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200年

===========================================================

现代医学200年

原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whyes译

1816年

RenéLaennec发明听诊器。在此之前,医生只能用手按在病人胸膛,了解病人体内状况。

1837年3月8日

J.WarrenMason描述了美国第一例鼻整形手术。这个手术是现代整形术的基础之一。

1846年11月18日

波士顿的外科医生HenryJacobBigelow,让病人吸入乙醚进行麻醉。这个技术后来运用到各种手术中,从拔牙到截肢。

1847年

匈牙利的医生IgnazSemmelweis发现,在对手进行消毒后,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率显著下降。他认为,用漂白粉洗手可以减少产妇热。这种看法遭到了同行的强烈反对,但今天已经成为常识。

1855年5月3日

第一例子宫切除术被报道。患者是一名34岁的子宫肌瘤患者,在每次月经来临时都会有致命性的出血。作者称子宫切除手术是"最后的办法"(alastresort)。

1867年

英国外科医生JosephLister倡导手术操作时要消毒。他注意到接生婆接生的新生儿的死亡率比外科医生接生的要低,他将这点归功于接生婆比外科医生洗手更频繁。他提出外科医生不仅需要用石炭酸洗手,还要消毒手术器械。这些是微生物理论提出的起源。

1869年4月29日

Beard引入电疗,治疗"神经衰弱"(neurasthenia),并沿用至今。

1872年10月17日

C.E.Brown-Sequard提出了革命性的脑功能理论,认为一侧大脑半球可以影响两侧的躯体。

1882年

有"现代外科学之父"美誉的WilliamStewartHalsted开展根治性乳房切除术,这种方法作为标准手术方式使用了近一个世纪,直到20世纪70年度中期。

1887年

美国的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前身"卫生实验室",在纽约Staten岛的Marine医院成立,当时只有一个房间,专门研究霍乱等传染病。这个机构后来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医学研究机构。

1889年2月21日

ReginaldFitz第一次完整的描述了胰腺炎,从最初的典型临床表现到死后的病理诊断。直到今天,胰腺炎依然是一个让人望而生畏的疾病。

1890年

RobertKoch提出了特定微生物引起特定疾病的诊断要点,后来被称作"科赫法则(Koch'spostulates)",经过一些修订,传染病教科书中至今还介绍这个法则。

1890年12月4日

日本医生ShibasaburoKitasato和德国生理学家EmilAdolfvonBehring发现白喉杆菌的免疫方法。他们让兔子对破伤风杆菌免疫,获得血液,将血清注射到小鼠体内,再将小鼠与破伤风梭菌接触,发现小鼠可以表现为对常规毒素作用的免疫力。他们的研究论文提出了术语"抗毒素"(antitoxin)。一周之后,Behring发表了动物对白喉免疫的研究的论文,并因此获得了1901年的诺贝尔奖。

1895年12月1日

德国物理学家WilhelmRoentgen(伦琴)发线了x射线。在发现x射线后的两周左右,伦琴给他的妻子的手拍了张照片,当她的妻子看到了自己的骨骼,惊呼"我看到了自己的死亡"。

1897年8月10日

为了减轻父亲的关节炎疼痛,药剂师FelixHoffmann将稳定的乙酰化水杨酸与乙酸混合,获得了阿司匹林。在成功地完成了数个大规模临床试验后,Hoffmann所就职的公司----拜耳公司----开始在全球市场上销售这个药物。尽管阿司匹林的治疗适应证发生了很多变化,但它的发现依然是医学和药理学史上的里程碑式事件。

1898年

居里夫妇发现了元素镭和钋,并发明了术语"放射性"(radioactivity)。该发现让他们获得了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些放射线元素后来在医学上获得巨大应用。

1899年

弗洛伊德(Freud)发表《梦的解析》,开创了心理分析学。

1901年

第一个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了EmilAdolfvonBehring,他发明了治疗白喉的"血清疗法",使白喉的死亡率得到了极大的下降。最终,白喉在世界范围内绝迹。

1906年

PriscillaWald在《传染病》(Contagious)一书中描述了传染病的"超级传染源",并举了一个"伤寒玛丽"(TyphoidMary)的例子。在1900至1907间的七年,玛丽将伤寒传染给了53人,而自己却无症状,被认为是第一个"健康的"伤寒携带者。这种形象化称呼后来被用于艾滋病大流行和SARS的爆发,它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引导大众参与传染病的防治。

1906年6月7日

JamesHomerWright报道了骨髓染色的方法,并描述了巨核细胞和血小板。

1907年

生物学家KarlLandsteiner于1901年第一次描述了血液之间的相容性和排斥性,并提出了ABO血型的系统。正是得益于这个理论,1907年第一次成功的输血得以实施。Landsteiner在1930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1911年3月16日

JoelE.Goldthwait详细描述了一例背痛病例,在手术过程中没有发现明显异常。他怀疑是腰骶关节与椎间隙产生移位和椎间盘的脱出,后者压迫神经根和脊髓。他认为,治疗这个疾病必须把腰椎间盘部分或全部切除。

1911年

一篇论文描述用salvarsan(胂凡钠明)治疗"慢性天胞疮",salvarsan是第一个抗微生物药物。用药两天之后,疾病消失了。不久,PaulEhrlich同样使用这个"神奇的子弹"(magicbullet)治疗了一名患梅毒的士兵。这个药物是Ehrlich尝试过的第606个化合物,所以又名"606"。因为副作用巨大,606很快被青霉素淘汰,但依然是重大的科学突破。

1918年

西班牙流感大流行,导致2100万至5000万人死亡,这是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并且死亡人口多数是年轻人。这可能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士兵的密切接触而传播,并导致了全球的大流行。

1925年6月28日

一个12岁女孩接受了心脏二尖瓣狭窄治疗手术。尽管现在二尖瓣置换很常见,但是那个年代,只能在她狭窄的瓣膜上划一刀以缓解症状。

1927年

Drinker和Shaw发明了"铁肺(ironlung)"以治疗脊髓灰质炎引起的呼吸肌麻痹。他们的做法是,把病人除了颈部和脑袋外,均放在一个密封的容器内,通过改变容器内的压力以带动患者的呼吸机活动,帮助吸气和呼气。在1923年,Drinker描述了一个"房间大小的呼吸机",这个装置可以同时帮助数名病人进行呼吸。

1928年

AlexanderFleming(弗莱明)发现了盘尼西林,就是著名的青霉素。这可能是历史上最偶然的科学发现。在研究各型葡萄球菌时,弗莱明将一些培养皿置于实验台上以用于日后观察。几天后,他发现培养物被霉菌孢子所污染,但惊奇地发现,在霉菌孢子生长的区域,葡萄球菌被击退了。尽管弗拉明已经发现了青霉素,但是正式的临床应用却在十年以后,因为制造青霉素很难,并且青霉素对其它细菌性感染的治疗作用还没有被认可。1940年代,德国开始侵犯欧洲,牛津的一群科学家的工作使大规模生产青霉素称为可能,并且最终认识到了青霉素的强大疗效。

1948年6月3日

SidneyFarber报道了治疗儿童早期白血病的发现。根据传统认识,如果白血病儿童给予叶酸的话,他们的急性白血病会恶化,根据这个理论,Farber给予儿童一个叶酸抑制剂,就是氨嘌呤,16名儿童中的10个获得了明显的疗效。尽管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副作用和只是临时缓解,但这毕竟是一个开始。

1951年

JohnGibbon在1935年已经开始了人工循环的尝试,那时候已经能成功给一只猫维持循环达半个小时之久,但因为Gibbon在二战中参加了陆军医疗队而中断。退伍回来之后,他使用体外循环装置成功给一只狗施行了模拟心脏手术。1954年Gibbon给一名先心病的女病人施行了第一例开放心脏手术。体外循环装置现在是心脏外科手术的标准配置。

1952年11月13日

PaulZoll给一组心脏骤停的病人安装了一个新型的体外起搏装置,避免了痛苦的开胸心脏按摩。

1954年12月23日

JosephMurray和DavidHume在波士顿的PeterBentBrighamHospital施行了第一例成功的人类肾脏移植手术。尽管当时没有抗排斥药物,但幸运的是,接受肾移植的小伙子的供肾来自于同卵双生的双胞胎兄弟,他幸运的再活了8年。

1955年4月12日

这一天见证了JonasSalk发明的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的巨大成功。180万的儿童参与了这个灭活疫苗的试验,这个疫苗最终被证实是安全、有效且强大的。

1955年

第一个口服避孕药得以在1955年的一个内分泌会议上亮相。1957年,避孕药可以在市场上销售,不过只用于治疗严重的月经症状。一直到了1960年才得以批准用于避孕。早期的避孕药的主要成分是雄激素,副作用很多,直到1980年才得以减量。

1956年

此前,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依赖于心电图,这导致很多病人被漏诊了。血清标志物,例如白细胞计数和红细胞沉降率等指标也在使用,但都不够特异。S.J.Adelstein和同事发现急性心梗患者锌浓度下降,乳酸脱氢酶和苹果酸脱氢酶的浓度上升。其中乳酸脱氢酶的表现尤为突出,这使得血清标志物诊断急性心梗成为可能,加速了临床诊断并且使诊断更加精确。

1957年9月12日

E.DonnallThomas等报道了第一例人类的静脉骨髓移植。

1960年7月28日

1963年6月13日

那个年代,为了避免机体对移植肾的排斥反应,通常会联合全身放疗、局部放疗以及药物治疗。BrighamHospital的医生们试图只用药物控制排斥反应,以避免放疗带来的副作用。这个涉及5例患者的病例报告的结果让人振奋。如今,免疫抑制药物已经成为了器官移植的基准。

1968年

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一个特别委员会建议修改死亡的定义,这促使遭受毁灭性神经损伤的病人可能成为器官移植的供体。这个脑死亡的概念成为了无数的器官捐献和移植在法律上和伦理上的依据。

1969年2月13日

1971年2月25日

1973年2月15日

第一次报道在筛查中使用结肠镜切除结肠息肉,从而降低结肠癌发病率。

1974年3月28日

1974年12月5日

1980年5月1日

第33届世界卫生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官方确认天花在全球范围内已经灭绝。这是历史上人类主动消灭的第一种疾病。天花大约在公元前1万年前就被发现,造成了成千上万死亡,这个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的疾病最终被灭绝了,可以算是20世纪最大的医学成就。根除天花之后引发了一个争论,那就是是否继续保留这个病毒以用于进一步研究。因为现在儿童并不常规的接受天花疫苗接种,如再次感染天花,后果将不堪设想(例如被生物恐怖主义者利用)。最终,一些活的天花病毒现在被严格的保护了起来。

1980年8月7日

一篇报道最早描述了使用植入式自动除颤器治疗顽固性药物治疗不敏感的室性心律失常。现在这被称为"植入式心律复律器和除颤仪"(ICD),它可以识别并逆转潜在的室性心律失常,如今ICD已经成为了治疗致死性心律失常的重要选择。

1980年10月9日

Szmuness及同事开展的临床对照试验显示,在接受乙肝疫苗一次注射后,96%的患者可以获得高水平的乙肝表面抗体,并且可以极大程度的降低高危患者的肝炎发生率。尽管这不是如今使用的疫苗的形式,但这却是迈向免疫保护这个严重的疾病的一大步。

1980年12月25日

1981年7月2日

这是肿瘤外科学上里程碑式的事件。一直以来乳腺癌患者都需要接受根治性的乳癌根治术,这种传统的手术方式一直追溯到1882年Halsted的贡献,但手术创伤很大,副作用很多。在这一年的随机对照试验中,小于2cm且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研切除肿块所在的1/4象限乳房加上淋巴结清扫和放疗可以获得与乳腺癌根治术同等的疗效。肿瘤外科自此开始由巨创走向低创,而不是盲目扩大切除范围,开始重视了肿瘤生物学。

1981年12月10日

一组关于同性恋男性的病例报告成为了最早描述HIV病程的报告,故而算是里程碑性的。它报道了4个既往健康的同性恋男性受卡氏肺孢子虫感染、广泛粘膜念珠菌感染和多种病毒感染。4人中的3名长期未明原因发热,所有病人均对病原无抵抗力且淋巴结肿大。

1982年5月27日

如果面临肺癌的诊断,患者是倾向于选择手术还是放疗。在以往的一个报道里,患者倾向于放疗,但是在这个研究中,当患者被告知两种疗法的预期生存数据时,患者会倾向于选择手术。此外患者的选择也与他们以前对各种疗法的了解有关。故而,作者认为,医生和患者需要预先知道疗效的差别,从而减少偏倚,提高医疗决策的质量。

1982年12月2日

WilliamDeVries医生第一次尝试植入人工心脏,病人是一名61岁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尽管手术本身很成功,但是术后的处理却异常困难,以至于在1990年,该型号的人工心脏被停用。因为人工心脏可以缓解心脏移植供体的不足,故而对其的研发从未中断。许多年之后,这个1982年的研究的价值才被发觉。

1988年1月7日

尽管"放弃抢救"(do-not-resuscitate,DNR)法令备受争议,但TomTomlinson和HowardBrody却提出了3点理由支持DNR。他们描述了在不同的环境下医生影响和患者及家属决策的适用性。根据作者的意见,医生在认为抢救肯定无效时,可以给出停止复苏的医嘱,但是如果以复苏前后的生活质量作为主要考虑的因素,患者及家属的价值观及医院必须纳入考虑。

1988年1月28日

有研究发现,325mg阿司匹林的隔天使用可以大幅度(近1/2)降低致死性/非致死性心肌梗塞的发病率。

1991年10月17日

两个开创性的研究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与胃癌之间的强烈联系。其中Haenszel等的研究发现日裔美国人在最初数十年的胃癌发病主要决定于环境因素;而Parsonnet等的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腺癌风险增加有关,从而推测幽门螺杆菌可能是癌变的辅助因素。基于这两个研究,可以部分的认为,胃癌其实也算是一个感染性疾病。

1997年4月17日

1997年9月11日

Gulick的研究发现使用茚地那韦、齐多夫定和拉米夫定3种不同机制药物的联合,可以显著并持续抑制HIV的复制。这就是革命性的艾滋病鸡尾酒疗法的诞生。

2001年2月1日

Nature和Science两家杂志都报道了人类基因组的测序和分析。

2002年11月12日

2003年3月

SARS爆发,最终在29个国家出现了8100个病例,至少导致774人死亡。

2004年4月8日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接受阿伐他汀的治疗可以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减少心血管病风险和提高生存率。此后,阿伐他汀成为了这种类型患者的标准辅助治疗,而不管他们的基础LDL水平如何。

(完)

NerdDaniel说:

Pleasefucksafely.亮了

laoguo说:

现代医学的发展史,看起来就像是:偶然发现/实际验证的历史。

为何人类几千年来都没有出现的偶然却在短短200年内不断发生呢?

人类将科学的进步看成是理所当然,可却丝毫不去深究为何这种伴随着科学进步的一个又一个的偶然,却必然的没有发生在过去的几千年的岁月里?

cndj说:

引用laoguo的发言:人类将科学的进步看成是理所当然,可却丝毫不去深究为何这种伴随着科学进步的一个又一个的偶然,却必然的没有发生在过去的几千年的岁月里?

其实你这么一探究,就很容易变成一些社会学哲学的问题的了。我觉得就是文艺复兴之后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的兴起,极大的激发了人类的创造力。

Maplews说:

新年快乐~

itea1991说:

新年愉快

史诗在线说:

一些中国专家宣称上网会形成网瘾,属于恐怖疾病,会导致家庭破碎国家分裂。所以家长发现孩子上网应该把孩子捆起来,再送给他们接受电击和殴打,当孩子受到电击和殴打时,家长每个月要交6000元人民币作为治疗费,并且必须要定期自愿向专家赠送锦旗表示感谢。

引用cndj的发言:

根据我所得到的信息,恐怕并不是这个原因。偶然事件发生的概率,并不能用文艺复兴等理由来解释。人类的创造力的这种突然爆炸,只不过是一出大戏的一部分罢了。

老陶说:

不能说是丝毫不去深究,因为在过去的漫长岁月里,人们在摸索的同时,也在不断通过学习和总结如何更科学地设计实验,解读实验结果,以及通过寻求来自统计学和其他学科的支持来加快探索和发现的进程。

另外,ShibasaburoKitasato日文汉字叫北里柴三郎,他是Koch的学生。

imlgsh说:

这个博客的读者最有意思

夜带刀说:

引用laoguo的发言:为何人类几千年来都没有出现的偶然却在短短200年内不断发生呢?

个人认为越来越民主的社会形式,能让每个人的专长发挥出来,创造力不被抑制,不纠结于虚无的口号,才能促进科学的进步。

hong说:

过年好

E.Schrodinger说:

keanekwok说:

引用夜带刀的发言:

让我说一下我的答案吧:人类这200年的爆炸性的创造,只不过就是因为人类的潜意识中被有计划的灌入了创造发明的火花罢了。

人类需要科技进步,然后才能接受下一步更重要的信息。否则如果人类停留在刀耕火织的状态,类似于互联网这样的从根本上改变人类意识的工具就没有机会被创造出来,人类意识上的飞跃转换也就不可能有实现的机会。

果子米说:

21世纪希望我们能看到医学快步前进

elli说:

应该说是“西方医学200年”。

Jing说:

引用elli的发言:应该说是“西方医学200年”。

这里面很多都是美国科学家的成果啊,现代医学起源于西医但早就是全球科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只有中国人才认为医学分个中医、西医吧?

THE END
1.未来已来,21世纪医学发展的五大趋势!将来的医学决不是医学家的一统天下,而是一个跨学科跨行业人才密集、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大学科。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将更大规模更加普遍地向医学渗透。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21世纪医学发展的五大趋势。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02 一. 生物化 把人体作为一种生物、纯科学的研究和发展将继续;未知的领域太多,已知的太少;纯https://www.jianshu.com/p/67f18ddc3ef5
2.科学新闻樊代明:未来的医学发展模式应在有限的、易于操作的学科之间开展医学整合。目前,国内有些大医院的综合病房或介入病房在一定程度上正在向整合医学发展。比如血管介入病房或微创病房就是整合内科和外科技术的整合医学病房。所以严格地讲整合病房是指能够治疗各种不同疾病的病房。例如,现在的 ICU 就是利用多种技术治疗同类急https://www.sciencenet.cn/skhtmlnews/2017/8/3675.html
3.医学发展史医学经历了传统医学、实验医学和现代系统医学发展时期,欧洲传统医学与实验生物学的结合诞生了西医学,中国传统医学和西医学的融合正在形成系统医学的模式。反馈有用 基本信息 中文名医学发展史 外文名The history of medicine 性质医学 类别历史 轻松涨知识 古代医学 传统医学 近代医学 现代医学 实验医学 https://baike.sogou.com/m/fullLemma?lid=5213765
4.北京大学医学部2023年高质量发展战略研讨会举行副主任肖渊从怀密医学中心开工建设规划;国内合作“存量”提质增效,“增量”推动建设;“开放”的合作协同既是北大医学发展的一种模式,也是北大医学人厚道包容的精神状态等方面作报告,并指出开疆拓土的“开工”、支持发展的“开源”、合作协同的“开放”都是以“干”字为核心。 https://news.pku.edu.cn/xwzh/9f08342b59654e44911bbbcc0957c056.htm
5.社会医学的发展社会医学为医学的重要分支,而医学社会学是社会学的分支。社会医学从预防医学发展而来,是预防医学深化和发展的产物,并使预防医学进入一个阶段——社会预防或社会大卫生阶段。社会医学与临床医学结合,产生大批新学科(如社会儿科学、社会康复学)。 社区是社会的缩影,社区医学着重研究社区卫生服务实践的组织管理,偏重实践性https://www.med66.com/new/201308/zy201308205283.shtml
6.我国医学检验发展的现状及展望(共10篇)我国医疗机构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管理相比欧美国家起步较晚,但有些学科已形成了较合理的质量控制体系。在近年来国际医学领域提出的“转化医学模式”及“循证医学模式”下,检验医学已经进入了全程检验医学阶段。全过程、全面的质量控制将成为检验医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检验过程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全面质控有效保证了医学检验https://www.hrrsj.com/wendang/qitafanwen/763764.html
7.未来10年医学发展的趋势——营养医学!营养医学治病,这对我们国人来说还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概念。几乎所有的人都可能认为,有病只有药物治疗,营养医学如何才能用来治疗呢? 营养医学是生命之源 因此,让我们来看看这 营养医学治病,这对我们国人来说还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概念。几乎所有的人都可能认为,有病只有药物治疗,营养医学如何才能用来治疗呢? http://www.daisyfsmp.com/wap.php/news/detail/cid/8/id/1163
8.中国医学发展史重大事件中国医学发展史重大事件 远古一公元前21世纪:人们从采集食物中,逐步发现了一些植物药;由于火的发明,逐渐产生了熨法和灸法;氏族公社时十期,衣食不断改善,使用了砭石、骨针;认识了更多的药物。 约公元前16世纪一前11世纪:已开始有使用汤液治病;有病名、症候以及除虫、洗澡、洗脸等记载。https://www.jzefyy.cn/info/1064/18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