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龙砂医家对中医药教育的贡献(上)

历代龙砂医家注重中医人才培养,充分运用家传、师承授徒或院校教育三条途径,薪火相传。在正规学校教育出现前,他们积极发挥师承教育优势,并打破传内不传外的桎梏,广授贤达。晚清民国时期,他们挽救中医于危亡,或成立学术组织,交流互进;或编辑期刊杂志,传播学术,争鸣互鉴;或探索函授教学模式;或创办规模化学校,引进近现代教育体系,汇通中西,拟定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创立兼有医疗、实习、教学性质的医院,形成医教研一体化发展格局。凡此种种,彰显了龙砂医家的责任与使命。

广收门徒授业,赓续医脉

龙砂医家重视传承教育,早期对中医人才的培养主要采取师承授受形式,他们以传承振兴国医、传道授业济民为己任,打破秘而不传、传内不传外的思想禁锢,突破宗族相沿、父子相袭、兄弟相授、祖孙相承的家族链,开门收徒,有效促进了中医技艺的传承与推广。

即便像无锡盛巷曹氏儿科这样传承十余代,属于典型的有独门绝活的专科流派,也率先垂范、摒弃保守的“内传”传统,如汪致和拜师曹伯谦门下,尽得其传,汪致和又传于其子汪艺香及其他弟子,汪艺香除传于其子汪镛、其孙汪伯蓉,又传于邓羹和、龚锡春、陆仲威等锡城大批弟子。此外,如张聿青、王旭高、柳宝诒、高思敬、朱少鸿等都广收门徒,仅柳宝诒就有弟子逾百,其中如薛文元、邓养初、金兰升等,俱成为医学名家。

龙砂医家在收徒课业、传承技艺时,还编写专门授徒教本。无锡高鼎汾因其次子斗机年长,“欲与切磋斯道,用策学条对例,随问随答,以得教学相长之益,名之曰《医学课儿策》。”

华秉麾,集毕生心血,著《医学心传全书》,该书融医理、本草、方药、病证一体,具有教科书性质,华氏在自序中写道:“作为医学教科全书,对社会不无裨益,此书出版后人人可以知医,人人可以为医”。丁福保序赞“洵为病家之宝筏,后学之津梁”。

结学社办刊物,复兴国医

襄办新式学校,广育人才

新中国成立前在上海中医学校主持教务的主要是龙砂医家。

1920年,受丁甘仁聘请,曹颖甫任教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担任教务长,并主讲国文、《伤寒论》、《金匮要略》。同时在该校所聘教师中尚有丁福保、余听鸿等龙砂医家。

曹颖甫弟子学生有章次公、姜佐景、杨志一、秦伯未、严苍山、许半龙、程门雪、黄文东、张赞臣、丁济华、王慎轩等,后均成为中医名家。王慎轩在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求学期间,长期跟随曹颖甫侍诊,毕业后,于1924年迁居苏州悬壶应诊。1925年,王慎轩将跟诊曹颖甫抄录的医案,整理成《曹颖甫先生医案》一书,由苏州国医书社出版。1926年,王慎轩创办了“苏州女科医社”,1933年改为“苏州国医学社”,为总务主任。王慎轩先后执教于江苏中医进修学校和北京中医学院,除在妇科领域成就外,对近现代中医教育贡献卓越。

薛文元(江阴璜瑭镇人),为柳宝诒得意弟子。薛文元医术名望重于沪上,是上海市国医公会和全国医药团体总联合会的发起创办人之一。1931年冬,上海中国医学院创办未久,濒临倒闭,薛文元临危受命,出任院长,挽狂澜于既倒,整饬院务,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使中国医学院出现空前的安定和兴旺。薛文元的入室弟子盛心如也长期在中国医学院任教,并担任过事务主任、训育主任等职。

郭柏良学医于无锡名医叶杏春与苏州名医盛亮臣,1913年在上海挂牌开业。在1929年反对“废止旧医”案期间,他积极参与中医药界抗争救亡活动,并担任全国医药团体代表大会干事。1936年9月,薛文元辞职后,郭柏良继任中国医学院院长,淞沪抗战期间,校舍被毁,郭柏良多方奔走,筹措资金,租借房屋,恢复办学。

在薛文元、郭柏良任院长期间,中国医学院培养的学生成为著名医家的有朱良春、颜德馨、梁乃津、何志雄、陆芷青、董漱六、江育仁、程士德、蔡小荪、谷振声、庞泮池等。

章巨膺早年学医于龙砂温病大家柳宝诒再传弟子夏子谦。1929年与徐衡之、陆渊雷等筹建上海国医学院,1933年襄助恽铁樵举办中医函授事务所,主持教务,主编《铁樵医学月刊》。1936年任教上海中国医学院、上海新中国医学院,主讲《伤寒论》《温病学》等课程,并担任新中国医学院教务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第一中医进修班副主任,1956年与程门雪等受命筹建上海中医学院,任教务长。章巨膺一生从事中医教育事业,主要弟子有何任、王玉润、钱伯文、凌耀星等。

THE END
1.中国古代十大名医代表作:《小儿药证直诀》为中医学中儿科的最权威著作。 9、宋慈(1186年——1249年) 出生地: 福建路建宁府建阳县(今属福建南平) 生活年代:宋朝时期 全古代中国最著名法医,被称为“法医学之父”。他开创了“法医鉴定学”。 他总结了宋代和以前法医方面的经验,再加上本人四任法官期间检验的心得,于淳祐七年(https://www.meipian.cn/4yv2w09c
2.历代中医名家名录历代中医名家名录 历代名医(1)——上古名医篇 伏羲氏 中国神话中人类的始祖。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相传为中国医药鼻祖之一。《帝王世纪》称“伏羲尝百药而制九针”,我国医界数千年来尊奉其为医药学、针灸学之始祖。 神农氏http://lxzyyy.com/news_show.aspx?id=10&channel=contact
3.转载:中国中医名家及典籍转载:中国中医名家及典籍12-04 中国历代名医 + 著名中医典籍1. 前言2. 中国历代名医3. 著名中医典籍4.附录1. 前言古人讲“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治理国家为调理天地之阴阳,治人是调理人体的阴阳,治国与治人是一脉的。中医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保护神,是中华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中医永恒https://www.getit01.com/p201808054437313/
4.中医历代名家著有《时氏生理学》、《时氏病理学》、《时氏诊断学》、《时氏处方学》、《中国药物学》、《中国内科病学》、《中国妇科病学》、《中国儿科病学》、《中国传染病学》、《温病全书》、《中医伤寒与温病》、《时氏内经学》等。时逸人主张中西医相互结合,他将中西医病证分别类比归纳,用中西医两种术语描述症状,用http://www.100md.com/html/DirDu/2007/08/25/49/37/16.htm
5.中医古籍名家点评丛书中医药是中国很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医药古籍中蕴藏着历代名家的思维智慧与实践经验。温故而知新,熟读精研中医古籍是当代中医继承、创新的基石。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界对古籍整理工作十分重视,因此在经典、重点中医古籍的校勘注释,常用、实用中医古籍的遴选、整理等方面,成果斐然。这些工作在帮助读者精选版本、https://book.douban.com/series/54129
6.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旗舰店何嗣宗医著二种校评 (清) 何嗣宗 著 何氏二十八世医著新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医临床 书籍 满99元包邮 ¥61.2 特价专区 吴崑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陆翔 王旭光 万四妹 编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满99元包邮 ¥21 https://shop15747797.youzan.com/
7.五十位名家名人批评中医这让我想起了中国历史上,打败政敌的办法往往就是找一个由头诬告对方通敌叛国,会有制胜的奇效,比如袁崇焕被诬陷凌迟而死,第一代反中医旗手余云岫也仅因为在日本留学的经历被人打入汉奸的行列。但是,支持中医的一方大多所不知道是,这样的“汉奸、卖国贼”一百年前开始就有了,一直到现在还绵绵不绝,而且大多是我们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013278429413479
8.访我国中医气血派创始人姚登贵先生名医名家他在气血论指导下研制的“腹泻一贴愈”和“便秘一丸通”两个产品,也获得了山西省人民政府金质奖,1994年获国家科委“中国科技之光成果金奖”。他的顽固性便秘综合疗法,1999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推广项目,这也是三十年来国家唯一重点推广的中医药项目。 http://www.hxrwwhw.com/portal.php?mod=view&aid=1947
9.中国中医五千年发展大事年表中国中医五千年发展大事年表 传统中医历史悠久,理论体系完整,疗法独特,蕴藏丰富的实践经验。纵览历史发展进程,其医学基础早在二千年前已形成,历代医家继承前人知识,阐发其理论,使原有基础得到充实和发挥, 再结合各自的文化修养和医学经验,不断补充、创新,而形成现今的局面。总括来说,中医学的发展是以典籍注释为主导;https://zyx.wfhlxy.com/info/1015/1375.htm
10.宁夏2017年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推荐人选情况公示常以“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鞭策自己,持之以恒刻苦钻研经典著作,认真总结中医皮外科历代名家及近贤学术经验,经多年实践,提出“安外固里首治肺”“调脏和营肝为先”“皮胃相关须重视”“皮毛生肾疗沉疴”“血热生风多滋阴”“痰滞血瘀需益气”等学术观点,并在临床中反复实践、不断升华。同时,执着探索,敢于https://www.hqwx.com/web_news/html/2017-3/14894783036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