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不仅是技术上的进步,更是思维方式的超越,“互联网时代一切都将被颠覆”,句话很多人未必认可,但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对各个领域的渗透势不可挡,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有用”二字,那么系统的说说互联网思维体系吧:
一、用户思维
用户思维是互联网思维第一重要的思考方式,“用户永远是对的、用户永远是最聪明的”,完全“以用户为中心”去考虑问题。
法则1:整合碎片市场、边缘人群
法则2:让用户深度参与
法则3:体验至上
好的用户体验应该从细节开始,并贯穿于每一个细节,能够让用户有所感知,并且这种感知要超出用户预期,给用户带来惊喜。
用户思维体系涵盖了最经典的品牌营销的Who-What-How模型。
二、简约思维
法则4:专注(一针捅破天)
苹果手机就是典型的例子,1997年苹果接近破产,乔帮主回归,砍掉了70%产品线,重点开发4款产品,使得苹果扭亏为盈,起死回生。即使到了现在依然是“单品爆款”。
品牌定位也要专注,给消费者一个选择你的理由就足够。网络鲜花RoseOnly,品牌定位是高端人群,买花者需要与收花者身份证号绑定,且每人只能绑定一次,意味着“一生只爱一人”。半年就做到了做到了月销售额近1000万元。专注才有力量,才能做到极致。尤其在创业时期,做不到专注,就没有可能生存。
法则5:简约即是美
在产品设计方面,要做减法。外观要简洁,内在的操作流程要简化。李宁、百度、耐克、苹果、特斯拉等,都是简约的典范。
三、极致思维
极致思维,就是把产品、服务和用户体验做到极致,超越用户预期。什么叫极致极致就是把命都搭上你都觉得不够。
法则6:打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
用极限思维打造极致的产品:
第一,“痛点要抓准”;
第二,“逼自己要狠”;
第三,“管理要盯紧”。
必须把产品做到极致,超越用户想象,在这个人人皆媒体的时代,好产品自然会形成口碑传播。
法则7:服务即营销
阿芙精油是知名的淘宝品牌,有两个小细节可以看出其对服务体验的极致追求:
1)客服24小时轮流上班,使用Thinkpad小红帽笔记本工作,因为使用这种电脑切换窗口更加便捷,可以让消费者少等几秒钟;
2)设有“CSO”,即首席惊喜官,每天在用户留言中寻找潜在的推销员或专家,找到之后会给对方寄出包裹,为这个可能的“意见领袖”制造惊喜。
四、迭代思维
“敏捷开发”是互联网产品开发的典型方法论,以用户为核心、迭代、循序渐进的开发方法,允许有所不足,不断试错,在持续迭代中完善产品。
这里面有两个点,一个“微”,一个“快”。
法则8:小处着眼,微创新。
“微”,要从细微的用户需求入手,贴近用户心理,在用户参与和反馈中逐步改进。“可能你觉得是一个不起眼的点,但是用户可能觉得很重要”。360安全卫士当年只是一个安全防护产品,现在也是互联网巨头。
法则9:精益创业,快速迭代
五、流量转化思维
流量意味着体量,体量意味着分量。不会转化流量就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法则10:免费是为了更好地收费
互联网产品大多用免费策略极力争取用户、锁定用户。当年的360安全卫士就是如此。但“免费是最昂贵的”,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选择免费策略,因产品、资源、时机而定。
法则11:坚持到质变的“临界点”
六、社会化思维
社会化商业的核心是网络,公司面对的客户以网络的形式存在,这将改变企业生产、销售、营销等整个形态。
法则12:利用好社会化媒体
法则13:众包协作
众包是以“蜂群思维”和层级架构为核心的互联网协作模式,维基百科就是典型的众包产品。传统企业要思考如何利用外脑,不用招募,便可“天下贤才入吾彀中”。小米手机在研发中让用户深度参与,实际上也是一种众包模式。
七、大数据思维
大数据思维,是指对大数据的认识,对企业资产、关键竞争要素的理解。
法则14:小企业也要有大数据
用户在网络上一般会产生信息、行为、关系三个层面的数据,这些数据的沉淀,有助于企业进行预测和决策。一切皆可被数据化,企业必须构建自己的大数据平台,小企业,也要有大数据。
法则15:用户是每个人
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企业的营销策略应该针对个性化用户做精准营销。
银泰网上线后,打通了线下实体店和线上的会员账号,在百货和购物中心铺设免费wifi。当一位已注册账号的客人进入实体店,他的手机连接上wifi,他与银泰的所有互动记录会一一在后台呈现,银泰就能据此判别消费者的购物喜好。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商品和库存的可视化,并达到与用户之间的沟通。
八、平台思维
互联网的平台思维就是开放、共享、共赢的思维。平台模式最有可能成就产业巨头。全球最大的100家企业里,有60家企业的主要收入来自平台商业模式,包括苹果、谷歌等。
法则16:打造多方共赢的生态圈
平台模式的精髓,在于打造一个多主体共赢互利的生态圈。
将来的平台之争,一定是生态圈之间的竞争。百度、阿里、腾讯三大互联网巨头围绕搜索、电商、社交各自构筑了强大的产业生态,所以后来者其实是很难撼动的。
法则17:善用现有平台
当你不具备构建生态型平台实力的时候,那就要思考怎样利用现有的平台。
法则18:让企业成为员工的平台
互联网巨头的组织变革,都是围绕着如何打造内部“平台型组织”。都旨在发挥内部组织的平台化作用。海尔将8万多人分为2000个自主经营体,让员工成为真正的“创业者”,让每个人成为自己的CEO。内部平台化就是要变成自组织而不是他组织。
九、跨界思维
随着互联网和科技的发展,很多产业的边界变得模糊,互联网企业的触角已无孔不入,(如)零售、图书、金融、电信、娱乐、交通、媒体等等。
法则19:携“用户”以令诸侯
这些互联网企业,为什么能够参与乃至赢得跨界竞争答案就是:用户和用户!他们掌握着一方面掌握用户数据,另一方面又具备用户思维,自然能够携“用户”以令诸侯。阿里巴巴、腾讯相继申办银行,小米做手机、做电视,都是这样的道理。
未来十年,是中国商业领域大规模打劫的时代,一旦用户的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来不及变革的企业,必定遭遇劫数!
法则20:用互联网思维,大胆颠覆式创新。
一个真正牛逼的人一定是一个跨界的人,能够同时在科技和人文的交汇点上找到自己的坐标。一个真正厉害的企业,一定是手握用户和数据资源,敢于跨界创新的组织。
看一个企业有没有潜力,就看它离互联网有多远。能够真正用互联网思维重构的企业,才可能真正赢得未来。未来属于那些传统产业里懂互联网的人,而不是那些懂互联网但不懂传统产业的人。未来将没有纯粹的互联网公司,因为每个企业将都是互联网公司。未来一定是属于既能深刻理解传统商业的本质,也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