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师幼互动的质量之于语言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发现,教师在师幼互动中的教育支持水平能够有效预测儿童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对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
师幼关系在幼儿的人际关系中占据核心地位,教师对幼儿的影响往往超过家长和同伴。研究表明:与教师有情感安全性关系的幼儿对同伴更为友好,更加爱交际也更容易为同伴所接受,并且在与同伴交往时很少发生侵犯性行为。
对儿童学校及社会适应的影响
师幼关系对幼儿社会适应性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支持性的师生关系能培养令人满意的学校适应,而压迫性的师生关系是成功调节的障碍。师幼间开放的交流可以促进幼儿更好地投入到学校生活中,而师幼间的冲突则会影响幼儿对学校的投人。
02/师幼互动的内涵和特征
师幼互动内涵
师幼互动是指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及其动态过程,它贯穿于幼儿生活的各个环节,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教师内在的教育观念、教育能力和外显教育手段、教育行为相结合的综合表现。
师幼互动策略内涵
师幼互动策略指的是教师在应对具体的师幼关系情境时,为了建构良好的师幼关系,实现促进幼儿发展的根本目的而采取的有效策略或方法。
师幼互动类型
从人际互动的形式来看,师幼互动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教师与全班幼儿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小组幼儿之间的互动以及教师与个别幼儿之间的互动。
师幼互动特点
教育性、互动的交互性和连续性、互动对象的非一一对应性等。
03/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
案例1:有礼貌的长颈鹿(中班集体教学)
T:小朋友,这图片上画的是什么动物
C:长颈鹿。
T: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长颈鹿的头上有什么?
C1:老师,这只长颈鹿身上的花纹很好看。(用手指长颈鹿)
T:先看看长颈鹿的头上有什么?(有些不高兴)
C2:长颈鹿在吃树上的树叶,上面有小鸟。
T:先看长颈鹿的头上都长了什么!
C:眼睛、嘴、角、耳朵和鼻子。
T:对,长颈鹿的身体是怎样的?
C3:有漂亮的花纹。
T:错了,是不是有四条腿和长长的尾巴啊?
T:再看看长颈鹿在干什么
…………
(T:老师C:儿童)
Q1:重教师的话语权,轻师幼平等的对话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掌握着话语权,表现为教师的话语霸权。
另一方面表现在幼儿话语权的假性赋予上,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会象征性的向幼儿发问,并引导幼儿按照教师自己预先的设计进行回答,对幼儿的不完整回答、模糊回答及错误回答,教师往往会采取忽视、排除甚至批判的态度。
案例2:泥塑活动(中班艺术课)
T: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做个汉堡呢?
C:想!(幼儿们显得异常兴奋,大喊大叫。)
T:安静!老师说过上泥塑课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还记得吗?
C:不能大声说话。
T:对,要安静,还有呢?
C:彩泥要用来做作品,不能乱捏着玩,不能掉在地上。
T:嗯,现在老师演示一下如何做汉堡,请小朋友们仔细看,过会老师把彩泥发给大家,让小朋友们自己动手做。(……)
T:好了,老师的汉堡做完了,现在要发给大家彩泥。(老师发彩泥时,有几个小朋友在窃窃私语)
T:谁在说话?(边说边走向说话的幼儿)就你们几个天天在说话!还想不想要彩泥了?再说话我就不给了!
C:(幼儿低头一言不发)
Q2:重知识传授,轻幼儿能力发展及情感交流
对于“忘”了常规的幼儿,教师往往会认为他们在乱说话,给予幼儿大声的批判与恐吓。要求班级秩序表面“风平浪静”的教师来不及听一听幼儿的内心话语便将其归类为调皮的孩子,老师用定势的成人的视角及标准去要求儿童,用严格的常规去约束幼儿,妨碍了积极兴趣情感的表达及内在生命力的展现。
案例3:访谈内容节选
笔者:你感觉XX这孩子怎么样啊?
老师:他是我们班最听话的孩子了,每次都积极回答问题而且回答得很好。这个孩子能力也比较强,你让他帮你办点事情,他都办的很好。
笔者:我感觉您在课堂上很喜欢提问他啊!
老师:嗯,他理解东西快,思维活跃,不像有些孩子,站起来胡说乱说的。
笔者:我觉得你对他的态度比对别的孩子好多了,您觉得呢?
老师:(老师不好意思地笑了)不光我喜欢这个孩子,另一个代班的老师也很喜欢这个孩子,可能这个孩子比较讨人喜欢吧,穿的干干净净的,办起事也让你觉得放心。
Q3:重活跃的“中心人,轻沉默的“边缘人”
教师要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养
1、职业理解与认识
2、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与行为
3、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
4、个人修养与行为
转变教学观念
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1、树立幼儿全面发展的教学观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树立幼儿全面发展的教学观念,对幼儿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给予幼儿情感的关怀,激发幼儿内在的生命力量。
2、树立以“学”定“教”的教学观念
3、注重幼儿的体验过程
其实,幼儿并不是一个空空如也、等待被注入经过反复筛选过的教育内容的容器,而是一个拥有主动性、会思考的人类社会新成员。他们有着自己的想法、判断和想象、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和理解世界的独特方式。在教学互动中,教师要改变幼儿处于被动、受抑制或其主体性受到忽视、实质上被异化为客体的状况,要注重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和对活动过程的体验。
树立平等的师幼对话观,重新定位教师角色
1、树立平等的师幼对话观
平等意味着教师要“蹲下来”看儿童,与儿童站在同一平台上,用平视的眼光观看待孩子,“悬置”自己的成人之见,走进孩子的世界。幼儿可以质疑教师的“权威”,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诉自己的情绪与情感。
2、重新定位教师角色,做平等中的首席官
当幼儿表现积极性时,教师给予及时地鼓励;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通过言语点拨的方式提醒困惑中的幼儿,帮助和引导他们继续进行探究,在此过程中充当幼儿的“脚手架”。
锤炼教学技能
良好师幼互动的构建不仅要求教师有正确的教学观念与恰当的角色定位,更需要教师有着过硬的教育教学技能、敏捷的洞察及机敏的教学机智。因为师幼互动是人与人之间动态、时刻充满“偶然性事件”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在互动中锤炼教学技能,把握教学机智变得十分有必要。
提问是教师促进儿童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其观察达到预期目标的控制手段。教师的提问直接影响到师幼互动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