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孝纯“大语文教育”观1926年,张孝纯出生于河北丰南县,从三岁起接受伯父的严格家庭教育。六岁时已背完“三百千”和古唐诗合解中的全部五七言绝句,并开始作诗。13岁,他在私塾读完四书和诗经,并能全部熟读成诵。1945年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大学二年级选系时,他选择了教育系,其文才受到朱自清、徐绪典、阎简碧等先生的赏识。1949年8月,张孝纯走上教坛,先后执教于北戴河临抚师范、昌黎汇文中学,因学识渊博和教学有方,20多岁便蜚声唐山教育界。1955年被选调到河北省教育厅负责语文教研工作。1958年被打成“右派”,并发配到团泊洼“劳改”,1961年下放隆尧一中,1963年调至邢台一中。1979年晋升为
2、首批特级教师,此后长期担任全国中语会理事和学术委员,河北省中语会副理事长、顾问。1982年被评为河北省劳动模范。1983年当选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86年当选河北省政协常委。1992年10月25日因癌症逝世。张孝纯先生献身教育事业四十余年,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对我国教育事业的主要贡献是创立了主要贡献是创立了“大语文教育大语文教育”思想体系。思想体系。这个思想体系主张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教语文同教做人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同发展之利素质与非智力素质结合起来,把听说读写
3、四方面的训练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能动的、网络式的和强有力的培养训练。“大语文教育”的教学结构由“一体两翼”组成;主题是课堂教学,两翼是课外活动和利用语文环境。这种教学结构打破了千百年来把学生关在教室里一味读文、写文的封闭式格局,把学生从旧式语文教学的“狭的笼”中解放了出来。多种学术刊物和多位教育专家曾给“大语文教育”思想以极高评价,因而在我国语文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孝纯先生一生清正刚直,几十年中在恶势力面前从不动摇。孝纯先生一生清正刚直,几十年中在恶势力面前从不动摇。报告文学家祁淑英在阿,特级教师中说他报告文学家祁淑英在阿,特级教师中说他“永远是一个刚永远是一个刚直不阿的生命直
4、不阿的生命”。张孝纯张孝纯“大语文教育大语文教育”观观“大语文教育”的内涵1“大语文教育”的教学内容2“大语文教育”的教学方法3“大语文教育”观的基本特征4关于“大语文教育”的内涵,张孝纯在他论述“大语文教育”的开山之作中这样表述:“在我心目中,大语文教育似乎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联系社会生活,着眼整体教育,坚持完整结构,重视联系社会生活,着眼整体教育,坚持完整结构,重视训练效率。训练效率。到了1992年,经过三轮正式的教改实验,他把“大语文教育”,的内涵界定为:“它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教语文同教做
5、人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提高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整体的而不是局部的、网络式的而不是单线式的、能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强而有力的培养和训练。”“大语文教育”的教学总体结构,张孝纯归纳为“一体两翼”,即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开辟第二语文学习渠道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主体是课堂教学,包括课文阅读教学、参读教学、最基本的语文规律教学、说写教学、考试考查五部分;“两翼”,一是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二是利用语言文字环境(简称语文环境)。语文环境又可分为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等等。“大语文教育大语文教育”的教学内容的教学内
8、能力等。纲要还规定了每学期习作的次数、目的要求、写作指导、写作范例、批改方式等等。5指定课外读物。每学期为学生指定一部古典文学名著作为课外读物,由教师或学生选读或全读。这些古典文学名著的阅读与课本中的古典小说和古典诗词的教学相配合进行。6编制语文环境设计方案。利用语文环境,首先要设计和布置好教室语文环境。张孝纯和其他教师合作收集、整理了一套语文黑板报资料,每学期一集,每集20期。与语文教学进度相配合,力求具备四性:计划性、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1按照按照“大语文教育大语文教育”的构想,通过以单元为主体的整体性设计的构想,通过以单元为主体的整体性设计安排语文教学活动。安排语文教学活动。首先是从
10、练为主的预习见疑、质疑研讨、巩固深化三步骤的课堂建立以练为主的预习见疑、质疑研讨、巩固深化三步骤的课堂教学结构。教学结构。预习见疑,包括交代学习的目的、读、划、查、见疑等环节;质疑研讨,中心任务是内容和形式上理解教材;巩固深化,包括进行各种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练习。3选择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提高练习题的设计水平。选择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提高练习题的设计水平。课堂教学方法从整体上说是预习见疑、质疑研讨、巩固深化三大步,但具体又可变换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除经常采用的讲读法、自读法、提问法、谈话法、讨论法以外,同时还不断使用竞赛法、测验法、演示法、填空法、表演法、改编法等等。4改革作文教学,进行作文自改改革
11、作文教学,进行作文自改。针对作文教学的现实弊端,确立了习作教学的五项重点:重积累,要求学生重视平时的生活积累、材料积累和语言积累;写真实,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记述真人真事,表达真实感情;开思路,通过习作教学的全过程对学生进行联想、想象和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要求学生思维有条理,并能用语言文字把自己的思想表达清楚;讲序列,要求克服习作训练杂乱无章的毛病;求自改,主要有教师择优集体批改,四人小组批改,本人自改,师生当堂口头批改,改文评比竞赛等方式。5改革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改革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针对语文考试考核内容的片面性和考核目的的消极性,张孝纯的做法是:变“以考核知识为主”为以考核能力、习
12、惯为主,同时纠正只考读写不考听说的偏向;打破教师对考试的垄断,让学生参与出题与批卷;组织考试不理想的同学重新复习和重新考试,让好成绩带来的愉悦激起差生做优秀生的愿望。6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比如:组织自愿参加的写作、朗读、书法、诗词等小组;每学期阅读一部古典名著;每天进行几项短小的语文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是:读一篇短文,讲一个故事,背一首小诗歌,抄一句名言等等;组织差生补课。此外还有直接配合教学进度和班级工作的课外活动,如各种讲座、竞赛、游艺、演出等。7交给学生一套方法,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语文的能力和交给学生一套方法,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语文的能力和习惯习惯。这套
13、方法的要点是:从日常的各种“听”中学;从日常的各种“说”中练;从课外的各种阅读、写作中学;从观察自然景物、观察社会生活中学习、琢磨;从欣赏艺术作品中学。“大语文教育大语文教育”观的基本特征观的基本特征前瞻性全面性整体性能动性广泛适用性“大语文教育大语文教育”观的局限性观的局限性1整体教学结构有不够严谨之处。“大语文教育”的“一体两翼”中的“两翼”不应该是并列关系,而应该是包容关系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应该包含在语文环境之中。2结构体系建构得过于庞大和复杂。“大语文教育”把课堂教学分为“课文阅读教学”、“参读教学”、“最基本的语文规律教学”、“说写教学”、“考试考查”等几部分,这几部分又各有一套原则和方法,各部分又以单元教学的形式结构在一起。本来细化教学方法有利于“大语文教育”的实施,但由于其体系的庞大和复杂,显得略有些死板,教师工作量相当大。3有的内容并非必须。如字法、词法、句法、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