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博物馆:德国博物馆“馆校合作”实践启示

欧美国家博物馆早在19世纪中叶就开始了馆校合作的探索。近年来欧美国家的馆校合作不断制度化、专业化、特色化,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德国2004到2011年间长达八年的“学校@博物馆”(schule@museum)项目,就是馆校合作的优秀范例,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与借鉴。

“学校@博物馆”项目由德国艺术教育专业协会、德国联邦博物馆教育委员会、联邦公民教育中心和德国博物馆协会联合发起,全德135所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和180座博物馆参与其中。在参加的学校和博物馆中组织者选出了15对馆校合作示范样本,开展了持续八年的馆校教育合作。全部项目完成后,组织者根据活动收获的经验出版了《馆校合作手册》,系统阐明了馆校合作的理论基础和各个环节的操作要求。

“学校@博物馆”项目运用了多种教育形式,在教学方法上推陈出新,总结起来有绘画、雕刻、手工类,发现、研究类,激发想象类,游戏类,感官体验类,表演类,博物馆工作体验类等。上述教学方法适合于不同科目的教学,并突破了传统博物馆教育以讲解为主的模式,尝试从各方面让学生参与。许多操作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一些开放性的活动为学生打开了想象的窗口,表演类的活动更能调动气氛,激发同学们参与的热情。形象地说,德国馆校合作的教育者们为学生奉上了一道“博物馆”大餐,学生在“吃饱喝足”的同时,也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拓宽了视野。

展示结束,项目告一段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结束。德国的博物馆学者们特别重视思辨与反思,在馆校合作上也不例外。在《馆校合作手册》中有一个章节专门介绍项目完成后的评估。评估可以从馆校合作的参与度、各步骤完成情况、对参与者能力的提高情况、可持续性和公开性等方面考虑。在对每个具体方面进行评估时,可以以提问的形式把问题列出,并逐条作答。回答这些问题一方面使项目的组织者作了一次全程的项目回顾,另一方面也可以发现合作中需要改进的问题,为今后长期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学校@博物馆”项目馆校合作活动的主要特点是:

1.按规章办事,环环相套,有据可循

博物馆和学校作为两个差异很大的机构,在合作时不能随意而为,异想天开。在合作前签订合作协议是非常必要的。协议不仅为合作定下了基本方针,还规定了各自的义务与责任,避免了日后不必要的争执和麻烦。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也要按章办事,一丝不苟。当然,如果发现规定中有不合理的款项与可改进的地方,合作双方也要及时协商,以保证项目顺利进行。

2.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自发地爱上博物馆

在“学校@博物馆”项目中,教育者尝试了各种有趣的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示了学生的独特个性,并在观察、操作、体验中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自发地爱上了博物馆。

3.重视外部因素,活动公开透明

德国的馆校合作项目积极争取外部因素的支持,既使活动的开展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各方的意见建议又提高了项目的专业性。如排演戏剧舞蹈时就请专业团体的演员进行指导,使学生在学习知识之余领略到不同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项目全程由本地媒体跟踪报道,有些项目还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定期发布消息,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

4.定期反思经验教训,使馆校合作长期可持续发展

德国人思辨的传统使他们把反思放在了重要位置,项目进行中各方定期开会交流意见,项目结束后集中人员进行评估,这些做法都保证了馆校合作项目的质量。在合作时不做“一锤子买卖”,重视合作的可持续性,把学校和博物馆紧密地联系起来,促进了双方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

THE END
1.六朝博物馆与南京大学艺术学院举行馆校合作签约仪式2024年8月11日,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精神,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六朝博物馆与南京大学艺术学院举行馆校合作签约仪式,并开展了多项馆校合作精品课程展示活动。 签约活动当天恰逢六朝博物馆十岁生日。十年来,六朝博物馆一直致力于为公众提供优质的博物馆教育服务,开展https://www.njmuseumadmin.com/Article/show/id/3384
2.海南省博物馆与海南大学签署合作协议中新网海南新闻10月15日电(薛冬凌) 10月14日,海南省博物馆与海南大学“馆校共建”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暨流动博物馆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在海南大学展览馆举行。签约双方表示 ,此次合作以“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结对合作项目、“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教学科研基地”等双方先行合作为基础,充分发挥高校学术力量与博物馆文博资源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3054915830811856&wfr=spider&for=pc
3.博物馆与学校携手探索教育新路径太原新闻网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即将来临,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5月9日,“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博物馆馆校共建合作的探索与实践”国际学术会议在山西博物院举办,与会人员就跨越国界与文化的馆校合作与共建进行深入交流探讨。 学术会议会聚了国内外博物馆界专家、高校代表等,馆校双方代表共同签署《馆校共建合作协议http://www.tynews.com.cn/system/2024/05/13/030752378.shtml
4.博物馆今后,花都区博物馆将加强与各共建单位的共建力度,以党建引领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加深包括博物馆教育活动、藏品保护、展览及学术交流等方面的馆际合作、馆校合作,尤其是在青年人才的培养上通力合作、携手共进,促进党支部共同踏上新征程,推动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https://www.huadu.gov.cn/zdlyxxgk/whxx/bwg/content/mpost_9407538.html
5.5·18国际博物馆日”深圳系列主题活动马上开启5月21日下午“迷你深圳·筑”之鹤湖新居社会教育活动将于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活动中心举行,主讲嘉宾将讲解深圳客家围屋鹤湖新居的历史,参与者还可动手搭建自己的建筑模型。 肆 馆校合作 加强青少年博物馆美学教育 5月18日上午,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将启动深博馆校合作项目,深圳博物馆与荔园外国语小学(狮岭)、南山https://www.sznews.com/news/content/2023-05/17/content_30230332.htm
6.“馆校合作”浸润式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在“馆校合作”活动中,教师要做的不仅仅是传承,还需要弘扬,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意识,也就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强调的要突出实践,使学生在“用中学”。 小志愿者们走进博物馆开展志愿公益服务活动,通过参与前台导引、学习服务礼仪、发放调查问卷以及专题讲解等服务活动,在提升自我的同时,培养http://www.jyb.cn/rmtzgjyb/202403/t20240322_2111170744.html
7.馆校合作(精选十篇)因此, 无论是贯彻中央文件的要求, 还是落实国家课程标准, 馆校合作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建立有效的馆校联系制度, 实现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 使博物馆真正成为青少年课堂教育的必要补充和校外教育的重要内容, 应该是我国中小学教育发展和博物馆教育发展共同的一个新的亮点和新的领域。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dppm1eq.html
8.馆校合作搭平台,静安学生课后活动开进自然博物馆“是不是每张蜘蛛网都一样?蜘蛛网有哪些作用?”“动物为什么会发光?发光动物生活在哪里?”……日前,由静安区科协、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和上海静安创造教育研究院联合举办的静安区馆校合作“三段式”课后服务科普活动课程,在上海自然博物馆开课。 https://sghexport.shobserver.com/html/baijiahao/2023/05/10/1024627.html
9.馆校合作!11节南京市等级博物馆教育精品课例邀你“云”打卡根据教育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意见要求,去年3月以来,先后联合出台了《南京市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施意见》、联合召开了南京市馆校合作工作联席会议、联合举办了教育专员培训、联合开展了在全市等级博物馆中教育精品课例评比活动,馆校高度重视,积极参与,推介了一批富有博https://rednanjing.cn/article/5747/cid/75.html
10.致力于教育和研究的博物馆——2024年故宫博物院“5·18”国际博物故宫博物院作为国内最大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古文字资料收藏也非常可观。在研究团队的多年努力下,目前一大批与此相关的整理、研究成果已经刊布,故宫博物院亦坚持做好古文字最新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创新利用。5月18日于故宫博物院教育中心举行了“汉字中的缤纷世界”馆校合作艺术成果展示活动,集中呈现了近期古文字主题的馆https://www.dpm.org.cn/classify_detail/262780.html
11.馆校合作:多方支持,多管齐下近日,北京市文物局、市教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馆校合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将建设北京市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课件库”,中小学各学段每学年安排1次以上博物馆主题教学实践活动。各中小学将根据教育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学和实践活动。同时,在各学科课程中增加博物馆教育有关内容。 https://www.jianshu.com/p/b591f5fb62e7
12.双向奔赴,合作共赢——第五季馆校合作·博物馆课程开发与实践工作坊为进一步探索博物馆和学校合作教育活动的合作模式、覆盖范围和研究深度,共享成果、互相促进,南京博物院于2023年2月19日举办了第五季馆校合作?博物馆课程开发与实践工作坊。 本次工作坊特邀上海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副教授黄洋博士做专题讲座,同时还邀请了南京地区2022年度在馆校合作博物馆课程策划与实施方面取得优秀https://www.njmuseum.com/en/newsDetails?id=357700
13.企事业人才广东省博物馆:馆校合作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活动交流,深层次推动馆校双方有效合作。粤博将馆校合作确定为重大课题,每年举办大型研讨会,与国内外各大博物馆、高校进行研讨交流,推进博物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2018年,联合广州美术学院举办“馆校合作高级工作坊”,邀请上海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首都博物馆以及四川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100多名学者专家就博物馆教https://www.zuzhirenshi.com/detailpage/2d9714d2-d686-473c-ac17-98d371fde4a8
14.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馆校合作妙趣横生团学活动云南师范2022年11月17日,云南师大附中和云南民族博物馆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馆校合作’”宣传教育示范基地授牌仪式,暨双方共同开展“学习二十大精神 铸牢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进云南师大附中的启动仪式。 首先,在场师生共同观看云南民族博物馆展教宣传片,宣传片全面介绍了云南民族博物馆依托“馆校合作”模式开https://www.ynsdfz.net/info/157/17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