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与管理技术的提高,生产信息的多元化、复杂化,信息量越来越大,社会的组织化和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对信息的处理和管理工作也就边的很重要。可以说,现代管理的核心就是决策,而决策的基础,就是各种各样的信息。要想随时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各种运行情况,并且能及时的作出正确的决策,就必须全面而系统的掌握企业的各种生产管理信息,这就需要有科学的管理信息系统来进行企业信息的统一管理,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在这种情况下,结合了现代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形成了一门新兴的边缘性科学---管理信息系统科学。
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相融合的一门新兴的边缘性科学,是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现代化管理相结合的产物建设一计算机为主要手段的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公司、政府部门等各类组织实现组织目标、提高自身素质的战略措施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系统建设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同时也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国内外许多历史事实告诉人们,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道路坎坷许多已经建立的系统,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效益和期望,反而因为在开发当中由于工作安排不当,导致耗用了大量的资金,致使后期系统维护工作困难,在系统使用过程中,出现大量错误,使使用单位的效益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也没有实现了所开发系统应达到的目的。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和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收集、传递、加工、保存、维护和使用的系统,他是现代组织有效管理、正确决策和实现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综合了许多科学的方法和概念,包括如现代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现代经济学、现代运筹学和统计学、数据库技术等许多学科的概念和技术。
临近毕业了,大家的论文写好了吗,下文是计算机系统集成的发展趋势探析,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也都是现代化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单位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由于不同的单位有自己独特的行业特性。因此,需要的计算机系统的万千变化。从政府系统的医疗单位的管理系统,从工厂的生产管理系统,证券市场证券管理系统。不同系统之间可以说是千姿百态。系统集成应用功能集成,网络集成,软件界面集成等综合技术手段,是指导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逐步实现的一种方法和策略。系统集成是一种思想,概念,哲学,它不仅包括技术集成,更不能缺少艺术构件集成。
1、计算机系统集成的特点
系统集成通过对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结构化,将独立分离的设备、功能、信息等集成到相互之间有关一定的联性,而且在协调统一的新系统中,能够充分共享资源,以期实现高效、集中、便利的管理策略。
系统集成是一个需要多个供应商,多协议的各种应用系统的结构,因此,实现系统集成的关键是解决不同系统连接的互操作性问题,专门解决各种分离设备,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协议,系统平台,应用程序,和系统,组织和管理,建筑环境,建筑人员,所有需要的一体化问题。系统集成的本质就在于系统的优化设计,为一个大型计算机网络集成系统,包括一对计算机软件,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通信等多种技术的集成,以及制造商的产品选择和搭配的集成,集成系统可以实现整体优化目标。
参考文献
[1]侯伦.电子商务概论[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
[2]PerryJT.电子商务新视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2019.
[4]姚维保.网上书店分类系统设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9.
[5]王国荣.ActiveServerPage&数据库[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
[6]宣小平.ASP数据库系统开发实例导航[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
[7]迈克格希(美)McGehee.MiCrosoftSQLServer7.0使用详解[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
[8]张红军,刘育楠.动态网页设计综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
[9]高成主编.ASP动态网页设计[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9.
[10]Windows数据库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
[11]肖桂东.SQLServer疑难解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
[12]顼宇峰.ASP+SQLServer典型网站建设案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
[13]刘耀儒.SQLServer2019教程[M].北京:北京科海集团公司,2019.
[14]陈冠军.精通Asp.net2.0企业级项目开发[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
[15]王健南.数据库实用教程[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9
[16]杨得新.SQLServer数据库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
[18]尚俊杰.网络程序设计――ASP(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
[20]沈洁.实用软件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
[21]邝孔武,王晓敏.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
人本教育是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具有丰富的思想和技术内涵,需要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实践。详细内容请看下文计算机教学中人本教育。
1)开展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为了实施计算机人本教育,建立大学生创新活动的一体化保障模式。配备创新实践教师管理干部,为学生提供活动场地、图书资料和开放设备。采用项目驱动的创新实践活动。对创新活动采用立项管理,学生经过答辩争取项目,通过交流制度实行过程监督,通过答辩与项目展示进行考核。通过“导师+项目”的运作方式,充分发挥导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一)课程内容前瞻性与基础性之间的矛盾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处理技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课程实践性强、内容更新速度快、极富创造性且具有明显时代发展性等特点,决定了该课程具有必要的前瞻性,然而由于课时的限制以及该课程本身的属性——“基础”,导致了本课程不可能也不应该脱离基本的基础内容的讲授,这就构成了目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育的难点以及矛盾。从学生的角度来讲,由于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差异,偏重前瞻性的内容,则基础薄弱的学生很难接受;偏重基础性的内容,则基础较好的学生往往会产生惰性以及烦躁厌学的态度;如若课时平均分配则会由于课时的限制导致“两不讨好”的尴尬局面。
(二)教学模式传统性与多元性之间的矛盾
虽然目前大多高校在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中,提出了“项目式”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分层次”教学等方法,但是从目前实际的教学过程来看,依然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以其他的教学手段为辅且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矛盾。第一,“多元”的教学模式大多是一种应付教学改革的口号与手段。第二,在实际的实行过程中,“多元”的教学模式不能做到因人施教、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热情。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是否拥有大量计算机人才已经成为决定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详细内容请看下文试论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
作为现代企业人才培养基地的高职院校是否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为现代企业培养大批高质量计算机应用人才就成为衡量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认真探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标准内涵,努力构建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标准,加强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管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和质量,在为现代企业提供大量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上,提高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能力。
一、国内关于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标准内涵的争议
从本质上来讲,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质量,是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质量能否满足现代企业以及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本人需求的程度,而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标准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参数或者指标体系对上述需求的程度进行表征。从概念上来讲,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标准主要包含其本质与评价两方面的内容。
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标准是准确判断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的准则,由于现代企业对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要求在不断发展变化,因此在衡量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过程中,其标准也必须随之而变化。在标准制定的过程中,无论是国际或者国内的标准,都是阶段性的标准或者基本标准,高职院校必须认真分析市场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与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标准,为现代企业培养大批量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
创新教育是一种基于创新理念与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造能力为主要目标,使学生在牢固、系统地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创新素质的教育理论与方法。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创新的思路
由于内存小,一些课程的软件根本无法在计算机上运行,这样就对东、西校区学生的上课质量造成了一定影响。目前“中心”承担实验上机任务从目前“中心”承担的实验课任务来看,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所承担的课程量是很大的,尤其是信息学院的课程,这就对计算机中心的管理和计算机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心”发展存在的问题
·论当代中国网络讨论环境现状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vpn技术在企业网络安全中的运用
·浅论云计算与隐私安全问题
·网络环境中的个体潜意识现象
在学习完这门课程后,陆续的课程有:“操作系统”、“数据库技术基础”、“算法与数据结构”等。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知识;了解计算机在信息处理方面的原理、概念和技术;掌握常用操作系统、工具软件以及计算机网络资源的使用方法;具有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掌握计算机软件技术知识。
根据专业特色,调整教学内容大学是一个知识人才的储备库,为了能够与社会做好接轨,学校开设了不同的专业,并且针对不同的专业开设了不同的课程。虽然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每个专业的必修课程,但是因为专业的不同,各专业对于学生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也有着很大的区别。就拿软件专业和法律专业来说,软件专业学生学好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为了能够为后续的操作系统、软件工程、数据库技术等课程打下牢固的基础;法律专业学生是为了能够拥有基础的运用计算机的能力。这两者有很大的区别。因此教师就要认真的进行备课,针对各专业的教学要求和学科特点,及时的调整教学内容。
正确引导学生,调动学习热情由于各种原因,所以很多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认识存在着错误认识。有些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开始接触计算机,认为计算机基础课也就是打打字、画画图。这样先入为主的观念,使得他们在学习计算机课程时,失去了热情。所以教师就必须正确引导学生,将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激情调动起来。要让学生了解,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与义务教育阶段所学习的“计算机基础”在内容上有着很大的区别,这个阶段为了尽可能避免与中学课程的重叠,淡化了office等基础操作,加强了对于程序设计思想、软件工程、数据库等知识的介绍。而且,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授不仅是为了能够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和思维方法,还希望通过数据信息类知识的教授,逐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接下来的课程,也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