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12克龙骨5克6克牡蛎5克黄芩5克生姜5克铅丹3克人参5克、桂枝5克、茯苓5克、半夏6克、大黄6克、大枣6枚常山20克、远志20克、苍术20克。
注:铅丹要用棉布包好后和其他药一起煮。
5、治疗癫痫的基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12克龙骨5克黄芩5克牡蛎5克生姜5克铅丹3克人参5克桂枝5克茯苓5克半夏6克大黄6克大枣6枚常山20克远志20克苍术20克。
9、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温经汤)当归6克芍药6克川芎6克吴茱萸9克人参6克桂枝6克阿胶6克牡丹皮6克生姜6克甘草6克半夏6克麦冬9克。
注:阿胶不要煮,待汤药煮好后再放入阿胶。
10、治疗贫血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泽泻汤)泽泻25克白术10克。
16、治疗产后全身疼痛(出自《伤寒杂病论》--桂枝加人参汤)桂枝15克生姜2片炙甘草10克大枣12枚白芍15克人参15克。
处方一:(出自《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大补肝汤)桂枝47克干姜47克五味子47克竹叶16克旋覆花16克大枣12枚代赭石16克。
处方二:(出自《伤寒杂病论》--乌梅丸方)乌梅300个黄连250克蜀椒63克黄柏94克细辛94克当归63克桂枝156克炮附子94克干姜94克人参94克。
注解:将以上药到药房加工成6克药丸,每日三次,一日一丸。
21、治疗风寒引起的感冒的食疗粥方成人:葱白一段糯米50克。
26、孕产妇保健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桂枝汤+当归散+白术散+当归生姜羊肉汤。
孕期1到2个月:桂枝10克炙甘草10克白芍10克生姜4片大枣12枚黄芩47克人参47克干姜47克黄连16克。
28、治疗脱发的经验方(出自《圣济总录》之茯苓饮)白茯苓30克当归30克芍药30克炙甘草30克桂枝30克。
29、治疗早上吃的东西下午又吐出来或吃完就吐(出自《伤寒杂病论》--大黄甘草汤)大黄20克甘草10克。
注:到药房将以上几味药加工成药丸,如果是6克以上的大丸,每天3次,每次1丸。若是小丸,适量增加即可。服用后如果出现大便次数猛增,适当减量,若大便仍不通畅可以酌情加量。
注:用三碗水煮成一碗,煮好后放入一碗蜂蜜,再煮成一碗。每天服用乌头蜜一调羹,切忌不可多服!(乌头有剧毒)。
脉沉者:半夏15克紫菀25克生姜5片白前25克甘草15克黄芩15克人参15克桂枝15红大戟15克。
40、治疗受到惊吓引起的持续心动过速(出自《伤寒杂病论》--奔豚汤方)甘草10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黄芩10克芍药10克半夏20克生姜4片生葛25克柴胡15克。
41、治疗胸闷且平躺加剧不口渴(出自《伤寒杂病论》--茯苓杏仁甘草汤方)茯苓15克杏仁20克甘草5克。
42、治疗有舌苔发黄且厚现象的咳嗽(出自《伤寒杂病论》--皂荚丸方)皂荚40克。
注:到药房将该药加工成地黄丸大小的蜜丸,每日三次,每次一丸,用红枣汤送服。
43、治疗有舌苔发白现象的咳嗽(出自《伤寒杂病论》--射干麻黄汤方)射干15克细辛15克大枣7枚麻黄15克半夏15克生姜4片紫苑15克款冬花15克五味子15克。
44、治疗早期肺气肿(出自《伤寒杂病论》--越婢汤方加半夏)麻黄20克石膏15克生姜3片甘草10克大枣12枚半夏10克。
49、治疗患者舌苔发白且胃痛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黄连
提示:文中处方,请在专业中医指导下使用。
方中药味具体分析
麻黄
【性味】辛苦,温。
【归经】入肺、膀胱经。
【功能主治】发汗,平喘,利水。治伤寒表实,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骨节疼痛;咳嗽气喘;风水浮肿,小便不利;风邪顽痹,皮肤不仁,风疹瘙痒。
杏仁
【性味】苦,温,有毒。
【归经】入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祛痰止咳,平喘,润肠。治外感咳嗽,喘满,喉痹,肠燥便秘。
大枣
【性味】甘,温。
【归经】入脾、胃经。
【功能主治】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调营卫,解药毒。治胃虚食少,脾弱便溏,气血津液不足,营卫不和,心悸怔忡。妇人赃躁。
防己
【性味】苦,寒。
【归经】归膀胱、肺经。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祛风止痛。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疹疮毒,风湿痹痛;高血压。
桂枝
【性味】辛甘,温。
【归经】入膀胱、心、肺经。
【功能主治】发汗解肌,温经通脉。治风寒表证,肩背肢节酸疼,胸痹痰饮,经闭症瘕。
黄芩
【归经】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白芍
【性味】苦、酸,微寒。
【归经】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防风
【归经】入膀胱、肺、脾经。
【功能主治】发表,祛风,胜湿,止痛。治外感风寒,头痛,目眩,项强,风寒湿痹,骨节酸痛,四肢挛急,破伤风。
川芎
【性味】辛,温。
【归经】入肝、胆经。
【功能主治】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人参
【性味】甘、微苦,平。
【归经】归脾、肺、心经。
【功能主治】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附子
【性味】辛甘,热,有毒。
【归经】入心、脾、肾经。
【功能主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惊,风寒湿痹,踒躄拘挛,阳萎,宫冷阴,疽疮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当归
【性味】甘辛,温。
【归经】入心、肝、脾经。
【功能主治】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症瘕结聚,崩漏;血虚头痛,眩晕,痿痹;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窃,跌扑损伤。
甘草
【性味】甘,平。
【归经】入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生姜
【性味】辛,微温。
【归经】归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