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智能+”时代,新文科背景下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不仅要牢固掌握语言知识与技能,还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有效地解决人文科学问题。作为新文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语人才培养要打破学科壁垒,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坚持走技术化、信息化、复合化发展之路,积极探索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发展。

优化外语课程体系,促进多学科融合发展。外语专业与非语言专业的互通互动,体现了新文科融合创新,综合性发展的特点。现代信息技术给外语教学注入了新元素,语料库、数据库、信息平台的构建为外语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优化课程体系是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现阶段,外语学科的课程设置要科学合理,避免单一叠加,有针对性地融入满足社会和时代发展需求的新兴学科。必修课和选修课、理论课与实践课、文科课与工科课要做系统化整体化设计,突破外语教学与新兴科技融合的瓶颈。在不断提升学生语言文化知识技能的同时,拓宽科技知识,把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有机地融入专业课程之中,不断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同时开设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互选课程,进一步促进多院系、多学科的学术交流和研讨,建立科研团队,共建课题,共享资源,真正实现文理交叉、文工交叉。

立足校本特色,充分挖掘优势学科的潜能。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立足校本实际,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促进专业优化,打造体现地方特色、本校特色的精品课程,积极构建立体化、可持续发展的课程体系。学校要有效整合资源,促进专业优化,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发挥自身语言优势,推进“外语+”课程的建设。此外,跨学科外语人才的引进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保障,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将信息化技术手段融入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夯实专业知识,丰富知识体系,形成跨学科思维,真正将学习语言与社会需求、职业需求相结合,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学校可以和公司、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邀请企业优秀代表进课堂,使学生及时了解企业所需,并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能力形成客观评价。校企合作提供的实习平台,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积累经验,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总结和反思,形成实习报告。教师通过定期回访追踪毕业生的职业发展状况,为在校学生提供更为详实全面的跨学科知识和职业规划指导,进一步完善专业发展、职业规划双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构。

创新外语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新文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外语学科被赋予了新任务,同时也面临着新挑战。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加快了外语教学改革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一方面,教师要加强新的技术手段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另一方面,学生也要积极参与到教学环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智能化,打破传统的时空限制,为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提供了便捷条件。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布置教学任务,加强合作学习、任务学习、情境学习、探究式学习,打造语言学习的多模式。学校要定期开展新文科教育理念培训,引导教师适应时代变革,改进教学方法,借助优质教学网络平台有效提升学生外语学习的参与度和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新时代的外语人才充分体现了知识建构与创新实践的相融合、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相融合。学生的外语基本技能和现代技术能力的有机融合已然成为语言服务社会的新趋势。

新文科的建设已经迈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外语教学要适应国家战略和时代发展所需,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现代技术素养,注重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在深刻认识新文科的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突出外语学科的本质特征,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外语课程体系,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突破,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人才保障。

THE END
1.以科技翻译为导向优化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科技翻译人才,既满足了国家国际化发展的需求,也为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有效的路径。通过构建以科技翻译为导向的高校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有助于改革现有高校翻译专业的育人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推动高校翻译专业的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一批具备专业能力、跨学科能力以及外语应用能力https://www.xhby.net/content/s66753910e4b0fb51bfaa8586.html
2.“四新”建设背景下的外语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前沿热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加快培养紧缺人才”。在大学外语领域,要建强服务“四新”建设的公共外语课程,以语言为载体,以专业为依托,将大学外语教育与“四新”建设有机结合(武世兴 2024)。《外语教育研究前沿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wOTA0ODQxMw==&mid=2648900605&idx=1&sn=fc68cd144ef05ff46877b3e7d69606d2&chksm=8f6e65cfb819ecd9bf00be590cef38bc8317cd840947d523c0c3f084e69c30b4acba8ae0654a&scene=27
3.河北外国语学院坚持“专业+外语”“外语+专业”语言人才培养特色作为一所地方性、应用型、全球化的本科外国语大学,河北外国语学院坚持以外语为特色,以应用型为目标,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专业外语人才。为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学好外语,张口说流利的外语,学校董事长、校长孙建忠院士在全国首创“语言自然学习法”,创造了“零起点外语学习者”在4个月脱口说外语的奇迹,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http://www.hbwgydx.com/info.asp?id=2623
4.发展规划(4)加强教学研究和总结,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 1 项、校级教学成果奖3项;以外语课程思政研究、外语课堂教学研究、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实践教学研究等为重点,积极申报各级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省级及以上教学改革项目5 项,发表教研教改论文20 篇。 5. 实践教学 http://wyxy.ccsu.cn/xygk/fzgh.htm
5.守正创新培育更多“外语+”复合型人才·重庆日报数字报时代的责任和挑战接踵而至。2021年,学校按照国家关键语种人才培养战略部署,围绕“外语+”复合型、复语型拔尖创新人才的奠基培养,勇担新使命开启新篇章。 学校与川外九龙附小等小学、北京大学等高校联合,积极探索小初融合、初高融合、中大融合。搭建学科竞赛体系,2023年,成立六大学科竞赛部,搭建完备高效的学科竞赛管理体系https://epaper.cqrb.cn/cqrb/2024-04/24/035/content_rb_331326.htm
6.国际化人才外语能力培养E计划进展报告北外网院(二) 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创新同等学力研究生项目的人才培养模式 2015 年北京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联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共同开展了依托远程教育平台的外国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英语教育方向)同等学力研究生培养项目。该项目是为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国际人才和建立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的需求https://www.beiwaionline.com/aboutbeiwai/news/webinfo/2018/02/1519697202102385.htm
7.跨文化人才培养12篇(全文)本文以台湾高雄餐旅大学(以下简称高餐大)为具体实例,从治校理念与实践、中外合作办学、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设置、外语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海外实习参访等多方面,研究高餐大培养旅游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和模式;然后分析在旅游产业国际化背景下,旅游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要素,并得出相应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在https://www.99xueshu.com/w/ikeyriezxq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