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初级会计考点,必读!

一年一度的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终于要告一段落了,前期发的很多知识点都有考到,在此预祝小伙伴们在今年的考试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成绩!如果你此时的心情还在59分到61分之间徘徊,不要纠结了,快来喝一碗鸡汤!

会计概述精华荟萃

1、会计定义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核算和监督,以提供经济信息和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为主要目的的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职能

基本职能:核算、监督,核算是监督的基础,监督是核算质量的保障。

拓展职能: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

3、会计目标

4、基本假设

会计主体: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持续经营: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会计分期: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货币计量:我国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5、会计基础

权责发生制:以应收、应付为标准

收付实现制:以实际收、付为标准

6、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7、会计要素

会计六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负债: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所有者权益: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8、会计计量属性

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现值、公允价值

历史成本: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者其他等价物。

重置成本: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固定资产盘盈即是按照重置成本计量。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须的预计税费后的净值。存货就是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原则计量。

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

公允价值: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交易性金融资产就是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9、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10、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是进行会计核算和提供会计信息的基础。

按反映的经济内容的分类: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共同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成本类科目、损益类科目。

按照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分类:总分类科目、明细分类科目。总分类科目对明细分类科目具有统驭作用,明细分类科目对总分类科目具有补充说明作用。

11、会计账户

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以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按核算的经济内容: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共同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损益类账户。

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总分类账户、明细分类账户。

12、增减变化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13、借贷记账法

资产、费用在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在贷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减少。

复式记账法: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

14、试算平衡

发生额试算平衡: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余额试算平衡:全部账户的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余额合计

试算不平衡,一定有错误;试算平衡时,不一定正确。

15、会计凭证

记录经济业务发生或者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依据。会计凭证按照填制程序和用途可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16、原始凭证种类

按格式分类:通用原始凭证、专用原始凭证

按填制的手续和内容分类:一次原始凭证、累计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

17、书写规范

①不得使用未经国务院公布的简化汉字。大小写金额必须符合填写规范,小写金额用阿拉伯数字逐个书写,不得写连笔。

②在金额前要填写人民币符号“¥”,且与阿拉伯数字之间不得留有空白。金额数字一律填写到角、分,无角无分的,写“00”或符号“—“;有角无分的,分位写”0“,不得用符号“-”。

③大写金额用汉字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元、角、分、零、整等,一律用正楷或行书字书写。

④大写金额前为印有“人民币”字样的,应加写“人民币”三个字且和大写金额之间不得留有空白。

⑤大写金额到元或角为止的,后面要写“整“或”正“字,有分的,不写”整“或”正“字。

18、记账凭证

按照其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内容来划分,通常可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

①除结账和更正错账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原始凭证。

②记账凭证可以根据每一张原始凭证填制,或根据若干张同类原始凭证汇总填制,也可根据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但不得将不同内容和类别的原始凭证汇总填制在一张记账凭证上。

③记账凭证应连续编号。

④填制记账凭证时若发生错误,应当重新填制。

⑤记账凭证填制完成后如有空行,应当自金额栏最后一笔金额数字下的空行处划线注销。

特别提示:将现金存入银行或从银行提取现金,为了避免重复记账,一般只填制付款凭证,不再填制收款凭证。

19、会计账簿

按照用途可以分为:序时账簿(日记账)、分类账簿(总分类账簿、明细分类账簿)、备查账簿(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登记簿、代管商品物资登记簿)。

按照账页格式可以分为:三栏式账簿、多栏式账簿(收入成本费用)、数量金额式账簿(原材料和库存商品)。

按照外形特征可以分为:订本式账簿(总账和日记账)、活页式账簿(明细账)、卡片式账簿(固定资产)。

20、按实际付款

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有:记账凭证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他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是登记总分类账的依据和方法不同。

记账凭证处理程序: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总账。适用规模较小、经济业务量较少的单位,优点是简单明了、易于理解,缺点是登记总账的工作量较大。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账。适用规模较大、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优点是减轻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缺点是当转账凭证较多时,编制汇总转账凭证的工作量较大,不利于会计核算的日常分工。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适用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优点是减轻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易于理解,方便学习,并可做到试算平衡。缺点是科目汇总表不能反映各个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不利于对账目进行检查。

21、财产清查

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往来款项等财产物资进行盘点或核对,确定其实存数,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专门方法。

按照清查范围:全面清查、局部清查

按照执行系统:内部清查、外部清查

库存现金清查:实地盘点;银行存款清查: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核对;实物资产:实地盘点法、技术推算法;往来款项清查:往来款项对账单核对。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1、基础理论

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银行对账单余额不符有两种原因:记账错误、未达账项。

对于未达账项,应通过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调节,如果没有错误问题,那么调节后银行存款余额应该相等,提示:企业登记的是日记账,银行提供的是对账单。

日记账调节后余额=日记账调节前余额+银行已收企业未收-银行已付企业未付

对账单调节后余额=对账单调节前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企业已付银行未付

2、案例实践

根据下述业务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2018年1月31日甲公司的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为6500元,银行对账单的余额为5600元。经逐笔核对,发现以下未达账项:

1)企业送存转账支票1200元并已入账,银行尚未入账。

2)企业开出转账支票500元,但持票单位尚未到银行办理转账,银行尚未入账。

3)银行结算企业的利息收入600元,但企业尚未收到收款通知,尚未入账。

4)银行代付燃气费800元并已入账,企业未收到付款通知,尚未入账。

调节后的银行存款余额6300元,反映了企业可以动用的银行存款实有数额为6300元。

3、记忆心法

双方都把自己没来得及入账的假装入账。

企业的日记账说,银行已收我未收?那可不行,我假装收了吧,+1;银行已付我未付?那可不行,我假装付了吧,-1.

银行的对账单说,企业已收我未收?那可不行,我也假装收了吧,+1;企业已付我未付?那可不行,我假装付了吧,-1.

4、特别提示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只是用来进行对账,以上调节毕竟只是“假装收付”,又不是真的收付,所以不能作为记账依据。

其他货币资金

1、其他货币资金的定义

除现金、银行存款以外的其他各种货币资金,主要包括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和外埠存款等。

2、分类定义

银行汇票存款:由出票银行签发的,由其在见票时按照实际结算金额无条件支付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存款)

银行本票存款:银行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本票存款)

信用卡存款:为取得信用卡而存入的款项。(其他货币资金——信用卡存款)

信用证保证金存款:为开具信用证而存入的款项。(其他货币资金——信用证保证金存款)

存出投资款:存出投资款是指企业为购买股票、债券、基金等,根据有关规定存入在证券公司指定银行开立的投资专户的款项。(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外埠存款:为了到外地进行临时或零星采购,而汇往采购地银行开立采购专户的款项。(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

存货计价方法

1、个别计价法

顾名思义就是卖出的是哪个,结转的成本就是哪个。

2018年1月1日,A企业有“库存商品——珠宝”100g、10000元/g,1月5日购入100g、12000元/g,1月6日销售10g珠宝,经过辨认,其中2g是期初的珠宝、8g是1月5日购入的珠宝。即:

1月6日需要结转的成本=2*10000+8*12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116000

贷:库存商品——珠宝116000

2、先进先出法

顾名思义,就是默认先入库的先出库。

2018年1月1日,A企业有“库存商品——珠宝”100g、10000元/g,1月5日购入100g、12000元/g,1月6日销售10g珠宝,根据先进先出法,10g均是期初的珠宝。即:

1月6日需要结转的成本=10*10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100000

贷:库存商品——珠宝100000

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根据月初结存和本月全部购入之和来算加权平均。

2018年1月1日,A企业有“库存商品——珠宝”100g、10000元/g,1月5日购入50g、12000元/g,1月6日销售10g珠宝,1月15日购入20g、15000元/g,根据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首先计算加权平均成本,然后得出发出商品的成本。即:

1月6日需要结转的成本=10*[(100*10000+50*12000+20*15000)/(100+50+20)]

借:主营业务成本111764.71

贷:库存商品——珠宝111764.71

4、移动加权平均法

根据出售之前结存的商品来算加权平均。

2018年1月1日,A企业有“库存商品——珠宝”100g、10000元/g,1月5日购入50g、12000元/g,1月6日销售10g珠宝,1月15日购入20g、15000元/g,根据移动加权平均法,然后得出发出商品的成本。即:

1月6日需要结转的成本=10*[(100*10000+50*12000)/(100+50)]

借:主营业务成本106666.67

贷:库存商品——珠宝106666.67

周转材料

1、周转材料

企业能够多次使用,不符合固定资产定义、逐渐转移其价值但仍保持其原有形态,不确认为固定资产的材料,包括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具体如桶、箱、瓶、坛、袋等。

2、包装物

1)生产领用包装物

A企业为了生产产品领用包装物,计划成本100元,材料成本差异—5元。

借:生产成本95

材料成本差异5

贷:周转材料—包转物100

2)随同商品出售、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

A企业为了销售产品领用包装物,计划成本100元,材料成本差异5元,该批包装物不单独计价。

借:销售费用105

3)随同商品出售、单独计价的包装物

A企业为了销售产品领用包装物,计划成本100元,材料成本差异5元,该批包装物单独计价。(也就是说,售价需要确认其他业务收入,那么对应的成本就应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借:其他业务成本105

3、低值易耗品

应该分次摊销(典型的是五五摊销法)。金额较小的,可在领用时一次进入成本费用,。

1)生产领用低值易耗品(一批工器具)10000元

借: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用10000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库10000

2)第一次摊销5000元

借:制造费用5000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5000

3)第二次摊销5000元并结转

借: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10000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用10000

计划成本法

武功心法:按实际付款、按计划入库、结转差异

题目:采购原材料,价款100元、进项税额17元,计划价款110元。

1)按实际付款

借:材料采购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

贷:银行存款117

2)按计划入库

借:原材料110

贷:材料采购110

3)结转差异

借:材料采购10

贷:材料成本差异10

解析:此前两笔会计分录,使得材料采购形成贷方余额10元,此时在反方向转掉。

4)思考,再思考

此时,“原材料”借方余额110元、“材料成本差异”贷方余额10元,原材料的账面价值为110-10=100元,为什么是100元呢?因为实际价款本身就是100元。

由此可见,“材料成本差异”在借方表示“超支”,是原材料的补充;“材料成本差异”在贷方表示“节约”,是原材料的抵减。

5)总结

时时记住,原材料的借方余额是按计划入库金额,如果材料成本差异是借方余额,表明是补充,说明计划金额还不够,还得补充一些,这是超支;如果材料成本差异是贷方余额,表明是抵减,说明计划金额有多的,得减少一些,这是节约。

交易性金融资产

2018年初级会计职称教材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核算变化很大,下面以案例进行解析。

1)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

甲公司于2018年4月1日从上海证券交易所购入A公司股票10000股,该笔股票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100000万元(含已宣告、未发放现金股利2000元);另支付交易费用100元、进项税额6元,甲公司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A公司-成本100000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100000

借:投资收益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6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106

解析:从2018年起1月1日起,取得时已宣告、未发放现金股利不再单独确认为应收股利,而是记入成本。交易费用记入投资收益的借方,表示负数,即投资损失。交易费用100元会产生6%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也可以合并写成一笔会计分录。

2)公允价值上升

2018年4月30日,公允价值变为120000元。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A公司-公允价值变动20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0000

解析:公允价值增加20000元,记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发生额在贷方,表示增加,即收益。

3)公允价值下降

2018年5月30日,公允价值变为110000元。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A公司-公允价值变动10000

解析:公允价值下降10000元,记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发生额在借方,表示减少,即损失。

4)收到“取得时已宣告、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2000

贷:投资收益2000

解析:这是2018年的新变化,值得注意,由于取得时该部分没有记入应收股利,因此这里记入投资收益。

5)持有过程中宣告发放现金股利

2019年3月20日,A公司宣告发放现金股利2500元。

借:应收股利2500

贷:投资收益2500

解析:这是持有过程中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应先记入应收股利,切记与取得时有区别。

6)收到“持有过程中宣告发放的股利”

2019年5月5日,A公司收到3月20日宣告的现金股利2500元。

借:其它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2500

贷:应收股利2500

7)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

2019年5月20日,甲公司处置全部的A公司股票,处置价款150000元。2019年4月30日,“交易性金融资产-A公司-成本”借方余额100000元,“交易性金融资产-A公司-公允价值变动”借方余额15000元。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150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A公司-成本100000

交易性金融资产-A公司-公允价值变动15000

投资收益35000

解析: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获得钱钱150000元,并把成本和公允价值变动转掉,差额记入投资收益。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持有过程中的公允价值是减少的,那么处置时“交易性金融资产-A公司-公允价值变动”应该写在借方。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5000

贷:投资收益15000

解析:持有过程中,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贷方发生了15000元,为什么在贷方呢?因为“交易性金融资产-A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有借方余额15000元,推理得出。处置的时候,需要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到投资收益。

8)计算缴纳增值税(正差)

借:投资收益2830.19

贷:应交税费-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2830.19

解析:计算缴纳增值税(150000-100000)/(1+6%)*6%=2830.19元,金融商品转让按照卖出价扣除买入价后的余额作为销售额计算增值税,税率6%,特别注意,这个差额是含税额,所以需要换算。

9)计算缴纳增值税(负差)

如果买入价100000元,卖出价是80000元,则增值税为:

借:应交税费-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1132.08

贷:投资收益1132.08

解析:计算缴纳增值税(80000-100000)/(1+6%)*6%=—1132.08元,该项投资亏损导致的增值税负数可以结转下一纳税期抵减,但是如果年末仍有负差,则不得继续抵减,转入投资收益。

10)年底仍有增值税负差

年底还有500元的增值税负差,应做如下处理

借:投资收益500

贷:应交税费-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500

解析:年末仍有负差,则不得继续抵减,转入投资收益

坏账准备

1)计提坏账准备

A公司2017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余额100万元,按照10%的比例计提坏账准备,年初坏账准备余额2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

借:资产减值损失80000

贷:坏账准备80000

解析:针对该笔100万元应收账款,应计提100*10%=10万元坏账准备,由于年初已有2万元,补提8万元即可。

A公司2017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余额100万元,按照10%的比例计提坏账准备,年初坏账准备余额12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

借:坏账准备20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20000

解析:针对该笔100万元应收账款,应计提100*10%=10万元坏账准备,由于年初已有12万元,冲回2万元。

2)实际发生坏账

A公司2018年1月10日,实际发生确定无法收回的坏账损失5000元。

借:坏账准备5000

贷:应收账款5000

解析:应收账款真的收不回来了,仅仅用坏账准备作为备抵科目已经不够了,应该减少应收账款的余额了。

3)已核销的坏账准备又收回

2018年6月5日,已核销的5000元坏账又收回。

借:应收账款5000

贷:坏账准备5000

借:银行存款5000

解析:咦?应收账款已经核销了,现在又可以收回来了,所以增加应收账款,然后应收账款变成了钱。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1)年限平均法(直线法)

A企业某固定资产原值100000元、预计净残值为1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

每年折旧额=(100000-10000)/5=18000

每月折旧额=18000/12=1500

解析:年限平均法,又称为直线法,平均即可。

2)工作量法

每小时折旧额=(100000-10000)/10000=9元/小时

本月折旧额=100×9=900

3)双倍余额递减法

第1年折旧额=100000×2/5=40000

第2年折旧额=(100000-40000)×2/5=24000

第3年折旧额=(100000-40000-24000)×2/5=14400

第4/5年折旧额=(100000-40000-24000-14400-10000)×1/2=5800

解析:加速折旧法,最后两年考虑净残值,前面几年不考虑净残值。每年折旧额在当年12个月内算平均。

4)年数总和法

第1年折旧额=(100000-10000)×5/15=30000

第2年折旧额=(100000-10000)×4/15=24000

第3年折旧额=(100000-10000)×3/15=18000

第4年折旧额=(100000-10000)×2/15=12000

第5年折旧额=(100000-10000)×1/15=6000

解析:每年折旧额在当年的12个月内计算平均值。1+2+3+4+5=15,加速折旧倒着比例计提折旧。如果可使用年限是3年,那就是3/6、2/6、1/6.

自行研发无形资产

1、知识回顾

企业自行研发无形资产: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

研究阶段支出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当确认为无形资产;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如果无法可靠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支出,计入当期损益。

2、案例解析

A企业自行研发一项专利技术,研究阶段发生支出100000元,开发阶段发生支出500000元(假设全部符合资本化条件),假设所有支出均以银行存款方式支付。

1)研究阶段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100000

贷:银行存款100000

期(月)末转入管理费用

借:管理费用100000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100000

2)发生开发支出

借: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500000

贷:银行存款500000

研发完成并形成无形资产。

借:无形资产500000

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500000

长期待摊费用

指企业已经发生的、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分摊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项费用。如: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要记住哟)。

1)购买原材料,价款100000元、进项税17000元

借:原材料1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0

贷:银行存款117000

2)原材料用于经营租入的机器设备改良

借:长期待摊费用100000

贷:原材料100000

解析:有同学也许会问,教材上为什么要转出40%的进项税而本案例不转出呢?那是因为“用于不动产建设的增值税发票第一年抵扣60%,第二年抵扣40%”,所以40%要转出用于第二年抵扣,而本案例是用于动产建设,不存在待抵扣的情况。

3)按5年进行摊销,用于生产产品

借:制造费用1666.67

贷:长期待摊费用1666.67

解析:每月摊销额=100000÷5÷12=1666.67

应付职工薪酬

1、职工薪酬概念

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或解除劳动关系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或补偿。包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2、职工薪酬分类

2)离职后福利: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在职工退休或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和福利,属于短期薪酬和辞退福利的除外。企业应当将离职后福利计划分类为设定提存计划、设定受益计划。

设定提存计划(比如养老保险):是指向独立的基金缴存固定费用后,企业不再承担进一步支付义务的离职后福利计划;设定受益计划:是指除设定提存计划以外的离职后福利计划。

3)辞退福利:是指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给予职工的补偿。(比如解约补偿金)

3、应付职工薪酬明细科目

应交税费

1、税费概念

企业根据税法规定应交纳的各种税费包括:增值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所得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印花税、耕地占用税等。

2、应交税费

企业应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总括反映各种税费的交纳情况。

特殊:印花税、耕地占用税等不需要预计应交数的税金,不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核算。

3、增值税

一般纳税人

销项税额=不含税销售额×增值税税率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月末转出多交增值税或未交增值税。

4、小规模纳税人

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

应纳税额=不含税销售额×征收率

5、其他税

其他税种的计提支付和消费税的计提支付方法一致,特别注意的是:印花税、耕地占用税不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核算。

收入与费用

1、满足收入确认条件

收入: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会计科目为: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对应的需要结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2、不满足收入确认条件

发出商品:为了单独反映已经发出但尚未确认销售收入的商品成本,企业应增设“发出商品”科目。

3、销售优惠

优惠类型:商业折扣、销售折让、现金折扣。

1)商业折扣:指企业为促进商品销售而给予的价格扣除。

2)销售折让:指企业因售出商品质量不符合要求等原因而在售价上给予的减让。

3)现金折扣:指债权人为鼓励债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付款而向债务人提供的债务扣除。

费用: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包括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

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2)管理费用: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以及应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薪酬、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等)、行政管理部门负担的工会经费、董事会费(包括董事会成员津贴、会议费和差旅费等)、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含顾问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技术转让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研究费用、排污费等。

利润

利润: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利得: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如:营业外收入。

损失: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如:营业外支出。

1.利润公式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其他收益其中: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2.企业所得税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如:国债利息收入免税,需要调减。

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3.结转本年利润的两种方法

结转本年利润的方法会计期末结转本年利润的方法有表结法和账结法两种:表结法、账结法。

表结法:各损益类科目每月末只需结计出本月发生额和月末累计余额,不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只有在年末时才将全年累计余额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账结法:每月末均需编制转账凭证,将在账上结计出的各损益类科目的余额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年度终了,企业还应将“本年利润”科目的本年累计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资产负债表

财务报表: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以及附注。

流动资产:货币资金、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存货、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或持有待售的处置组中的资产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等。

非流动资产: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长期应收款、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开发支出、长期待摊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以及其他非流动资产等。

流动负债:短期借款、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持有待售的处置组中的负债、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等。

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专项应付款、预计负债、递延收益、递延所得税负债和其他非流动负债等。

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利润表

利得: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如:营业外收入等。

损失: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如:营业外支出等。

利润公式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其他收益。

其中: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综合收益总额=净利润+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

结转本年利润的两种方法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附注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至少应当单独列示反映下列信息的项目:

1)综合收益总额;

2)会计政策变更和差错更正的累积影响金额;

3)所有者投入资本和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

4)提取的盈余公积;

5)实收资本或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的期初和期末余额及其调节情况。

附注:附注是财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应当按照如下顺序披露附注的内容:

一)企业的基本情况。

二)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

四)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在披露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时,企业应当披露重要会计政策的确定依据和财务报表项目的计量基础,以及会计估计中所采用的关键假设和不确定因素。

五)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说明。

六)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企业对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应当按照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及其项目列示的顺序,采用文字和数字描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披露。报表重要项目的明细金额合计应当与报表项目金额相衔接。

七)或有和承诺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等需要说明的事项。

八)有助于财务报表使用者评价企业管理资本的目标、政策及程序的信息。

报表填列方法

1)根据总账科目余额填列

如“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工程物资”、“固定资产清理”、“短期借款”、“应付票据”、“资本公积”等项目,根据总账科目的余额直接填列;有些项目则需根据几个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计算填列,如“货币资金”项目,需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三个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的合计数填列。

2)根据明细账科目余额计算填列

应付账款:根据“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两个科目明细科目的贷方余额计算填列;

预付款项:根据“应付账款”科目借方余额和“预付账款”科目借方余额减去与“预付账款”有关的坏账准备贷方余额计算填列;

应收账款:根据“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明细科目的借方余额减去与应收账款有关的坏账准备贷方余额计算填列;

预收款项:根据“应收账款”科目贷方余额和“预收账款”科目贷方余额计算填列;

开发支出:根据“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明细科目期末余额计算填列;

3)根据总账科目和明细账科目余额分析计算填列

如“长期借款”项目,需要根据“长期借款”总账科目余额扣除“长期借款”科目所属的明细科目中将在一年内到期且企业不能自主地将清偿义务展期的长期借款后的金额计算填列。

4)根据有关科目余额减去其备抵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如资产负债表中“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长期股权投资”、“在建工程”等项,应当减去“坏账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等备抵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项目,应当减去“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累计折旧”、“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备抵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无形资产”项目,应当减去“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备抵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5)综合运用上述填列方法分析填列

如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需要根据“原材料”、“委托加工物资”、“周转材料”、“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发出商品”、“材料成本差异”等总账科目期末余额的分析汇总数,再减去“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管理会计理论

管理会计的概念

管理会计的目标:是通过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参与单位规划、决策、控制、评价活动并为之提供有用信息,推动单位实现战略规划。

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基本指引(统领作用)、应用指引(主体地位和具体指导)、案例库(总结提炼)。

管理会计是对内报告会计,财务会计是对外报告会计。

管理会计创造价值,财务会计记录价值。

管理会计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1)推进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建设,理论是基础;

2)推进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建设,指引是保障;

3)推进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关键;

4)推进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信息系统是支撑。

管理会计的应用原则

1)战略导向原则。

2)融合性原则。

3)适应性原则。

4)成本效益原则。

管理会计的要素

1)应用环境。

2)管理会计活动

3)工具方法

4)信息与报告

应收预收和应付预付的故事

先来看看这些口诀吧,一定要记住哦

报表中的应收账款=应收、预收明细账的借方余额之和,减去对应的坏账准备填列。

报表中的预收账款=应收、预收明细账的贷方余额之和填列。

报表中的应付账款=应付、预付明细账的贷方余额之和填列。

报表中的预付账款=应付、预付明细账的借方余额之和,减去对应的坏账准备填列。

用表格来直观的表达就是

直白的说就是

应收账款明细账的借方余额表示应收账款,这是资产类科目的本来方向;本来方向的反方向表示的就是负债,所以应收账款明细账的贷方余额表示预收账款。

同此道理

预收账款明细账的贷方余额表示预收账款,预收账款明细账的借方余额表示应收账款。

应付账款明细账的贷方余额表示应付账款,应付账款明细账的借方余额表示预付账款账款。

预付账款明细账的借方余额表示预付账款,预付账款明细账的贷方余额表示应付账款账款。

交互分配法

对于辅助生产车间所发生的耗费,收先必然是归集,归集之后怎么分配呢?如果只有一个辅助生产车间,那就好办了,按照受益的部分进行分配就是了。比如说供水车间归集了100万元成本,管理部门耗水20吨、销售部门耗水10吨、生产部门耗水200吨,100万元就按照耗水吨数比例分配到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制造费用就可以。

可是,如果有两个辅助生产车间,相互之间使用对方的产品或服务,这个事情就复杂了,这就产生了如下几种分配方法: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顺序分配法、代数分配法。

也就是说,以上几种分配方法,就是专门用于辅助生产车间相互之间使用产品或服务的分配方法。

这里,主要讲交互分配法

交互分配法:对各辅助生产车间的成本费用进行交互分配、直接分配两次分配。

直接分配法

这里,悄悄告诉你,直接分配法也是一种简单、粗暴的方法,为什么这么讲?请看下面的定义

直接分配法: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给除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对象,即是说不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劳务或产品的情况。

复利终值现值、年金终值现值

(1)P*(F/P,i,n)=F

复利终值系数:(F/P,i,n)

F/P,表示F是P的倍数,P乘以这个倍数当然就等于F。

(2)F*(P/F,i,n)=P

复利现值系数:(P/F,i,n)

P/F,表示P是F的倍数,F乘以这个倍数当然就等于P。

(3)A*(F/A,i,n)=F

普通年金终值系数:(F/A,i,n)

F/A,表示F是A的倍数,A乘以这个倍数当然就等于F。

(4)A*(P/A,i,n)=P

普通年金现值系数:(P/A,i,n)

P/A,表示P是A的倍数,A乘以这个倍数当然就等于P。

也就是说,基本的系数表达式有上述四个,之外的预付年金终值、预付年金现值、递延年金、永续年金都是建立在四个基本的系数表达式基础之上。

1、现金盘盈、盘亏的处理

1)现金盘盈10元

发现盘盈,批准前

借:库存现金1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10

解析:盘盈时,账面<>

批准转销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10

贷:其他应付款?(应还)

营业外收入?(无法查明原因)

解析:如果是应返还给其他人的款项,记入其他应付款;如果无法查明原因,记入营业外收入。待处理财产损益只是一个过渡性科目,转销后无余额。

2)现金盘亏10元

发现盘亏、批准前

贷:库存现金10

解析:盘亏时,账面>实存,应以实存为基准,调减账面。你总不可能以账面为基础,调增实存吧?莫非,你想使用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变出来一些实存么?

借:其他应收款?(责任人赔偿)

管理费用?(无法查明原因)

解析:如果有责任人赔偿,记入其他应收款;如果无法查明原因,记入管理费用。待处理财产损益只是一个过渡性科目,转销后无余额。

2、存货盘盈、盘亏的处理

1)原材料盘盈10元

发现盘盈、批准前

借:原材料10

贷:管理费用10

解析:冲减管理费用,待处理财产损益只是一个过渡性科目,转销后无余额。

2)原材料盘亏10元

贷:原材料10

解析:盘亏时,账面>实存,应以实存为基准,调减账面。你总不可能以账面为基础,调增实存吧?莫非,你想使用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变出来一些实存原材料么?

原材料?(残料价值)

管理费用?(管理不善)

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

解析:如果有责任人赔偿,记入其他应收款;如果有残料入库,记入原材料;如果是管理不善,记入管理费用;如果是非常损失(如:海啸等),记入营业外支出。待处理财产损益只是一个过渡性科目,转销后无余额。

3、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的处理

1)固定资产盘盈,按照重置成本10000元

借:固定资产10000

贷:以前年度损溢调整10000

解析:作为前期差错更正处理。

2)固定资产盘亏,原值10000元,已提折旧2000元,已提减值准备1000元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7000

累计折旧20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000

贷:固定资产10000

营业外支出?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7000

解析:如果有责任人赔偿,记入其他应收款;如果没有责任人赔偿,记入营业外支出。

THE END
1.管理会计作业成本法及案例分析共78张PPT经管理会计作业成本法及案例分析【共78张PPT】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977493
2.管理会计工具及应用案例论文管理会计工具及应用案例论文 篇1 项目投资决策是企业的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决策,涉及项目的多个方面,通常的项目决策方法更多地侧重于以净现值法为代表的折现现金流量法,但是这种方法存在许多局限,不能全面地分析项目的情况。为此,本文尝试进行管理会计工具的整合,对项目决策进行综合评价。 https://www.yjbys.com/bylw/kuaijitongji/144101.html
3.管理会计的应用案例8篇管理会计的应用案例8篇 管理会计是管理学和会计学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用于支持某业某管理决策的会计技术和方法。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和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某业某某开关注管理会计的应用。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享一些管理会 创建时间 2024-01-30 14:59:59https://hsy.chanjet.com/wenku/wkcc91fd470ac9.html
4.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工具和方法应用l把一本会计学原理精炼成四句话 l资产比负债更可怕 l资本结构与财务杠杆 l从商业的角度审视资产 l损益表的业务逻辑 l现金流量所反映的企业经营状态 l财务管理的任督二脉 2.财务分析方法 l常用的财务分析方法 l因素分解法:链接财务数字与业务动因 l最佳应用案例:GE(通用电器)的经营分析方法 http://www.zqlpx.com/pxCourse/qypx7462-k140703153638.html
5.大数据与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分析大数据技术为管理会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利用先进的分析工具和算法,企业能够对财务数据进行更深入的洞察,发现潜在的增长机会、成本节约和风险规避策略。同时,大数据的应用也促使管理会计向更加战略性的角色转变,成为企业决策过程中的重要伙伴。 2. 大数据对管理会计精确度和实时性的影响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5649491/article/details/142428158
6.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论文大全11篇课堂实践教学子系统的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根据课程特色和需要进行了“焦点式”教学、案例教学、“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原理讲解+讨论与案例分析+操作与见习”、课程论文与设计、模拟学术会议讨论、辩论会等诸多教学方法的探索,并充分https://zgsm.fabiao.com.cn/haowen/21875.html
7.管理会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正保会计网校管理会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部分理论和实务工作者,有意无意地把管理会计包装成高高在上 、高不可攀、晦涩难懂但却一试就灵的秘技。这是对管理会计的误解。其实,管理会计的工具方法,既有通俗易懂、非常平实的工具方法,也有实施复杂、关系全局的工具方法,但大部分都是通俗易懂的很接地气的思想和方法,也是https://m.chinaacc.com/guanlikuaijishi/hyxw/su20211019135000.shtml
8.管理会计案例论文(共15篇)【导语】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管理会计案例论文(共15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管理会计案例 环境不确定性都管理会计的影响 摘要:伴随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企业越来越关注具体会计工作的管理,希望能够通过提升企业的管理工作质量实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标。本次研究以企业发展过程https://www.hrrsj.com/wendang/lunwen/763013.html
9.管理会计的案例范文8篇(全文)管理会计的案例范文 第1篇 1、开发商能否指定物业管理公司 案例:某开发商售楼合同规定:乙方(购房方)同意甲方(开发商)或由甲方所指定的物业管理公司(管理公司)为该房地产的管理公司,负责对房屋建筑及其设备、公共设施等管理项目进行维护、修缮和整治,管理期限为十五年。该花园全面竣工交付使用一年多后,小区业主成立业主https://www.99xueshu.com/w/filephbu259g.html
10.求知是一种本能——管理会计不可不看的十本书这本书详细的介绍了成本会计的概念,并在成本控制上运用了管理会计的方法和思维。其实务性对于财务如何控制成本大有裨益。本书作者Drury致力于管理会计研究和会计评论,他的书广受好评,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5、《论管理会计工具整合系统》,王斌,高晨 本书引用了预算管理、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作业成本法及作业https://www.gaodun.com/cma/865804.html?d=123
11.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应用指引及应用案例财政部2016年6月22日发布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2017年9月29日发布了22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2018年8月17日发布了7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2018年12月27日发布了5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后续发布了十项管理会计案例索引。1项基本指引、34项应用指引和10项案例共同构成管理会计权威理论框架,作为财务人员转型的工作指导和必备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448422217&efid=777rpajEQ1bUck7gtYpMQA
12.管理会计案例分析论文管理会计案例分析论文 导语:管理会计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它运用一系列方法,通过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制与解释、传递等工作,为管理者和决策提供信息,并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管理会计案例分析论文,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https://www.ruiwen.com/lunwen/1171357.html
13.管理会计工具详解与应用案例简介:本书从理论与实务层面同时进行探讨,内容包括:管理会计工具、战略管理工具、预算管理工具、成本管理工具、营运管理工具、投融资管理工具、绩效管理工具等。并列题名:Detailed explanation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tools 中图分类号:F275.2 责任者:魏厚寨 主编 罗胜强 主编 https://lib2.buct.edu.cn/bookInfo_01h1289774.html
14.管理会计实训报告(精选15篇)预测分析在管理活动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案例需要运用了管理会计中学到的高低法、资金预测模型等,于是把相关的知识点进行了总的复习。 这一案例的题目设计一下的公式:债券成本等于债券发行总额x票面利率x(1-所得税率)除以债券发行总额x(1-债券筹资费率)。有了足够理论知识,对财务预测相关方面的内容做起来还是https://www.jy135.com/guanli/1800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