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意见》明确了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五大任务,即推进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建设、推进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建设、推进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推进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和培育发展管理会计咨询服务市场。其中,管理会计指引体系自上而下分为基本指引、应用指引和案例示范三个层级。
(一)管理会计基本指引
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主要明确了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和管理会计的四大要素。
(二)管理会计应用指引
迄今为止,财政部分三批共发布34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2017年9月29日发布第一批,计22项;2018年8月17日发布第二批,计7项;2018年12月27日发布第三批,计5项。
财政部发布的34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内容全面,原则性与实务性有机结合,是单位推广实施管理会计有效的指导性文件。
(三)管理会计案例示范
经过多年面向全国进行广泛征集与累积,财政部会计司于2019年6月出版《管理会计案例示范集》(经济科学出版社)一书。《管理会计案例示范集》筛选了54个案例,涵盖了管理会计的八大应用领域。管理会计案例是管理会计体系的重要补充,也是单位实施管理会计的重要参考。参照其他单位实施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可以降低管理会计的实施成本,提高管理会计实施的成功率。管理会计案例库的发布,标志着我国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基本建成。
二、国际化执业组织的管理会计能力框架和工具方法
(一)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的管理会计胜任能力框架及工具方法
1.管理会计胜任能力框架
2016年8月,IMA发布《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管理会计胜任能力框架》,将管理会计师的能力划分为五个维度,分别是规划与报告、决策、科技、营运以及领导力,每一维度下又分为若干子项,并提出了不同级别的详细能力要求。
2.管理会计公告
(二)全球特许管理会计师(CGMA)管理会计能力框架及工具方法
2012年初,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CIMA)和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联合推出“全球特许管理会计师(CGMA)”这一新的管理会计职业资格。
1.管理会计师能力框架
2014年4月,CIMA和AICPA联合发布了《全球特许管理会计师能力框架》,以道德、诚信和专业精神为基础,构建了全球特许管理会计师四个方面的职业技能,即技术技能、商业技能、人际技能和领导技能,并在此基础上重新构建了CGMA职业资格框架及考试大纲。
2.管理会计师的基本工具
2013年,CIMA和AICPA印刷的一本题为《管理会计师的基本工具——支持企业取得可持续成功的工具和技术》小册子,归纳总结了管理会计的20项工具方法。
3.管理会计原则
三、中外管理会计指引体系的比较
我们发现,中外管理会计指引体系的基本内容大同小异,两者既有概括性、理念性的原则和要求,也有具体工具方法的详细介绍和实务指导。中外管理会计指引体系都是实施管理会计可资借鉴的指导性、参考性文本。当然,中外管理会计指引体系也还存在一些差异,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发布机构差异
我国管理会计体系由财政部发布,属于政府规范性文件。尽管我国管理会计指引体系由单位自愿选择实施,我国的管理会计指引体系仍具有间接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国外管理会计指引均由民间组织发布,仅对其会员具有约束性,其他单位和个人可以参考,但不具有约束和强制力。
(二)体例差异
(三)具体名称的差异
我国管理会计指引体系的构成内容分别命名为基本准则、应用指引和案例示范。其中,“基本原则”大体相当于CIMA与AICPA联合发布的管理会计原则,但涵盖的内容更多;“应用指引”大体相当于IMA的“管理会计公告”和CGMA的“管理会计师的基本工具”。虽然国外管理会计指引体系中没有单独的“案例示范”板块,但国外机构经常不定期通过小册子、网站等渠道发布管理会计应用的成功案例。因此,虽然中外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名称不同,但涵盖的主要内容基本相似。
(四)内容构成上的差异
(作者单位:上海市财政局,本文刊登于《管理会计师&会计职业生涯》2019年第6期,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