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图保存至'相册',用抖音的扫一扫打开
近年来,黄梅县坚持从长远出发,把握年轻干部成长规律,积极大胆创新,建立了年轻干部的学习、培养、使用工作机制,着力打造来自基层一线年轻干部培养选拔链。但我们也发现在这项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一、存在问题
当前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主要存在“五不”问题:
一是结构失衡,总量不足。结合我县实际看,一些乡科级领导班子结构没有形成梯次结构,有近半数的县直部门领导班子中没有40岁以下的班子成员。在全县89个县直部门的452名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6.3岁,其中:30岁以下4人,占0.9%;30至35岁11人,占2.4%;40岁以下只有42人,占9.1%。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年轻干部储备不足,干部队伍出入口过窄,选拔任用缺少长效机制等等。
二是后继乏人,青黄不接。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由领导班子的现状与发展需要所决定的,新老干部的交替与合作是永无完结的历史过程。从我县来看,年轻干部偏少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由于干部队伍坚持“凡进必考”、“入口”过窄,基层补充年轻干部的唯一渠道主要是依赖于省委组织部每年分配下派的选调生。另一方面,年龄较大的干部在乡科级领导班子中所占比重相对偏大,而且出生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近几年即将达到退职、退休年龄的干部较多。目前,整个乡科级干部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现象十分突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任务相当艰巨。
三是素质有别,参差不齐。尽管年轻干部具有较高学历,年富力强,精力充沛,思想活跃,接受新生事物比较快。但从知识结构看,熟悉行政的多,熟悉经济的少;从工作实践看,缺乏基层经历,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比较欠缺;从政治素质看,少数同志理想信念不够牢固,缺乏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从现实表现看,有少数同时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在工作中还存在“骄娇”二气等。
四是观念滞后,环境不优。当前,不少领导干部对选拔培养干部多多少少还存在一些思想上的障碍和误区。有的存在论资排辈的思想。用人往往讲究资历,片面认为年纪大的干部经验丰富,政治上成熟,而担心年轻干部“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有的存在求全责备的思想。习惯于将年轻干部与老干部比经验,片面认为年轻干部经历简单,工作经验不足,挑不起工作“大梁”。这些思想的存在,势必影响年轻干部的培养锻炼和成长进步。
五是备用脱节,备而不用。客观上,由于受领导干部职数的限制,不能超编配备,该下的下不去,该上的也就上不来,关键是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还没有形成。在主观上,还是没有把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真正重视起来,虽然建立了后备干部机制,但往往是备用“两张皮”,严重脱节。
二、对策建议
结合本县的实际工作,我们认为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应重点抓好以下“四个环节”:
一要扩大视野,拓宽渠道,努力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实践证明,宽松的环境、良好的氛围、竞争的机制是促使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必备条件。要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在全社会努力营造关心、重视选拔年轻干部的良好氛围。要转变求全责备的观念,树立“用人看主流,看本质,看发展”的观念,敢于启用基本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有开拓进取精神和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充分施展他们的才华。要转变“年轻干部难挑大梁”的观念,坚持“领导起于基层,干部来自一线”,消除对年轻干部不放心的顾虑,大胆把优秀年轻干部放到重要岗位上去磨练。要转变论资排辈的观念,树立“注重实绩,竞争择优”的观念,将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年轻干部选拔到重要岗位上委以重任。选拔年轻干部,要解放思想,不拘一格,讲台阶而不拘台阶,论资历而不唯资历,要敢于打破常规,大胆选拔使用。
三要加强教育,积极引导,强化年轻干部的日常管理。当前,少数年轻干部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倾向:有少数年轻干部通过公开招考进入党政干部队伍后,往往是踌躇满志,雄心勃勃,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做事、如何做人,而是热衷于谋划如何做官,如何快步成长;有的年轻干部刚从学校进机关,由于缺乏工作实践经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欠缺,有时眼高手低,“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有的年轻干部刚刚工作热情高,加之自以为自身学历高,在基层“镀金”的心态比较严重,久而久之,则深感怀才不遇,动辄怨天尤人。对此,各级领导班子应建立年轻干部培养工作责任制,实行领导成员分工负责,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年轻干部的工作热情。对刚从学校进机关的年轻干部,要分期分批地送他们到重点村、镇和企事业单位培养锻炼;对重点培养对象,有目的地安排他们到条件艰苦、局面复杂的环境中经受锻炼。同时,要通过完善考核机制,引入竞争机制,为年轻干部搭建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四要解放思想,打破常规,完善年轻干部的选拔机制。在用人观念上树立“用人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的意识,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选人方法上要进一步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常规,不拘一格。要努力创造一种正确的用人导向,鼓励干事的、批评混事的、处理乱事的,充分激活年轻干部队伍,促使年轻干部始终保持一种奋发向上的良好精神状态。要继续巩固和完善一个有利于促进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工作机制,用一套规范的办法,保证优秀年轻干部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