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互动学习课堂教学师生关系
新课改以来,“师生互动合作式学习”这一课堂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它是当前教育研究的一个新的课题,中国古代孔子曾提出“教是为了不教”就在形式和内容上成为“师生互动”的先导理念。要使“师生互动”合作学习这一理念真正内化到课堂教学方式中,我们教者必须明白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就不能是单纯的给与者,而应该是获取方法的引导者组织者。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生成更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师生互动的合作式教学呢?笔者有如下观点。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师生合作学习的基础
我们常说教育的本质就是人与人的交往。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既体现了一般的人际之间的关系,又在教育情景中“生产”着教育,推动教育的发展。根据交往理论,交往是主体间的对话,主体间对话是在自主的基础上进行的,而自主的前提是平等的参与。因为只有平等参与,交往双方才可能向对方敞开思想,彼此接纳才能做到倾心交流互动。因此,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首先应是师生完全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去接授教师传授的知识。
如在教学生字词时,可采取学生教-教师读-学生读的形式,或采取让学生教老师和同学们怎样记住这些生字词,编顺口溜,编故事,儿歌等等方式,这样孩子们就会争先恐后的抢答并学会记住这些生字的方法,这样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们与老师共享学习的过程。再如教学《井岗翠竹》这篇课文时,让全体同学声情并茂的和老师一起读课文,然后让大家分角色进行朗读这样去和老师的朗读形成对比,在这样的过程中,老师再对他们当中读的好的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做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取代了传统的老师一人引领的作用,在师生共同的对比提升中,让课堂教学收到了更好的实效。
二、改变师生的课堂角色,促成师生合作学习的共进
总之,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