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融合创新,“多语种+”大有可为——专题论坛七多语种教育论坛:多语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3月23日,第八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在北京盛大开幕。论坛主题为“强国建设外语何为”,深入探讨高等外语教育服务强国建设路径,助力构建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全新格局。

23日下午,“多语种教育论坛:多语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顺利举行。教育部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外指委”)俄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党委书记徐琪教授,外指委西班牙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西葡语学院副院长李紫莹教授,外指委阿拉伯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天津外国语大学亚非语学院院长朵宸颉教授,外指委德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四川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院长李大雪教授受邀主持。9位来自全国不同院校的专家学者就多语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展开深入研讨与交流。现场70余位专家、各语种学科负责人以及线上4000余位外语教育同仁共同观摩学习,展现出广大高校外语教师对新时代多语种人才培养模式探究的极大热忱。

徐琪教授

李紫莹教授

对教育现代化问题的学习与思考

外指委俄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外国语大学原副校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副校长王铭玉教授

王铭玉教授从教育现代化内涵出发,对其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阐释。王教授指出,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在此背景下,他提出深化素质教育、推进协同育人、统筹布局结构、调整类型层次、提升文化创新能力、改革评价机制、健全数字赋能、优化经费投入、重塑国际化新形态、扩大开放合作、引进优质资源、集聚高素质人才等12点具体策略。

守正·融合·创新:新时代高端俄语人才中外联合培养模式探究

戴桂菊教授详细介绍了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高端人才中外联合培养的教学实践。北外俄语学院立足国家发展战略,形成了“俄语+”的复语和复合型俄语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学院与东斯拉夫和中亚8个国家15所著名大学建立起联合培养关系,将师生派到语言对象国学习和深造,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戴教授特别强调,在人才培养“走出去”的同时,要坚持守正不动摇,融入中国元素,培养家国情怀。

东北亚区位优势下高水平复合型朝鲜语人才培养路径——以大连外国语大学为例

大连外国语大学韩国语学院院长李民教授

新文科视域下东南大学“日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刘克华教授

刘克华教授首先对东南大学日语专业的发展历史和师资力量进行了简要介绍,随后以外国语学院“日语+电子专业”为例,从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方面详细介绍了开展新文科建设的经验。东南大学“日语+电子科学与技术”双学位专业将两个专业的课程融合,强化数理基础,并与早稻田大学形成“3+2”合作模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和竞争优势,成为跨学科研究和工作的领军人才。

新文科理念下高层次复合型法语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刘洪东教授

刘洪东教授认为,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深度参与全球治理,国家对高层次外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从“新时代与法语人才培养”“新文科与法语人才培养”两个方面,介绍了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近年在“法语+”和“+法语”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与经验,探讨新形势下非英语类专业教育现代化的路径与举措。

复语人才国际协同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及实践——以中日韩“亚洲校园”模式为例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日语语言文化学院名誉院长陈多友教授

陈多友教授指出,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亦不例外。陈教授介绍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日语语言文化学院依托中日韩三国政府首脑倡办的中日韩大学交流“亚洲校园”计划,建构起了以中、日、韩、英四种语言习得为主要目标的复语人才国际协同培养模式。主要运营方式为通过课程互嵌建成独特的课程体系,三国高校共建、共享教育资源,共推运营过程,实施远程教学与移动校园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开展沉浸式的语言教学与真实场景下的文化体验活动。

宁波大学旅游管理与法语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探索

宁波大学昂热大学联合学院执行院长沈世伟教授

沈世伟教授从国际化历程与人才培养模式、旅游管理与法语教学实践探索、取得成果与未来展望三个方面介绍了宁波大学与法国昂热大学合作开展的旅游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宁波大学坚持将面向中外文明互鉴的旅游管理与法语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作为教育教学改革方向,自2004年开始,逐渐摸索出旅游管理与法语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构建起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知识体系和支撑体系。

突破传统教育范式探索“语言+”培养路径——大连外国语大学“西班牙语+”新文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思考

大连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学院院长黎妮副教授

黎妮副教授介绍了大连外国语大学西班牙语专业建立20年来在“国际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探索,并通过对“西班牙语+中外合作办学”、“国际语言应用服务模拟实验室”两个具体案例的介绍,探讨了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西班牙语零起点本科教学在“语言+”人才培养方案实践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重庆移通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德语课程思政实践与探究

重庆移通学院德国工程学院副院长侯宇晶副教授

侯宇晶副教授介绍了重庆移通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外语教学过程中立足语言专业技能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融入跨文化交际内容的具体措施,采用优秀教材教学资源,通过多元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批判性思考能力;实现教学内容本土化,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及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融合课堂育人(第一课堂)、学生活动(第二课堂)及网络育人(第三课堂),实现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

顺时而为,顺势而为,大有可为,大有作为。本次专题论坛聚焦多语种人才培养模式,凝聚不同类型高校在中国外语教育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智慧与实践,为全国高校多语种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守正创新提供了生动示范与多元参考。面向未来,外研社愿与全国高校外语教育工作者携手,共同推动外语教育创新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外语力量。

回放方式

识别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链接,查看第八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专题论坛七直播回放,重温智慧思想,再悟教育新知。

THE END
1.以科技翻译为导向优化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科技翻译人才,既满足了国家国际化发展的需求,也为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有效的路径。通过构建以科技翻译为导向的高校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有助于改革现有高校翻译专业的育人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推动高校翻译专业的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一批具备专业能力、跨学科能力以及外语应用能力https://www.xhby.net/content/s66753910e4b0fb51bfaa8586.html
2.“四新”建设背景下的外语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前沿热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加快培养紧缺人才”。在大学外语领域,要建强服务“四新”建设的公共外语课程,以语言为载体,以专业为依托,将大学外语教育与“四新”建设有机结合(武世兴 2024)。《外语教育研究前沿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wOTA0ODQxMw==&mid=2648900605&idx=1&sn=fc68cd144ef05ff46877b3e7d69606d2&chksm=8f6e65cfb819ecd9bf00be590cef38bc8317cd840947d523c0c3f084e69c30b4acba8ae0654a&scene=27
3.河北外国语学院坚持“专业+外语”“外语+专业”语言人才培养特色作为一所地方性、应用型、全球化的本科外国语大学,河北外国语学院坚持以外语为特色,以应用型为目标,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专业外语人才。为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学好外语,张口说流利的外语,学校董事长、校长孙建忠院士在全国首创“语言自然学习法”,创造了“零起点外语学习者”在4个月脱口说外语的奇迹,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http://www.hbwgydx.com/info.asp?id=2623
4.发展规划(4)加强教学研究和总结,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 1 项、校级教学成果奖3项;以外语课程思政研究、外语课堂教学研究、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实践教学研究等为重点,积极申报各级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省级及以上教学改革项目5 项,发表教研教改论文20 篇。 5. 实践教学 http://wyxy.ccsu.cn/xygk/fzgh.htm
5.守正创新培育更多“外语+”复合型人才·重庆日报数字报时代的责任和挑战接踵而至。2021年,学校按照国家关键语种人才培养战略部署,围绕“外语+”复合型、复语型拔尖创新人才的奠基培养,勇担新使命开启新篇章。 学校与川外九龙附小等小学、北京大学等高校联合,积极探索小初融合、初高融合、中大融合。搭建学科竞赛体系,2023年,成立六大学科竞赛部,搭建完备高效的学科竞赛管理体系https://epaper.cqrb.cn/cqrb/2024-04/24/035/content_rb_331326.htm
6.国际化人才外语能力培养E计划进展报告北外网院(二) 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创新同等学力研究生项目的人才培养模式 2015 年北京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联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共同开展了依托远程教育平台的外国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英语教育方向)同等学力研究生培养项目。该项目是为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国际人才和建立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的需求https://www.beiwaionline.com/aboutbeiwai/news/webinfo/2018/02/1519697202102385.htm
7.跨文化人才培养12篇(全文)本文以台湾高雄餐旅大学(以下简称高餐大)为具体实例,从治校理念与实践、中外合作办学、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设置、外语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海外实习参访等多方面,研究高餐大培养旅游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和模式;然后分析在旅游产业国际化背景下,旅游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要素,并得出相应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在https://www.99xueshu.com/w/ikeyriezxq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