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知识就像一棵树,是一个有机整体,是有内在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真正高水平的老师不会把教材讲的太细,而是把一篇课文、一个单元、一册教材、一个学段作为一个整体,让学生整体建构。课文只要引导学生找规律,学生很快就能掌握课文的结构和主题。

所谓纲要信号,就是用字词、数字、线条或其它符号组成各种图、表、公式或句子,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把教材的主要内容表现出来。大的纲要信号可以是一个学段的一门学科(如整个初中段的六册语文),也可以是一本书、一个单元的内容,小的纲要信号一般是一篇课文或一节教材的内容。纲要信号的形式多种多样,如知识树、线状图、网状图、表格、简笔画等,可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来设计。

教学的四大要素与六种关系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教学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母系统,这个母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又是一个个的子系统。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各个部分只有密切配合,相互谐调,始终处于一种“联系、制约、转化”状态,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最终目的。

一般说来,教学过程有四个最基本的要素,这就是教师、学生、教材、方法。这四个要素的相互配合,构成了六种关系,即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教材的关系、教师与方法的关系、学生与教材的关系、学生与方法的关系、教材与方法的关系。其中,师生关系是一条主线。图示如下:

和谐教学的基本原理

这六种关系只有处于和谐状态,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教师与学生要和谐

教师与学生是教学过程中两个最主要的因素,正是由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构成了教学过程。现代教学论特别强调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也有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卡尔·罗杰斯在《给学习自由》一书中说:“在学习开初,教师的职业能力和渊博的知识,课的组织、视听工具的使用和教学程序的决定,讲座质量的高低和参考书的多少,全不相干,尽管这些因素在某一时刻是有用的,甚至是有益的。但是学习不靠这些,学习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相互关系,靠这关系之中的态度。”[1]任何人都有希望被他人接纳、看重、欣赏的心理需要,这种需要在课堂上满足,靠的是教师、学生的相互给予,当然还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给予。

2.教师与教材要和谐

3.教师与方法要和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什么?是传授给学生知识?是发展学生的能力?都不是,这二者实际是教学的目的。如果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没有信心、没有责任感,知识学不好,能力也发展不好。而一个有责任感的学生,他自己就会认真学习。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观察到,有的学生认真听讲、认真做作业,唯恐学习搞不好;而有的学生得过且过,从来不把学习当回事,能偷懒就偷懒,能不做就不做。这些都是学生责任感的表现。

学生责任感的大小不仅与学习的目的性和学习习惯有关系,与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有关系。如果老师每次只让学生完成很小的任务,学生的压力小,责任小,思维的潜能就难以发挥。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为什么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潜能,因为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听,学生只要把老师讲的内容记住就是好学生,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和潜能就发挥不出来。

还有的老师把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教师把教材上的内容变成了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每个问题的难度都不大,就像把一个苹果切成了若干小片,学生不费力就能吃下去。所以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需要动脑。在这种教学情境下,学生没有责任感,没有压力,也不需要认真动脑,只要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就是好学生。

西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不是把外部知识直接输入到心理中的过程,而是主体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而主动建构新的理解、新的心理表征的过程。世界的意义并非独立于主体而存在,而是源于主体的构建。每一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构建世界的意义,因而对世界的理解是多元的,“一百个人就是一百个主体,并会有一百个不同的建构”。教师和学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世界的理解,每一个教师和每一个学生对世界的意义的建构各不相同,因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主体。正由于此,所以教师不要把自己和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强加给学生,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基础来完成对新知识的认知和建构。

4.学生与教材要和谐

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是教师直接向学生讲授教材,还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材,最终目的都是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所以学生与教材的关系也很重要。首先,学生要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与教材中的新知识联结起来,不能出现知识的断层,也不能出现“夹生饭”。其次,学生要通过预习,对新教材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其实,预习不仅是感知新教材,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理解了的东西,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不讲或少讲。学生在预习中不明白的问题,会在他头脑中留下很深的印象,老师讲课时注意力更加集中,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更加深刻。如果学生课前没有预习新教材,在老师讲课时往往会“跟着感觉走”,不知道哪些是重点和难点,思维跟不上趟,学习效果就差。

5.学生与方法要和谐

教法一定要适合学情,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关系表现在多方面。

第一,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参与的主动性等,这就是所谓学情。每种教学方法,都有自己特定的适用范围,都不可能包打天下,所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教学方法很重要。

第二,同一种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习习惯的学生也应灵活变通,不能千篇一律,机械照搬。

第三,任何教学方法,都必须取得学生的积极配合,不然只有教师一相情愿,往往会事与愿违。如有些老师试图用启发式教学,结果学生启而不发,问而不答,课堂气氛很沉闷。教师在运用一种新的方法教学时,首先要告诉学生这种方法的优点、具体操作程序,便于学生主动配合。如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学讨论,如果教师不提出具体的要求,学生则不知道重点学什么,应该掌握哪些东西,在讨论时也往往流于形式,不得要领。所以学生的学法与教师的教法配合默契,才能形成课堂教学的和谐气氛,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四,任何教学方法都是教法与学法的结合。教师在设计一堂课的教学结构时,不仅要考虑到教师怎么做,还要考虑到学生怎么做。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6.教材与方法要和谐

我们常说教学要“因材施教”,在这里“材”是指学生,是指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而对症下药,不能对所有学生都要求一律。但这个“材”也可以看作是“教材”,要根据不同的教材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谐教学虽然有一个基本的教学模式,但在各科教学中要根据学科的不同和教材的特点有多种变式,形成更为具体的教学模式,如小学语文和谐教学模式、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等。甚至同一学科,根据课型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如语文教学现代文教学的模式,文言文教学的模式,写作教学的模式,理科教学新授课教学模式,复习课教学模式,等等。这就是我提出的“一科多模”的观点。这些教学模式的不同,很重要的就是考虑到教材与方法的关系问题。另外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总结不同教学内容的规律,总结一类知识的学习方法等,都是要做到教材与方法的和谐。

以上是教学过程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它们相互之间如果配合恰当,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就会导致教学过程的优化与和谐,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THE END
1.课程与课堂到底是什么关系美国课程学者泰勒等人用三个隐喻说明课程与教学的关系:课程若是建筑图纸,教学就是具体的施工;课程若是一场球赛的方案,教学就是球赛的过程;课程若是一个乐谱,教学就是作品的演奏。这三个隐喻形象揭示了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渠道和载体,课程目标必须依赖于教学这一载体才能实现。 http://m.jyb.cn/rmtzgjsb/201908/t20190820_254194_wap.html
2.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钟启泉教授这样论述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的关系:教材(教材内容)是教学内容的一个成分,但不是全部。同教学过程的客观结构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包括如下要素:(1)对学生的引导与激发作用;(2)同计划相应的素材内容;(3)不属于学科教材内容的掌握过程最优化的一般方法论建议、指导或指引;(4)教师的教育性价值判断与学生集体成员https://m.jsedu.sh.cn/sdrfz/p/3113.html
3.第二式课程与教学1400多个省级实验区第二式、课程与教学 第一讲 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概念 ★ 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我们所研究的课程是广义的,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https://blog.csdn.net/m0_63910340/article/details/129322261
4.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珠海市第一中学课程标准通俗易懂,逻辑更清晰,原则 上每个模块或主题由“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学业要求”组成,大 部分学科增加了教学与评价案例,同时依据学业质量标准细化评价目 标,增强了对教学和评价的指导性。 本次修订是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育人质 量的提升。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必须在教育教学https://zhedu.net/?q=node/16791
5.教师课程教学总结(精选18篇)总结是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的书面材料,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如何把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课程教学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课程教学总结 篇1 https://teacher.ruiwen.com/shiyongwendang/jiaoxuezongjie/244471.html
6.心理降课程学生总结范文(精选16篇)2、继续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各科教师在教学中贯彻兴趣原则、和谐原则和成功原则,营造积极健康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的进取心。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关注学生的心理现状,有目的地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活动;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努力https://www.fwsir.com/jiaoan/html/jiaoan_20221026091143_2031864.html
7.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生活语文课程标准 (2016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第一部分 前言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语文是培智学校学生学习应用语言文字的重要载体,也是培智学校学生发展思维、改善功能、学习文化知识和形成生活技能的基础。生活语文课程标准是培智学校实施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https://yun.nxeduyun.com/index.php?r=space/school/theme/content/view&id=794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