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月炜——中国历史分期新论古史现代史当代史古代史世界历史

摘要:笔者将中国历史分期划分为:远古史,上古史,古代史(初古史、中古史。近古史、中世纪史),近代史、现代史、当代史、重新架构中国历史体系,称作“六分法”。

中国现代史是以1949年为分界线;1853年至1949年为中国近代史时期,1949年至1981年为现代史时期,1981年至2011年后为中国当代史时期。

关键词:历史分期、封建社会、初古史、六分法、自然经济、地主社会,中世纪史。

中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地大物博、史料丰富。所以,中国历史分期,众说纷纭,许多专家、教授、学者,囿于地域分割、专业限制、往往各执己见,致使中国历史分期难有统一的评判标准,莫衷一是

笔者认为:今日中国历史,只要它在今日中国版图疆域之内,我们都要收录,过去的我们也要载入史册,现在的我们要收录教材中,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一、中国历史分期划分的依据

总结以往诸多大家意见,尊重现今有关学者意见,笔者在现今中国前提准则下,提出如下评判依据:

(1)朝代更替转折

(2)政治制度改变

(3)社会性质转变

(4)土地制度各异

(5)赋税政策有别

(6)用人制度不同

(7)文化制度转向

(8)国家机构健全

(9)军事制度重建

(10)重大事件影响中外

以上10项评判准则,经过综合审定指数最高,便是历史划分界限的评判依据

二、中国历史分期的具体划分-六分法中国历史分期年代表

远古史--原始社会-公元前26世纪-公元前22

世纪上古史-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

初古史-封建宗法社会-前221年-公元581年

中古史一封建军国社会--581年-1281年

近古史--封建地主社会-1281年--1553年

中世纪史一地主社会--1553年--1853年

近代史-半殖半封社会--1853年--1949年

现代史一社会主义社会(上)-1949年--1981年

当代史一社会主义社会(下)-1981年--2011年后

三、中国历史分期划分“六分法”的原因

1、远古史自从有人类社会以来到夏朝建立前,这段历史,由于年代久远,资料奇缺,历史学家只能依靠考古家的发现得到一些零星的远古人类活动情况,通过对新石器、实物、器皿等,用来甄别历史年代久远,所以,我们把这段历史命名为中国远古史。

2、上古史

在上古时代,人们通过口述,代代传承历史,我们只能通过考古发现已知的甲骨文、金文、帛文等取得只言片语的历史记录,知道这段上古史,正处在我国奴隶社会时期、距离今天比较早的处在上古史中,与世界通史分期比较靠近的命名,我们称它为中国上古史。

3、古代史

(1)初古史

(2)中古史

(3)近古史

(4)中世纪史

(5)中国近代史

随后,中国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孙中山领导下,组建政党,举行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都失败了,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才推翻了统治中国达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不久。袁世凯窃取国家政权企图恢复帝制,签定下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被全国人民唾弃,后来蒋介石分共和剿共、签署“何梅协定”、放弃东三省,接受美援攻打共产党,想建立独裁政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反抗日本侵咯者、人民解放战争,彻底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结束了中华民族的苦难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从此进入到现代史阶段。

(6)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史的划分界限是1949年,1949年以前为中国近代史时期,以后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阶段其中现代史阶段,又可分为1949年--1981年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阶段;1981年-2011年后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阶段。从最初的7年社会主义改造到革命和建设,再到改革开放到建设期,中国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二五”规划,中国一直处于社会主义高速建设时期。

(7)中国当代史

中国当代史是1981年至2011年后,几十年来,我们叫它中国当代史,属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期。是记录现今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历史全过程。中国共产党高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旗帜,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吸纳世界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经济管理、文化管理等,促使了中国经济的腾飞猛进,社会稳定繁荣富强。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现代史、中国当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这三史有一段重叠的历史阶段郎1981年--2011年后,但三史各有侧重,现代史按编年体例记录重大事件。当代史不光记录重大事件,还包括党的方针政策、重要会议、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重要方面的内容。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是按照年月日如实记录共和国所发生的每一件大小事务。现代史突出重点;当代史突出最近几十年的历史赋税上:免除农业税,取消农林特产税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是不论大小事务,一律载人史册。

其中现代史与当代史的分界是1981年,是因为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项方针政策继续沿用以前的,人们处于观望状态。直到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解决了《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解答》.全国开始全面贯彻改革开放方针,政治上高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旗帜,全面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上改变原有的集体经济模式,实行生产责任制;机构上废除原有的人民公社、大队、小队建制,改为乡镇、村委会、村民小组、用人上采用高考制度后;增添免农业税,取消农林特产税,燃油税费改革。文化上废除大锅饭,企业化管理;教育上完善高考制度,取消学杂费;军事上裁军100万,打造现代化的各军兵种,精兵简政。

四、中国历史分期年代划分表

史前时期公元前26世纪-公元前22世纪

华夏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7世纪

商周时期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221年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魏晋时期220年-420年

南北朝时期420年--581年

隋唐五代时期581年-960年

宋辽西夏金时期960年--1279年

蒙元时期1206年---1368年

明清时期1368年--1911年

民困时期1912年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时期1949年一至今

五、中国历史分期“六分法”的重要意义

1、六分法强调全球性宏观考量

“六分法”看重研究各个地区,中国版图之内的历代各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之间的发展程序,反对用偏见的地区,国别,民族史来拼奏一起,寻找划分中国历史的依据。

2、要求线索脉络一目了然

世界各国版图疆域的起因和走向,中国历史采用“六分法”、使全球各国的来龙去脉清楚,历朝各代重点突出。易于分辨,现今各国的政治版图。

3,“六分法”便于比较

4、警示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

中国受孔孟之道影响,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贸易往来,不论是张骞、班超出使西域。还是郑和船队远洋航行,都以经济贸易为中心,这和新老殖民主义者有天壤之別。

5、认识历史规律,展望美好未来

通过对中国历史的划分,使我们对不同历史阶段、社会性质、社会特征进行高度概括,从而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由初步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高度,探索出其中的历史规律来,作为新的历史时期理论发展的依据。

六、结论

总而言之,中国历史分期,笔者划分为:远古史、上古史、古代史(初古史、中古史、近古史、中世纪史)、近代史、现代史、当代史。其中,在分期上与以往的历史时期不同,增加了初古史和中世纪史,以便与东西方史学比较。在年代界限的划分上也不一样。笔者依公元前221年为界线,以前为奴隶社会,以后为封建社会;初古史和中古史的分界线为581年;中古史与近古史的分界线为1281年;近占史与中世纪史的分界线为1553年;中世纪史与近代史的分界线为1853年;近代史与现代史的分界线为1949年;中国现代史与当代史的分界线为1981年,这是绝无先例的划界一-“六分法”,供史学界专家、教授、学着、网友们讨论商榷。

THE END
1.回顾与总结:新中国历史学五十年中国史研究1999年03期回顾与总结: 新中国历史学五十年,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实证史学,传统史学,“文化大革命”,“四人帮”,中国历史学,社会形态学,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问题,史学发展,唯物史观,五十年,一、引 言新中国历史学是一个具有特定时代内涵的历史学概念。从中国历史学的发展过程来看,它https://read.cnki.net/web/Journal/Article/ZGSJ199903000.html
2.简述中国史学演变的三个阶段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举报 楼主若问的是当代史学发展的阶段可参见【参考资料】的连接,如下所示: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相似问题 中国的服装历史是怎样演变的? 论述我国历史上政区是如何演变的 中国历史上土地制度的演变 二维码 回顶部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48886da972d9416278ca1db66b069bb1.html
3.中国历史分为几个阶段3个阶段,分为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中国古代史经历了以下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近代史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现代史是指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历史。http://m.chusan.com/zhongkao/85299.html
4.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南开贡献史学:扎根中国,立足学术梁启超先生曾言:“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为最发达。”近代以来,随着“新史学”的产生,中国传统史学开始向现代史学过渡。新中国成立后,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历史学进入了繁荣发展的黄金期,兼具传统考证优势与新时代学科特色,已然屹立于世界史学之林,成为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https://ssrm.nankai.edu.cn/info/1042/3393.htm
5.金先生笔下中国史学之进化(中国史学史:新校本)书评梁启超是我国近代史学史的初创者,他在《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中提出,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包括“史官、史家、史学的成立及发展、最近史学的趋势”四个部分,为我国史学史的研究指明了方向。此后金毓黻先生遵循此建议,梳理出了中国古代史学发展脉络,作出了《中国史学史》此书,形成了将史家、史籍、史官制度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6369291/
6.[转]简述《新史学》的内容《新史学》开宗明义标明史学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史学应是“学问最博大而切要的一门”;对几千年中国旧史学进行猛烈批判,指出了旧史的“四弊”、“二病”。 主张以进化论学说为指导,进行理论创造,提出新史学的方向从三个层次对“新史学”的性质、内容加以限定,即一、历史者,叙进化之现象也;二、历史者,叙述人群https://yun.zjer.cn/index.php?r=space/person/blog/view&sid=313645&id=39471689
7.高中生史学入门基础一些学习历史的基本常识;知道史料在历史探究中的重要性,了解史学家是如何运用史料进行历史研究的;能够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探究历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在理解史实的基础上,全面、客观地评述历史问题做到史论结合,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够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史学的优秀传统,理解史学探究的目的是求真求实,提高学习历史的http://www.dyyz.net/f/view-153676-157978.html
8.中国改革网深入认识史学发展规律 中国的史学很早就产生了,但研究史学发展过程和规律的专门学科即中国史学史的产生却不到百年时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史学史学科不断发展壮大,取得许多重要学术成果。 中国的史学很早就产生了,但研究史学发展过程和规律的专门学科即中国史学史的产生却不到百年时间。中国史学史在20世纪20http://m.chinareform.net/index.php?a=show&c=index&catid=61&id=29226&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