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考研历史学内容汇总:当代西方思潮考研

2026考研历史学内容汇总:当代西方思潮

哲学流派:

①存在主义:代表人物德国海德格尔,法国萨特,存在主义是从人的存在为前提出发,揭示和探寻主观与客观即人与环境的矛盾以及这种矛盾中的人的自由本质属性

②结构主义:一种包括语言学,历史学,社会学和文学理论等在内的思潮,基本特征是用结构主义这样一种方法论来表述不同领域内德问题,法国的福柯·巴尔特等人通过历史,文艺各方便广泛的综合研究,提出系统的结构主义理论,使其哲学性突显出来

③法兰克福学派:属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中一个独立的哲学派别,着重研究和分析现实的社会和个人问题,批判资本主义

④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思潮概念,反对苏联式的马克思主义,强调马克思早期与晚期的矛盾,特别重视阐述异化学说和人道主义,对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等持怀疑或否定的立场观点

经济流派:

①现代货币主义:也称货币流派,50年中期首先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佛里德曼提出,中心思想就是“货币很重要”,反对凯恩斯的通货膨胀理论,提倡“稳定的货币供应量增长”政策。鼓吹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反对福利主义,认为高福利会增加政府支出,并降低劳动生产率,承袭了古典经济学的传统,被认为是当代资产阶级的保守派,英国萨切尔夫人的改革基本以该学派的理论作为指导,曾经取得某些成果。

②供应学派:20世纪70年代后才在美国出现的经济学派别,代表人物罗伯茨,拉弗等,该派理论和凯恩斯的合理需求相对立的,强调经济结构中供给方面的重要性,其理论是供应本身创造需求,认为政策的重点不是刺激需求,而是改善供应,改善生产的条件。通过减税来刺激投资,繁荣经济,该派理论被里根政府所采纳,并吸取货币学派的一些观点,构成经济复兴计划的“里根经济学”,但里根减税未能刺激投资,这个学派的主张也被弃之不用。

①新凯恩斯主义:对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主张进行补充和发展,意欲使其适应历史变化,出现了以缪尔森为代表的美国“新古典综合派”和一罗宾逊为首的“新剑桥学派”

②新制度学派:以美国经济学家加布尔雷斯,博尔丁和瑞典经济学达尔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该派认为经济活动并不受经济规律的支配,而经济结构和经济制度却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重视和强调对制度因素的研究,对主流经济学持批判态度,成为西方最具批判色彩的经济学派。

史学流派:

①新社会史学派: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出现的史学流派,代表人物和代表作有哈佛大学塞恩斯特鲁姆教授,著有《贫困与进步》,该派用社会科学概念和计量方法,把社会作为历史研究的基本对象并以此为研究的组织原则,80年代中期趋于衰落,批评它的议论也日渐增多,认为该派缺乏完整的方法论。

②年鉴学派:20世界20年代西方史学的重要学派。1929年,法国史学家马可·布洛赫和吕西安·费弗尔创办《经济和社会史年鉴》(1946年,刊物更名《经济﹑社会和文化年鉴》),反对传统史学,主张跨学科的综合研究,成为半个多世纪持相同主张史学家们的主要阵地,年鉴学派因此得名。代表人物有第一代史学家布洛赫和弗基尔,第二代史学家布罗代尔。年鉴学派提出的理论,方法及史学编纂实践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

③计量史学:作为一种研究历史的方法,大致包括三种:制作反映计算模型,制作反事实模型,广泛使用计量分析方法,目的是求的历史结论的科学化,精密化。60至80年代,欧美史学界采用计量史学方法所出的成果明显成为史学研究成果的多数与主流。促进了史学研究精密化,拓展了研究流域,有利于集体合作项目的开展和完整,但学的错误使用这种方法进行研究的史学成果不免贻笑大方,这应值得我们借鉴。

文学流派:①后现代派文学:把文化看成是作者意识的自由表露,不免带有主观主义,虚无主义,颓废主义

②存在主义文学:创始人萨特《墙》《可尊敬的妓女》《恶心》,加缪的《局外人》波伏瓦《女宾》

③新小说派文学:兴起于法国,追求“创作与毁灭并举的叙事法”,罗布-格里耶的《橡皮》《窥视者》,娜塔丽,萨丽特《金果》米歇尔·比托尔《变化》克洛德·西蒙《丹德公路》

④荒诞文学:主要作品是舞台剧,欧仁·尤奈斯库《椅子》赛缪尔·贝克特《等待戈多》

⑤黑色幽默派和“垮掉的一代”,战后出现于美国文坛的新学派,弗里德曼《黑色幽默》,阿仑·金斯堡《呼号及其他》

③愤怒的青年:英国,代表人物阿伦·保罗和约翰·奥斯,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

当代科技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中无线电技术的发展是电子计算机得以诞生的直接前提,1936年图林发表《理想计算机》,解决数理逻辑和计算理论问题。

1954年6月苏联在奥布宁斯克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开始了原子能的和平利用。1957年10月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4月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飞船,宇航员加加林绕地球后一周后返回地面,这一创举标志人类进入太空时代

1967年7月,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

第三次科技革命主要内容: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核能技术和空间技术,此外还有激光技术,光导纤维技术,海洋工程技术,新能源与新材料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主要表现为3C革命,4A革命。

1965年年法国学者保罗·朗格正式提出报告,阐述终身教育的意义

1972年美国学者米都斯等人受俱乐部的委托,发表《增长的极限》的研究报告,列出导致“人类困境”的全球问题

1967年瑞典最先成立环境保护厅,1984年绿党在比利时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作为一种新兴力量崛起。

THE END
1.《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宋应离:简论胡耀邦的编辑出版实践与思想 何云峰:大别山革命根据地28年红旗不倒原因探析 ·政治学研究· 贾彦辉:建党百年领导干部考核制度的发展历程、演变逻辑与经验反思 ·经济学、管理学研究· 张森: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忠诚度的影响研究 张艺璇:基于共生理论的临空经济区发展机理及其模型构建研究 https://www.shupl.edu.cn/xbbjb/2021/1023/c2266a103898/page.htm
2.回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ppt回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启蒙运动,起源,湮没,复兴和发展,成熟,公元前5世纪,516世纪,1417世纪,1718世纪,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黑暗的中世纪:宗教神学,第7课启蒙运动,伏尔泰 孟德斯鸠 卢梭 康https://m.renrendoc.com/paper/93719931.html
3.西方思想教育范文12篇(全文)三、当代西方教师教育思想形成的哲学理论基础:从对立走向融合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理论 正如教师教育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中所说的,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等思想都对教师教育产生了影响,这也与教师教育受到西方哲学思潮发展的基本趋势的影响有关,这种趋势表现在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从对立走向融合。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都可以在古希https://www.99xueshu.com/w/ikeydifvh7xn.html
4.艺术设计论文要发挥民间艺术的功能,就要求设计者必须广泛涉猎,深入学习徐州民间工艺美术,掌握其精神内涵和艺术精髓,并对徐州民间艺术的发展历史、社会背景、人文风俗等具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使徐州民间工艺美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将徐州民间工艺美术融入现代艺术设计,并利用创新的艺术设计手法设计出作品,才能既体现现代https://www.wenshubang.com/yishuleibiyelunwen/2241185.html
5.第六单元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应注意三个问题:第一,人文精神在演进历程上,由崇敬“神”到早期人文精神的萌芽,再到近代以来系统论证“人”的价值和力量,即“从古代的朦胧稚嫩发展到明确而成熟”;第二,以“神”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第三,西方人文思想的巨大作用──反封建的思想武器。https://www.diyifanwen.com/jiaoan/gaoerlishijiaoan/16322035393848315.htm
6.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精选十篇)20 世纪80 年代以后,我国中小学英语教材编撰,体现了现代主义哲学思潮向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的过渡。尤其是21 世纪,新课标之后的英语教材,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更为突出。由于英语在西方世界的突出地位和作用,以及英语所承载的文化和思想,在英语教学上,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比其他学科更显突出。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xycg1ci.html
7.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雨花台中学]很显然本单元在《课程标准》历史(Ⅲ)中有着突出而重要的地位,从纵向上看,“西方人文精神”是西方文化古代迄止近代的重要内容,并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重要的影响,要理解现代及当代的西方思想文化的发展,不能不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从横向上看,“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与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http://www.yhtzx.net/xkjs/lsjyz/jxsg/cms/post-278819
8.西方的人文主义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人文主义的核心思想每个阶段的人文主义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人文精神 其核心思想是: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 2、智者学派(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 (1)背景 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古希腊经济繁荣,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高度发展。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1111/22/40061206_703007909.shtml
9.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论文(精选8篇)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外部环境与认知主体内部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教师要牢记学生也是一个“人”,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个性,营造一种自由、平等、和谐的人文课堂氛围,让学生获得生动、和谐的发展。人文环境是浸透着人性和人情的文化环境,创设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基础,但它又不局限于民主、https://www.yjbys.com/bylw/lunwenfanwen/56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