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发展,1月27日,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全国大中小学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疫情流行期间原则上不举办大型聚集性活动和考试,各培训机构也按要求取消各类线下课程。随后,各地陆续发出延期开学通知,以保障广大中小学生的健康与安全,各大培训机构均相继推出了免费在线学习课程。
延期开学和线下培训取消后,孩子的学习究竟应该怎么办?记者日前就此话题对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钟柏昌、詹泽慧进行了网络访谈。
作为正式学习的在线学习,应做好与学校教育的深度融合
记者:在这个特殊时期,在线学习已经从学生和家长的自发行为、校外培训机构的市场行为,催生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免费在线学习热潮,在线学习从边缘走向中心,不仅获得了“合法”进入“校内教育”的机会,也成为当前家长和学生可以依赖的主要选择。目前,在线学习过程中有哪些问题需要多方协同,将采取哪些更为有效的方式进行化解?
钟柏昌:就当前而言,无论是教育部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项目,还是各大出版社的电子音像资源,以及各类学校和培训机构开发的网络课程,都积累了海量的优质数字资源,可以说,如何保障和提高延期开学期间的在线学习效果,主要问题不在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缺失,而在于使用方法的改善和优质资源的整合,其核心问题可以归结为“融合”二字,并由此需要追溯从业人员的观念改变。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在线教育的发展,人们的学习方式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学校教育或线下培训,随时随地通过多样化的学习工具、学习资源开展学习已经是人们普遍的学习方式,即与正式学习相区别的非正式学习。长期以来,在线学习只是作为一种非正式学习方式对待,正式学习依然局限在学校教育中。如果说以前的校外培训(含线上、线下两种形式)与校内教育(主要为线下教育)是“井水不犯河水”,那么本次大规模长周期的疫情,将模糊两者的界限。在线学习与学校教育是融合而非取代与被取代的关系。只有做好两者融合融通,学校才能确保在线教育的效果,在线教育企业才可能在新一轮的“洗牌”中立于不败之地。
詹泽慧:实际上,目前大部分学校和企业只是试图做到“停课不停学”,还未有效破解“停课不停教”的问题。比如说,诸多的免费公开课,均试图与校内原计划的课表进行衔接,也号称采用名师授课,但实际上大多数为广播式教学,尽管效果要好于录播等静态课程,但其实际效果依然无法乐观估计,主要原因在于无法真正与校内教育有效衔接,也难以做到个性化、差异化的施教。有一部分学生不愿意参加此类在线课程的学习,其原因不仅有课程的适切性问题,也因缺少学生熟悉的校内教师的介入,缺少约束性和临场感,难免产生抗拒心理和应付心态。因此,单纯依靠平台或家长的力量是不够的,体制内教师的作用不可或缺。
记者:要做好“停课不停学”,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和家长作为主体,如何参与到在线学习与学校教育的融合融通的工作中,真正发挥好在线学习所获得的正式学习的功能?
钟柏昌:一种可能的思路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家长—企业”的多方联动模式。其中,地方行政部门应当提供政策和经费保障,鼓励学校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开展线上授课,组织学校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尽快适应全流程和全员参与在线教学方式。学校应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合适的在线教育平台,与企业紧密配合将线下班级和课堂迁移到线上,构建空中课堂,利用平台和学校自有资源开展线上教学,开展制度化的线上正式教学活动。教师要充分利用在线平台,采用静态课程和直播课程、线上学习和混合学习、直接授课和翻转课堂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学和辅导,利用平台的分班、分组功能采用班级集体授课、小组合作学习和个人自主学习等不同学习方式。尤其需要家长做好在线学习的设备支持和学习监督,包括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的指导等。
詹泽慧:就在线教育企业而言,不仅可以获得改变学生学习习惯的机会,而且对未来线下招生将起到积极作用,成为收割生源“流量”的最佳窗口期。因此,面对这样一个新机遇,提供线上学习服务的在线教育企业,需要进一步“走进”学校,了解校内教育的需求。例如,目前诸多在线学习平台可以提供免费直播课程,但鲜有与校内教育直接对接,即便是行动较早的教育机构,也只是告知学校能满足小班制、大班额等多种空中课堂的需求,而对整建制、全流程的空中课堂的构建与管理等功能缺少支持。在线学习所获得的正式学习身份,也并非只是线下课堂的简单搬家,企业更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发挥正式学习的体制优势和在线学习的资源优势、数据优势、教学结构优势,显然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作为非正式学习的在线学习,需要遵循“加减乘除”法则
记者:在遇到新型冠状病毒这样的疫情时,在线学习依然会持续扮演非正式学习的角色,从这个角度看,如何寻找适合每个学生知识基础的学习资源,真正做到个性化学习,避免重复学习和无效学习,需要注意哪些学习法则?
钟柏昌:我们觉得,应该特别注意“加减乘除”这四个要点。
詹泽慧:“乘”的法则,指的是善用各类学习工具,进行自我学习管理,或参与同伴的互助互学。在线学习的过程可能会比较枯燥,且由于师生时空的分离,学习者容易产生孤独无助感,学习动力可能较面授学习要低,借助在线论坛进行同侪互助和知识共享,往往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同伴间相互督促、相互碰撞产生思维的火花,可以实现“1+1>2”的效应。
总之,疫情期间,在线学习是对孩子们学习规划能力、自控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锻炼。遵循“加减乘除”法则,有助于学生在疫情期间有序、合理、有效地安排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