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出发,本研究借由“融合文化”和“异托邦”的概念为棱镜,将B站“拜年祭”视作一个文本再造和符号集合的文化“异托邦”,进而分析B站“拜年祭”作为二次元文化的“异托邦”是如何通过文本和符号表征建构二次元迷群的独特文化认同,并与主流文化与意识形态破壁与融合。由此,本研究的核心问题即:
1.B站“拜年祭”是如何通过独特的文化表征和话语符码标识二次元迷群的融合文化实践的?
2.这种文化实践如何建构中国二次元迷群的文化认同与家国想象,进而使“拜年祭”成为一个具有独特文化意义的二次元“异托邦”的?
03
研究方法
04
融合文化实践:
游戏化的多模态话语互动
05
传统文化如何复兴:
文化记忆的二次元转化
如前所述,“游戏化的多模态话语互动”是二次元文化融合的方式和路径,那么“拜年祭”中文化融合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传统文化的复兴与转化”。诚然,二次元文化源自外来文化,但经过数十年的本土化发展。今日中国的二次元文化已经很大程度上脱离母体,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发展出一套独特的文化话语。而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包裹了传统文化要素的各种本土文化成为二次元文化创作的活水之源。著名的文化学者阿斯曼曾称文化是:“集体不可遗传的记忆”(阿斯曼,2016:11)。换言之,Z世代作为文化传承的年轻集体,他们与传统文化存在时空距离。“传统文化复兴”需要将传统文化记忆与要素转化为他们可以理解并欣然接受的文化语言,才能变成他们可感可受可传播可传承的集体记忆。
06
超越民族主义:
二次元“异托邦”中的家国想象
B站“拜年祭”作为二次元文化的年度媒介仪式,对家国想象等宏大叙事的建构与询唤也有其独特之处。这一点正是中国二次元文化区别于东浩纪所描述的日本御宅族文化的重要特征。2018年“拜年祭”单品《乒乓帝国》就是以体育叙事讲述“国族认同”的典型案例。该作品以动态漫画的形式讲述了乒乓球运动员小马在世青赛预赛中遇到非洲选手Leo意外失利,痛定思痛,小马的父亲老马请来了“全息地狱教练团”来指导小马。从形象和姓氏不难看出,这个教练团是由二次元化的马琳、张继科、张怡宁等知名国手组成。在教练团的训练和指导之后,小马终于在决赛战胜黑马Leo,为国赢得荣誉。在作品的结尾,主角小马喊出全作的点题之语:“Leo我同情你的身世,也尊敬你的梦想,你可以带走一切,但金牌必须留下,你背负一个家庭的命运,而我的肩上,是整座帝国。”乍看之下,这显然是一个再明显不过的体育民族主义叙事(马祥房等,2007)。然而,细究之下,这个故事又有着超越一般民族主义情绪的复杂性:
其一,它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民族主义/个人价值的二元对立,在弘扬民族精神的同时肯定个人价值的意义,如对非洲黑马运动员个人价值的肯定与体育精神的赞美;其二,它充分认可个人价值的实现依托于国家与民族的强盛。这正凸显了Z世代对民族和个人关系的复杂立场,他们同时见证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奇迹与复杂的国际竞争及大国政治,他们熟识互联网和二次元文化的开放与多义性,并将这种矛盾心态充分吸收、融合。这些特质在“拜年祭”中呈现出一幅独特的二次元家国与世界景观。
除了《乒乓帝国》所反映的体育精神与盛世荣耀。2019年《千里之外》中的姐妹情深与家国情怀、2021年《我的祖国》中用动画景象串连起的建党100年的峥嵘岁月和新中国建设的里程碑都是这种盛世隐喻的二次元表达。因此,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家国隐喻在“拜年祭”中与二次元景观高度融合,构成了一幅中国盛世的二次元画卷。在这个意义上,二次元“中国”成为一个实存于Z世代想象中的“异托邦”,它有着荡气回肠的历史与传统,更有着欣逢盛世的现在,还有个绵延到未来的中华复兴与全球独秀之梦。正如刘海龙指出的:青年一代对多元民族主义意义的建构“使他们摆脱了官方意义的束缚,建构与想象了一个理想的中国形象(开放、强大、独立、和平、宽容等),并将对自我的期待投射于其上”(刘海龙,2017)。本文更进一步指出,二次元民族主义不仅仅是Z世代自我期待的投射,还是他们对欣逢盛世的自豪以及对新的历史与时代使命理解的创造性转化。
07
结语:
“异托邦”中的“小故事”与“大叙事”
如上所述,东浩纪曾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二次元文化两个重要的变化:其一,二次元文化逐渐具有后现代特征,由“故事消费”转向“数据库消费”;其二,大叙事逐渐衰落,取而代之的是由大型非叙事拼凑出的一个个“小故事”(东浩纪,2018)。对照这一观察以及我们对“拜年祭”这个二次元媒介仪式的分析,我们既在本土的二次元文化中发现符合后现代特征的文化样态,也同时看到中国二次元文化中与日本迥然不同的母题与宏大叙事的彰显。
如果“游戏化的多模态话语互动”描绘的是一幅二次元融合文化中最独特的参与式实践,那么二次元融合文化的精神内核则是一个个“小故事”所映射出的关于传统文化与家国想象的“宏大叙事”。在“拜年祭”中,借助二次元数据库中多模态符码与话语,传统文化与超越了传统民族主义的家国想象被转化为二次元语言,呈现出新的精神内核与话语活力,这种活力表现为以下方面:
首先,本土化的二次元文化吸纳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诸多元素与智慧,并结合当年重大的文化记忆或事件(如金庸逝世)将这些文化元素转化为二次元的通用语言。“拜年祭”在赋予传统文化二次元形式的同时,在青少年迷群中生产与再生产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复兴的记忆。并且,相比于已经脱离于时代的传统文化表达方式和媒介形式,二次元文化使得诸如戏曲、历史等严肃枯燥的文化主题变得活泼、平易近人,更重要的是这些传统文化被赋予现代理念并与时下的社会热点议题(如女性议题)产生了微妙的应和与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