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以古都出名,更多为人所知的是京都的那些寺庙、神社,而京都国立博物馆却容易被游客忽略。这个场馆是明治时期代表性的洋风建筑之一,1895年由当时宫内省片山東熊设计,红砖建筑,反映当时流行的宫廷派华丽庄严的气势。
京都国立博物馆(KyotoNationalMuseum),始建于1897年,是日本最具影响力的博物馆之一,以其丰富的亚洲艺术品收藏而著称。
从著名的三十三间堂北行数十步,但见浮雕的门楣,罗马式的立柱,还有红砖裸露的外墙。博物馆的主体是由片山东熊设计的,融合了佛教、和风与巴洛克风格的折衷式建筑,象征着明治时代的“和魂洋才”精神。
京都国立博物馆的创建,是为了在明治时代“欧化主义”与“毁佛废释”的浪潮中,保护古迹与古物,成为捍卫传统文化的象征。
博物馆主要对外展示日本平安时代至江户时代的京都文化艺术品,也进行文化艺术品的研究、普及活动。
目前博物馆所收藏的物品约12000件,包括27件国宝与181件重要文化财产。其中约有一半是其他拥有者寄放在此,包括许多日本国宝与重要文化财产。
馆内展品包括雕塑、金工、漆器、画卷、中世纪绘画、近代早期绘画以及中国画与陶瓷等。
我们再来看看主要展品,需要说明的是,有几件是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主要藏品,我们在这里也一并介绍给大家,并注明了展处。
一休和尚像东京国立博物馆
展览分为绘画、书迹、雕刻、工艺、考古等五大类。绘画分为中国绘画与日本绘画,传牧溪真迹的《观音猿鹤图》、雪舟《四季山水图卷》、长谷川等伯《松林图屏风》、长谷川久藏《樱图笔贴付》、《传源赖朝像》等都是日本的国宝。
《吉祥天像》,奈良时代(8世纪),奈良薬师寺藏,摄影:飞鸟园(一期展品)
《病草纸》之「治疗眼疾」(局部),平安时代(12世纪),京都国立博物馆藏(一、二期展品)
《传源頼朝像》《传平重盛像》《传藤原光能像》,镰仓时代(13世纪),京都神护寺藏(三、四期展品)
长谷川等伯《松林图屏风》东京国立博物馆
长谷川等伯《松林图屏风》2东京国立博物馆
书迹部分展出了空海《聋瞽指归》、最澄《久隔帖》、小野道风《三体白氏诗卷》等国宝,其中有中国宋代庆元刻本《后汉书》、唐写本《汉书·杨雄传》等珍稀汉籍。
岩猿猴图传牧溪笔东京国立博物馆
水色峦光图相传周文笔奈良国立博物馆藏
宋李公麟(传)维摩居士图京都国立博物馆藏
长谷川等伯牧马图屏风
《源氏物语绘巻》之「柏木」,平安时代(12世纪),爱知县徳川美术馆藏(三期展品)
《风神雷神图屏风》,江戸时代(17世纪),俵屋宗达,京都建仁寺藏(一、二期展品)
「燕子花图屏风」,江戸时代(18世纪),尾形光琳,东京根津美术馆藏(四期展品)
《观音猿鹤图》,中国南宋(13世纪),牧谿,京都大徳寺藏(三期展品)
《慧可断臂图》,室町时代明応五年(1496),雪舟,爱知县齐年寺藏(一、二期展品)
「汉委奴国王印」,福冈市东区志贺岛出土,福冈市博物馆藏(三期展品)
汉倭奴王金印是一个亮点,日本媒体称之为“最小的展品”,也是最受欢迎的展品。汉倭奴王金印,1784年出土于日本北九州福冈市志贺岛,是东汉光武帝刘秀赐给日本倭奴王的印玺。《后汉书·东夷列传》载:“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赐以印绶。”建武中元二年,即公元57年,汉倭奴王金印的出土证实了早在2000年前,中国与日本已经建立起友好交往的关系。
宋徽宗
冬景
秋景
128.2x55.2cm,南宋(12世纪)
闫辉
161.3x79.7cm,元代(14世纪)
”元四家”是元代山水画的四位代表画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人。画风虽各有特点,重笔墨,尚意趣,并结合书法诗文,对明清两代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