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教育内卷”泛化

教育有竞争、学习有压力,并不一定都是“教育内卷”,也不一定都会导致“教育内卷”,把一些必要的、必需的竞争当作“教育内卷”来反对,这本身就是要反对的

“内卷”,是近年出现的高频词。将“内卷”延伸到教育领域,就有了“教育内卷”,用来形容教育领域存在的非理性无价值竞争,引发了人们思考和共鸣。

不可否认,教育领域的确存在以应试教育为典型特征的“内卷”现象,其本质是极端功利化、短视化教育理念所带来的产物,它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严重损害了教育生态和学生身心健康,加剧了社会公众的教育焦虑,是一种必须坚决抵制的“教育污染”。

但当前出现了一种错误的倾向,即“教育内卷”被过度解读并逐渐泛化为一切教育竞争,甚至一些正常的教育活动也被称作“教育内卷”。因此,有必要正本清源,澄清谬误,警惕“教育内卷”泛化,否则其负面影响不小。

比如,把正常的教育竞争看作“教育内卷”。高考、中考是人才选拔的重要制度,不可避免存在教育竞争,这是教育的正常制度安排。但许多人一提起高考、中考,就把其与“内卷”“应试”等相提并论,以反对“教育内卷”之名行反对考试之实。因反对“教育内卷”而反对考试,仿佛没了考试,也就没了“内卷”。事实上,我们反对“教育内卷”,反对的是过度的教育竞争,而不是正常的教育竞争。

又比如,把正常的学习负担说成是“教育内卷”。许多人将学生必需的努力和合理的追求卓越混同于无意义的、过度的竞争和内耗,好像学生不应该做作业,不应该有学习负担。这就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实际上,任何学习都是有负担和压力的,这些负担是必要的,有些压力是必需的。我们要反对的是过重的、机械重复的学业负担,而不是学生不应该有负担。

再比如,把家长的正常陪伴说成是“教育内卷”。近年来涌现的“直升机父母”“鸡娃”“虎爸虎妈”等词语,就直观地展现了家长“内卷”的激烈程度。但反对家长“内卷”,认为学习是学校的事情,家长无须关心孩子的学业,甚至将正常的亲子陪伴和学业指导也视为“教育内卷”,就不可取了。

我们反对“教育内卷”,但同样要警惕“教育内卷”被过度解读和泛化。因为将一些原本不属于“教育内卷”范畴的教育现象归入其中,极易导致人们对教育的认知与行为出现偏差。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泛化现象?究其根源,是功利化、短视化的思想所致。一些教育咨询类公司、学科类培训机构、商业类媒体、教育类自媒体,为了自身利益,利用社会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大肆贩卖兜售教育焦虑,不断制造和强化教育的“欠缺感”,销售所谓的正确教育方式,扰乱人们教育思想,让家长和学生感觉有学不完的知识、考不完的试,以及达不到的完美教育标准。

这种营销策略中蕴含的极端功利化教育思想,冲击和破坏我们的教育价值体系,它模糊了人们对教育的正确认知。一方面,它让人们认为,教育的价值和目标,就是一味追求分数、追求升学、追求名校。另一方面,在这种极端功利主义教育思想影响下,一些人对真正的教育缺乏清晰的认知。人们面临着教育压力,这种压力不断地传播并相互传染进而将压力与焦虑不断升级,从而导致“教育内卷”被过度解读和泛化。

当然,“教育内卷”及其被泛化的成因多元复杂,是一系列社会问题与教育问题交织的结果。比如社会竞争激烈、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评价单一、社会学历歧视、家长观念等。

解决“教育内卷”及其泛化现象,需要标本兼治、系统治理。一方面,功利化教育思想产生的根源,在于社会资源的有限和竞争的激烈,家长担心孩子在未来竞争中处于劣势,寄希望于通过教育让孩子进入更好的学校,获得更高的学历,进而赢得社会竞争。这种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也只能通过发展来解决。另一方面,是要让教育回归本真,倡导正确的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树立真正重视人、关心人、发展人的教育理念,将学生的身心健康、道德品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素质的培养放在首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多元发展。

而当务之急,是要大力扩大个性化、特色化、多元化的优质教育供给,提升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性,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大力振兴县域普通高中,让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给予不同禀赋的学生以多元化出路,持续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提升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接受度,让学生进入不同类型的学校,都能有上升的空间、美好的前途,从而缓解当前的教育焦虑。

同时,要继续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消除低效、重复、机械式训练的主要根源。

还要多措并举,比如,依托教育培训监管部门和广大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营造校外教育培训的良好生态;构建育人本位的教育评价机制,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法律和政策手段消除对第一学历的歧视,建立以能力和实际表现为基础的用人标准。

教育有竞争、学习有压力,并不一定都是“教育内卷”,也不一定都会导致“教育内卷”,把一些必要的、必需的竞争当作“教育内卷”来反对,这本身就是要反对的。

(作者系湖南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

但当前出现了一种错误的倾向,即“教育内卷”被过度解读并逐渐泛化为一切教育竞争,甚至一些正常的教育活动也被称作“教育内卷”。

THE END
1.中国教育“病”在哪?孩子苦资源偏内卷疯第七,他说教育的预备性本来应该是为职业做预备,为升学做铺垫的,做准备的,可是我们现在呢,比如说初衷却没有为中考普职分流下来的那些学生做哪怕一丁点的准备,那些被分流下的孩子,你看十四十五岁何去何从,分流下来他们干啥去呀?所以在咱们中国的教育体制当中,真的只有筛选,没有培养。第八,明知教育内卷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389780218453019&wfr=spider&for=pc
2.下儿童美好生活的困境与破解―中国教育信息化网ICTEDU而在教育领域,“内卷化”主要表现为:教育总量和规模扩张,而教育质量停滞;各类教育资本投入带来的受教育者边际效益呈递减趋势[5]。2018年的PISA调查显示,中国大陆学生每周学习时长偏高,但总体效率不高,幸福感偏低,学习压力较大[6]。相应地,家长的作业辅导压力也在增大。根据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发布的《中国https://www.ict.edu.cn/sknews/jcjyck/neirong/n20240513_84397.shtml
3.2022中国教育智能硬件行业报告2022 中国教育智能硬件行业报告 生态合作未见明显升级,存在自主集成趋势。 从点读笔、学习平板到词典笔、错题打印机、智能手写笔、早教机器人,从学前教育到 K12 教育再到成人教育,教育智能教育硬件的细分品类越来越多,应用场景越来越广,市场反响也越来越火。https://36kr.com/p/1609169838656007
4.北大教授姚洋谈教育内卷:中考分流过早,建议十年义务教育——中国择校在美国的实验也是失败的,在中国这种考试社会中更是“毒瘤”,超级中学是一种很坏的制度,它们通过“掐尖”将好学生都“掐”走,追求超高的升学率,也让那些没有进入超级中学的孩子觉得自己是二流的,影响了他们学习的动力。 第一财经:您认为推行十年制义务教育能够解决当前的教育内卷吗? 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news.youth.cn/jsxw/202108/t20210804_13152017.htm
5.中国定量遥感发展的一些思考3 中国定量遥感发展的现状、挑战与展望 下面就从几个剖面来谈谈一些不成熟的观点和想法。主要包含8个方面:遥感数据获取与处理、前向辐射传输模型建模、变量反演、高级产品生产、地面观测、遥感云平台建设、遥感教育和遥感应用。 3.1 遥感数据获取与处理 (1)卫星计划:遥感技术发展的早期阶段,卫星计划考虑更多的是技术示http://www.jors.cn/jrs/article/html/202109001
6.教育“内卷”,我们还能否摆脱西西弗斯式教育困境?自从“内卷”一词被广泛使用之后,互联网上就开始了万事万物皆可“卷”的讨论,教育的内卷也同样被激烈讨论着。实际上,“内卷”概念最早源于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他将这一概念定义为:“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所以单就概念而言,比起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1998983
7.“双减”真的能终结教育内卷吗?看看韩国“双减”20年留下了什么近邻韩国教育的“内卷”已经人尽皆知,在中国的“双减”落地前,韩国早已做出过尝试,“减负”,关闭教育机构等,但最后新兴改革无法抵挡巨大的历史惯性,韩国“双减”政策以失败收场,并以教育培训机构兴起、取缔以及再次繁荣为主要表现。韩国“双减”长期处于想落实却无法真正落实的境地。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4751127.html
8.毛主席:不要把高考看得太重!打印页面——“中国历史上凡是中状元的,大都没有真才实学,反倒是有些连举人都没有考取的人有点真才实学。刘秀是个太学生,而刘邦则是个大草包。” ——“旧教育制度摧残人材,摧残青年,这是对付敌人的办法,我不赞成,要完全改变。” 会后,在全国开始了一场反思教育体制的“革命”: https://www.hswh.org.cn/e/DoPrint/index.php?classid=29&id=69546
9.教育内卷化的现象心理学文章在一个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的时代,孩子们其实早已成为了这个时代内卷化现象的代表。 最近还看到教育机构的一个广告牌“你来,我培养你的孩子,你不来,我培养你孩子的对手”。 无论你来与不来,绝对是抓住了中国家长的心理,贩卖了焦虑。 别人都去了补课班,你不去吗?别人都去学习了特长,你不去吗?别人……都是别人https://www.xinli001.com/index.php/info/100468390
10.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教育力量——2023年四川加快建设教育强建设教育强省,“基点”在基础教育。针对当前部分地方和学校教育政绩观发生偏差,教育评价“唯分数”“唯升学”现象突出等问题,班子成员领题调研、解剖麻雀,探寻思路举措,破解发展难题;召开市(州)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座谈会,围绕“教育怎么了、教育怎么办、我们怎么干”,听取基层意见建议,引导教育工作者破除教育内卷、https://www.sc.gov.cn/10462/10464/10465/10574/2024/1/15/a010d0d17d204fd7a48f5cbe61e7e5e5.shtml
11.西安市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摘要】2021年,给学生减负成了教育关键词。“双减”指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一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二是坚决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恐教育内卷化久矣,“双减”政策的落地,目的就是减轻学生身上的教育重担,让学生高效、快乐学习。语文学科作为义务教育阶段http://www.xaeduyun.cn/s3100/acommonapp/csite/ablog/cblog/ablog/cblog.mblogBrowse.do?blogid=2c90816680f0659f0180f532f3d407a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