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芝萱(1909-1983),中医外科专家。直隶武清(今属天津)人。出身中医世家。祖父为清朝御医,父房少桥为北京外科名医。
房老在中医外科领域自成一“家”。对待中医学术,房老遵古而不泥训,如对古籍中所记之头疽,认为“虽名为疽,而实为痈”。在治疗上也多有创新,如对瘰疬的治疗提出的消、托、补、防四法施治就别具一格。对血管病,房老提出治疗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几个辨证关系:温通与清热的关系、补气与补血的关系、养阴与利湿的关系、治标与治本的关系。房老在周围血管病治疗方面有开拓性的贡献。房老对临床表现观察细致,强调麻、木、酸、胀、痛、凉、抽、肿、热均要细辨根由。房老治疗大动脉炎的经验非常珍贵。他认为这是血管病中的虚损类,分为虚寒、虚热两型,他的《大动脉炎的中医治疗》首次总结报道了该病的治疗。房老临床选药分为多个层面考虑。在气血层面,房老强调:活血药绝对要和气分药用。在补泻层面,房老提出“以活为补”的观点。在寒热层面,房老还特别重视温通和清热的关系。他将活血药分为四类:一是活血化瘀,二是养血活血,三是活血破瘀,四是破瘀通脉。这四组药物活血作用依次加强,对于不同程度的血瘀可以分别选用。
作为一个从旧时代的艰辛中走过来的有成就的老医生,房老不但能对自己的经验毫不保留,倾囊相授,还对后学寄予厚望,倍加关心。他对中医外科的未来满怀厚望,他的医术、医风仍会鼓舞新一代中医努力再努力。
室站负责人简介:
徐旭英: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博士。现为北京中医医院疮疡血管外科主任
工作中学习了多位北京中医医院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为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长期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外科专业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具有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功底,北大医院进修学习一年,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具备了丰富的现代医学知识和扎实的中医功底。对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能较熟练地运用中医理论进行辨证施治,临床疗效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