扬。

启蒙运动(17、18世纪)

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代表作《论法的精神》。

卢梭:人民主权、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

<康德: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纯粹理性的批判》,人非工具。

宣扬理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勾画未来社会蓝图。核心:理性主义。

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内涵。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3

三、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

造纸术:西汉已发明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

印刷术:隋唐雕版印刷术——《金刚经》;北宋活字印刷术。

火药:唐末开始用于战争。

指南针:战国司南;北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数学

《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算筹和算盘推动古代计算的发展。

天文

留下了世界上最早日食、月食、太阳黑子以及哈雷彗星的记录。

编制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氏星表》。

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浑仪、简仪。

历法

《夏小正》、“殷历”。《授时历》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比现行公历早3百年,对指导农业生产帮助很大。

农学

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汜胜之书》、《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医学

西汉编订《黄帝内经》——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万世宝典”。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东方药物巨典”。

二、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学成就

春秋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战国

新的诗歌题材——楚辞,《离骚》,屈原

汉朝

司马相如、张衡

半文半诗的综合文体——赋

唐诗

初唐:王勃、陈子昂。

盛唐: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李白(“诗仙”)、杜甫(“诗圣”。)

中唐:白居易

晚唐:杜牧和李商隐

诗歌的黄金时期,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

宋词

柳永、李清照、辛弃疾、苏轼

婉约派:柳永(《雨霖铃》)、李清照(《声声慢》)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元曲

关汉卿、马致远

关汉卿《窦娥冤》

明清小说

曹雪芹等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

三、中国古代的艺术成就

(1)汉字:原始社会晚期起源于“文字图画”,经历了: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的演变发展过程。

(2)书法艺术的发展: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楷书发展:始于东汉,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唐代步入盛世,名家群起。初唐的欧阳询、盛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行书发展:经过东汉至西晋约两个多世纪的演变,书体完全成熟。代表:王羲之等。

(3)绘画:

起源:远古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战国:楚国帛画《人物龙凤图》和《人物御龙图》。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

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元代王冕的《墨梅》、明代徐渭的《黄甲图》、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

(4)戏曲:

京剧: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道光年间“徽汉合流”的局面;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并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著名的“同光十三绝”;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京剧迎来了它的繁荣期。京剧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风靡全国,被誉为“国剧”。民国以来,又逐步走向世界。

THE END
1.《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宋应离:简论胡耀邦的编辑出版实践与思想 何云峰:大别山革命根据地28年红旗不倒原因探析 ·政治学研究· 贾彦辉:建党百年领导干部考核制度的发展历程、演变逻辑与经验反思 ·经济学、管理学研究· 张森: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忠诚度的影响研究 张艺璇:基于共生理论的临空经济区发展机理及其模型构建研究 https://www.shupl.edu.cn/xbbjb/2021/1023/c2266a103898/page.htm
2.回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ppt回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启蒙运动,起源,湮没,复兴和发展,成熟,公元前5世纪,516世纪,1417世纪,1718世纪,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黑暗的中世纪:宗教神学,第7课启蒙运动,伏尔泰 孟德斯鸠 卢梭 康https://m.renrendoc.com/paper/93719931.html
3.西方思想教育范文12篇(全文)三、当代西方教师教育思想形成的哲学理论基础:从对立走向融合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理论 正如教师教育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中所说的,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等思想都对教师教育产生了影响,这也与教师教育受到西方哲学思潮发展的基本趋势的影响有关,这种趋势表现在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从对立走向融合。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都可以在古希https://www.99xueshu.com/w/ikeydifvh7xn.html
4.艺术设计论文要发挥民间艺术的功能,就要求设计者必须广泛涉猎,深入学习徐州民间工艺美术,掌握其精神内涵和艺术精髓,并对徐州民间艺术的发展历史、社会背景、人文风俗等具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使徐州民间工艺美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将徐州民间工艺美术融入现代艺术设计,并利用创新的艺术设计手法设计出作品,才能既体现现代https://www.wenshubang.com/yishuleibiyelunwen/2241185.html
5.第六单元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应注意三个问题:第一,人文精神在演进历程上,由崇敬“神”到早期人文精神的萌芽,再到近代以来系统论证“人”的价值和力量,即“从古代的朦胧稚嫩发展到明确而成熟”;第二,以“神”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第三,西方人文思想的巨大作用──反封建的思想武器。https://www.diyifanwen.com/jiaoan/gaoerlishijiaoan/16322035393848315.htm
6.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精选十篇)20 世纪80 年代以后,我国中小学英语教材编撰,体现了现代主义哲学思潮向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的过渡。尤其是21 世纪,新课标之后的英语教材,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更为突出。由于英语在西方世界的突出地位和作用,以及英语所承载的文化和思想,在英语教学上,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比其他学科更显突出。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xycg1ci.html
7.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雨花台中学]很显然本单元在《课程标准》历史(Ⅲ)中有着突出而重要的地位,从纵向上看,“西方人文精神”是西方文化古代迄止近代的重要内容,并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重要的影响,要理解现代及当代的西方思想文化的发展,不能不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从横向上看,“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与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http://www.yhtzx.net/xkjs/lsjyz/jxsg/cms/post-278819
8.西方的人文主义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人文主义的核心思想每个阶段的人文主义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人文精神 其核心思想是: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 2、智者学派(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 (1)背景 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古希腊经济繁荣,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高度发展。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1111/22/40061206_703007909.shtml
9.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论文(精选8篇)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外部环境与认知主体内部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教师要牢记学生也是一个“人”,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个性,营造一种自由、平等、和谐的人文课堂氛围,让学生获得生动、和谐的发展。人文环境是浸透着人性和人情的文化环境,创设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基础,但它又不局限于民主、https://www.yjbys.com/bylw/lunwenfanwen/56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