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郑强同志《中国教育问题真出问题了》
中国教育出问题了要找到病根。两句话把中国教育毁了:一是绝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二是大力加强学龄前教育。什么叫学龄前?学龄前就是不能学,我们偏要搞学前教育。这不是违背教育规律吗?西方国家中小学就是玩,大学玩够了,就开始认真学习,做事特别认真。中国中小学没有玩、不允许玩,被人玩。中国学生中小学期间获得大大小小奥数奖,成人后什么都不能获得了。中国孩子都在上补习班,孩子年轻时都没有创新欲望。中国当今的孩子们都累死在起跑线中,中国教育全伤在起跑线上。
3、杨东平同志《终于有人把“教育内卷”讲明白了》
(1)何为“教育内卷”?教育“内卷化”同时流行的还有“鸡娃”、“牛娃”、“、”青娃”等热词。其都是焦虑的家长发明出来的。主要针对教育的择校、竞争而出现的家长的焦虑感。
(2)中国的教育焦虑,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整体性、全民性,各个阶层都在焦虑,中产在焦虑,高收入群体也在焦虑,普通老百姓也在焦虑;二个特别糟糕,焦虑从孩子的低龄阶段就开始。最初主要在小学阶段,然后下沉到了幼儿园,其实对应的就是幼升小和小升初的择校竞争。北京大学社会学者郑也夫称之为“学历军备竞赛”。
(3)为什么中国出现“内卷”,或者说“学历军备竞赛”呢?有人说是因为高考制度,又有人说是因为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还有人说是独生子女政策。我认为真实根源是整个社会包括家长和舆论,也包教育管理者、校长、老师,都没有真正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教育不是竞争,不是淘汰。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确定的基本人权,是保障性教育,就像给老人发低保一样,人人有份、一视同仁。义务教育阶段,因为是保障性、基础性的,所以是非选择、非淘汰、非竞争性的,所以要实行免费、免试、就近入学。我们国家1986年就颁布了《义务教育法》,提出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重点学校制度已经被废止,不再合法了,但为什么过去30多年了,学校均衡还是难以达到?
因为只要哪个地方有择校竞争,只要有学区房,只要有重点学校。各大中小城市择校竞争都是如火如荼,因为学校间的差距太大。学校分成了三六九等。城市、农村差别更大。教育经费就是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分配。因为差距太大,家长当然要想方设法让孩子上一个好的学校。地方教育部门、政府总是觉得应该有几所优秀的学校作为示范、作为门面,或者说带动其他大多数学校。它们的条件要比其他学校好很多。那么怎么样才能做到学校之间的均衡呢?这个概念也很清楚,就是三个源的平衡:生源、财源、师源。
(4)教育培训的本质又是什么?
我们看到,在近十多年的义务教育环境当中,青少年的生存环境急剧恶化。因为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之外,生长出了一个新的系统,叫课外培训机构。教育培训的实质一言蔽之,就是制造焦虑、满足焦虑。这就是它的生意经,完全不是围绕教育规律、教育方针而产生的。“不能输在起跑线上”非常荒谬,教育的成功是终点线的竞争,是不能输在起点。这句口号,把家长搞得非常焦虑。培训机构是围绕商业利益运作的,最后上市,获得最大的经济价值。是“新一轮的教育产业化”。
(5)教育价值观
流行的教育价值观是“上学就是为了考一个好大学”,教育作为一块敲门砖、一个功利性的尤其是短期功利性的工具。我们对职业要有一种全新的认识,不要认为从事体力劳动职业性的工作就是低人一等。
(7)教育的最高目标是什么?
关键是我们要看到一个新的职业时代正在到来。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现在市场上有大量优质的新的工作,高薪、体面、有趣、前沿、朝气蓬勃,而且需求量巨大,而且不怎么看中毕业学校。只要有能力、有兴趣的人,都可以获得这些机会,这就是现在的新兴领域和新兴职业。为了社会比学历更重要追求能力,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追求卓越,追求成功,成功是比学历更重要的指标。今天在互联网时代、在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当中,一个人真正成功的评价标准是幸福,能够获得人生的幸福——这是教育的最高目标。
4、项贤明同志《教育问题根子是社会问题》
中国的教育改革要摆脱困局,首先必须对教育改革中的重要问题进行清理和辨析,弄清哪些是真问题,哪些是假问题。中国教育改革很多时候是在用错误的方法去解决虚假的问题。目前为止,至少三类问题是混淆的。
第一类问题:把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混淆
教育改革往往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改革。但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教育问题与其他社会问题很容易被混淆。社会出现了问题,也会在学校里面表现出来,我们却把这类问题当成教育问题去对待,用教育的方法去改变它——这是不可能解决的。如高考改革,许多人认为这是学生减负的好办法,这就是把学生负担当作一个教育问题去对待,试图用教育改革去改变。这也是不可能的。为什么中国学生负担这么重?校长老师负担也这么重?很简单,这不是教育问题。中国这么多人口,就业压力肯定大,这就决定了老百姓必须通过教育来竞争饭碗。强迫学校不补课不可能真的达到减负的目的,因为你禁止不了社会上的各种补习班,即便你强行取消所有补习班,也无法禁止家长在家里给孩子加压。学业负担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原因,而不是教育本身的原因。而是一个社会问题,这是我们真正解决问题的前提。
第二类问题:把管理问题和教育问题混淆
第三类问题:把政治问题和教育问题混淆
综上所述,笔者对以上同志对中国教育问题的见解做这样几点简评。
第一,都不同程度地揭示了中国教育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且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其根源。某些方面点到了实质,但都没有从理论高度深入分析解剖。
第二,上述几文的共同缺陷几乎都是从现象到现象。如郑强同志提出的那两点,仍然是现象。而不是本质。杨东平同志指出“教育内卷”现象其根源是人们没有真正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但这仍然是现象,更深层次的根源仍然没有揭示出来。
第三,找不到真正克服中国当代教育问题的真正途径和方法。上述几文都不同程度给中国教育问题把脉寻方,但几乎都到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那里寻找灵丹妙药了。这种邯郸学步的方法只能把中国的教育问题继续推向深渊。
第四,基本都没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理论分析解剖中国教育问题,也完全没有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的教育思想中探寻中国教育问题及发展和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二、中国教育问题的深层次根源究竟是什么?
党章和宪法仍然规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就是要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认识现实问题包括教育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只有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历史观、方法论才能真正揭示中国教育问题的深层次根源及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和方法。中国教育问题不是孤立的一种社会现象,而是中国当代社会问题的一个重要缩影和表现,同时,其形成当代教育的严重状况也决非一朝一夕,也不是简单的一两个原因造成的,而是与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状况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项贤明同志指出,教育问题的根源是社会问题。笔者同意这种见解。但究竟什么社会问题?项文没有指出。因此,笔者着重从三个方面谈谈其深层次根源。也欢迎教育界的同仁批评指正!
第一,几千年的封建文化根深蒂固,对中国当代教育发生极其严重的影响。
前面几个同志举到中国教育的一些问题如个人竞争、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加强学龄前教育、教育内卷等等现象本质上都是孔子“学而优则士”“读书做官”思想的当代教育的具体反映。而我们整个教育制度都是在适应和强化这种所谓“社会需要”,并为之推泼助澜。特别是私有化、市场化的经济体制改革之后,这些现象更是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有些同志也提到孔子的这种教育思想的影响,但不是作为错误思想加以批判,而是看做必然现象、正常现象。并把它作为改革的现实依据,可见我们教育界本身受这种思想毒害如此之深,素质如此之低。在这种观念支配下,任何所谓“教育改革”只能是越改越乱,越改越积重难返。
第二,私有化、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和“教育市场化”是中国当代教育问题的最主要最深刻的经济根源。
1、毛泽东时代对封建主义“学而优则士”观念的冲击及改革成果被彻底否定。
“学而优则士”这种典型封建文化的学习观念在毛泽东时代受到了极其严重的批判。毛泽东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要内容就是树立为祖国而学习,为新中国而学习、为社会主义而学习、为革命而学习。毛泽东青少年“改造中国与世界”、周恩来少年时“为中华之掘起而读书”的观念几乎深入到大多数的大中小学生中。那时虽然还有升学高考制度,但提倡的就业观念是“一颗红心多种准备”。“劳动光荣,劳动伟大。”上大学是为祖国、为社会主义,不上大学也是为祖国、为社会主义,工作只是社会分工,没有贵贱之分。那时号召青年人“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许多有志青年主动放弃高考,到农村和边疆投身到火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如文革前的赵耘、邢燕子、侯隽、董加耕等都成为缩小三大差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优秀楷模和英雄。毛主席1964年12月26日还把邢燕子、董加耕和王铁人、陈永贵、钱学学等人请到家里过生日。但伴随着文革和毛主席教育改革的彻底否定,封建社会的“读书做官”、“学而优则士”等类似观念死灰复燃,卷土重来。比文革之前有过之而不及。
2、“教育市场化”口号的提出和贯彻执行把中国的教育推向万丈深渊。
第三,不同程度甚至完全抛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改革的指导地位。
毛主席1954年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词中讲,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近几十年的教育改革中,不同程度地忽视党的领导。只是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党的领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极其重要地位。但毛主席关于党的领导和党的指导思想二者之间是须臾不可离开的两个方面。如果说,党的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一种政治体制和组织保障,那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则是是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领导的精髓和灵魂。取消党的领导是绝对错误的,但只有党的领导的组织形式,而没有指导思想的精神和灵魂。这种“党的领导”要么流于形式,要么在所谓“党”的领导之下推行各种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修正主义的东西。中国当代教育的状况就是如此。
笔者的专业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在一辈子的学习研究中,不仅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内容极其丰富深刻,是人类思想宝库中最精华的内容和指导无产阶级解放的学说,同时其教育思想也是人类教育思想体系的最宝贵和深刻的内容,尤其毛主席的教育思想,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继承,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与中国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人类教育宝库中最闪光的明珠和瑰宝。可惜我们这些炎黄子孙的后代,却把人类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程度不同地丢掉了,把我们民族最伟大的英雄、领袖的教育理论也彻底抛弃了。我们这是对历史的犯罪、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的犯罪、对中华民族的犯罪。教育界的领导和学者如此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教育理论,谈何爱国主义?谈何先进文化教育?谈和为人师表?
2021年8月29日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