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中学聚焦“三个课堂”深耕思政课程建设

将思政课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工厂企业、科研基地;开设特色十足的本土校本课程,拓展思政学习的广度和深度……近年来,海南中学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将“三个课堂”融入思政课建设,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重任的时代新人。

聚焦第一课堂,突出知识传授与思想引导

“如何区分村民会议和村民委员会”“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区别是什么”……近日,在海南中学高三年级的一堂政治课上,老师通过课件展示学生们预习时提出的问题,时而播放视频案例,时而图文并茂地讲解,在抽丝剥茧的辨析中,各个知识点一目了然。这是海南中学坚持在第一课堂进行改革创新的生动体现。

“近年来,海南中学利用议题式、辨析式、活动型课堂,推进思维导学法,改革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让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落地。”海南中学有关负责人介绍。

同时,海南中学积极参与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文化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科技创新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构建起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思政课程体系,做实全方位、浸润式的思政教育大课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聚焦第二课堂,突出能力培养与个性发展

“庭审”现场,扮演审判员、公诉人、证人等角色的学生正襟危坐、深情严肃;旁观席上,师生们紧跟“庭审”进程,全神贯注。如此一幕,在海南中学《模拟法庭》校本课堂中并不陌生。

海南中学有关负责人介绍,立足海南自贸港建设实际,海南中学陆续开设了《逐梦自贸港》《热点聚焦》《海南本土文化赏析》《美丽的南海我们的家园——南海通识教育》《模拟法庭》等校本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拓展思政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为筑牢团员思想阵地,海南中学成立青马工程培训基地,青马班自2020年6月成立以来开展了八期主题培训,结业学员800余人,学习近100课时,志愿服务时长超过1600小时。

聚焦行走的课堂,突出社会实践与情感体验

“大思政课”是行走的课程,既是实践活动课程,也是经验体验课程。走进博物馆与时光对话、在革命遗址回望峥嵘岁月、深入黎乡苗寨寻觅发展之迹……近年来,海南中学结合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围绕“五色教育”主题,带领学生走向田间地头、工厂企业、科研基地,在真实的社会情境中发现真问题、研究真问题,用知识解决真问题,在实践中收获真知。

“在近三年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们撰写了100多篇关于海南自贸港建设、新农村建设、海南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海洋意识培养等方面的论文。”海南中学有关负责人介绍,同时,该校积极与社会各界联系,携手共建综合实践基地,建立了包括临高角革命纪念园、文昌卫星发射基地、深海研究所、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石塔村劳动教育基地、海南省规划展览馆在内的109个实践基地。

THE END
1.望道微课教育学部承办第五十一期“望道微课”理论宣讲为进一步激励新时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的精神品质,12月18日下午,教育学部承办的“强基铸魂显担当,赋能青春铸成长”第五十一期“望道微课”理论宣讲活动在雁山校区“一站式”学生社区容园研究生活动中心顺利开展。本次宣讲由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办公室吴凡波老师主讲,教育学部团委副书记钟彬韵主http://jyxb.gxnu.edu.cn/2024/1219/c8917a307300/page.htm
2.焦作市学校思政第二课堂名录发布!学校河南省烈士陵园焦作市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认真落实全国、省市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精神和市委要求,不断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市委宣传部在广泛调研与严格筛选的基础上,发布一批富有时代特色、具有教育实践意义的学校思政第二课堂,共43家。这些第二课堂涵盖了红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红色资源https://m.163.com/news/article/JBAJASPE0550NKHY.html
3.高校第二课堂课程思政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初探一、第二课堂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到思政课教师座谈会,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方式和有力手段,已经普遍被各高校和教师接受并付诸行动。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思政课以外,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所有课程的课程建设、课堂授课、教学评价、课外活动等全部过程,是“思政课程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8560350058623562410
4.“融媒体新思政”:立体式思政教育模式的创新实践教育频道自2015年以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院和教学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中心环节,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推进思政教育供给侧改革,致力于探索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崭新模式,将“互联网+”平台贯穿于思政教育课堂教学主阵地和第二课堂“彩虹堂”思政创新品牌实践的全过程。历经实践,目前已经https://edu.youth.cn/zthd/2019wlszgz/altjq/201911/t20191115_12119779.htm
5.三堂贯通,构建高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结合第一课堂的学分管理,建立针对学生相应专业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的第二课堂学分制度。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高效结合,使学分制体系更加完善、结构更加合理,从而真正达到实践育人的效果,让大学生学会自我实践式学习。 三、知行合一,逐步形成第三课堂育人品牌https://www.chinazy.org/info/1009/13793.htm
6.支部好案例党建引领培根铸魂“三联四链”构筑思政育人新格局开展思想引航工程,第一课堂开展“红色故事汇”等特色活动,第二课堂为学生打造“两团两社三队三讲坛”。开展邀请抗美援朝老战士进校讲述抗美援朝思政课、“百年党史”微演讲比赛、“励园红音”朗诵、红色电影展播等红色学习活动,激发师生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力量。党员教师多角色演绎,既担“思想引领者”又担“职业https://www.fvti.cn/dqc/2022/0714/c4432a142756/page.p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