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功能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一、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划分——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一)个体功能

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它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特征所决定,发生于教育活动内部,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基本功能或固有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可以分为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和个体社会化功能。

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过程,它意味着对儿童身心发展进行引导、促进,本质上就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是指个体由“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个体从幼年开始,受家庭、学校、同辈群体、社会文化等的影响,逐步习得在社会中生存发展所必备的知识、技能以及行为规范等,并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突出地表现为教育能促进个体的社会化。

(1)教育促进个体思想观念的社会化

(2)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人自身有了什么样的思想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动,人的思想观念的社会化和人的行为的社会化是紧密联系的。社会规范总是规定着生活于其中的人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教育通过传递社会规范,使人们认识社会规范的意义和内容,从而规范人的行为,防止个体行为偏离社会的轨道。同时,教育还具有生活指导的功能。它给予人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帮助人们学会协调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冲突,使人们首先学会生活、适应生活。

(3)教育促进个体职业、角色的社会化

个体在社会中要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主要通过个体从事某一职业或处于社会结构中的某一等级体现出来的。职业是社会化的集中体现。人要在现代社会中生存,就需要从事一定的职业,这就使个体为了就业和生活而接受教育,从而促进个体的职业化。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核心要求就是培养人的职业角色意识和技能。

2.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人是社会性和个性的矛盾统一体,人的发展过程是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对立统一的过程。个体的社会化必然伴随着个性化,同时也需求个性化。个性主要体现为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自主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个性化就是个体在社会活动中形成自主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的过程。个体个性化的形成与实现依赖于教育的作用,教育具有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教育的这种功能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促进个体主体性的发展

人的主体性是个体面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能动性,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是人的主体性的表现。主体意识是人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的自觉意识,包括主体的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主体能力是主体认识、改造外部世界的能力。主体意识是主体性观念的表现,主体能力是主体性的外在表征。无论是主体意识的形成还是主体能力的获得都要通过教育。教育通过对人的道德、智力、能力的培养而起人将自己视为自然界主体的意识,提高人对自我的认识,形成道德观念,增长知识,发展能力,从而达到能动地适应且不断变革客观世界的目的。同时,教育的过程是一种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是激发和形成个体主体性的过程,教育使个体素质不断得到提高,自我能力不断增强。

(2)教育促进个体独特性的形成

个体的独特性是人的个性心理的表现,包括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个性倾向性和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人的遗传素质具有差异性,如神经过程的强度平衡性、灵活性等,这是造成个性心理差异的生理基础。个体的遗传素质不同,后天的生活环境、教育影响不同,生活的经历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发展结果。教育作为有目的的活动,要在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因材施教,帮助不同的学生充分开发其内在潜力,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以使其成为高质量的、专业化的人才。

(3)教育促进个体创造性的开发

创造性是人的个性的核心品质,是个体独特的自我意识的体现。一般说来,个体的创造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个体对外在事物的超越,即个体通过变革和改造旧事物,促使新颖的、独特的新事物产生;二是个体对自身的超越,即个体在改造外部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自身,使“旧我”转变为“新我”,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创造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和禀性。但人的创造本能是非常脆弱的,如果不加以保护、激发和培育,就慢慢地丧失。在当今社会,人们已充分认识到创造对于社会和个人的价值,培养人的创造意识、能力和精神已成为当代教育的重要主题。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可以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的内心需求,创设宽松、民主、探究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

(二)社会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指的是教育对社会的作用。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或工具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是推动社会变迁和促进社会流动。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指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引导人的社会实践,不仅使人适应社会的发展,还能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教育的人口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生态功能等。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和提高,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转换、调整和变动,以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展现其智慧才能,实现其人生抱负。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按其流动方向可分为:

横向流动功能:指社会成员因受教育和训练,能够在社会区域、职业岗位与社会组织中作水平的流动,即可以根据社会需要,结合个人的意愿与可能条件更换其工作地点、单位、任务,改变其环境而不提升其社会阶层或科层结构中的地位。

纵向流动功能:指社会成员因受教育的培养与筛选,能够在社会阶层、科层结构中作纵向的提升,包括职称晋升、职务升迁、薪酬提级,改变了其社会层级地位与作用。

二、按教育作用的性质划分——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一)正向功能

教育的正向功能(积极功能)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教育的育人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等往往是指教育正面的、积极的功能。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要促进教育正向功能的实现,必须充分遵循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客观规律。

(二)负向功能

教育的负向功能(消极功能)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教育的负向功能是由于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教育者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不正确、教育内部结构不合理等因素,使教育在不同程度上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三、按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划分——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一)显性功能

教育的显性功能指教育活动依照教育目的,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吻合的结果。如: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等,就是显性教育功能的表现。显性功能的主要标志是计划性。

(二)隐性功能

教育的隐性功能指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如教育复制了现有的社会关系,再现了社会的不平等,学校照管儿童的功能等,都是隐性功能的表现。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的区分是相对的,一旦隐性的潜在功能被有意识地开发、利用,就可以转变成显性教育功能。

下面我们用表格汇总一下今天的知识点。

相信通过老师的讲解,各位同学一定对教育的功能有了深刻的认识,接下来我们一起练习一下!

1.【单选题】学校对儿童的照顾,体现了教育的()。

A.隐性功能B.显性功能C.正向功能D.发展功能

2.【单选题】某班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热情,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展一系列竞赛活动。结果如老师所料,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成绩明显提高,但没想到的是学生之间互相猜忌、隐瞒学习资料等现象日趋严重,这一情况表明,教育()。

A.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正向隐性功能

B.既有负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C.既有正向隐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D.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2.【答案】D。解析:教育的正向功能即积极功能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教育的负向功能即消极功能则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按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又分为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显性功能的主要标志是计划性。老师希望通过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成绩明显提高体现教育的正向显性功能,“让老师没想到的”是隐性功能,学生之间相互猜忌等现象日趋严重体现了教育的负向隐性功能。

THE END
1.教育的个体功能主要体现在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突出地表现为教育能促进个体社会化,所谓社会化,其“基本涵义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更具体地说是指自然人或生物人的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首先表现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表现在三方面: https://xue.baidu.com/okam/pages/strategy-tp/index?strategyId=128119245467939&source=natural
2.树人论坛第26期《教育的社会功能与个体功能》为什么经济发达的国家的教育也相对先进?为什么我国会把“科教兴国”作为基本国策?为什么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已成为国民的共识?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来学习关于教育功能的知识。我们将从教育功能的概述、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三个方面跟大家介绍。https://www.meipian.cn/254vj3ji
3.高中高一高二高三体育理论知识三.简答题。(共七题,选六题做,共30分) 1.目前,很多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班级数、学生数不断增加,但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不足,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困难,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你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组织学校课外体育活动? 2.组织一次小型体育比赛,需制订一个比赛规程,制订比赛规程必需具备哪些方面的内容?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1117/12/1705697_70093340.shtml
4.文以载道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互补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功能 所谓的个体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表现为个体生存功能、个体发展功能和个体享用功能。包括三面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生存功能、个体发展功能、个体享用功能。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生存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生存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人类个体遵循https://www.swpu.edu.cn/xgb/info/1107/6049.htm
5.安徽教师考编教综考前背诵资料—教育学(2) 受教育者: 是受教育的对象, 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有的教材也称“学习者”。 (3) 教育影响: 包括教育的内容和教育手段等, 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发生作用的中介。 (4) 相互关系: 上述三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 又相互联系, 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实践系统。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385768796764373
6.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对1.学生的起始状态包括学习者的学习态度、起始能力、知识背景等。 对2.布卢姆将认知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 对3.情感教学是一个连续的内化过程,教师应积极的促成情感教育的“积累效应”。 对4.现代教学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 http://mip.pincai.com/article/1392535.htm
7.教综知识点归纳教育理论笔试指导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2】教育的个体功能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教育促进人的先天素质得到发展,使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功能,其主要表现有三点: 1、教育促进人的先天因素得到发展,使心理生理素质得以呈现 https://www.ahteacher.com/bishi/jiaoyulilun/96323.html
8.预防医学研究范文而中国各大学院校平均开设课程门数仅为12.5门,提示我们研究生教育课程资源比较匮乏。②根据不同学科、专业和层次安排不同的课程:如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每学年可在4个学期向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的学生提供相应的流行病学课程。课程内容包括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病例对照和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分析、分子流行病学https://www.gwyoo.com/haowen/244436.html
9.2024教育学原理考研核心考点分析:教育的功能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以划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1)教育的个体功能 教育的个体功能是指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教育的个体功能是在教育活动内部发生的,所以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或教育的固有功能。 教育的个体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包括教育促进个体https://m.gaodun.com/kaoyan/1426802.html
10.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第3页教师资格考试21. 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A. 目标 B. 策略 C. 过程 D.评价 22. 教学媒体包括( ). A. 投影 B. 录象 C. 计算机 D. 黑板和图片 23. 创造性思维表现为思维的( ). A. 独创性 B. 发散性 C. 灵活性 D. 突发性 24. 师爱的心理功能主要有( ). https://www.exam8.com/zige/jiaoshi/monishiti/200710/443579_3.html
11.1.教育基础知识个体个性化的负向功能道德教育:仁政。教育作用:教育的社会功能:庶、富、教;教育的个体功能:“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育目的:学而优则仕。教育内容:六经(五经+《乐》)。教育方法:学、思、行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世界最早的启发式教育);因材施教https://blog.csdn.net/qq_43221336/article/details/108991471
12.教育学导论(重点)材料分析 1个15分 名词解释: 1、教师专业化 ①即指教师个体通过职前培养,从一名新手逐渐成长为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成熟教师及其可持续的专业发展过程。 ②也指教师职业整体从发非专业性职业、准专业性职业向专业性职业进步的过程 2、教育概念 https://www.unjs.com/zuixinxiaoxi/ziliao/20170804000008_1415453.html
13.《中国教育报》电子版中国教育新闻网“寻汉字源头—询道德智慧—循品格养成”路径,创造性建构汉字德育体系,包括:理念创新,把“激活汉字德育功能,培育师生文化自信”作为核心理念;内容创新,把汉字里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家国情怀、审美意识作为德育重要内容;路径创新,在学校、班级、课堂三个层次上落实“以字育德”;载体创新,开设“汉字德育”课程,凝练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2-05/10/content_609173.htm
14.2020年河南专升本招生考试《教育理论》真题及答案解析82. 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是___。 83. 知觉的恒常性分为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明度恒常性和___。 84. 自我调控系统包括自我认识、___和自我控制三个系统。 85. 工作记忆包括语音环路、视觉空间模板、情景缓冲器和___四种成分。 86. 语言功能主要定位在大脑___半球,该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https://www.xuesai.cn/zhuanjieben/333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