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绘画史上的重量级山水画,不可错过!绢本水墨

在中国古代,画家文人们在游山玩水之际,尤其喜爱将秀美的大好河山记录下来。这一类书画作品就成了传统国画中的重要类型之一——山水画!

当我们面对古代尤其是宋元时期的绘画真迹时,总免不了心生困惑:为什么当时中国顶尖的画家都专爱山水?为什么这些作品看上去很相似,但在自然界中却并不存在?

带着这些疑惑,我们来欣赏一下中国古代艺术史中那些最重要的山水画吧。

【隋】

展子虔《游春图》

故宫博物院藏

《游春图》(局部)

《游春图》是中国山水画开宗立派之作,也是迄今为止存世最古的画卷。图绘山水春景,远山有勾无皴,施以青绿,白云升腾,江树吐绿,游人欣欣,或泛舟或伫立,祥和美好。

【唐】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江帆楼阁图》传为大李将军之作,立轴绢本,青绿设色,纵101.9厘米,横54.7厘米。图绘江边一角,陂陀密林,远舟扬帆。松树、坡石以青绿重施重染,极具装饰效果。

李昭道《明皇幸蜀图》

《明皇幸蜀图》绘唐明皇一行人马正行走于崇山峻岭之间,山崖有勾无皴,青绿设色,云气缭绕,人物生动。

王维《辋川图》临摹本

《辋川图》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在清源寺壁上作的单幅画,后来清源寺圮毁,所以此画也就早已无存,现在见到的都是后来的临摹本。此画开启了后人诗画并重的先河。

目前在多个博物馆藏有临摹本:美国西雅图美术馆藏,宋代郭忠恕临摹,绢本设色;日本圣福寺藏,元代商琦临摹,绢本设色;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代郭忠恕临摹,绢本;明代文征明临摹,绢本;美国芝加哥东方图书馆藏,明代万历年间郭世元临摹,石刻本;斯德哥尔摩国家博物院,明代董其昌临摹,水墨本;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清初王原祁临摹,水墨本。

【五代】

荆浩《渔乐图》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手卷,绢本,水墨,设色41.6x132.1厘米

六朝以来,山水画都是青绿设色,勾线填彩。从盛唐、中唐开始出现水墨山水画。到五代,水墨山水画日益成熟,经荆浩进一步发展,上升为理论性的“有笔有墨”,并对水分运用也更加讲究。

董源《潇湘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潇湘图》是中国山水画史上代表性作品。该画为绢本,设色,纵50厘米,横141.4厘米,描绘的是湘湖地区的风景。原属董其昌、袁枢等,后入清宫内府收藏,现藏故宫博物院。

巨然《湖山春晓图》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轴,绢本设色,34×86cm

画面描绘一场大雨过后,山峦间水雾凝重。中幅崛起一冈,直逼主峰,有惊涛突起之感。主峰岭峦宽整,立意虚和,与隐显在画中幅右侧的远岫遥相呼应。散落在山间岭上的树木渲染出了一派浑茫的气氛,与严整的峰冈相映成趣。

赵幹《江行初雪图》

五代南唐画院人才辈出,但流传有序的作品并不多见,其中赵幹的《江行初雪图》算是一件。长卷,绢本设色,25.9×376.5cm。此图属于风俗画,卷首有南唐后主李煜以「金错刀」书:「江行初雪画院学生赵干状」,说明此画的主题和作者。本幅描绘初冬江南水景,旅人策蹇,渔夫打渔谋生的生活细节,具有鲜明的江南区域画风。是一件重要的南唐遗珍。

【北宋】

范宽《溪山行旅图》

绢本,浅设色画,纵206.3厘米,横103.3厘米

范宽(活动于十世纪),举止率直,嗜酒好道,擅长山水画,初学五代山东画家李成,后来觉悟说:“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于是隐居华山,留心观察山林间,烟云变灭,风雨晴晦,各种变化难状之景,当时人盛赞他:“善与山传神”。此图是传世唯一的名迹。

惠崇《沙汀烟树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

惠崇是北宋画家、僧人。擅画江南春色、烟雨水禽,以小景名世,有“惠崇小景”之称。沙汀烟树图页,绢本设色24×25cm。近景沙滩上柳荫成林;水中浮萍点点,水草丛生,水面上飞鸟成行;远景烟霭茫茫。画心无作者款印,画前裱工有清梁清标题签“释惠崇沙汀烟树”。此图有乾隆对题,曾经《石渠宝笈·续编》著录,原为《唐宋元集绘册》第十二幅。

郭熙《早春图》

《早春图轴》是北宋著名画家郭熙的代表作,作品作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这幅画的主要景物集中在中轴线上,以全景式高远、平远、深远相结合之构图,表现初春时北方高山大壑的雄伟气势。

王诜《烟江叠嶂图》

上海博物馆藏

王诜曾用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两种方法创作了两幅同一个主题的作品——《烟江叠嶂图》,如今这两幅作品都藏于上海博物馆。此幅是水墨的一本,以水墨勾皴渲染,皴笔粗壮虚和,间皴间染;树木用笔尖细爽利,有明显的李成遗法。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长卷,绢本设色,51.5×1191.5cm

画中描写岗峦起伏的群山和烟波浩淼的江湖。整个画面雄浑壮阔,气势磅礴,充满著浓郁的生活气息,将自然山水,描绘得如锦似绣,分外秀丽壮美,是一幅既写实又富理想的重彩青绿山水画作品。

【南宋】

李唐《万壑松风图》

绢本,设色,纵188.7厘米,横139.8厘米

《万壑松风图》是宋代著名画家李唐的绘画作品,是宋高宗南渡前较晚的李氏山水的代表作,与郭熙《早春图》、范宽《溪山行旅图》,历来被称作宋画之三大精品。

《万壑松风图》款识题于远峰上:“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阳李唐笔。”可知作于一一二四年,这时候李唐约七十岁左右,是南渡前的作品。画面山峰高峙,山石巉岩,峭壁悬崖间有飞瀑鸣泉,山腰间白云缭绕清岚浮动。从山麓至山巅,松林高密,郁郁葱葱。山脚下乱石珠连,水流奔涌,大自然雄壮之气扑面而来。

米友仁《潇湘奇观图》

卷,茧纸本,墨笔,19.8×289.5cm。此图卷作于乙卯为绍兴五年(1135)

《潇湘奇观图》是宋代米友仁山水画的代表作品之一。用淋漓水墨画江上云山、云雾变幻的奇境,山峰、江水、树木并未作具体细致的描写,追求的是苍茫雨雾中自然界的特殊韵致。

赵伯驹《江山秋色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

局部

《江山秋色图》是一幅长卷山水,绢本,青绿设色,明人题为赵伯驹画。这一画卷赵伯驹(1120-1182),南宋著名画家,字千里,为宋朝宗室。宋太祖七世孙,赵令穰之子。官至浙东兵马钤辖。工画山水、花果、翎毛,笔致秀丽,尤长金碧山水。以极为丰富的取材,展示了深秋辽阔的山川郊野的壮丽景色。

此卷钤有清内府“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等印,以及梁清标鉴藏印。尾纸有明洪武八年(1375年)朱标题跋。

刘松年《四景山水图》

此图分四幅绘春、夏、秋、冬四景,描绘了幽居于山湖楼阁中的大夫闲逸的生活。全卷书风精巧,彩绘清润,季节渲染十分得体,笔墨苍逸劲健。其中界画屋宇丝毫不爽,山石多用小斧劈破,可以看出与李唐的渊源关系,而秀润过之。

马远《踏歌图》

此幅是一幅山水人物画。画家表现雨后天晴的京城郊外景色,同时也反映出丰收之年,农民在田硬上踏歌而行的欢乐情景。所谓“踏歌”就是一边歌唱,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马远此画营造了既普通而又实在的生活场景。

马远《寒江独钓图》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绢本设色,1195年

画作用笔流畅劲美,构图极其精炼,渔舟和水面线条的虚实处理,产生强烈的动态视感,几道简单的水纹将大片的留白瞬间转化为浩瀚无垠的江面,营造出清幽闲适的意境,富有诗意地反映了当时文人阶层追求和向往的生活情趣。

【元】

赵孟頫《鹊华秋色图》

纸本设色,纵28.4横93.2厘米

赵孟頫在山水领域不失为开一代先河的重要人物,他以师古风抵制南宋纤弱之气,积极反对当时“人人马远、个个夏圭”的相互抄袭之风。此图画济南郊外鹊、华不注两山的秋天景色,初看甚是平淡,实为追求一种朴拙、淡泊的意趣,极富笔墨趣味。

明董其昌评此画说:“兼右丞、北苑二家画法”。元人赞誉此画是“一洗工气”,“风尚古俊,脱去凡近”。这都表现了作者师古而能自成体系的胆识和精湛技艺。

黄公望《丹崖玉树图》

立轴,纸本设色,横43.8厘米纵101.3厘米

层岩叠翠,高松小舍。山上云雾迷朦缥缈,殿阁半露。山下小桥横卧,林木葱茏,一人策杖寻幽。用笔刚劲洗炼,笔法苍秀,设色淡雅。构图上较繁密,山头多置矶石,敷以浅绛色彩,正如清吴修所说:“赭色微黄画里春,墨青墨绿染精神。”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合卷》

《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黄公望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前段称《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吴镇《渔父图》

绢本水墨,纵84.7X横29.7厘米

吴镇喜作《渔父图》以抒其怀,平生所作甚多,今存世四幅,其中景物基本相似。此幅作远山丛树,流泉曲水,平坡老树。坡旁水泽,小舟闲泊,一渔夫坐船垂钓。笔法圆润,境界迷濛幽深。

倪瓒《容膝斋图》

此画分近、中、远三景,近处作平坡,上植数枝树木,间或缀以茅舍亭阁;远处作峦头或低矮的土坡,作为近景与远景之间的过渡部分则多为大片空白,不着一墨,是为湖水。

王蒙《青卞隐居图》

纸本水墨,纵140X横42.2厘米

王蒙(1289~1385),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赵孟頫的外孙。诗文书画全面精深,以其苍莽过人的独特画风,成为“元四家”之一。

蒙古人入主中原后,王蒙隐居于黄鹤山下,寄情山水,作品内容多反映文人的山林隐居生活。此图描绘了作者家乡吴兴卞山的景色。深邃幽雅,纵逸多姿,图中景物繁密充盈,气势雄伟,表现了江南山岭浑厚苍润的特点。这是作者成熟期的精心之作。被董其昌称之为“天下第一”。

【明】

沈周《庐山高图》

立轴,纸本,淡设色,纵193.8厘米横98.1厘米

图中山峦层叠,草木丰茂,飞瀑高悬,云雾浮动。此图构图布局颇具匠心,墨色浓淡层次逐渐变化。作者取于王蒙技法,善于组合稠密高叠的石岩,进而形成转折交搭的层峦,再位置大小林木,复合为整一的自然美,疏密、松紧,有条不紊。

仇英《赤壁图》

卷,绢本设色,25.1×90.8cm

传世仇英所作《赤壁图》,目前所见有三幅,皆是绢本短卷,画白露横江,断岸千尺,东坡与客泛舟中流这一情境。本幅以石青、石绿为主色调,用细腻的笔触将一个秋高气爽、月光如银的宁静夜晚极富诗情地融入于令人陶醉的画意之中。

仇英《桃花源图》

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长卷,纸本重彩,33×472cm

此画通幅青绿著色,远处峰峦起伏,幽深高远,山间云蒸雾漫,远山深处庙台亭阁在云雾中时隐时现,若仙若幻,流水木桥,奇松虬曲,景致幽雅。画中草木、人物描绘的细致入微,严谨工细。

【清】

朱耷《彩笔山水画》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朱耷,别号八大山人,明宁王朱权后裔,为南昌宁献王朱权九世孙。

此图丘壑布置,远宗董源、倪瓒,近效董其昌,别开蹊径,在画面景物繁密的近中景留出一片空白,其上绘一孤亭,令人产生空灵通透的感觉。山石树木皴笔、勒笔全出中锋,随后秃笔擦染,浓墨横皴,笔墨老辣纵横,为其70岁后所作。

【近现代】

溥儒《野水泛舟》

溥心畲在山水一项的成就非同一般,青绿、浅绛、水墨皆信手拈来,临古山水、台阁界画、没骨山水亦不在话下,每作画必题诗作文于其上,无不令人叹为观止。他早年习画以北派山水入手,后及之文人山水,受马远、夏圭影响较多,复灵活变通。

黄宾虹《黄山图》

1934年春,黄宾虹又去黄山游览,秋季作此幅。黄宾虹擅画山水,是中国绘画史上的“山水画一代宗师”。80岁以后,才真正形成了人们所熟悉的“黑、密、厚、重”的画风。此山水作品为黄宾虹71岁时所作。点、线、墨皆古朴厚重,老辣纵横。从中可窥见先生在笔墨上的探索与变化。

结语

中国山水画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自己独立的绘画美学体系,在世界绘画艺术中,代表着东方而独树一帜。从中国山水画的本质看,注重的是主体的内在精神,追求的是一种气与韵、神与形和情与物的统一。

THE END
1.东京国立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东博)的官方网站。可以查看展览和活动信息、参观指南、名品画廊等。https://www.tnm.jp/
2.东京国立博物馆每日环球展览东京国立博物馆由主馆、表庆馆、东洋馆、平成馆、法隆寺宝物馆5个展馆及资料馆组成,馆藏数量约12万件,其中国宝89件,重要文化财产644件。主馆主馆由日本建筑师渡边仁设计,以钢筋混凝土结构替代日本传统的木质构造,是一座典型的和洋折衷建筑,亦是日本「帝冠样式」建筑风格的代表作。常设展「日本艺术的演变」展出绳https://art.icity.ly/museums/zd8kdrt
3.东京国立博物馆目的地官方日本国家旅游局(JNTO)东京国立博物馆位于上野公园内,从上野站前往最为便捷。上野站位于 JR 山手线上,距东京站四站车程,也是东京地铁日比谷线和银座线的地铁站。 最为全面的日本艺术珍品馆藏 东京国立博物馆成立于 1872 年,不仅是日本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而且收藏了约 12 万件作品,其中 89 件是国宝,648 件是日本的重要文化财产https://www.japan-travel.cn/spot/663/
4.东京国立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 第一篇:日本考古 一、旧时器时代: 日本列岛大约在4万年前就开始有人类定居,此后,一直到学会粗陶制作的旧石器时代一一13000年前。这一时期,日本列岛还和大陆相连,人们使用石器及骨角器等工具狩猎和采集,过着流动的生活。这一时期,也是猛犸、诺氏古棱齿象和大角鹿等大型哺乳类动物生息的冰河期。https://itf.mafengwo.cn/client/note.php/info/?id=24515782
5.欣赏馆藏古砚大全宋 澄泥列钱砚中国台湾省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南宋-元 官窑青瓷椭圆砚(正面)中国台湾省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南宋-元 官窑青瓷椭圆砚(底)中国台湾省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元赵孟頫从星砚中国台湾省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明 龙泉窑青瓷兽足砚屏(正面)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https://www.cnacs.net.cn/19/202404/5890.html
6.首拍一鸣惊人!日本萬邦10月珍藏拍卖再推重器.联拍动态龙耳瓶造型是隋到初唐时期陶瓷的样式,但流行制式几乎都是白瓷,如隋大业四年的白釉双龙柄联腹传瓶(陕西西安李静训墓出土),以及唐代初年的白釉双龙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等。因此,此件彩色作品显得尤其珍贵。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唐三彩贴花龙耳瓶、美国芝加哥博物馆藏唐三彩双龙耳瓶可为同类器型例证。 http://news.51bidlive.com/contents/3/26166.html
7.日本开放式中文古籍数据库简介数字资源简介: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有很多精品汉文文献,如可知的有元赵孟頫兰亭十三跋(局部),该帖为赵孟頫赏玩《定武兰亭》原石拓本之后所写的十三段跋文及《兰亭序》全文临本。乾隆间为谭组绶所藏,不慎被火烧残,后为翁方纲所得,又辗转进入东京国立博物馆。 https://www.bjgujibaohu.com/resource/default/detail?id=501
8.东京东京国立博物馆游玩攻略各种展览层出不穷,深知升日本文化,感叹文化魅力!有些穿越大唐盛世文化的感觉,从佛教文化到江户时代的文物,不计其数 9+ 游侠半仙 5分 超棒 东京国立博物馆内的法隆寺宝物馆(法隆寺献纳宝物)这里收藏有奈良法隆寺于1878年捐献给皇室的约300件宝物,一楼有餐厅。现在的新建筑1999年建成开馆,由建筑设计师谷口吉生https://gs.ctrip.com/html5/you/sight/294/13231.html
9.宋画全集目录(新增台北卷)(宋画全集(珍藏版))书评7卷画册以目前的收藏地为依据,分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上海博物馆藏品、辽宁省博物馆藏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中国其他文化机构藏品、欧美国家藏品(包括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波士顿艺术博物馆、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等在内)、日本藏品(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和大阪市立美术馆)等。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942626/
10.东京攻略必去十大景点2. 东京国立博物馆 于1872年建立的东京国立博物馆是上野公园最不能错过的博物馆,也是东京规模最大、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型博物馆。该博物馆最初位于汤岛圣堂,后迁至上野公园。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有日本最多的艺术品及文物,包括100多件日本国宝和600多件重要文化财。这里的11万件独特物件都是被博物馆永久收藏,一次https://www.agoda.com/zh-cn/travel-guides/japan/tokyo/see-city-10-tokyo-attractions-include-itinerary
11.观展指南上海读古代雕塑通史,北京展新安画派长卷艺术评论地点:浦东美术馆 展期:2023年12月12日—2024年4月12日 作为国内首个卡拉瓦乔主题展,此次展览包括了《捧果篮的男孩》等6件卡拉瓦乔原作,以及40余位巴洛克画派艺术家的50余幅真迹。 粹美东方——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藏日本文物展 地点:上海世博会博物馆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706118
12.《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中国文物》故宫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10月10日,是以明清两代皇宫和宫廷旧藏文物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大型综合性古代艺术博物馆,是世界文化遗产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https://www.dpm.org.cn/explode/others/251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