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曹刿论战)bilibili知识

其中曹刿的语言尤为精彩,如战场上的指挥用语,简短明确,这不仅衬托出战事紧迫无暇论析战争策略,也表现出曹刿思维敏捷和临战时坚定而自信的心态。

曹刿论战有两段。

作品原文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guì)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fú)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bó),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fú),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shì)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fú)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fú)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段意

第一段(曹刿问战)

总:叙述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通过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第一层(开头到“乃入见”):写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

第二层(“问”到段末):写曹刿和鲁庄公关于战前准备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第二段(曹刿参战)

叙述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

第三段(曹刿论战)

战后曹刿论述战役取胜的原因。

曹刿论战这是一部文学名著和史学名著。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下二百多年的许多史料,比较详细而完整地反映了春秋时期列国之间政治、军事、外交以及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一些情况。《左传》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献。

《曹刿论战》是一篇论述战爭题材的古文,曾入选初中语文课本。全文以当权者视线外的角度,论述了取得战爭胜利的两个基本条件,即民心和勇气。

其一是民心。刿曰:“何以战?”即是问当权者凭什么敢于打一场与强敌的战争。如果仅凭给手下人一点好处和对神灵的敬畏,显然不足以有把握取得战争的胜利。但对老百姓的疾苦“虽不能察,必以情”做到关心、爱护,这才是决定民心向背,战争至胜的根本。

其二,“夫战,算勇气也。"打一场与强敌的战争是需要勇气的,曹刿强调了当权者对战争的决断,要有敢于斗争的勇气、敢于胜利的气魄。士卒要有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在上世纪中叶,中国国共两党相争,最终共产党赢得了这场战争。其实当时国民党握有国家政权,占据极大优势,却在民心和勇气上输给了共产党,最后不得不败走台湾,造成如今两岸分裂的局面,遗憾至今。

先谈一些题外话。

不知道有没有人和小编一样,喜欢看动漫《火影忍者》。相信看过火影的人都知道里面有个智商最高的人——鹿丸,用阿斯玛的一句话来讲就是在下象(将)棋的时候,鹿丸可以在下了一步之后考虑好后面的第X百步(具体是多少记不太清了)。大体概括来说,其智商可能要比爱因斯坦还要高出N个阶层。

可就是这麽一个人,在第一次遇到“不死二人组”(角度和飞段)的时候,其所在的小组还是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为什么?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无论你智商再高、战术运用的再好,在绝对实力的碾压面前,都是徒劳。

故而,个人觉得《曹刿论战》中所谈的,在基于整体实力相差不大(没有到碾压的地步)还是可行的。说到曹刿当年的战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顾克之”,其实也就是在打一场消耗持久战。

鲁军深知自己在实力上不如齐军,故而专于修筑工事固守堡垒不主动出击,利用自己的防御地幅坚决顶住并消耗齐军的攻击势能和物资储备,等拖到齐军的攻势精疲力竭的时候适时投入自己的机动预备队,给以毁灭性打击。然后在追击的时候,加强侦察,防止中伏。

简要概括来说战术基本就是这样,并非什么凭借鼓声来提升(挫败)士气。然后再加之当时齐鲁双方的军队并为达到所谓的绝对(碾压性)之差,故而能赢也就不足为奇了。

至于说往后的重复验证的话,同理的话应该苏德卫国战争算一个吧。战前两国分了波兰,苏联收拾芬兰的时候德军在苏军一方是有观战人员的,两国也刚签完互不侵犯条约没几天,甚至头一天两国还输送物资呢,苏军也在新国境驻扎了重兵,前线人员理所当然的认为德国人不会打,结果……

湖北新东方烹饪学校欢迎你!

这要看你如何看了,你把它当作史书,还是故事,意义是不一样的。

以下是我个人的理解。

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就不发了,毕竟都学过。

当作史书来看的话,那么首先要考虑真实性和权威性。《曹刿论战》出于《左传》,作者左丘明。《左传》在史学界的权威不用多说了吧,是介绍春秋时期少有的书,我们只能选着相信,酌情参考吧。

当作故事来看就不一样了。

齐鲁征战,鲁国以弱胜强,强调人心向背是取决于战争胜利的主要条件之一。并且突出“取信于民”的政治思想。在那个时代来说,这已经是很了不得的事情了。

那个时代各个思想初生,礼制崩坏,新的治国理政等等都在摸索阶段,“取信于民”就当时来说,是及其先进的思想了。

我们现在觉得没啥,只不过是站在历史的肩膀上的时空红利。

个人认为,左丘明记录这一段的意义,就是要突出当时的“取信于民”以及曹刿的优秀战术战略才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曹刿论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曹刿论战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THE END
1.九下语文第20课《曹刿论战》精品实用高效课件视频一场诡异的饕餮盛宴 可可讲电影 468跟贴 讲真,是球网先动手的!!! 新媒体 论背景音乐的重要性!! 新媒体 旁边有个抢活的…怎么办?人都过去了? 新媒体 多喝热水,热水治百病! 新媒体 59跟贴 这滑的挺远的哈,棒棒哒 新媒体 1跟贴 战斗民族糗事汇,每个都是爆笑 新媒体 5跟贴 https://m.163.com/v/video/VZHKG7LNO.html
2.曹刿论战原文翻译曹刿论战读音曹刿论战翻译一句一译曹刿论战原文翻译_曹刿论战读音_曹刿论战翻译一句一译曹刿论战先秦:左丘明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三国时众多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役,比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为什么弱者反而可以在战争中取胜呢http://3g.ychedu.com/ywcs/YWJA/JNJA/598843.html
3.曹刿论战翻译一句一译曹刿论战曹刿论战翻译一句一译曹刿论战栏目 现代文阅读同步作文教案课件小学语文初中语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专题热门资讯 热门文章 曹刿论战背景 曹刿论战PPT 曹刿论战ppt课件 曹刿论战教案 曹刿论战原文朗读 曹刿论战读音 曹刿论战原文 出师表是几年级的课文爱莲说 游白水书付过词语解释 https://www.scfaying.com/k/caozuolunzhanfanyiyijuyiyicaozuolunzhan/
4.曹刿论战说课稿12篇曹刿论战说课稿1 各位评委: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选自《左传》的《曹刿论战》,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说教材】 《曹刿论战》是现行教科书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古文。这篇课文可以说是文言知识的再积累、再巩固。而且,本文线索分明,语言朴素https://xiaoxue.ruiwen.com/shuokegao/315150.html
5.实用文言文教案(通用11篇)1、学生自由反复诵读,重点指导读好“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前一句读出疑问的语气,后一句读出肯定的语气。 2、再联系前后句子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 3、同座互相说说故事的内容。 四、读书明理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总结出一个什么道理?(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https://www.jy135.com/jiaoan/673887.html
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如何翻译?《曹刿论战》全文翻译赏析!这篇文章是同学们的必学文章,但是很多同学在学习了文章之后不太会赏析文章,本文说明了在战争中如何正确运用战略防御原则,今天伊顿教育云南昆明一对一辅导小编为同学们搜集整理了详细的赏析,希望能够为同学们提供帮助。“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如何翻译?《曹刿论战》全文翻译赏析!一起来看看详细内容!仅供参考。https://yn.qinxue100.com/news/cz/20190918/146075.html
7.文言翻译。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译文:。下列方法翻译:(1)留--凡是有古今意思相同的词语,以及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冠名、地名、人名、器物明、书名等都可以保留下来,没有必要作变动.(2)对--将已由单音节发展成双音节的词对译出来.(3)拆--文言中有两个单音词,在白话文中恰好有一个双音词,对这类词语,需要拆成两个单音词来翻译,而不能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a48e623a8b2e772294b3443e3fc98883.html
8.曹刿论战文学常识《曹刿论战》是《左传》中的一篇文章,出自《左传·庄公十年》,题目是后人所起。本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曹刿论战文学常识!欢迎阅读和鉴赏。 曹刿论战文学常识1 一.文学常识. 1.作者:左丘明. 2.选自:《左传》. https://www.cnfla.com/wenxuechangshi/229287.html
9.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实用)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实用) 《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题目是后人所加。本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长勺之战发生在公元前684年,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https://www.unjs.com/w/321808.html
10.《曹刿论战》文言文原文阅读答案翻译注释本文记述曹刿向鲁庄公献策,终于在长勺之战中,使弱小的鲁国击败了强大的齐国的进攻,反映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本文意在表现曹刿的“远谋”,故紧紧围绕“论战”来选取材料。第一段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强调人心向背是取决于战争胜负的首要条件,突出了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第二段简述曹刿https://m.wang1314.com/doc/webapp/topic/21102011.html
11.《曹刿论战》全文翻译文言文《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相关阅读: 初三年级文言文全集翻译(人教版) 八年级文言文全文http://www.zhongkao.com/e/20111101/4eaf9529a46d1.shtml
12.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是什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曹刿论战》翻译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http://m.chusan.com/zhongkao/119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