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关于黄兴的研究中,他对教育与科技的思考及活动,是一个薄弱环节,因为缺乏直接的、详实的史料。笔者近年有几项发现,未曾发表于学术刊物,知者论者似不多。借此次纪念会良机,予以正式公布,并稍加评注。抛砖引玉,敬请方家指正。?
??
一、民国元年黄兴领衔呈请创立明德大学?
黄兴留日学习师范,终身对教育未能忘情。1903年3月胡元倓在长沙创办明德学堂,陆续聘用了一大批革命志士为教师,如黄兴、吴禄贞、周震鳞、张继等。黄兴在学堂主持了师范班。11月4日,他们在这里成立了华兴会。1905年该会在日本与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合并为同盟会,首批参加的还有留日明德师生姚洪业、宁调元等人。?
1、黄兴赴京与多位名人共署呈教育部文?
辛亥革命被袁世凯窃夺临时大总统大权后,黄兴任南京留守。这时胡元倓为了延续清末已到省外(上海、南京)开拓的明德学校高等商科教育,积极争取民国政府教育部的认可和资助,这事得到黄兴的大力支持。1912年7月,正是孙中山、黄兴分别北上与袁世凯恳谈前夕,黄兴领衔,串联了张謇(前南京政府实业总长)、汤化龙(时任参议院副议长)、蔡锷、陈三立、李维格、赵凤昌、陈汉第、叶景葵、王璟芳、胡瑞霖、沈秉坤、谭延闿、龙璋、朱恩绂、黄忠绩、聂其杰、袁思亮、章士钊、梁焕彝、张式恭、章适骏、张辑光、陈介、李傥、龙绂瑞、胡元倓等人共同署名,当系由胡元倓拟就的《呈教育部请准拨款增设明德大学于汉口文》,全文(按:文前众人署名见上,不重复引录)如下:?
?
为明德学校增设大学,恭恳大部转呈大总统准拨前度支部核捐处饭银余款俾作基本金,以利进行,而规久远事。?
兹查前清度支部核捐处,有饭食银两一项,所存余款,尚存二十余万两。此项饭银,前清捐输定章,随同正捐银征取,津贴堂司各官办公用费,及补助各种善举。其用途既不关乎行政,其性质亦实近陋规。现闻所存银两皆存大清银行。该行停止营业,此项饭银自难如数提出。与其徒有债权而无着,何若提此闲款以育才。元倓等窃思,当务之急,兴学为先。民校艰难,全恃补助。恳转呈大总统,俯念前此明德成才之众多,后此大学须费之浩博,准将此项饭银余款,全数提给明德大学作为基本金,俾利进行而规久远。为此缕呈,伏乞鉴核。?
教育部批:?
据呈已悉。该员等热心毅力作育人才,卓著成效,本部实深钦佩。所请转呈大总统,将前清度支部核捐处饭银余款全数拨给该校为基本金一节,仰候呈明大总统批示可也。?
大总统批教育部呈:?
据呈已悉,该校开办十年,成效昭著。肇造民国人才,多数出自该校。育德立功,全国攸赖。该校创始之际,经营惨淡。幸赖时贤之力,得有基础。当兹民国初成,培养应世之才,尤为富强首务。据称拟于汉口兴办大学,因时建设,规划宏深。查前清度支部捐纳饭银,原系正捐外附加之费,本有拨充善举之用,与寻常性质迥别。所请拨款给该项经费以充汉口明德大学基本金一节,应即照准。仰财政部照数拨给,以资办理可也。此批。[1]?
2、搜访该呈文经过?
3、几点述评?
二、宾步程《艺庐言论集》的几段文字?
宾步程(1880~1941),东安人,黄兴两湖书院的同学,是湖南最早的留欧工科学生。?
1、宾著《我之革命史》叙述与孙中山、黄兴的关系?
清光绪乙巳年(按:1905),余在德国留学,对于孙中山先生在欧组织革命事业,身临其境,知之甚详。自辛亥鼎革以后,秘密者变为公开。各人著作虽多,对于在欧情形,颇有不尽之处。即中山先生传略,亦仅云开第一次会于比京,加盟的三十余人。开第二次会于柏林,加盟的二十余人。开第三次会于巴黎,加盟的十余人。即邹鲁君所编《中国国民党史稿》,亦仅云朱和中回柏林,刘家佺宾步程等,复请总理至柏林云云。但此中有大关键,知者甚少。惟蔡孑民君前为家母撰寿文,略为及之。兹将总理在欧经过情形,叙述如后,以备编史者作为参考之材料。?
乙巳年六月,闻总理在美,由留欧同学中数人秘密发起,汇去川资,请总理来欧。先抵比京,由贺子才、冯承钧、胡铮等招待。入会者二十余人。留德学界闻讯,公推朱和中代表欢迎,由余在柏林筹备一切。数日后,总理借朱和中莅德,住于余寓内。是夜即召集同人,如刘家佺、马德润、周泽春、王相楚、王发科等十余人,即在余寓内入会。签字摩指,并举手盟誓。当时马德润因五权宪法一条,宗旨不甚相合,临时退会。此外并无异议。次日余与刘朱三人,陪总理漫游柏林胜地,并摄相纪别。住三日即至法国巴黎,临行时并指定余寓为通讯总机关。至所需车票,余已为定妥,并电巴黎友人至车站迎接。孰意总理去后,有王发科、王相楚二人,追踵秘密至法。适总理有事外去,取其皮包剖之,将比、德同人会册携去,奔告驻法公使孙宝琦。孙认为此事关系汉人在欧留学生前途甚大,接受名册而斥之去。孙公使比即将册邮寄驻比欧洲留学生监督阎海明,听其如何处理。阎接册后,将各人之姓名,逐一剪下邮还本人。余等远在柏林,接此函后,始知事泄。同时总理亦有函来,示知情形,嘱其各自防范,以免危险。?
事败之后,总理一人住在巴黎,川资尚无所出。来函示余,速筹速汇,以便启程。接函后,商之留德同人,均无人承认。遂与朱和中二人私议,计总理来函有嘱汇至新加坡一路川资等语。彼此切实核算,二等船费若干。由巴黎至马赛,二等车费若干。沿途零用钱若干。统计汇去佛郎二千元。孰意总理接欵后,即邮函申斥。略云吾乃中国革命领袖,若以来函所云,车船均以二等计算,有失中国革命家脸面,绝对不可。望再筹汇云云。此时余与朱君罗掘俱穷,同人亦不敢再谈革命。幸当时余任留德学生会会长,遂将会金二千余马克,合成三千佛郎汇去。总理得以成行。余亦于二年内,陆续将膳费节省,归还会金。?
总理去后留德同人中有败类者,将以上情形,密告驻德公使荫昌……七月十八日……荫昌约我……次日余身怀手枪,大胆去进公使馆……彼此辩论甚久。结果荫则曰……不得再谈革命。否则撤费送回惩办。……月余孙宝琦游历来德……并私地对余劝导数次,切不可再作通讯总机关。?
丙午(按:1906)黄克强革命失败,逃往南洋,财政甚形拮据。因属两湖同学,来函嘱集款接济,俾得遄返东京。同人中鉴于前次泄露,对于此次筹款接济革命党人,再无人承认。于是转向江苏留德同学十余人中,如王鹗、李鼐、高孔时等。共筹得二干马克,汇至南洋。并取得克强条,以昭信用。而克强得此款后即往日本去矣。?
民元革命成功,总理嘱克强访余。不知住址,登之《申报》。余于二月得讯,驰赴南京,就兵工厂厂长之职。总理见面时,就谈及柏林汇款事。至民二南京独立,余为克强向上海禅臣洋行定购枪炮子弹。议将定,而克强离宁。余亦为袁世凯侦探知购军械之事,密电缉拿。至汉口时兵工厂长刘国庆,告我密电原委。即行返湘。继思此事不可畏怯,乃走谒汤芗铭(按:袁世凯的亲信,湖南都督汤芗铭,曾留德学习军事,其时即与宾步程熟识),询其真相。渠云:以后不再妄动,当可无事。随即返里。三年任湖南高等工业学校校长。四年水口山矿局梁鼎甫(按:梁焕彝)局长辞职,荐我自代。总局邓局长同意。呈报汤芗铭。汤云:某系孙党,在欧洲时我知之甚详。该局工人数千,万一率领暴动,可以燎原。须另觅人可也。自后余无所进行,困守高工者十年。?
当此革命成功之日,我来追述已往情形,似有近乎丑表功。我觉得各人所叙欧洲革命往事,多有语焉不详之处。用特将我之经过实情,缕述如左(上)。[2]?
2、宾氏前文附载《蔡元培君为家母所撰寿文》(片段)?
(上略)元培初至德国柏林,言语不通,风俗不习,步程君事事指导之。其待元培挚爱如是,待他同学莫不如是。凡我国人与外人有权利争执,君必出当其冲。经济劳力,躬为之倡,虽独任而无馁色。且君在中国国民党有悠久之历史,总理至柏林组织同盟会,其机关即在君寓。及行抵巴黎,行箧为王某所发,得《留德会员录》,转以献驻德公使荫昌,君几遭不测。其后总理贻书措归国川资,君于留德同人中,集二千佛郎寄之。不足,又益以三千佛郎。黄克强先生广州失败,流寓南洋,亦集二千余马克助之。[3]?
“当梁节庵师选派先生往日本学习师范时,先生再三邀我同去……无如黄仲弢先生,坚谓不佞非师范材。”辛亥革命成功,“先生登报觅余担任上海兵工厂厂长,因久未至,委陈君去焉。迨余闻讯至南京,改委金陵兵工厂厂长。其委状系孙大总统与先生署名。民二先生见袁世凯野心勃勃,恐有推翻民国之举。以南京留守名义,而倡独立。并嘱不佞向德商定购军火,事将成先生去宁,不佞亦离职。”这与前文基本一致。“至民五先生以积劳成疾,遽告不起。治丧之事,不佞亦参遇其中。”[4]可见两人是生死之交。?
4、宾步程生平及此文出处的补充说明?
宾步程逝世时,国民政府行政院特令褒扬:“湖南省临时参议会参议员宾步程,早岁负笈重洋,精研科学,加入同盟,致力革命。归国后办理教育,培育英才,制造军械,力谋改善。袁氏称帝,守正不阿。近膺议席,论政建言,多中肯要。不幸癭疾长逝,良堪矜惜。应予特令褒扬,以彰幽潜。此令。”[5]算是对他一生的盖棺定论。?
三、参事张子谋自述中提及贫儿教养院?
1、黄兴创办的“开国纪念贫儿教养院”?
黄兴夫人徐宗汉主持南京贫儿院,是她半生的事业,也是对黄兴开创之功的维护和发展,艰苦备尝,矢志不渝。可冯自由的《徐宗汉女士革命事略》只有简短几句:“民十七国民政府定都南京,遂接办南京贫民教养院,从事贫儿教育工作(按:黄兴创办该院之后,因“二次革命”失败,离开南京,以致徐宗汉在北洋政府时期无法继续亲自管理该院。所以冯自由文用重新“接办”二字)。对于革命先烈遗裔,尤热心爱护,成绩斐然。继复创设农场于苏皖两省,试种各种农产品,日以振兴垦殖为务。”[7]她的农场相当于“学田,”收入供办学之用。“我想,我应该替国家社会多做点事情,这未死之身,才对得起革命先烈……于是我开办了农场……收入年有十几万,足以养育一千多个孤儿了。”[8]那么,贫儿教养院得另有专人直接管理,湖南平江人张子谋便一度挑起这副重担。?
2、张子谋参事的履历表和自传?
张子谋(1883~1954),其祖、父均为贫苦农民。本人发奋读书,维新后选入平江校士馆(天岳书院)。今查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档案,发现他1951年6月填写的履历表(草稿)和《子谋小传自写》(手写本)各一份。现将履历表中几大项录出如下。?
“简历——1907年在平江驻省师范毕业,曾任平江私立培元小学校长、教员(十二年),平江救贫工厂厂长。长沙基督教青年会干事。首都开国贫儿院总务主任兼院长。湖南基督教循道公会教(按:牧)师。”?
“党派社团关系——国共合作时,一九二六年任平江审判土豪劣绅特别法庭委员之一。马日事变后被国民党反动派摧残,潜逃南京。参加秘密活动,负通信责任。被反动派伪首都卫戌司令部捕押十七个月。”?
“到职年月——一九五零年二月八日接到省府任命通知书,任为省府参事。”[9]?
事实上,平江培元小学是英国循道会最早进入湖南所办的学校,五四运动前后的学生中涌现了多位共产主义战士。张子谋与凌容众(最早留日,开平江风气之先)、李六如等在平江响应五四、驱张运动中,以及创办救贫工厂、工人夜校等,都是核心人物。?
张子谋借基督教会关系作掩护,还能在南京立足和活动。他曾有主持平江救贫工厂经验,便在贫儿院开办了劝工场(校办工厂),生产自救。他当教会学校校长时,规矩很严,故办贫儿院也“成绩还不错。”成为徐宗汉的得力助手。1930年,因受上海中共组织的委托,负责转递南京方面信件,终于被捕。1933年被保释出狱,任南京平民工厂主任。1934年张子谋从南京回湘,隐身于教会,以牧师身份动员民众抗日和反蒋斗争。?
张子谋“满门忠烈”,有七位亲人为革命献身,包括他的两个儿子。其堂弟张文彬(1910~1944,张纯清),曾任红军第五军、第七军、第十五军政治委员,第三军团政治保卫局局长。到延安后任毛泽东的秘书。抗战时任中共中央南方工作委员会书记,广东省委书记。1942年在韶关被捕,后与廖承志同监,病逝于江西泰和狱中。[10]张文彬是中央最近公布的抗日战争首批300位英烈之一。?
???四、结语?
以上三件史料,两件为图书馆藏珍本,一件为政府档案,其真实性不存疑问。后两件是个人事后回忆,所述内容的置信度虽未必100/100,超过90/100当可断言。因为亲历大事,印象深刻,且过程并不复杂。据云《我之革命史》文稿已被收入台湾出版的《中华民国开国五十年文献》,且注明“录自中国国民党中央史料编纂委员会庫藏原稿。”但不如本篇所引《艺庐言论集》文之完整丰富(此事据在台中市工作的宾步程曾侄孙宾泽欧比对,载其自编自印之《艺庐言论集初集次编简辑》“代序”,2004年11月1日)。?
他思想之深邃,眼光之独到,临事之果敢,出手之迅捷,远非常人所能。成立明德大学以培养新型商学和法政人才,物色兵工厂厂长以组织军火生产,创立贫儿教养院以扶养先烈遗裔,都是摸准了时代脉搏的基本建设。他在兵马倥偬、政潮起伏之际,速战速决,四两拨千斤,三件事做得十分精彩。孙中山1917年形成《建国方略》伟大构想,气度恢弘,却只能长期停留在纸面上。还以“知难行易,”“倘能知之,则建设事业,亦不过如反掌折枝耳。”来贬低行动者,且对于教育方面缺乏规划。这是两人的明显差别。?
当然,红花还要绿叶扶。他这“流血”之革命家需要“磨血”之行动家如胡元倓、宾步程、徐宗汉、张子谋等,团结在周围,埋头苦干,排除万难;从全国各项事业来说,更需要一大批人才,同心合力,才可以坚持、贯彻,持续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与注释:?
[1]黄兴等:《呈教育部请准拨款增设明德大学于汉口文》,明德大学校年刊,1922年12月,1-3页?
[2]宾步程:《我之革命史》,艺庐言论集初集,长沙:《霹雳报》社发行1934年4月,253-255页?
[3]《蔡元培君为家母所撰寿文》,艺庐言论集初集,长沙:《霹雳报》社发行1934年4月,255-255页?
[4]宾步程:《黄克强先生逝世纪念》,艺庐言论集次编,长沙:《霹雳报》社发行1935年9月,304-305页?
[5]《令顺人字1163号中华民国卅一年六月十六日发》,《行政院公报》1942年第5卷第6期第95页?
[6]霞菲:《从南京贫儿院说到黄克强》,礼拜六汇刊第五集1932年第491期801-802页?
[7]冯自由:《徐宗汉女士革命事略》,中央周刊1943年第6卷第30期400-401页?
[8]沙鸥:《黄兴夫人徐宗汉访问记》,现代华侨1941年第2卷第5期17-18页?
[9]张子谋:《履历表》(手稿)1951年6月于平江鲁家坪。稿藏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
[10]张子谋:《小传自写》,1951年6月21日于平江鲁家坪。稿藏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