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丨十年来中高职学校每年培养千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专家谈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今日头条

新华社北京10月5日电题:十年来中高职学校每年培养千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专家谈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

新华社记者徐壮

职业教育专业更新幅度超过70%、高职学校招生人数接近翻倍、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数量年均增长8.6%、中高职学校(不含技工学校)累计培养毕业生7900多万人、在海外建立25个“鲁班工坊”……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斐然。

从明确职业教育定位职责,到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顶层设计;从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到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从助力“人人成才”,到服务“人人出彩”,我国职业教育在新时代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跨越式发展。

定位职责更明晰

教育部日前发布的《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白皮书》指出:进入新时代,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更加突出的位置。

这是在天津举行的首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闭幕式上拍摄的《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白皮书》(2022年8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孙凡越摄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邢晖表示,十年来,党和政府高瞻远瞩、举旗定向,对职业教育关怀备至。

从2014年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到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再到2021年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新时代职业教育不断加大政策供给、创新制度设计。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这是党中央在新时代作出的重大论断。十年来职教领域的一系列深化改革举措均围绕此展开。”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曾天山说。

这是在天津举行的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的世界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博览会上拍摄的鲁班工坊建设·成果展(2022年8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李然摄

教育体系更完善

更新职业教育专业目录,设计构建“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纵向贯通的职业学校体系、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开展学徒制和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建设职业教育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顺应新的职责使命,十年来,我国始终把构建完整体系作为发展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与逻辑主线。

“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谈教育的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不可能离开职业教育。”在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和震看来,经过十年努力,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基本形成。

如今,中职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专科高职主体地位不断强化,职业本科教育牵引力持续增强。通过职业教育,我国正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趋于完善,层次结构更加完整。”邢晖举例道,“中职和专科高职教育不再是学历终结的教育,不仅可以直接衔接,还能与职业本科及以上学历贯通起来。职普融通、育训结合、学分银行等,加宽加长了学生成才之路,更好满足学生‘就业有门、升学有路、继续发展有基础、创业有优势’。”

类型特色更鲜明

今年5月1日,酝酿已久的新职业教育法正式施行。“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首次以法律形式被明确。

“明确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是我国教育理论的重大创新。”曾天山认为,职业教育实现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向相对独立的教育类型转变,有利于解决职业教育“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老师带领韩士兰(右一)和其他留学生进行实训操作(2022年7月29日摄)。今年38岁的韩士兰来自埃塞俄比亚,3年前,他来到天津,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攻读教育学博士。新华社记者李然摄

立足实用性特色,紧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调整职业教育专业;强调开放性特色,鼓励行业企业积极举办、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的多元办学;深耕专业性特色,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十年来,职业教育类型特色不断优化,成为职教领域重大成就之一。

目前,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已经超过一半;全国组建了1500多个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了3000多家产教融合型企业、试点建设了21个产教融合型城市;职业学校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2.49万个,现代学徒制项目覆盖1000多个专业点,惠及10万余学生(学徒)。

“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的特色办学模式,有利于产出更多实用人才、提升劳动者技能、满足企业需求,达到多方受益。”和震说。

陕西汽车技工学校建筑金属构造项目工匠班助教胡敏在进行火焰切割(2022年4月26日摄)。她在2020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智能焊接职业技能竞赛冲压工(冷作钣金工)竞赛中荣获金奖;2021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新华社记者刘潇摄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更凸显

办好职业教育,最终是为了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

和震认为,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给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巨大需求和坚实条件;另一方面,职业教育提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我国现有职业学校在校生超过2915万人。全国职业学校共开设1300余个专业和12万余个专业点,基本覆盖国民经济各领域。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十年来,中高职学校每年培养1000万左右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在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动车组驾驶与运用实训演练(2022年4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李一博摄

《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大幅提升,职业教育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度匹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作用显著增强。

“面向人人的职业教育为技能型社会提供人才和技能支撑,不可或缺、不可替代。”邢晖说。

THE END
1.在建设教育强国中自觉担负一流大学使命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肩负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使命。 https://sxgxwlsz.tyut.edu.cn/info/1003/16329.htm
2.在建设教育强国实践中增强思政引领力“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六大特质”之首、核心关键所在,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根本保障。思政引领力的“思政”究其内在规定性即为思想政治教育,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为主渠道、以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总目标,而“引领力”则为引导、带领的http://sscp.cssn.cn/xkpd/zlzg_2023/202412/t20241216_5824120.html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鲜明特质思政引领力体现教育强国的政治属性,反映教育的根本性质和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的意识形态属性决定了新时代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必须坚持和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时代新https://wlj.taiyuan.gov.cn/ddjs1/20241220/30184537.html
4.以党性教育贯穿始终全面从严学员管理努力打造学员管理升级版加强对党性教育系列活动的策划和统筹,制定了《2021年“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党性教育活动工作方案》,加强对“用音乐讲党史”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百年华诞、我来留言”学员留言感言收集活动等重点活动的策划组织。引导各班紧紧围绕“赓续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建功伟大时代”主题,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因班制宜开展https://www.celap.org.cn/art/2021/12/29/art_129_48017.html
5.东莞市松山湖北区学校深圳市众人通科技有限公司多元评价贯穿始终的“探·未来”课堂 北区学校以“无痕·未来”为办学理念,遵循“评价立校”的发展方向,打造以“教学评辅一致性”为特质的“探·未来”品质课堂文化,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提升课堂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https://www.clovsoft.com/news/1.html
6.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基础教育为民族复兴筑牢稳固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基础教育事关国家发展、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基础教育摆在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战略地位,坚持公共财政优先投入,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民族复兴筑牢稳固根基。 http://news.hnr.cn/rmrtt/article/1/1513704646688923649
7.勤学力耕,追光逐梦,做新时代教育家型好老师——顺德区名教师培养勤学力耕,追光逐梦,做新时代教育家型好老师——顺德区名教师培养项目结业培训暨“顺德·师说”第20期教育讲坛活动圆满完成 2024年1月23日上午,顺德区教育局、顺德区教育发展中心组织举办的顺德区名教师培养项目结业培训暨“顺德·师说”第20期教育讲坛活动在顺德区德胜学校小学部(高年部)负一层1号报告厅隆重举行。http://news.sdedu.net/newsFile/newsPage/8561706154716862.html
8.新时代教育人①两江新区金州小学数学教师·黄珊“生活数学”让“会思考才会创造。”黄珊认为,教学应尊重每一位孩子的主体地位,让孩子“动”起来,课堂的教始终应围绕学来开展,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内在潜力与学习动力。所以,她倡导生活数学、研究性学习等主体性教育模式,这样才能点燃孩子的学习热情,让他们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https://www.cqcb.com/xinjiaoyu/superteacher/2022-09-09/5017571.html
9.中国教师论新时代教师发展“四要素”马红民; <正>教师发展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教育改革的原动力,也是学生发展的保障。新时代教师发展是重要的、迫切的,也是必需的,是学校发展的持续力量。爱、专业功力、思维品质、理想情怀是新时代教师发展的四个必备要素。爱是根本,专业功力是底色,思维品质是助推器,理想情怀是境界http://zgjt.cbpt.cnki.net/WKC3/WebPublication/wkTextContent.aspx?colType=4&yt=2019&st=07
10.姜言东专访《人类简史》作者赫拉利:关于AI,马云错在哪里采访者按:《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教授是我的好朋友,一年多来我们在推特上讨论过许多问题,例如中国摩梭族对《人类简史》关于性别进化的借鉴,知识分子的学术自由与社会责任,AI时代教育的存在模式等。6月25日,笔者应约造访他在希伯来大学4平米简陋的办公室,开始长达2小时的请教。】 https://www.guancha.cn/YuvalHarari/2017_06_30_415797_s.shtml
11.铁打的时代,流水的学生(高三)影评铁打的时代,流水的学生教育:时代之罪的承担者《高三》中的班主任王锦春一开始就说:如果是我们从事中学教育的圈内人,他们肯定会理解我们的做法,但那些专家、学者对我们也许会有看法。但是我们还是坚持这种教育,因为如果我们不这么做,就对不起学生和家长。显然,在这里,老师、学生、家长是同一战壕里的战友,而那些叨叨不休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280892/
12.聚焦实践力培养创新型卓越教师■全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经验篇 “新时代,东北师范大学肩负强师报国、共育两代师表的时代使命,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突出教师培养的核心地位,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回答好‘培养什么样的教师、怎样培养教师、为谁培养教师’的根本性问题。”在教育部组织的关于教育评价改革经验交流会上,东北师大校长徐海阳说。http://www.jyb.cn/rmtzgjyb/202312/t20231209_2111128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