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社会学

家庭的社会学名词解释家庭,作为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扮演着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关键角色。

本文将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对家庭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和探讨,以增加我们对家庭的理解和认识。

1.家庭的定义:家庭是一个由共同生活、共同经济和共同生育关系所组成的群体,由父母(或直系亲属)与子女组成。

它是社会的基本单位,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情感与责任传递,促进个体的成长、社会化和心理发展。

2.家庭成员的角色和功能:在家庭中,每个成员都扮演着特定的角色和担负着特定的功能。

这些角色和功能的承担不仅构成了家庭成员身份的一部分,还对家庭内的秩序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父亲通常被视为家庭的经济提供者和决策者,母亲则承担主要的抚养和照顾职责。

子女作为家庭的一部分,他们的角色则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

3.家庭类型:家庭类型是指家庭的组成形式。

传统上,核心家庭(由父母和子女组成)是最常见的家庭类型。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与进步,单亲家庭、同性伴侣家庭和重组家庭等非传统家庭类型也逐渐增多。

这些不同类型的家庭在构建家庭关系、传递价值观和满足成员需求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差异。

4.家庭关系:家庭关系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联系、互动和依存关系。

这些关系通常涉及情感、经济和权力等方面。

例如,夫妻之间的情感和互助关系旨在共同承担家庭责任和维持家庭稳定。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则强调照顾、教育和引导。

这些家庭关系的质量和稳定性对于家庭成员的幸福感和整体家庭功能的发挥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5.家庭社会化:家庭社会化是指家庭通过传递社会和文化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学习方式来培养和塑造子女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过程。

通过与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的互动,子女逐渐习得家庭和社会习俗,学会适应社会环境,形成个人特质和价值观。

6.家庭变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家庭也在不断变迁和演进。

家庭变迁可以包括家庭结构的改变(如家庭成员的增加或减少)、角色分配的改变(如性别角色的重新定义)以及家庭功能的改变(如家庭在经济和教育方面的作用)。

家庭在社会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家庭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单位,它在社会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家庭不仅是人们生活的核心,也是人们建立关系、传承文化、传承价值观和传统的重要场所。

本文将从家庭的定义、家庭在社会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家庭变迁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家庭变迁等方面,探讨家庭在社会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家庭的定义家庭是指由具有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的成员以及非血缘关系的成员组成的正式或非正式的社会组织。

它是一个基本的社会单位,也是人类社会的基础。

家庭成员之间通过互动、交流和合作,形成了家庭文化、家庭价值观和家庭传统,这些都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家庭在社会学中的地位和作用1.家庭是社会学的基础研究领域之一家庭是社会学的基础研究领域之一,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

社会学家通过对家庭的研究,探讨家庭的结构、功能、演变、发展等,以及家庭与社会的关系,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2.家庭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家庭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人们学习文化、价值观和传统的重要场所。

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和合作,不仅使人们了解和学习文化,而且使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家庭文化的传承对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甚至整个社会的文化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家庭对个人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家庭对个人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家庭中,人们学会了基本的生活技能、社交技巧和道德规范,这些都是人们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的基础。

因此,家庭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家庭变迁的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家庭也在发生着变迁。

这些变迁包括但不限于:婚姻观念的变化、生育观念的变化、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功能的变化等。

这些变化对家庭和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婚姻观念的变化导致离婚率的上升,这使得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的增多。

这些家庭的增多给家庭成员带来了更多的心理压力和社会问题。

家庭社会学北大社会学考研家庭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家庭和亲属关系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北大社会学考研是指北京大学社会学专业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是社会学爱好者和研究生的梦想之一。

家庭是一个社会最基本的单位,也是个体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环境。

家庭社会学研究的是家庭的结构、功能和变迁,旨在深入了解家庭如何影响个体身心健康、社会交往、社会流动,以及家庭在社会变迁中的作用。

在家庭社会学的研究中,包括了家庭成员的角色、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家庭内部冲突和协调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社会学考研是社会学专业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是深化社会学知识、提升社会学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北大社会学考研作为全国最知名的社会学研究生招生考试之一,考试内容涵盖社会学的各个领域和研究方法。

参加北大社会学考研需要具备扎实的社会学理论基础、熟悉社会学研究方法、具备一定的社会调查和数据分析能力等。

对于社会学专业的研究生而言,家庭社会学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家庭社会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家庭内部的各种关系和互动,以及家庭与社会之间的联系。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研究家庭社会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的运行机制和个体的行为模式。

家庭社会学研究如何影响家庭内部成员的生活、教育、工作和健康等方面,探索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模式和家庭内部冲突的解决方式,以及家庭如何适应社会变迁和经济发展。

北大社会学专业招生严格,考察内容涵盖社会学的各个领域和研究方法。

对于有意向报考北大社会学专业的考生而言,了解家庭社会学的研究重点和研究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总之,家庭社会学是社会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家庭和亲属关系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重点1,家庭社会学:家庭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研究的是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的家庭及其在社会影响下自身演变的规律,其与社会相互作用的机制,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家庭规律:一般将家庭关系定义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如夫妻关系、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婆媳关系、妯娌关系等。

(1),它是指现在的家庭中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这就不包括原来生活在一个家庭中,现已分出去的那些人,如已婚迁出的子女和分了家的兄弟。

(2),在一夫一妻制下,主要的家庭关系为婚姻关系与血缘关系,其余的家庭关系都可看作由这两种关系衍生而来的。

3,婚姻:婚姻的本质在于它的社会性,及婚姻这种两性关系必须得到社会的承认。

4,婚姻和家庭关系:一,婚姻和家庭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历史范畴:1:从婚姻和家庭的发展史看,婚姻起源于家庭,始于性行为规范之时。

2:即使在一夫一妻制条件下,婚姻与家庭在结构、包含内容上的区别也有充分的表现,婚姻关系是线状关系而家庭关系是网状关系;包含内容也不相同。

因此,婚姻和家庭是不同的研究对象。

二,婚姻存亡关系着家庭的稳定,三,家庭制度对婚姻行为规范的严格约束,5,择偶及其特征:(1),择偶:以缔结婚姻,组织家庭为目的的男女两性互相选择的行为。

(2),特征:择偶是双方的互动,择偶要求具有功利性,择偶中有对“门当户对”的强调,择偶标准会随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及主导价值观念的变化而变化。

6,婚姻基础:(1),按狭义理解,婚姻基础是指在婚前确立的维系男女关系两性婚姻关系的纽带。

(2)影响因素:双方缔结婚姻的动机,相互了解的程度,在理想、性格、志趣爱好等方面的同异程度,双方之间的爱情。

7,婚礼的功能:(1),向社会宣告男女双方婚姻关系的确立和新家庭的诞生,(2),借此取得社会和亲友的承认,(3),借此实现男女双方角色身份的转变,新郎新娘扮演新的角色(夫、妻、婿、媳等),并享受由此产生的应有的权利,承担相应的应有的义务。

第5章家庭社会学第1节家庭社会学概述一、家庭社会学的定义1、家庭是由血缘关系、婚姻关系及收养关系组合起来的或单身形式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它最明显的标志是经济一体化。

2、单身家庭也归入家庭的行列。

3、家庭社会学:用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家庭的起源、演变、功能和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的家庭形式以及家庭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关系的一门社会分支学科。

4、家庭社会学形成于19世纪末,伯吉斯,帕森斯。

5、社会学家对家庭的研究,侧重于它的社会属性。

二、家庭社会学研究的主要问题1、家庭结构和家庭规模变迁的研究2、家庭关系变迁的研究3、婚姻问题研究4、代际关系问题研究5、性别问题研究6、老龄问题研究7、家庭制度的比较研究三、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1、功能分析论(1)帕森斯、默顿: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重点要研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他们强调功能的协调一致性、关联性,而很少提及矛盾、冲突和变革。

第二节社会中的家庭作为社会设置,家庭是社会所确定的基本时空单位和个人的首属群体。

它是儿童社会化、性满足及普遍意义上人类亲密关系的基本单位。

一、什么是家庭通常人们认为,家庭由一对成婚的男女和几个孩子组成。

传统社会的家庭分工是:丈夫在外挣钱养家糊口,妻子在家洗衣、做饭、照看孩子。

请同学们思考:近几十年来,关于家庭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可能没有别的社会设置能像家庭这样发生这么快的变化。

现实生活中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活生生的事实资料,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家庭的意义。

◇已婚妇女外出工作挣钱◇女性成为家庭户主◇单亲家庭出现◇有子女或无子女的同居伴侣◇妻子工作,丈夫在家◇想要收养孩子的同性恋伴侣◇选择单身生活者◇社会离婚率增高◇再婚行为◇婚姻之外的人员介入家庭的这些变化使那些支持传统家庭模式的人,包括研究者感到担心。

这些变化不是一句现代人自由选择的结果就可以解释得了的。

请大家课后思考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

在每个人所了解的社会里,在每个历史时期,家庭都呈现出这样或那样的形式。

像宗教、政府和教育都是在早期家庭体系里形成和发展的。

只是在后来文化演变过程中,这些设置才成了明显不同的社会部门。

下面我们先来探讨几种社会学理论对家庭的理解。

二、社会学理论对家庭的解释(一)功能主义的观点请大家想想:在许多小的、有文字以前的社会里,家庭活动及内部成员间分工如何呢?家庭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因而能满足大部分家庭成员在生理上和感情上的需求。

全部家庭成员一起制造工具、改建房屋、狩猎,采集或从事种植的等活动。

父母或其他长辈教给孩子们长大后必需的技能,帮助他们培养是非感(教育功能)。

宗教活动被融入日常家庭生活中(宗教功能)。

家长决定个人分工,并裁决家庭争议(控制和管理功能)。

人类学家所研究的初民社会中的土著居民就是这样生活的。

在现代复杂的社会中,家庭更为专门化了,家庭所发挥的作用也少多了。

以上是对家庭进行的功能主义分析。

除此之外,请大家思考:无论是没有文字的社会还是有文字的社会,家庭中的哪些功能被保留下来了呢?它们是社会化、情感支持、彼此陪伴、性规则及经济合作等。

社会学家庭社会学社会学家庭社会学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旨在探讨家庭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本文将介绍社会学家庭社会学的背景和意义,并探讨家庭在社会中的功能和变迁。

1.背景和意义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组织、社会关系和社会现象的学科,而家庭作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对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庭社会学的出现,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家庭在社会中的角色,并研究家庭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家庭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传统意义上的核心家庭已经不再是唯一的家庭形式,单亲家庭、同性伴侣家庭等新型家庭的出现,带来了对传统家庭模式的挑战。

同时,随着女性的参与度增加和婚姻观念的变化,家庭内部的权力结构、亲子关系等方面也发生了变化。

因此,研究家庭社会学对于了解当代社会的家庭现象、家庭关系的变迁以及家庭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2.家庭在社会中的功能家庭作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承担着多种功能。

首先,家庭提供了最基本的生活条件,为成员提供食物、住所和衣物等物质需求。

其次,家庭是人口繁殖和后代教育的场所,亲子关系以及家庭与教育机构的互动对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

此外,家庭还承担着社会化的功能,传递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

除了上述功能,家庭还在社会中具有经济、政治和情感等方面的作用。

从经济角度看,家庭是生产和消费的单位,家庭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和财产传承对家庭内部和社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政治上,家庭是权力关系的重要场所,家庭内部的权力结构以及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权力关系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社会的政治秩序。

此外,家庭还提供了情感支持和社会支持,为个体提供情感共鸣、安全感和归属感。

3.家庭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家庭与社会是互动的关系,彼此相互影响。

从家庭到社会,家庭通过向社会输送劳动力、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等方面对社会产生影响。

家庭中个体的教育程度、职业和收入水平等都会影响着社会的结构和经济状况。

家本位到个人本位人的行为如何满足需求呢?行为通过交换才能满足需求。

社会结构是指社会诸要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关系。

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文化具有累积性;文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积累和创新过程。

(5)文化是多样的,特殊性是文化的本质。

同时,不同文化间也具有共性。

文化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体。

二、文化的构成要素(一)物质形态要素(二)精神形态要素(三)语言符号要素(四)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1.文化的社会整合功能,包括价值整合、规范整合、结构整合。

文化整合是民族团结和社会秩序的基础。

①价值整合。

这是整合功能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功能。

②规范整合。

规范因价值需要而产生,因文化的整合而系统化和协调一致。

③结构整合。

社会是一个多元结构的系统。

2.导向功能。

整合功能维持社会秩序,而导向功能则推动社会进步。

文化在社会导向中的功能是:①提供知识。

②协调社会工程管理与目标。

③巩固社会导向的成果。

3.负功能。

文化不仅有正向功能,而且有负向功能。

前者是文化的正向整合功能的表现,后者是负向的非整合功能的表现。

正向功能保持社会体系的均衡,负向功能破坏这种均衡。

一、习俗中性的。

二、道德(一)道德的概念(06.4.10)道德是以善恶评价的方式来评价和调节人们行为的观念和规范,是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价值标准。

(一)文化交流的概念文化交流是指从文化传播开始的两种文化之间互相沟通、采借、冲突与融合的过程。

(二)文化传播文化传播是指某种文化元素随同社会交往而扩散,为其他社会采借或吸收的过程。

文化冲突是指异质文化在传播、接触中出现的互相排斥的倾向和状态。

二、社会化的主要功能文化传承功能。

社会化的功能之一,就是实现人类文化的传承和转移,包括前人的文化向后人的纵向传递,社区文化的横向渗透,以及新文化的创造和发展。

社会稳定的功能。

社会化的最后的结果,是为社会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成员,使其在社会生活中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这个角色要按社会结构为他规定好的规范办事。

培养合格的社会角色,既是社会化的成果,也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需要。

个人自我完善功能。

人格通常是指一个人通过社会化而形成的观念、态度、性格与习惯等,使一个人比较稳定的生理、心理素质和行为特征的总和。

人的自我完善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自己生理、心理状况的认识;二是对自我与他人、社会的相互关系的认识。

只有通过社会教化,才能使个人有一个完美的自我观念,并把对自我的认识与社会规范尽可能地协调一致。

三、社会化的基本内容从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的基本需求来说,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生活技能社会化、价值观念社会化、政治社会化、行为社会化、角色社会化。

(一)生活技能社会化生活技能社会化是人们学习并获得维持生存状态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本领的过程。

(二)价值观念社会化价值观念社会化是人们认知与认同社会主导价值观念的过程。

(三)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是个人逐渐学习和接受被现有的政治制度采用和确定的政治信念、思想体系、社会制度和政治态度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的目的是将个人培养和训练成为有政治意识和为特定社会发展发挥作用的社会成员。

(四)行为社会化行为社会化是人们按照通行的社会行为规范模塑自身行为的过程。

规范的行为模式是从小灌输和培养的。

(五)角色社会化角色社会化,即使按照社会上规定的角色的要求来支配自己的行为,使个人行为符合于一定社会期望的品质特征。

社会化就是个人通过角色学习的过程。

社会化对人的角色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分清自己角色类型的能力;二是健全角色扮演得心理状态;三是全面理解角色规范化的程度;四是明确角色目标。

一、社会化的类型(一)基本社会化所谓基本社会化,就是“生物人”通过社会文化教化,获得人的社会性,获得社会生活资格的过程。

基本社会化是人的生命早期的社会化过程,也称为一级社会化。

其任务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生理性成熟;二是社会性成熟。

(二)继续社会化继续社会化是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或称为二级社会化。

继续社会化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其一社会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其二是,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其三,基本社会化时期的教育范围有较大的局限性。

其四,人不仅仅是学习社会文化,还肩负着发展社会文化的责任。

(三)再社会化再社会化也成为重新社会化,它是使个人改变以前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建立新的、符合社会要求和新的形势需要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的过程。

或者说是一个人从一种生活方式向另一种生活方式转变与适应的过程。

再社会化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主动在社会化;二是强制性再社会化。

(四)正向社会化和负向社会化所谓正向社会化,是指上代人对下代人的文化传递和教化过程。

所谓反向社会化,使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这种社会化又称为文化反哺。

第三节社会化的条件、环境因素(06.4.33多选)环境因素指影响个人社会化的全部社会环境,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场合:(1)家庭:个人社会化的第一要素;(2)学校:对个体进行系统社会化的地方;(3)伙伴群体:可以在一种宽松、自由的环境下,无意识地接受社会化;(4)工作单位,工作单位也是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5)社区,社区市社会和文化的缩影,是个人生活的基本社会环境,影响着人的社会化的各个方面。

(6)大众传播:当今社会大众传播对个体的社会化影响越来越大。

三、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实现知识内化与积累,达到个人社会化目标的根本途径。

知识的内化与积累,是一个以教化和互动为前提,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实现的过程。

个人在生活实践中一般是通过(1)观察学习(2)角色扮演(3)知识积累等环节实现社会化的。

二、社会互动的理论关于社会互动的理论观点很多,其中最突出的是三种理论:符号互动论、拟剧论和成人方法学。

社会互动的形式一、交换(一)交换的概念和构成要素社会生活中的很多互动的表现形式是交换。

交换指的是在一定的规则下,行为者为了获得回报而行动、并获得回报的社会互动形式。

换言之,交换是不同行为者之间彼此通过转让自己所有物而获得对方所有的的行动。

按照这个定义,构成交换应该有四个要素:目标、付出、回报和效益。

(二)交换的类型交换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物质的交换和非物质的交换。

(三)交换存在的社会基础交换主要是有社会差异引起的,在社会中,处于交换行为中的各方都以自己的所有物为手段,以对方的所有物为目的,因而才有了交换。

二、合作(一)合作的概念所谓合作,就是指在社会互动之中,行为者之间为达到某些共同的利益或目标彼此密切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

(二)合作的类型按照合作的发展程度,可以将合作划分为四种类型:1.自发性合作,这种自发的合作直接产生于某种情景下的实际需要,有时它直接体现为相互的援助行为。

按照合作的发展程度,可以将合作划分为四种类型:2.制度化的传统合作。

当自发性合作逐步发展为稳定地社会习惯,而成为一种制度化的合作以后,我们把它称为制度化的传统合作。

3.指导性合作,指的是双方在具有权威地位的第三方的指导下一起完成某项工作。

4.契约式合作,指的是个人或群体之间达成协议、以契约或类似契约的方式进行合作。

三、竞争(一)竞争的概念竞争是指行动者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展开的较量、争夺,它是社会互动的一种普遍可见的方式。

和冲突相同的是,竞争的一方达到目标,而另一方面临失败;但是和冲突不同的是,在很多情况下,打败竞争对手并不是主要目标。

(二)竞争的类型竞争可以从社会互动的角度作如下分类:个人和个人之间的竞争、个人和群体之间的竞争、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竞争。

从社会互动的内容和目标来看,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经济竞争、政治竞争、科技竞争等。

四、冲突(一)冲突的概念冲突是合作的对立面,主要是针对稀有资源的斗争。

冲突的根源也是因为某种社会资源的稀缺。

(二)冲突的类型冲突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按照冲突显性的冲突方式,我们可以将冲突划分为:争论,包括社会意识形态领域观点的对抗以及日常生活中人们之间发生的口角。

拳斗和械斗,拳斗和械斗都属于无力上的、肉体上伤害的冲突形式。

仇斗,是一种特殊的冲突方式。

通常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暴力冲突。

战争,是社会集团之间使用先进武器与技术摧毁对方物质设施和成员肉体的一种互动行为。

其他,除了上述冲突形式之外,还有诉诸法律等其他形式的冲突。

一、社会网络的定义和特性(05.4.46论述/04.4.41简答)研究社会互动的一个角度是研究人们所述的社会网络。

社会网络是经过各种媒介、通过社会互动所形成的个人之间的复杂联系网。

从这个界定出发,社会网络具有以下特征:社会网活动的形成是地缘、血缘、学缘、业缘等多方面的因素使然。

社会网络反映个人和社会关系的本质。

社会网络是经过个人之间的社会互动所形成的。

社会网络对个人来说是具有效益的。

⑤社会网络是相对稳定的。

二、社会网络的形态及其功能社会网络的形态是多样化的,从个人建立社会网络的起点、过程和结果来看,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组形态:(一)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从个人进出该社会网络的难以程度的不同来区分。

有的社会网络比较排斥新成员的加入或者对新成员的加入有严格规定,一点进入这样的社会网络,也很难退出该社会网络,这样的社会网络就是封闭形态的,反之,就是开放形态的社会网络。

(二)稳固形态和松散形态一个人和社会网络的连接的紧密程度的不同来区分。

社会网络就是由人和人的联合产生的,如果个人和个人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密切、稳定,那么这个社会网络就是相对稳固的形态;如果个人和个人之间多恶关系是比较松散联系在一起的,那么这个社会网络就是相对松散的形态。

(三)互利形态和互补形态以个人在社会网络中获得的利益来区分。

在社会网络中,人们的交往往往都是一互惠互利为平等原则的。

这是个人愿意建立或维持某个社会网络的直接动因。

互惠互利的平等原则使这些互动明显呈现出一种互利形态。

三、初级群体初级群体的涵义和特征(06.4.41简答/06.4.16/05.4.17)初级群体作为由面对面对的互动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人际关系的社会群体,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从总体上分析初级群体具有以下特征:规模小是长期的、经常的面对面互动是成员的人格特征可以得到比较全面的表现是成员之间的角色位臵难以替代是习惯、伦理道德和感情在维系群体中发挥着重要作(二)初级群体的类型1.家庭家庭是最基本的初级群体。

THE END
1.探究人性论情感与逻辑在决策中的作用及其冲突机制探究人性:论情感与逻辑在决策中的作用及其冲突机制 引言 人是复杂的生物,其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情感和逻辑,作为两大决定力,分别代表了直觉和理性的两个维度,它们如何在我们做出决策时发挥作用,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 情感在决策中的作用 情感往往被看作是非理性的力量,但它其实也是一种强有力的推动力。在很多情https://www.n2uvorr7.cn/huang-mei-xi-zi-xun/493744.html
2.价值冲突LTD知识百科增长黑武器价值冲突是指由不同主体或不同文化的差异而导致的价值和价值观念上的矛盾、碰撞、冲突,主要表现为价值理想、价值信念、价值目标、价值标准、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冲突”。价值冲突,或者说价值观念的冲突,一般是指不同的价值认识与评价等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价值矛盾尖锐化的特殊表现。它既可以是处在矛盾统一体内不同的价https://ltd.com/article/5370296330588386
3.社会学概论社会学概论--社会问题.ppt,价值冲突理论主张以三种方法来解决社会问题中存在的利益与价值分裂的情况,即交涉、达成协议和使用权力。 交涉即对立双方就发生冲突问题进行接触和磋商;达成协议即对立双方各自进行一些让步和妥协,作出有利于双方的决定;使用权力即拥有权力较多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0/0306/7115021011002122.shtm
4.社会冲突理论认为,所有的社会问题都是源于“文化价值上的冲突社会冲突理论认为,所有的社会问题都是源于“文化价值上的冲突”。( )A.正确B.错误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职业搜题找答案,刷题练习的工具.一键将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手机刷题,以提高学习效率,是学习的生产力工具https://www.shuashuati.com/ti/e552e97ebb2849818863cb5289ccefe8.html?fm=bdcf6282150a9bc8a7391727d0d132c101
5.自考社会学概论试题全国2009年7月自考试卷24.价值冲突理论认为,造成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 A.个人社会化的失败 B.社会解组 C.社会价值崩溃 D.文化价值或兴趣上的冲突 25.不属于社区构成要素的是( ) A.人口 B.区位 C.经济 D.政治 26.在20世纪初的美国,开拓了现代城市社区研究,使社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是 https://www.hbzkw.com/exam/20090919112003.html
6.自考社会统计学练习题(精选6篇)24.价值冲突理论认为,造成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是(C) A.个人社会化的失败 C.社会价值崩溃 25.不属于社区构成要素的是(D) A.人口 C.经济 B.区位 D.政治 B.社会解组 D.文化价值或兴趣上的冲突 26.在20世纪初的美国,开拓了现代城市社区研究,使社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是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36s10n7.html
7.重庆三峡学院研招网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心理学基础科目要求考生系统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有关内容,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心理现象与实际问题。 考试内容和要求 第一编 绪论 第一章 心理学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章重点: https://apps.eol.cn/183/article/783755.html
8.社会冲突理论范文12篇(全文)社会冲突理论范文(精选12篇) 社会冲突理论 第1篇 一、教师教学价值观念的内涵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 我们看待问题、处理事务的行为方式和方法总是在一定观念引导下进行的, 而这些观念又总是与我们自身的需求、期待与渴望联系在一起的, 这些观念就是一种价值观。有的学者认为价值观是指:“在长期价值活动中形成的对某https://www.99xueshu.com/w/ikeynofdbqv2.html
9.成协中:行政行为违法性继承的中国图景本文不拟对前述个案进行逐一展开评析,而只欲借助法院在相关个案中的论理,揭示和分析隐藏于不同论理背后的价值冲突与理论争议。 (一)法安定性与实质正义之间的价值冲突 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行政职能的分工越来越精细化。越来越多的行政事务依赖多部门的共同参与,形成一种多阶段的行政过程。这种多阶行政过程,既可能由http://fzzfyjy.cupl.edu.cn/info/1042/6116.htm
10.反思资本维持原则的合理性(一)资本三原则的冲突与矛盾 传统理论认为资本三原则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资本确定原则是前提,是首要原则,资本维持原则是核心,资本不变原则是保障,他们相互联系,互为依存,共同组成公司资本保障和约束机制。[5]然而在授权资本制与折中资本制下,公司资本并不一定是确定并缴足的,而公司仍然可以成立并维持与实际资本相当https://www.fwsir.com/jj/html/jj_20190902174915_373517.html
11.试论法的多元化价值冲突及其缓和【摘要】法的价值冲突问题根源于法的价值矛盾,法的价值矛盾外在地表现为法的多元化价值冲突。解决法的价值冲突问题可采取法的价值冲突缓和理论,就是通过积极的法的调整方法来缓和法的价值冲突,使法的价值利益得到有效配置。价值冲突缓和的制度安排则是构建一个信益制度体系,它的实现需要具备信益的对称性、评估体制的科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544.html
12.论价值冲突理论探索1995年04期论价值冲突,真理性,价值体系,价值冲突,人类社会实践,论价值冲突杨发价值冲突,处当代社会发展历程中始终存在的重大实践难题,更是价值哲学研究中无法回避的基本理论课题。只有对人类https://wap.cnki.net/qikan-LLTS504.004.html
13.Brain综述关于背内侧前额叶/背前扣带皮层的争论:对未来研究的冲突理论认为,dmPFC/dACC的活动表明,当一个正在进行的任务引起认知冲突(比如在Stroop任务中确定正确答案)时,必须处理这种冲突以维持良好的奖励率。EVC理论提出,dmPFC/dACC基于各种信号的整合来计算花费更多认知控制的价值,包括认知控制的成本和增加认知控制的预期回报。信息论还认为,dmPFC/dACC活动可以识别高度不确定性的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2396206
14.2024教育学考研教育心理学高频考点:自我价值理论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考研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心理学的核心考点较多,复习较困难。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和复习备考,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教育学考研教育心理学高频考点:自我价值理论的详细内容,一起来看看吧。https://m.gaodun.com/kaoyan/1439716.html
15.江苏自考教材大纲:00279团体社会工作根据教材,《团体社会工作》课程的内容包括:小组工作概述;小组工作模式;小组的动力;小组领导;小组沟通与冲突;小组筹备;小组初期;小组转换期;小组生产期;小组后期;小组评估;小组工作的运用和反思。 三、《团体社会工作》课程的任务 团体社会工作课程的任务:建立团体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观;介绍团体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探索https://www.jsve.cn/kaoshidagang/7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