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旅游行业人才短缺和流失现象越来越严峻,人才问题会成为全行业的痛点。从浙江来看,对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人才短缺问题成为制约全球旅游业发展因素。浙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缺了人才这一根腿,就始终会在低层次上徘徊,很难保证旅游业可持续性,很难具备国际竞争力,也很难保持万亿产业含金量,最终会被低端锁定论为低端产业。对行业来讲,主要问题就是总量不足,流失率比较高。
刚才保教授讲到每年50万的这么一个培养量,但是在实际的行业的发展过程当中,超过三分之二旅游企业招工难、用工难的问题相对严重,流失率高达每年35%。有经验丰富的高级导游、高级厨师、高级经理更是一人难求。这次疫情雪上加霜,我们调查30到40岁流失率超过50%,而他们仅有18%的人表示疫情过后再从事旅游业,而这个年龄段是骨干。
从学历结果来讲,旅游人次以中低层次为主,旅游专业专科以上的职工也不是很多。从年龄结构来讲,旅游行业吃青春饭现象仍然明显。超过50岁的专业人员严重不足,因为职工年龄是标志着成熟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也从侧面说明旅游行业吸引力不足。从能力结构来讲,真正的高学历人才凤毛麟角,会讲英语从业者本身不多,小语种从业者不足5%,能掌握两三个领域能力,懂旅游、懂文化、懂媒体的复合型人才更加严重缺乏。
从专业布*来讲,理论性研究型人才也是严重匮乏,行业内具有一定学术水平专业人员、学术人员不多。理论成果严重落后于旅游实践。浙江文旅从实践来看,走在全国前列,但是现在因为理论研究深度不够,这使得浙江长期无法占据理论高地,也制约了重要窗口对外传播和自我更新。
第三,后备人才储备不足。根据教育*提供数据,全省本科院校2019年招收旅游专业学生是2714人,毕业本科生2367人,4所高校招硕士研究生仅14人,毕业研究生33人,博士生仅招3人,而且省内高校本科旅游专业招生越来越少,像浙江工商大学等高校已经放弃了本科招生。而现有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师大、台州学院本科招生数量每年下降。而且新生入学之后转专业比例常年保持在25%以上,去年疫情期间更是高达50%以上,而且加上就业方面原因,硕士研究生招生越来越难,数量越来越少。MTA招生也存在困难,按照工商管理学科确定考试内容,对已经参加工作的毕业生来讲数学考试是他们难以承受的。
浙江全省33所高职高专开设了13个旅游大类专业,疫情前统计数据2019年毕业生7690人,虽然整体上比较稳定,但是质量也在下降。有88所中职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2019年毕业生4860人,这些中职毕业生流出浙江本来就不少,其中60%进入了高职学习,真正进入市场就业人数不多。
第三个,季节性差异。在户外度假型,休闲型的旅游景区景点非常典型,职工全年忙闲不均,收入不稳,制约了行业的吸引力。
第四个,行业竞争。从内部来看,内卷比较严重,低层次竞争激烈,利润越来越低。其他行业有更高的收入,更加体面工作,必然降低旅游行业员工知名度和忠诚度。
第五,人才成长空间缺乏。因为部分旅游企业短期行为比较高,多数企业缺乏人才成长、职业发展、人才激励等措施,导致员工价值感不足,对企业忠诚度不高。
第三,依托高校优质资源,培育高素质旅游专门人才。主管部门要担负起本地区的人才培养责任,设置专项经费,与省内外高校、高职、高专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培育更多专业化优秀型人才。建立以市场为需求旅游人才培养机制,打破传统培养瓶颈,推动产学研结合,密切学校和业界联系,实现教学和科研实践有机的结合。
地方的文化旅游部门以前对人才培养关心不够。在招生适当做一些改革,适当扩大单独招生的单独考试的招生规模,建立专门针对省外考生报考旅游专业定项招生模式,扩大四年制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增强高校旅游专业单位,同时改革MTA导师课,取消高等数学考试。
加大培训力度,不光是高校学生,旅游人才的分类、分级培训体系,像在都市圈大城市建立旅游人才国际化教育和旅游基地。在各市区要依托当地本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常态化旅游人才培训基地,以市区为单位,每年召开各类对管理干部和企业的高管培训,以及中层干部的培训。
重点扶持乡村和县域旅游的专业人才,因为现在乡村旅游发展有人才匮乏的问题,像大专院校开办民宿学院、文化旅游专业,开展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乡村文化讲解、民族手工艺制作等特色培训、技能培训。
调整全球过时的行业法规,我提了一个导游员定义问题,在时代下面整个新的业态,导游员如果还依附传统旅行社本身的话,必将制约了导游员一个职业发展。建议对导游职业内涵和外延重新树立和确定。
第四,发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主渠道作用。简单说一下,作为旅游出身的高校党W*记,我看到旅游人才的供需之间巨大缺口时,内心忧心忡忡。留住人才、培养人才其实同等重要。当前如何留住旅游学生并使他们安心学习,如何向旅游专业的学生学子能够在学习中增强对行业的信心,对专业的信心,对自身能力的信心,是我近三年来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我们去年学生有60人一个班,转走接近50名,这个确实引起我很大深思。这方面我们也做出了一些努力。我们建立课程思政大体系,建立文化旅游健康的产业学院,建立本科导师制、建立校外导师制以及综合性实验室双师制等等,取得一些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