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智库|总书记强调的七种能力,年轻干部该如何锤炼?

年轻干部要不负重任、勇毅向前,锻造政治能力是新时代的紧迫要求。

政治要讲,更要历练

裴泽庆

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突出强调政治能力的重要性,一方面凸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年轻干部把准政治方向、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谆谆教诲,同时饱含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年轻干部塑造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确保党和人民事业永不变色的殷切期望。

年轻干部是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执政骨干群体的新鲜血液,是党和人民事业的接班人。高度重视年轻干部政治能力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基本处于中、青年的年龄段,1957年毛泽东在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首次提出“又红又专”思想,为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奠定了思想基础。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提出了“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标准,这里的革命化主要是从政治能力的角度提出来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年轻干部选拔与任用,更加突出政治标准。2013年首次提出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此后又反复强调,“选人用人必须把好政治关,把是否忠诚于党和人民,是否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是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是否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否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作为衡量干部的第一标准。”面对“两个大局”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年轻干部要不负重任、勇毅向前,锻造政治能力,无疑是新时代赋予的紧迫要求。

新形势下怎样不断提高政治能力?习近平总书记的精辟论述就像一盏明灯照亮年轻干部心田。首先,要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提高政治能力的基本前提。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是唯一的执政党和领导党。党的领导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长期执政的要求。先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成立、后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这一历史逻辑,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我国的政治地位和历史使命。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就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美好理想,党的性质、宗旨与社会主义本质具有内在一致性。伟大抗疫斗争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抵御风险挑战的最有力制度保证。因此,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是内在统一的,这是根本政治方向和最大国情,绝不容许在这个问题上有丝毫动摇。

其次,要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这是提高政治能力的基本要求。如何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世界认清事物本质?“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本领需要在党性锻炼中反复磨砺,“乱云飞渡仍从容”的状态需要在政治生活中不断累积。只有始终把党和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观察分析形势时把握政治因素,筹划推动工作时落实政治要求,处理解决问题时防范政治风险,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真正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

再次,要自觉加强政治历练,这是提高政治能力的基本路径。政治要讲,更要历练。对于年轻干部而言,政治历练很大程度上是针对性地弥补实践的不足、经验的缺失、能力的短板,关键时刻更需要用斗争精神去磨砺。历练本身是自律和他律、自我超越与外在型塑有机统一的过程。其中,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刚性约束,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是内在尺度。年轻干部要坚持自我革命的辩证法,自觉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主动接受组织监督和纪律约束,不断形成政治自制力和内省力,筑牢坚固的思想堤坝。

(作者系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

02

调查研究能力

要保证干不偏向,部署不脱离实际,就要保持调查研究的常态化。

三个结合,见微知著

王海林

调查研究,看似是一个工作方法问题,但实际上体现着党的性质和党的作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党,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的立党之基,党的服务标准就是人民的满意度。听取和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是共产党人工作的出发点。而这些,需要靠调查研究来实现。高高在上,不深入基层,不了解群众疾苦,拍脑袋决策,是与党的宗旨背道而驰的。

我党的几代领导人都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身体力行带头参加调查研究。《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毛泽东同志最有代表性的调查研究成果。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同志在东北华北调研后发表“北方谈话”、中央领导率队开展的国内外调研考察,为党的工作重点转移提供了依据。习近平同志深入田间码头军营哨卡,走进贫困乡村农户调查研究的身影,给我们做出了言传身教的榜样。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随着科技创新,社会发展进步,经济社会结构既无限细分又产生新的融合,使经济活动愈加纷繁复杂,社会阶层日益多元分化,信息化、大数据应运而生,这促使我们的调查研究方法需要不断改进和提高。

三是坚持调研的日积月累与任务性突击调研相结合。干部的基本职能是:带头干,做部署。要保证干不偏向,部署不脱离实际,就要保持调查研究的常态化。而有时为了完成某些临时性、突发性工作,也有按照上级统一安排,或自己部署某些阶段性集中调研任务。常态化调研,要注重调研内容的全局性与广度;阶段性集中调研任务,更突出调研的专业性与深度。两者缺一不可,互为补充。作为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应养成平时观察、记录工作领域社会现象些微变化的习惯,从众多看似孤立、个体的现象中,发现事物内在联系的蛛丝马迹。再结合专业性、集中性的调研活动,形成我们对事物本质正确的认识,以及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作者系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

03

科学决策能力

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一环,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必然要求。

摸清路数,权衡决断

胡守钧

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一环,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必然要求,也是“严细深实快”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

历史总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前进的。要解决问题,就必须要有科学决策。总的来讲,科学决策是一项系统工程,提高科学决策水平,要在实践中用好、用足和不断完善科学决策的“5+1”模式。

“5”分别是认清决策的问题是什么,为解决问题需要直面的现实困境、难点和痛点是什么,决策工具的运用,评估决策可能带来的各种可能性后果,决策的理性选择,“1”指的是决策者要为提高科学决策水平终生不断学习的要求。

要科学决策,第一步就在于认清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弄清需要解决的问题,才可能为问题的解决提供精准决策。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领导干部“找不到钥匙、打不开门”的情况仍然存在。有的不分急难险重,眉毛胡子一把抓;有的遵循经验主义,沿用老模式、老办法;有的简单照抄照搬,不对症下药……凡此种种,都是因为在决策的过程中没有认清,或者说没能力认清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是什么。既然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都不清楚,不管你的决策水平有多高,要做到科学决策,可谓难上加难。科学决策的第二个要点在于在精准把握了决策问题的前提下,要直面现实,认真梳理要解决问题在未来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有没有足够的解决工具可以利用。做到这一点,年轻干部要善于在“求实”和“求是”上下功夫,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情况清、底数明,在综合研判中科学制定决策。要对风险挑战、发展变化、矛盾问题等“变数”做到心中有数,既思考在先、谋划在前,又见微知著、剖细剖实。

以上两步工作做得扎实,就为决策过程提供了一个基础。第三步就是在具体的决策过程中,要把决策工具和决策方法用好。决策方法主要有定性决策方法、定量决策方法、计算机模拟和决策模拟演练。用不同的决策方法和决策工具,对同一个决策的质量和影响进行全方位观察。第四步就是要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对决策的质量进行评估,探讨不同决策方法带来的各种可能性后果。第五步就是最后决策的理性选择。更加注重决策的专业性、精准性,要深入研究、综合分析,看事情是否值得做、是否符合实际等,全面权衡,科学决断。有些年轻干部也许会认为,决策就是要干成一件事情。这当然是对的。但如果在对决策进行全面权衡和评估之后,发现做一件事情比不做带来的负面效果会更大时,此时此地此情下的临时“决策放弃”也未必不是明智的。要知道,决策的结果有两种,做还是不做。比如,在一个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决策一个会对周边环境带来危害的项目是否上马时,“决策放弃”需要的智慧、担当和执政艺术,更能锻炼年轻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所以,在对决策的理性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决策目标之间的实际情况。

我国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互联网深刻改变人们的交往方式,社会观念、社会心理、社会行为正发生深刻变化。这些进一步增加了决策的难度,同时也对决策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最主要的还在于决策主体要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和不断随时掌握新情况的能力。作为年轻干部,做好新发展阶段的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注重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学深悟透,融会贯通,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掌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只有这样,在决策过程中才会站位高、视野宽,真正做到决策有高度、有广度、有深度。

(作者系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04

改革攻坚能力

提高改革攻坚能力,是我们用改革关键一招全面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走在时代前列的迫切需要。

问题导向,担当作为

唐文金

提高改革攻坚能力,是我们用改革关键一招全面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走在时代前列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轻干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创新突破、担当作为的必备素质。

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是改革的根本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大潮正起,年轻干部正处在政治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更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历练,在错综复杂、千头万绪的改革问题中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主题不偏移,在改革方向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坚持正确价值取向,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改革,使出台的各项改革举措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实践需要、符合群众利益。

树立坚定的改革信念。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向深化改革要动力,激发新发展活力。年轻干部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思维敏捷活跃、接受新事物快、创新意识强,理应成为改革攻坚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谋求发展,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势和更为艰巨的任务,改革必须有勇气和决心,以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刚健勇毅,知难而进,一往无前,向顽瘴痼疾开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打通经济循环“堵点”,纾解民生关切“痛点”,攻克社会发展“难点”,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

培养务实的改革作风。时代需要闯将,改革需要先锋。改革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担当。年轻干部提高改革攻坚能力,就要守初心担使命、敢作为勇担当。必须真抓实干解决问题,实打实、硬碰硬,打硬仗、克难关,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任务落实,以奋进者姿态走在改革前列。必须增强信心敢于试错,不怕失败、不怕风险,坚信当“山重水复疑无路”时,通过改革扫除障碍、增添动力,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以改革的自信推进自信的改革。必须坚持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坚守原则、严于律己,心有所戒、行有所止,才能在面临改革的利益牵扯和难题阻力时,始终无所畏惧、敢于亮剑,实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作者系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主任、省委改革办常务副主任)

05

应急处突能力

精准拆弹,化危为机

唐任伍

在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的今天,提升年轻干部的应急处突能力,关乎党和国家命运、关乎民族复兴大业。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年轻干部作为新时代的中坚力量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提高应急处突能力,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涵养应急处突的风险意识。年轻干部要清楚地认识到,中国作为有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实现和平崛起,必然会遭到国际上一些敌对势力反对。同时中国还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易发多发,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日益增多。如果缺乏应急处突的风险意识,就不能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有效应对各类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影响社会稳定。

提高应急处突的预判能力。“备豫不虞,为国常道”。预判风险是应急处突的前提,也是把握风险走向谋求战略主动的关键,更是成本小、效果好的应急处突方式。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形成并非空穴来风,往往有一个酝酿、发生、发展的过程,一些应急处突案例的失败,根子常在“重处置,轻预判”。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新形势,年轻干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要有所作为,就要具有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战的本领,从看似平静的湖面洞察到暗流涌动,要对各种可能发生的危机突发风险有高度的敏感性,心中有数,才能分类施策,精准拆弹,有效掌控全局,化解危机。因此,提高年轻干部的风险预见性和洞察力,掌握应急处突的主动权,做到源头治理、关口前移、动态管理,才能把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风险和矛盾,及时化解在萌芽状态。

增强化险为夷、化危为机的复盘能力。“吃一堑,长一智”。年轻干部提升应急处突能力的落脚点和最终归宿,就是要化险为夷、化危为机,通过应急处突的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查找工作和体制机制上的漏洞,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学习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科学技术,并将这些科学技术应用到应急处突中来,从风险、政策、制度、标准、技术、能力建设等方面,建立健全应急处突的评估机制和监督机制,为战胜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与挑战提供有力保障,保障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年轻干部应急处突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意识的涵养、事前主动预判、事中掌控化解、事后化危为机各个环节上下足功夫,才能达到有机的平衡、理想的彼岸。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06

群众工作能力

群众工作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最重要的还是以心换心,干出实绩,赢得信任。

以心换心,赢得信任

查玉春

上头千条线,下头一根针,和群众打交道,实际情况非常复杂,年轻干部增强群众工作能力,非常必要。群众工作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想要增强这一能力,最重要的还是以心换心,干出实绩,赢得信任。

群众工作,重在“四心”:热心、耐心、爱心、真心。

有热心,就是要主动解决老百姓的问题。群众工作不能等着问题找上门,而是自己主动找问题、发现问题。每周我们都会亲自去群众家坐坐,和群众聊聊天,问问他们有什么烦心事?有什么难题?除了主动问,有时候还要顶着压力主动做。比如2006年修第一条水泥路,不少人觉得晏家坝村祖祖辈辈没有水泥路也过来了,何必去花钱修?当时我冒着风险号召村干部以个人名义贷款垫付修路钱,后来群众认识到这样做是为村里好,就主动把钱送来了,我们村也成为整个雁江区最早修路的村。做这些事可能费力未必讨好,为了坚持去做,就必须要有热心。

有耐心,就是要“跑得”“忍得”。有些时候,事情是为了群众好,但群众不理解也很正常。比如我们村要发展休闲旅游业,要村民自愿把闲置老房租出来,统一找到公司给装修成民宿,这样闲置房能给村民带来利润,房子本身也装修得漂亮,对于村里旅游业发展也很有好处。但就是有个别村民劝不动。就为这个事情,有一户人家,我来来回回跑了不少于50次,有时候一天就跑三五次,上午不在家就下午晚上再去,听他说想法,在法律法规范围内的尽量满足,最终才终于把这事给说定了。这种事情还不少见,但最后还是要克服自己的情绪拿出耐心去沟通。信任也就是在这一来一回中产生的,一旦心结说通了,再冷的心也能焐热。

有爱心,就是要关心弱势群体,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家人。这些年,我们晏家坝村每年都有道德标兵、好儿媳等精神文明方面的评优评先,每个月也都有活动,比如八一建军节去看望退役军人、重阳节看望老人,还有“留守儿童之家”等关心村内留守儿童的组织。这些活动激励大家营造良好的乡村文化,让我们的村子更有凝聚力。

有真心,就是做事出于公心,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分一厘钱我们都不能拿,一点懒也别偷,一定要记得自己当干部初衷就是为了带着群众把日子过好。做村支书几十年来,我周末、节假日都没怎么休息,群众也把我当成自己人,知道查支书真是为村里好。农村工作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真正出于公心,想去为群众做点事情,才能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把事情做成。

群众工作不容易做,还体现在必须要拿出真东西,取得真实效,才能让群众信任你、愿意行动起来。这里就要有方法、有眼光、有魄力。

方法很重要。比如说沟通方法,年轻干部尤其应该注意,不能你一开口说两句话,全是大道理,群众整不明白你在说啥就走了。我们现在有专门的农民夜校,给群众普及政策、法律,还有一些产业转型的技术,我也要亲自跟群众上课,跟他们普及政策的时候,我从来不会照着文件说。而是放在这个政策会怎么影响村里发展的角度,多举他们能感受到的例子,让他们听懂。

吃得下苦、拿得出主意、以心换心,才能做出实绩,赢得信任,把群众工作做好。

(作者系全国人大代表、资阳市雁江区保和镇晏家坝村党总支书记)

07

抓落实能力

干事业不能做样子,必须脚踏实地,抓落实不能走过场,必须抓铁有痕。

说了就算,定了就干

降初

干事业不能做样子,必须脚踏实地,抓落实不能走过场,必须抓铁有痕。通过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认为年轻干部要提高抓落实能力,需要在“三个突破”上下苦功、用真功。

着力在认识上求突破,提高抓落实的系统性。年轻干部有理想、有抱负,想干一番大事业。但由于历练不足、经验不够,在抓落实上还存在想问题不全面、做事情不系统的现象,“拿着半截就开走”“盲人摸象想当然”,这需要从根子上解决抓落实的思想认识问题。要从政治的高度抓落实,立足为党分忧、为民解愁这个至高点,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素养,把落实党的决策部署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提高抓落实的思想境界,把牢干事的“方向舵”,做到既能抬头看路、也能低头走路;要用系统的思维抓落实,以胸怀全局的心气和洞见世事的眼光,把上级的重大部署放在大局中进行通盘考虑、系统把握,把什么节点做什么、什么阶段出什么效果、重点工作如何推、难点任务如何办、焦点困局怎么破、疑点僵局怎么解等落实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细节弄明白、理清楚,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东一榔头西一棒”。

着力在心态上求突破,提高抓落实的坚决性。工作,你如果不想做,就会找出一个或者无数个借口来敷衍搪塞,你如果想做,就能想出一个或者无数个办法去圆满完成。年轻干部理想丰满,但理想与现实容易发生冲突,面临困难有时难免意志受挫,需要历经更多的磨砺、更严的考验,锤炼坚强大脑和强大内心。要炼就“说了就算、定了就干”的坚决态度,把党和人民交待的每一件事情都作为重要工作认真对待,不挑三拣四、不拈轻怕重,不讲价钱、不谈条件,既雷厉风行、马上就办,又稳扎稳打、久久为功,不折不扣地干到底、办成功;要增强敢破难题、勇克险峰的斗争精神,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经常到矛盾最突出的基层去,到困难最多的一线去,主动去当“热锅上的蚂蚁”、去接“最烫手的山芋”,在真刀真枪的实战中增强本领;要树立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年轻干部要有“干事必定有我,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力戒华而不实、好大喜功,力求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体现坚决抓落实的水平。

着力在行动上求突破,提高抓落实的深入性。美好的蓝图变为现实,不是喊得来、等得来的,而是自始至终拼出来、干出来的。年轻干部有闯劲、有拼劲,但韧劲不足、耐性不够,理想与现实存在实践距离。要有“善始善终”的定力,发扬钉钉子的实干精神,对每项工作都要自始至终、一抓到底,力求把小事做精、把细节做实,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防止“三分钟热度”。特别是重要工作要亲自部署、重大事项要亲自推动、重点环节要亲自协调、落实情况要亲自督查,避免“虎头蛇尾”,搞“半拉子工程”。要有“善作善成”的功力,掌握管用的工作方法,平时要吃一吃柴火饭,聊一聊家常事,勤以基层干部为师、多以广大群众为师。战时要坚持定目标、定任务、定部门、定人头、定时限、定责任,清单式推进,台账式管理,形成抓落实的无缝责任链条,实现抓落实的闭环管理体系,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年轻干部大有可为,也必定大有作为。

(作者系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扶贫开发局局长)

如需转载,请私信小编,或致电:028-86968693028-86968276

THE END
1.给年轻干部的99条建议5、始终具有一种“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挑战精神,“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超越精神。 6、学会在研究状态下工作,注意掌握工作特点、把握工作规律。 7、努力做到“身在事之中,心在事之上”,加强预见性,增强敏锐性,真正掌握工作主动权。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2MjM2MDIyOA==&mid=2247527189&idx=1&sn=79e348c4dd905eaee6474af8c44c1009&chksm=fd4ba9d93b8d96142ffc313dbfa24c0f6555aad2099c465fe0988cf5b3a6f106d6f2d73c6beb&scene=27
2.青年干部应具备的领导素质和能力(精选6篇)今天主要讲三个问题。第一,什么是领导者的素质和能力。第二,领导干部应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第三,如何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 一、什么是领导者的素质和能力 (一)什么是领导者的素质 素质是指人的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等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这种先天特点是人们在后天获得知识、才能,形成品质、个性等生理https://www.360wenmi.com/f/fileu8awe4qw.html
3.年轻干部应着重培养三方面能力一是着重培养年轻干部的政治素养。年轻干部的培养首先看重的就是德行。作为年轻干部首先就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要时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从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时刻坚守底线思维,廉洁自律,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有的放矢,不走弯路。二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9558008574933633&wfr=spider&for=pc
4.2018年712月事业单位面试题4、你和老李共同进行一个工作项目,老李是单位老员工,责任心强,经常检查其他同事的工作并提出建议,引起其他同的反感,你怎么处理? 2018年广西柳州市柳北区事业单 面试题 1.推广家乡的活动,很多官员也加入进来,利用拍照录影等方式记录蹦极、跳水来吸引关注,你怎么看? http://congzhenggk.com/index.php/mianshiti/130.html
5.干部培训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0篇)的一个很重要的时期,我们作为新区的科级干部来讲,我们知道自己身上的压力,科级干部是兵头将尾,直接负责上级政策、精神、指示的贯彻实施,还要对组织、整体和全局负责,承担组织、决策、计划、指挥、协调、监督等高层次的领导职责,是群众最常接触到的领导,如何能够更好的适应新区发展,我认为科级干部应该具备以下素质和https://www.ruiwen.com/xindetihui/4577220.html
6.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七种能力5、永远不要做裁决型或者遥控型干部,必须走到员工中去,成为他们的伙伴,养成与他们- 起工作的态度与习惯。 六、培养能力 1、干部必须具备的第六种能力,是培养能力 2、首要的前提是不要扼杀人才。为了自己的方便而埋没一个能干的人是不可取的。 3、在对新人进行基本培训时,不要急躁,必须耐心地坚持到他能条件反https://www.govjiaoyu.cn/peixun/939.html
7.参加年轻干部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8篇)这次学习,使我们了解了更多有关自生各方面的知识,受益匪浅都,信心大增,每一个同学心中似乎已经有了自己的学习计划和人生目标。 参加年轻干部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5 进一步提高干部的素质,提高履职担当能力,也能够更有效地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公司党委干部贯彻落实工作部署,精心组织了这次的干部培训班。对于干部来说,该https://yjbys.com/xindetihui/fanwen/636940.html
8.年轻干部降成长要具备五种要素2024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勉励年轻干部牢记初心使命、顽强拼搏进取,奋力跑好历史的接力棒,为广大年轻干部指明了“五个自觉”的努力方向,提供了健康成长的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中青班”开班式的重要讲话,练好内https://www.jiceng.org/xyxx/195126.html
9.学生干部培训发言稿范文(通用13篇)学生干部培训发言稿 篇1 各位同学: 大家好!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班主任,今天很荣幸能坐在这里为我校的学生干部进行培训!在座的同学们应该是来自各个班思想品质非常优秀的,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同学们的好榜样。对于一个好的学生会来讲,拥有一批好的干部是学生会形成的重要条件。所以说学生干部的素质直接关系到院系学生https://www.yuwenmi.com/fayangao/2031413.html
10.新任科级领导干部培训心得(精选11篇)马计斌教授在培训班上的第一课就给我讲了如何当好一名合格的基础干部提出了基层干部应该要:坚持一个宗旨、实现两个转变、树立三个意识、具备四中素质、培养五个能力。让我受益匪浅,对如何做好一名领导干部有了新的认识。 二、是必须提高党员干部的认识水平,从而提高工作水平。https://www.oh100.com/a/202210/5351788.html
11.不只是“年轻”:三个词读懂省部级干部队伍里的“70后”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固然有其本人的主观努力,但同样离不开组织的教育和培养。他们作为新时代高素质干部队伍里的新鲜血液,需要组织部门树立辩证发展的选才理念及科学严谨的育才方法进行培养选拔。 近日,山西省委从省直机关事业单位、省属企业和市党委班子中,选派5名年轻厅级干部(其中正厅长级1名、副厅长级4名)担任县委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241557
12.骨干培训心得体会(精选20篇)开学典礼上,校团委书记xxx老师分别从“学生干部的类型”、“当好学生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学生干部应注意处理好几种关系”三个方面为全体学员做了题为《高校学生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的专题讲座。她指出:当一名合格的学生干部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较好的智能素质、精神素质,还要善于处理与https://www.fwsir.com/xinde/html/xinde_20230312110331_2522470.html
13.年轻后备干部的培养计划方案(精选17篇)4、注重培训和锻炼。做到“重点后备干部重点培养,优秀人才优先培养”,要把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放在必须岗位上压担子、给台阶、多锻炼。进取引导他们投身各种工作实践之中,在实践中提高素质,增强技能,增长才干。 5、健全干部谈话和教育管理制度。党总支负责人不定期找后备干部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情景,肯定成绩、指https://www.hrrsj.com/wendang/gongzuojihua/708292.html
14.年轻干部的“五个正确把握”先锋文汇年轻人有活力、有朝气、素质高、学得快、效率高。无论在哪个时代,年轻人都是一个单位组织的长远发展基础和财富,终要肩扛社会大任,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虽然年轻干部有很多优势,但由于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缺乏工作经验,在成长中必然会感到能力不够用,进而陷入困境,产生困惑。如何克服困难,不断完善自己,增强自身https://tougao.12371.cn/gaojian.php?tid=2348928
15.新时代领导干部“头雁效应”标准构建研究领导干部发挥“头雁效应”要贯穿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和全过程,为“头雁效应”构建标准就是要为领导干部提供可对比、可参照、可遵循的思想准则和行为规范。 目前国内关于“头雁效应”的研究大多把重点放在领导干部的“关键少数”作用上,包括对领导干部角色和身份的重要性、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素质和能力、http://qks.cqu.edu.cn/html/cqdxskcn/2019/4/201904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