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校生”,人们还是没多少兴趣去谈学校毕业生职业教育高校名单

围绕分数和工种的偏见就像烟雾一样弥

手艺,是传统社会的稀缺遗产。技术,让现代社会引以为傲。关于技术的职业教育却没有那么幸运。从烹饪、数控、电气焊、服装设计、会计到网络直播与运营等专业,职校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提供应用技术训练。无论是入读“职中”的初中毕业生,还是通过高考或高职单招进入职业技术学院(或职业技术大学,也有本科院校开设少数专科)的高中毕业生,在人们一般印象中只是去职校学习一门技术。

本文出自新京报·书评周刊2024年11月15日专题《重寻职业教育》中的B03版。

撰文|罗东

技术是可视的

徐怀钰《我是女生》MV版画面。

本世纪初,徐怀钰1998年的成名曲《我是女生》响彻大街小巷,数年间俘获了众多歌迷。“你不要这样地看着我,我的脸会变成红苹果”,旋律响起,听过这首歌的人可能都会不禁哼唱起来,“我是女生”,“你不懂女生”,哒啦哒啦,而在MV,此刻切换的画面是修理厂:车辆落在升降机上,在排气管、传动轴和支臂等部件交错的底盘下方,年轻的修车师傅正在欢快地挥舞扳手。如果把MV从头到尾重新看一遍,我们会很快发现司机、花店店员、航空乘务员、超市店员和加油站工作人员等各行各业人物。这就耐人寻味了。导演拍摄了教室、操场、足球场等校园场景,到了职场,看似多种多样,其实都集中在技术服务工种,也就是上世纪“二战”后人们统称的“蓝领”。是无意识选择的结果也未知。但是,假如改为拍摄其他现代行业的工作场景,恐怕不可能如此直观地表现性别差异——当然有的差异是刻板印象,观者不必对此太认真。

技术是可观察的、可观看的,每个步骤都由一个动作牵动,技工或服务员的每个动作将产生什么结果也一目了然,如新的发型、滚烫的饭菜、拧上的螺丝、轧成形的颗粒板等。连成片的、流畅的技术操作,给人视觉上的激荡。其基础来自工厂的规模扩大。历史学家乔舒亚·B.弗里曼在《巨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5月版)一书中描述工厂的历史,19世纪前还不成规模,几台机器、十余人已经算是不小的企业。到了20世纪,员工成千上万的工厂“巨兽”已经在世界各地遍地开花。

不计其数的机器,秩序井然的人群,是极致理性意志的体现。它带给人的是一种震撼,是人看到了无法把握的并且无限大的数字或力量之时产生的惊惧。在美学上也可称之为崇高。

这是可视的技术。现代理性通过图像宣告其势如破竹的姿态。

职业教育只是“背景”

与技术“可视”这一点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关于技术的职业教育却很少进入人们的视野。仿佛职业学校只是“差生”的收纳所,也就“教个技术”,做美容美发、烹饪、操作维修数控、电气焊或其他技术。

倒不是说职业教育被人们遗忘了。孩子正在上初中、高中的家长不会忽视这道坎,尤其是孩子的分数徘徊在“危险”的边缘,他们多少都担心孩子初中毕业被分流去上职中,高考失利去了高职。这其中,上职中又最让他们担忧。

再说公共话题中的职业教育。

电影《六月男孩》(2001)剧照。

然而,职业教育在整个热议过程之中不过只是“背景”罢了。“一个本科生去职校学技术”“一个专科生读到了博士”“中专生也有天才”,职业教育是人们在谈起这些奇迹时不得不随口一提的背景,去掉漂浮在其上的关键词,关于职业教育本身的部分所剩无几。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忽然在某个学生身上发生了联结,励志的个例跨了大多数人不可逾越的鸿沟,无疑振奋人心。问题在于无论有多少奇迹,总有一部分孩子还在职校,而他们处在社会文化或者社会焦点之外。

长长的影子

或许在谈论职业教育的某个瞬间,熟悉中国专科教育史的人们会想起一个被遗忘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群体:“中师生”。这个群体是专科生最辉煌年代的亲历者。在图书出版界,目前唯有一本小说《我是中师生》(重庆出版社2021年8月版)专门讲述了“中师生”的故事。作者曾维惠用虚拟的人物再现了比较真实的“中师生”求学经历。在改革开放早期,乡镇农村中小学师资紧缺,各地举办的中等师范学校由于毕业即解决工作和城镇户口,吸引了一大批成绩突出的农村初中生。当时有成绩最好的去读中师、成绩平平才上普通高中考大学之说。大多数“中师生”自毕业始扎根于当地教育,有的继续深造,去大学,去研究生院,去博士后工作站。“中师生”是专科生,并且只是中专生而非大专生,他们的辉煌成为鼓舞大中专职业教育学生的历史资源。

《我是中师生》,曾维惠著,重庆出版社,2021年8月。

职业教育需要这样的鼓舞。不过我们必须在这个时刻清醒地认识到,中师作为特殊年代的教育类型,其性质还是普通教育,与后来的职业教育极为不同。

做辨别不是要切断职业教育与中师教育之间的比较。且不说两种教育都关乎中国农村教育的命运,就说技术和思想的关系便是一个需要严肃思考的问题。职业教育是什么?在人们印象中,它似乎只是一个技术培训场。其自身也在通过订单(校企签订教学和就业合约)等教学模式培养专为一家公司、一个岗位需求的毕业生。当“直播带货”等新的机会出现,有的职校可能又急于开设专业,热闹一时。在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围攻”下,在不确定性全面弥散开来的现代社会,学生被抛向波涛汹涌的技术迭代巨流。

《寻找裴斯泰洛齐》,徐平利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4年5月。

在遥远的人类初民社会,一双毛茸茸的手在双脚的巧妙协助下爬上果树摘下果子,至傍晚,大概也曾托着下巴琢磨一些事儿,人作思考状。不知什么时候起,受到推崇的只是劳动完成之后的有闲者、思考者。本来作为整体的人被一分为二,技术与思想、劳力者与劳心者非此即彼的分类法塑造了人们的看法。通过分数划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现代教育方式也加剧了这一文化。当人们呼唤爱和人文时,实际上默认这是普通教育的职责,如果大学缺失了这块则是“失责”“堕落”。技术只是技术,培训技术的职业教育无法进入到这些讨论之中。只有当人们反思身体懒惰,想起人不能没有动手能力时才想起技术,才想起劳动和技术培训。

形成于近现代社会的职业教育,让技术不再依靠家庭教育和传统师徒制,却至今未能摆脱顽固的偏见,在它长长的影子之下。

THE END
1.职教学生特点(精选七篇)职教学生特点(精选七篇) 职教学生特点 篇1 关键词:职业教育改革,职教特点,学生评价体系 随着全国职教会议的召开, 以及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颁布, 职业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这让我们感觉到职业教育的春天来了。但是战斗在职教第一线的教师们普遍有一个共同的认识, 就是现在的职校生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h5vqftu.html
2.中职学校学生特点?优势是什么?一、中职学校学生特点? 1.学习基础相对薄弱:中职学生的入学门槛相对于普通高中来说较低,部分学生可能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遇到了困难,导致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学习知识可能会比较吃力。 2.学习目标明确:大部分中职学生选择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习一技之长,以便更好地就业或继续深造。他们通常对自己所学专业有较强的兴趣https://www.zhijiao.cn/zjw/1737
3.职业学校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在这样的特殊时期里,学生的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向就业转变,自然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出现巨大的转变,在这过程中必然会有很多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困惑或问题。 但因为思想观念、教学内容的传统性,对学生心理特点的研究却往往是职业学校在教学与管理中容易忽视,重视程度远远不https://www.yjbys.com/xinli/zixun/716511.html
4.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中等职业教育年度质量报告(2023年)以思政课程为主阵地,德育活动为辅阵地,共同发挥思政课堂的综合素质教育作用。思政课堂教学形式多种,内容丰富多彩,充分结合我校学生特点,思政课教学实施有声有色。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时代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具体地融入到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http://www.xyzjzx.cn/a/news/notice/5197.html
5.2021年11月《职教参考》总第97期“五育并举”,把德育放在首位;第三,建立素养导向的课程体系,紧密结合职业教育特点,构建“报国情怀为统领、时代风尚为指引、工程伦理为重点、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课程思政主线,贯穿课程建设全过程,最终形成新时代“三素养”模块化课程体系,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课程特色、育人方式和育人水平;第四,不断完善德技融汇、工学结合https://lib.ynenc.cn/xsdt/790383129341180418.html
6.学校艺术教育宣传片解说词范文(通用11篇)严格要求教师潜心研究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提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才是最佳的教学方法"的理念。在教师个性风格的塑造上,鼓励教师深研教材,结合教学经验,形成符合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的教学风格。 组织学科带头人、毕业班把关教师、后勤管理人员到循化,化隆等兄弟学校考察、学习。通过走出去https://www.yuwenmi.com/fanwen/jieshuoci/3439804.html
7.郑州机电工业技工学校告诉大家:“三校生:中专技校职高学生,一备注: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规划,有了变化,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去上大学,所以中专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的教学特点也就慢慢的都侧重于让学生上大学,教学特点也就区别不大了。且“三校生”都能参加职教高考、上大学读本科、好就业! https://jdgc.hnszzxx.com/news/itemid-20769.shtml
8.初中学校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研究教法。根据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自学能力。努力改进教法的同时,也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以学法的优化推动教法的优化。https://www.oh100.com/a/202212/5810915.html
9.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的推进策略课程思政不是思政课程,教学中不必对劳动精神和劳模精神各自高度概括的内涵逐一深入解读,也不必期望通过一两堂课就能让学生理解劳动精神和劳模精神的全部内容,而是应根据职教学生的认知特点,将精神的内涵化整为零,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理念,在思想上能够尊重劳动、崇尚劳动,塑造劳动最崇高、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https://www.qzct.net/2023/0504/c22a49371/page.htm
10.淄博新景职业学校招生简章培养模式:学校实行“小班制教学”,结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提高学习质量,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为学生考入理想大学保驾护航。 职教高考班 自2022年起,山东省正式实施“职教高考制度”,是与夏季高考同级别的高考制度,职教高考采取“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的考试模式,“文化素质”考试包括语文(120分)、数学(120分)、英语(http://www.cnsdjxw.com/school_brows.asp?id=4967
11.[学校工作简报第12期]突出职教特征服务人才培养全面提升共青团作为一所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的区域性高等职业院校,在62年的职业教育办学过程中,我院始终把共青团的建设深深植根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和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生动实践中,抓住高职学生特点,发挥团组织优势,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探索了一条具有高职特色的团建之路。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https://www.gqt.org.cn/bulletin/xxb_xxgz/201303/t20130313_625926.htm
12.数学教育论文近年来,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困难重重,学生基础差,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不灵活。缺乏基础作用,教学计划、课时没保证,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面对基础差的学生,需要从教学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 研究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改革教学方法,体现职教特点;了解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的需要 https://www.wenshubang.com/shuxuebiyelunwen/2940574.html